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38 年10 月下旬侵华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 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是否已经到来、何时到来问题的认识, 经历了一个过程。本文把这个认识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说明了每一个阶段中党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分析了产生这些认识的原因, 并说明了对相持阶段到来问题的认识对党的工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倡导和维护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了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实行了游击战与运动战相结合的军事策略,并在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阶段,抗击了大部分日军和伪军。  相似文献   

3.
国共两党抗日持久战略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抗日的持久战略 ,作为中华民族战胜日本侵略的基本战略即最高战略 ,不是某一党派独一无二的创造或为其所专有 ,而是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特定历史时期 ,全国各抗日党派在对日基本战略问题上所达到的共识。中国共产党的持久战略和国民党的持久消耗战略 ,曾经左右着抗日战争的全局。但两党的持久战略有着不同的理论基础和政治取向 ,对中日战争发展规律的认识又有差异 ,拥有的军事力量的状况又大不相同 ,这就决定了两党的持久战是两种类型的持久战略 ,中共论定抗日战争是“三阶段”的犬牙交错的持久战 ,注重“向敌后进军”,实行防御中的进攻、内线中的外线、持久中的速决 ,以运动战作为转换全局的战略方针 ,把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国民党主张“两阶段”的持久战 ,注重“向国内退军”和“以空间换时间”,实行单纯防御 ,把阵地战置于首位 ,辅之以运动战和游击战 ,逐次消耗敌军 ,求得最后胜利。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实施了两种类型的持久战略 ,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担负的解放区战场和国民党担负的正面战场的相互关系经历了一个主要以战役配合为主向主要以战略配合为主直至战略合作关系基本停止的变化过程。本文通过对相持阶段后期两个战场“地位与作用”的进一步转换和“限制与反限制”的激烈斗争的论述,揭示两个战场关系这一时期的这一变化,并进一步说明解放区战场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相似文献   

5.
国共两党持久战战略方针之比较钟瑞琴持久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战略总方针,对于中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本文仅就国共两党在持久战战略方针问题上的异同点,作一比较研究一、持久战战略方针的形成,是国共两党共同努力的结果早在全国...  相似文献   

6.
从 1 937年 8月洛川会议后至 1 938年 5月 ,任弼时在参与领导抗日战争的实践中 ,不断地对抗日持久战方针进行深入的思考和阐释 ,丰富和发展了洛川会议关于持久战方针的内涵。尤其是他在 1 938年 1月 ,就将中国抗日持久战的进程划分为“被动防御”、“对峙局势”、“战略反攻”三个阶段 ,并且具体预测了各个阶段中敌我力量的消长、战场状况的变化以及三个阶段递进转换的关系 ,这种卓越的见解 ,是对洛川会议持久战方针重大而独创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浙东抗日根据地,包括四明山、会稽山、三北(姚江以北的余姚、慈溪、镇海三县地区)和浦东四个地区。它位于杭州湾两岸,沪杭甬之间,东濒东海,南迄金甬公路以北,西跨浙赣铁路金萧线两侧,北达黄浦江两岸地区。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战略单位,为当时全国十九块解放区之一。 (一) 浙东抗日根据地是在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以后,处于最为艰难困苦时期建立的。  相似文献   

8.
日本帝国主义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侵华政策和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日战争成为整个远东战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此一时期,日本的侵华政策和战略,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太平洋战局演变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若不把中日战争与太平洋和欧洲战局结合起来予以观察,对日本侵华政略与战略的制定和演变就无法得到科学的认识与说明。本文拟把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的中日战争置于二次大战与远东战局的发展中予以观察。对日本在亡华无期与国力大大下降局面中确立对美战争政策的立足点问题,特别是对此一时期日本侵华政战两略及其演变问题作一概要的学术探讨。国内学术界通常认为,此一时期在中国抗日战争中仍属战略相持阶段,并认为,相持阶段至1945年8月上旬始告结束。笔者认为,战略相持阶段的确是中日战争历史上最长的一个阶段,整个相持阶段应以太平洋战争爆发为分界,划分为前后两期,本文所涉及的领域主要为相持阶段后期。笔者还认为,从中日战争、特别是从太平洋战争的全局着眼,观察日本侵华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太行革命根据地连续发生了危害巨大的自然灾害。根据地党政军各部门团结广大人民群众,经过艰苦卓绝的救灾工作终于克服了困难。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太行革命根据地的救灾工作不仅最大限度地遏制了灾害的蔓延,也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历史贡献,同时在救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太行根据地救灾过程中军民团结的历史传统和英勇无畏的精神气概,对今天的民族复兴大业依然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常德会战是发生在中国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后期、中日双方投入较大兵力的一次大会战,是抗日战争正面战场诸战役中少有的、令世人为之瞩目的一次"惨胜".常德会战的"惨胜",充分体现了中国广大爱国官兵所具有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值此世界各国隆重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回顾此次会战,既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更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期间,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通过两党遇事磋商谈判这一特殊的合作形式得以坚持的。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这一特殊合作形式的运作,经历了“三次反共高潮三次谈判,三次谈判后又继续谈判”的过程,呈现出波浪式运行、内部充满着矛盾、不平衡性等特点。深入探讨国共关系这一特殊形式的运作及其特点,认真汲取宝贵的历史经验,有益于以“一国两制”的方针实现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  相似文献   

12.
1939年5月和1940年5月,南阳战场上出现了两次“新唐战役”,它们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初期的两次重要会战,即随枣会战和枣宜会战的组成部分,对国民党抗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就有关情况做一粗浅的述评。一、第一次新唐战役1938年10月,武汉、广州失陷,抗日战争进人战略相持阶段。根据南岳军事会议的调整,南阳所属的豫南,以及鄂北、皖西地区划归第五战区统辖,李宗仁任司令长官。武汉失守后,国民党政府在其周围布置了近百个师,以包围态势与侵占武汉的日军八个师相峙。1939年春,国民党发起四月攻势,第五战区所属部队多次向平汉路南段…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陕甘宁边区的财政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毛泽东继续发展了其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思想,提出了“组织起来”的指导方针,明确了农业互助合作的私有性质和若干原则。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从中日双方的历史、现实、政治、军事、人民、文化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大体经历三个发展过程;最终的结论是:日本必败,中国必胜。毛泽东通过科学的预见,全面地论述了抗日战争的整个过程、对策、趋势和结果,具有前瞻性。  相似文献   

15.
百团大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一次著名战役,是第十八集团军(即八路军)在战略相持阶段进行的战役反攻。参加此役作战的部队除一一五师主力和山东部队外,计有晋察冀军区三十九个团,第一二九师四十六个团,第一二○师二十个团,总兵力一百零五个团(也有一百一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前期美国对华政策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前期(1937—1941年)美国的对华政策,经历了一个由以绥靖日本为主到以支持中国抗战为主的变化过程。本文将这一变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进行评述,并从美国外交战略全局的角度分析了美国对华政策逐段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图以超越的视域,即:不是仅从中国共产党一党的范围,而是从敌、我、友三个方面;不是仅从军事斗争的角度,而是从政治和军事的整体;不是仅从抗日战争一个阶段的任务,而是从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全部使命,来阐释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思想的内核与意义。通过此种阐释,意在使读者既能更深刻地领略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本质所在,同时也可进一步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力量何以能在抗日战争中成长壮大起来,抗日战争何以能成为中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8.
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重庆政府对日战略的基本方针是“保持兵力”、“以待国际形势的好转”和“以待欧洲战事的结束”。但是,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重庆政府的对日战略也是不断变化着的。重庆政府对日战略的变化,在国际上与欧洲战局、太平洋战争以及苏、美、英等国的参战态度有关;在国内,很大程度上则与湖南战场有关。  相似文献   

19.
鄂豫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十九个根据地之一。它象巨人一样屹立中原,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原前哨鄂豫边区是在1938年10月日寇侵占武汉,抗日战争转入相持阶段以后,中国共产党在中原地区建立的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鄂豫边区的党组织正确地执行了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在没有主力部队的情况下,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游  相似文献   

20.
黄桥战役爆发在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但这决不是一个简单的、孤立的事件。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在全国范围内由迅速发展到一度下降的转折关头,国民党顽固派为准备投降而加紧策划的新的反共阴谋。以一九三九年一月国民党所召开的五届五中全会为开端,国民党顽固派的抗日倾向已经发生了动摇。蒋介石在会上所作的《唤醒党魂发扬党德与巩固党基》的报告和《整顿党务之要点》的讲话,实际上,就是为准备投降而加紧反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