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1962年张友鹤先生辑校的《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简称“三会本”)问世后,又陆续发现了一些旧抄本,如齐鲁书社1981年1月影印的二十四卷抄本、山东省博物馆馆藏的711号和703号抄本以及最近中国书店影印的《异史》。我们校注的《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9月出版。朱其铠、李茂肃、李伯齐、牟通校注)曾采用二十四卷抄本和山东省博物馆本作为主要校本,做了一些整理版本、校勘文字的工作;当时还没有见到《异史》。《异史》出版后,笔者对《全本新注聊斋志异》版本整理,作了一次复案;同时,关于《聊斋志异》的编次问题,也再次引起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杨坚 《船山学刊》1987,(1):78-80
《尚书引义》之版本情况及补校记略本书此次补校所用之版本凡七:有船山五世从孙嘉恺之抄本;有清代出版之守遗经书屋本、金陵书局本、环地福书局本;有民国时期出版之船山学报本、太平洋书店本;有解放后出版之中华书局本。又有马宗霍、周调阳两家校记,可供参照检查之用。嘉恺本为1951年湖南进行土地改革时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邵阳县东乡太平曾家所收船山遗著抄本十一种之一。其书分装五册,每册第一面第一行为书名及卷次。  相似文献   

3.
<正> 近些年古籍整理工作发展较快,成果累累,但鉴读之余发现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特提出来供诸家参考。下面分四类亲举例分析。 (一)有人认为,“权威性”的校注本一出,这种古籍便完成了“整理”任务。其实这并不符合实际。如王季思先生等合注的孔尚任剧作《桃花扇》,自1959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以来,迄今已印刷七次,1980年再版以前,“注释方面经过苏寰中同志较为认真的审阅”(见王季思先生1979年3月24日《再版后记》),仍然留下了悬而未决的问题。请看第三出《阅丁》: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一生对《桃花扇》评价甚高,对《桃花扇》的研究也用力甚多。他幼时在阅读《桃花扇》时感动落泪,后又熟读成诵,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多次沉郁慷慨地朗诵其中曲文。他在创作《新罗马传奇》时,曲词宾白和情节关目对《桃花扇》多有袭用和模仿。在《小说丛话》中梁启超对于《桃花扇》在"结构之精严"、"文藻之壮丽"和"寄托之遥深"三个方面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梁启超对《桃花扇》的接受既是晚清民国时期《桃花扇》接受史的一个重要部分,也可使我们从一个侧面一窥他的文学思想的发展和文学创作的面貌。  相似文献   

5.
现存的几种古本《孙子》都是在前人整理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1972年4月发掘的银雀山汉墓竹简《孙子兵法》是汉初写本,当是张良、韩信“序次”《孙子》的一种传本,它的发现使我们对《孙子兵法》有了全新的认识;敦煌写本《孙子注》是在曹操注影响下产生的一种古注的残本,它为我人窥探《孙子》的古本面貌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宋本《十一家注孙子》是现存唯一的一部合注本《孙子》书,它保留了宋代末服、何去非校订《武经七书》以前诸注家所据本的版本面貌;《魏武帝注孙子》和《武经七书》本《孙子》都是宋朱服、何去非校订《武经七书》的产物,其中《魏武帝注》避免了合注本注文拼合移动的改订,较好的保留了曹操《孙子注》的概貌。通过对古本《孙子》的比较研究,并参照汉唐以来的古籍引文,可以探明《孙子》书的版本流传线索,校订出一个接近古本原貌的新校本。  相似文献   

6.
也谈范文澜早期著作《文心雕龙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平 《学术界》2003,(4):101-104
王运熙先生《范文澜早期著作》(见《文汇读书周报》2 0 0 1年 8月 1 1日第 5版 )一文谓 :范文澜早期著作《文心雕龙注》于 1 92 9年由北平文化学社出版 ,“后来又有两种版本 ,一为 1 947年开明书店铅印本 ,线装七册 ;一为 1 95 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重排本 ,分上下两册”。又说 :“这两个重印本内容照旧 ,编辑部仅在文字上作了若干校订。”这里有两点需要补充说明 ,一是开明书店铅印本初版时间为 1 93 6年 7月 ,1 947年 1 2月再版 ;二是两个重印本内容并非“照旧” ,说“编辑部仅在文字上作了若干校订”也不准确。第一点很简单 ,只要交代一下即…  相似文献   

7.
《荀子·天论》:“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字含意,凡注本多释为“农桑之事.”今略举数例:四部丛刊本《荀子》杨倞注:“本谓农桑’.张默生《先秦诸子文选》:“本,即本事,言农桑也. ”北京大学《荀子新注》:“本,这里指农业生产.”《中文大辞典》木部“本”下第十五义项:“国富之源,指耕稼农桑”引“强本而节用”为证.七九年版《辞海》木部“本”下“本末”条第三义项:“战国以后中国历史上对经济部门的一种划分.”“商鞅、《管子》作者、荀子等都以农业(包括家庭纺织  相似文献   

8.
一、“传”近年出版的《中国通史讲稿》(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发行、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上册131页,引用了《汉书·景帝纪》关于景帝四年的一条史料:“复置诸关,用传出入。”作者在“传”之后,加了注音注义:“传(zhuàn撰,公车)。翻阅母本翦伯赞先生主编的《中国史纲要》第一册第106页注语云“传,是一种通过关津的信物,象通行证一样。”那么两条不同的注文,究竟哪条准确呢?我认为后者正确,前者有误。  相似文献   

9.
<正> 1981年,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的周振甫写的《谭嗣同文选注》收集了清末思想家谭嗣同的五种代表作,是一部有详细注解的优秀著作。同年,蔡尚思、方行编的《谭嗣同全集》增订本,徐义君著的《谭嗣同思想研究》,邓潭洲著的《谭嗣同传论》三本著作也同时出版。全集增订本大大超过以前的三联书店版,它是决定性的版本,后三部著作都遵循“文革”后的实事求是精神,作为  相似文献   

10.
李密《陈情表》;“臣是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人民教育出版社《古代散文选》等注本注云:“逋慢,有意规避,怠慢上命。逋,逃脱。慢,怠慢。”按:“逋慢”当是近义词的并列。逋,《说文》:“亡也。”后引申为“稽迟”“拖延”之意。《广雅·释诂四》:“逋、迟也。”《山海经·南山经》:“其南有谷焉,曰中谷,条风自是出。”郭璞注:“东北风为条风。《记》曰:‘条风至,出轻系,督逋留’。”《淮南子·天文篇》作“条风至,则出轻系,去稽留。”“逋留”即  相似文献   

11.
“苍黄”辨     
近年来出版的一些唐诗选和杜诗选本,对杜甫《新婚别》中“苍黄”(“誓欲随君往,形势反苍黄”)一词的解释,颇为纷纭。如浦江清等人编的《杜甫诗选》注云:“苍,青色;黄,黄色。可青可黄,形容形势翻覆多变。”(179页)程云青的《杜甫诗选讲》注云:“苍黄:反覆。苍黄本是两种颜色,这里比喻反覆多变。”(132页)马茂元的《唐诗选》注云:“‘苍’,青色;‘黄’,黄色。‘苍黄’,指青黄相间的一种杂乱颜色。”因此他将“苍黄”引申为“思想混乱”(上册342页) 以上诸注均认为“苍黄”的本义是青黄两种颜  相似文献   

12.
王弼籍贯考     
1979年出版的《辞海》“王弼”条说他是“魏国山阳(今河南焦作市)人。”实误。阅近人卢弼《三国志集解》卷二十八《王弼传》注说:“《世说(新语)》注引《弼别传》云:‘弼山阳高平人’。又同书卷六《刘表传》注说:“高平见《武纪》建安十八年,又互见《王粲传》,故城在今山东兖州府邹县西南。”查《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64—65图,山  相似文献   

13.
《光明日报》一九八○年九月二十三日《史学》专刊(第193期)发表刘汉屏的《略谈章学诚对考据学派的评论》(下简称《略谈》)一文,读过以后,发现文中引用的史料有两处失误,现辨证于下,免得以讹传讹。《略谈》一文中“章学诚对考据学派的批评”一节开头说:“乾嘉时期考据学派盛行,造成一种繁琐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如当时有个学者秦近君解释‘尧典’二字,就引经据典讲了三万言。(见袁枚《小仓山房文集》卷18《答惠定宇书》)”这里说的“当时”,显然是指“乾嘉时期”。然而,乾嘉时期哪里有个从事考据并解释“尧典”二字的秦近君?查历史上确有一个注“尧典”的秦近君,不过他系西汉时人,不在乾嘉时期。桓谭《新论·正经第九》中说:  相似文献   

14.
(二) 1950至1964的十五年为龙学发展时期。此期内出版的重要专著有王利器的《文心·雕龙新书》(1951)、杨明照的《文心雕龙校注》(1958)、刘永济的《文心雕龙校释》(1962)等。《校释》曾初版于1948年,乃按教学需要编次:首《序志》,继以“枢纽”论五篇,次下篇“(客刂)情析采”的二十四篇,最后为“论文叙笔”的二十篇。新版改按原书篇次,且校字释义均有较大增修,已是面目一新之作了。此外,范注本也略有修订,于1958  相似文献   

15.
<正> 《周易外传》之版本情况及补校记略《周易外传》七卷,凡一百三十六论,此次所见之版本凡七:其一为抄本,其六为印本。抄本即船山五世从孙嘉恺所手录之本,现藏湖南省博物馆,为1951年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邵阳曾家所收船山遗著抄本十一种之一。但嘉恺抄本并非此次始用于校勘。四十年代,马宗霍曾以此抄本与金陵本对校,作有《校勘记》一百六十五条:五十年  相似文献   

16.
<正> 《小忽雷传奇》(以下简称《小忽雷》)是孔尚任与顾彩合作的一部传奇剧,在康熙三十三年就已写成,比《桃花扇》还早五年。但刘世珩得到《小忽雷》抄本,校订刻印,编为暖红室汇刻传奇第二十四种问世,却已是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比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即已付印的《桃花扇》晚二百多年。因此,长期以来,人们对《小忽雷》知之不多,对其作者之一的顾彩也较隔膜。顾彩,字天石,号补斋,别号梦鹤居士,无锡人。擅诗文,工音律“曾”流寓曲阜,衍圣公毓圻馆之。素矜名节,耽吟咏。三十年中,或之燕赵,或之楚粤。天下之风俗,无弗识  相似文献   

17.
《后汉书·光武帝纪》:“大司徒邓禹及冯异与赤眉战于回溪,禹、异败绩。”李贤注曰:“溪名也,俗名回坑,在今洛州永宁县东。”余按:《后汉书·冯异传》“异弃马步走上回阪”,注曰:“回,今俗所谓回,在今洛州永宁县东北。”《通鉴》卷四一:“异弃马奔走,上回阪”,注引杜佑《通典》曰:“回在河南永宁县东北,俗名回坑,长四里,阔二丈,深二丈五尺,自汉以前,道皆由此。”检《新唐书·地理志》:“河南府河南郡,本洛州,开元元年为府。”据此,知本纪注“永宁县东”,当为“永宁县东北”。《后汉书·光武帝纪》:“交牧邓让率七郡太守遣使奉贡…  相似文献   

18.
读者来信     
编辑同志:贵刊1981年第9期《陶钧文思,贵在虚静》(作者李壮鹰)一文有一条引文有误。该文曰:“刘勰之后,不少人都提到过艺术构思的‘虚静’问题。皎然《诗式》云:‘有时意静神至,佳句纵横,若不可遏,宛若神助’。‘意静’,即诗人内心的‘虚静’;‘神至’,即意识活动以理智为主宰。”按:皎然《诗式》作“意静神王”,而非“意静神至”。该文作者未注明版本,不知“神至”一语本诸何处。查《历代诗话》上,第31页,《诗式·取境》条(中华书局1981年版)、《历代文论选》二,第76页《诗式·取境》条皆作“意静神王”,唯有罗根泽先生的《中  相似文献   

19.
高注《诗经》词语新探卢甲文(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10月出版的高亨的《诗经今注》,是解放后出版的较好的一个《诗经》注本,也是高亨晚年的力作。我们读后,获益甚多。但是,仔细推敲起来,注释不当或不够确切的地方也不少。这里先指出五处,供...  相似文献   

20.
中华书局1962年整理出版的标点本《汉书》,可以说集《汉书》各版本之大成;但是,其中错讹之处也在所难免。《文选》李善注本大量引用《汉书》,使我们得以窥见初唐《汉书》的基本面貌。利用《文选》李善注中的《汉书》引文及其他相关资料,考校异同,辨别是非,对《汉书》的校勘整理和《文选》的研究均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