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有一个问题未必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思维方式的科学化问题。但究其实,思维方式却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中的深层成果。是否确立科学的思维方式,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能否牢牢树立的根蒂。因而应当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思维方式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深层成果思维方式指的是人们进行理性思维活动时所形成的一般模式。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的。而理性思维活动又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的升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又能动地指导实践。在不断反复的“实践一认识”活动中,一方面,…  相似文献   

2.
刍议保护知识产权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的,并积累于人们意识之中的认识成果。从本质上说,知识是属于人的认识范畴。人们知识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来源于后天的实践。但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个人所需的知识不可能都从自身的实践中获取。大量的知识只能从受教育和勤奋学习中,从书本或他人的传授中吸取,因此,一个人的知识,不外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部分(当然后者归根到底也发源于直接经验)。但是,经验仅仅是知识的初级形态即感性知识,只有使之系统化并经自己或他人实践验证无误后,才能成为比较完备,正确的知识形态即理性知识。人们在一生中所获取是知识是多种多样的,但总的来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各种专门知识;另一类则是有关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各种专门知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这就决定了人类的实践活动和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  相似文献   

3.
陈强 《南方论刊》2006,(4):52-53
档案是在人类现实社会实践经验的初步总结、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周而复始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是文化发展在各个阶段的不同记录方式、载体形态和传递手段。然而,档案作为人类文化财富的一部分却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和开发,值得我们思考。档案是人类文化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与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具有最高智慧的理性动物——人所特有的工具.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达,是同语言的发明和发展息息相关的.只有借助于语言,人类才能超越经验,形成抽象概念,展开复杂的判断和推理,日益深入地认识世界;只有借助于语言,人们才能获得经验之外的信息,分享他人的经验和体会,交流思想和情感,世世代代地流传知识和技能.语言是在劳动实践中产生的,并且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发展而发展.语言史表明,语言的发展同  相似文献   

5.
毛主席在《实践论》中指出:“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对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应怎样理解呢?我们认为这应从生产活动与其他一切实践活动的相互关系方面来认识。第一,生产活动是人类最早的实践活动。大家都知道,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而人在从猿转变成为人类后,又主要从事生产活动。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人们逐渐地了解了自然,了解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在生产实践中认识了人与人之间的一定的相互关系。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活动范围也逐渐的扩大了。正如思格斯所说:“劳动本身一代一代  相似文献   

6.
试论社会科学与社会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 社会预测是社会科学认识过程的最终完成阶段 社会科学研究作为人类对社会现象的一种认识活动,其功能表现为对社会现象的描述、解释、预测三种不同的形态。其中,描述的功能在于力求通过客观而准确地记录、搜集和整理特定社会现象及其过程的信息,为人们认识社会现象提供符合实际的可靠的感性经验资料,告诉人们特定的认识对象“是什么样”;解释的功能是通过将描述的感性经验资料上升到理性认识,对社会现象的形成、发展及其过程进行因果性  相似文献   

7.
一 反思,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旧哲学中广泛应用的一个术语。通常是指精神的自我活动和内省的方法,是从唯心主义角度来说明人的认识活动的。如洛克把对意识的内在活动的观察称为内省经验即反思。黑格尔所说的反思则是指对思想本身进行反复的思考,即指思想的自我运动。马克思主义以唯物主义的观点解释反思,认为反思就是对过去的实践活动包括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更开阔的视野范围内,从新的角度进行再思索、再认识。反思的目的是为了全面、科学地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更深刻地认识现实,更好地进行现实斗争。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反思,就没有人类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资料信息     
理论创新的内涵和着力点 董京泉在《论理论创新》一文中指出,理论创新是指人类在开拓进取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新的理性分析和理论解答,对认识对象或实践的本质、规律和发展变化的趋势作新的揭示和预见,对人类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作新的理性升华。理  相似文献   

9.
实践评价就是对实践活动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以满足人们生存和发展需要中的作用的认识和反映,是一种价值评价。真理和价值在人类实践中的统一决定了真理检验与价值评价的统一,实践评价是检验真理的逻辑起点。在一定的意义上,实践评价比检验真理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把人与对象的审美关系的确立看作是在劳动实践中实现的。人的实践活动使对象具有了转化为美的可能性。是劳动实践使人获得了人的感觉 ,是实践塑造了审美主体 ,是实践造就了人的本质的多样性、丰富性 ,进而使人类实践创造的世界如此丰富多彩。人的劳动实践活动使对象、事物不断地转化为美 ,同时 ,人们对美的发现 ,又使人的感觉和审美意识得以塑造和升华。美在审美主体与客体的交互作用中不断辐射 ,在时间空间上张扬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人处理自己与世界关系的普遍中介。它在人们的社会实践和社会交往中获得一定的意义,并被用来指称客体。在思维活动中,它是人们用以对思维内容进行信息处理的重要媒介,也是人们用以表达知识、思想和情感的工具。语言是在人类的社会实践和社会交往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是,它一经产生就必然会对人类的认识活动本身发生反作用,这种作用既有  相似文献   

12.
解放思想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依赖于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人们只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的实践中,才能逐步树立起与之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从而不断解放思想。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发展的直接、现实的动力,人们在变革现实的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也在这种实践中认识了自己。实践促进了认识的产业,推动认  相似文献   

13.
江奔  袁静 《南方论刊》2008,(2):84-85
养生是人类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在人类原始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人们不断总结经验,再上升为理论,然后再指导实践,逐渐形成了"养生学"。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和与自然、疾病、衰老作斗争的实践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摸索和总结,逐渐认识了人体生命的本质和规律,进而创立了内容丰富、内涵广博、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养生学。  相似文献   

14.
发展观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观的基本内涵追求发展、进步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人类孜孜以求的基本实践活动。根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有发展实践,在人们的观念意识中相应的就有发展观存在。所谓发展观,筒言之,是人们关于社会发展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所谓社会发展,是指社会有机体在人们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合乎人们主观目的和自主需要的,从而有着特定方向和一定规律的一种运动变化形式。换言之,是人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而获得的社会系统的整体上的进步或积极的、向上的变化。一般而言,有什么样的发展实践,就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发展观包括经验形…  相似文献   

15.
“按客观规律办事”这一命题,已普及为人们的哲学常识。这一简洁而概括的命题,实际上包含了两个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的概念即规律与对策。探索客观规律与依据客观规律提出对策,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两个基本环节。从认识和实践的基本结构考察,对策是人们由认识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的中介或桥梁。离开对策,我们就无法说明实践是如何进行的,进而也无法说明人类是怎样改造世界的。从实践——认识的转化过程分析,我们可以把对策在认识——实践中的地位简要地表示为: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人们谈“资”色变,把“资本”作为资本主义的特有范畴。但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中,人们却不得不与资本打交道,不得不使用资本范畴。理论与实践的矛盾促使人们对资本范畴进行反思。党的十五大报告,依据新的实践,对资本范畴作出了全新的理解,对资本理论作出了重大突破。反思资本范畴,正确理解十五大对资本理论的重大突破,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搞活公有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一、认识的巨大飞跃:从特殊范畴到一般范畴从人类的认识秩序看,认识是一个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  相似文献   

17.
简论创造     
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改造世界的最高形式是创造活动.创造,就是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去解决新的问题,并在认识和实践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创造活动是人的智慧、才能、情感、意志.道德等各种心理品质综合作用,并达到最佳水准的表现,是个心理过程.学会创造就必须从多方面努力,提高智能水平,加强思想品德的修养和意志性格的锻炼.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没有目的就没有实践,目的是实践的第一个要素和前提。这话乍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因为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已经证明,认识对实践的制约作用越来越强大,属于认识范畴的主观目的对实践的重要作用是不容置疑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能动的实践观,就是指认识不仅产生于实践,而且又能动地指导实践。但是马克思主义承认的这种认识的能动性,是不能脱离人类认识的总过程而孤立存在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是毛泽东同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同志说:“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精神,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即人的理想、道德、意志、性格、情绪等;二是指人在社会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活力,即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人的精神,是由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的。国家、民族、企业都是人类聚集生活的社会群体,不同的社会人类群体,受其各自客观条件的制约,所表现出来的精神也不尽相同。本文结合《实践论》的学习仅就大庆精神形成的实践基础,大庆精神的能动作用,以及坚持大庆精神的普遍意义,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大庆的社会实践形成大庆精神社会实践是人们有意识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客观活动。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凝聚升华而形成精神。大庆精神,就是大庆人在特定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条件下,在大庆勘探、开发、建设的广泛  相似文献   

20.
高懿德 《东岳论丛》2005,26(4):45-50
实事求是这一理念蕴含着三重意蕴:即求实的态度精神、实事求是的实践活动规律和实事求是的实践活动路线。实事求是在本质上是人类生活实践客观上所要求的一种必然的求实态度,这种求实态度构成了实事求是的基本精神,即求实精神,既体现为一种认识态度或理论态度,又体现为一种实践态度,是认识态度或理论态度与实践态度的统一;作为求实精神,由于它为人类生活实践所必需,故进一步构成为整个人类生活实践的一条根本规律即实事求是规律,既体现为一种认识规律,又体现为一种实践活动规律,是认识规律和实践活动规律的统一;作为根本规律,它规定着人类生活的根本活动方式,成为人类生活实践的一条根本的或总的活动路线,既体现为一种认识路线或思想路线,又体现为一种实践活动路线或行动路线。因此实事求是从根本上来说是立足于人类生活实践基础上的一种人类活动的根本态度、基本规律和总路线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