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青年失业是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也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严峻,成为中国政府日益重视的现实课题。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具有多重因素。经济增长方式不协调和高校教育模式的计划性与就业的市场化之间的矛盾成为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由于就业困难。一些用人单位人才高消费和大学毕业生沦为边缘群体事件频发。2012年,第一批“90后”大学生步入就业市场,未来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是“90后”的就业问题,大学生的发展问题也就是“90后”的发展问题。因此,要研究“90后”大学生的发展特点,建立与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法律保障体系、就业社会政策和创业教育制度等相关政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基层就业的政策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大学生基层就业政策中最主要的问题在于政策的措施与对策不具体、针对性不强,并且缺乏行之有效的基层融入指导。大学生基层就业的政策建构是基于大学生基层就业的现状,从中观层次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与对策,其路径选择就是要从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四个主要环节——“谁去”、“为什么去”、“去什么岗位”和“去后怎么办”上进行重点突破。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的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正在逐步改变“统包统分”的就业模式,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各地区及高校随之相继开办了“毕业生就业市场”,组织毕业生与一些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通过竞争落实就业单位。为此,对于面临就业的大学生来说,如何调整好就业心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勇敢的迎接挑战,在就业前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六成大学生毕业即面临失业。就业是大学生最关注的事情,毕竟苦读四年,从某种程度上讲就为了毕业后能就业。整个社会的就业不足使昔日的“天之骄子”们在就业过程中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权益受侵害也成家常便饭。  相似文献   

5.
茹平  张力群 《职业时空》2008,4(8):123-123
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企业要生存和发展最终靠的就是高素质的人才。近几年来,在人才市场上,一个现象愈演愈烈,一方面企业慨叹”招聘难“——难以招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大量毕业生慨叹”就业难“”—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大学生就业市场呈现出的矛盾,必将促使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发展,大学生就业也就必然从“精英就业”迈向“大众化就业”。为了实现这样一个重要的转变,必将建立一种旨在体现当前社会、大学生个体、高校等多方面的综合需求的就业接口训练模式,以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常常有从众、焦虑、自负、依赖等心理问题,其形成原因有主、客观多方面的因素.应从规范、拓宽大学生就业市场,解决供需矛盾,健全、完善就业信息网络,加强思想教育和素质修养,重视心理咨询,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等方面着手解决.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与新农村建设的对接模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一方面是农村人才匮乏,形成人才“洼地”,另一方面是大学生城市就业无门,形成人才“闲置”。积极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和创业,是破解新农村建设人才“瓶颈”难题和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双赢之举。  相似文献   

8.
马振远  张娜  张惠瑀 《职业时空》2008,4(8):179-179
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化和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高校毕业生就业被推向市场,即由原来的政府分配就业转变为自主择业,大学毕业生已经不再具有以前那种明显的学历优势和政策优势,开始融入竞争激烈的劳动力双向选择市场。“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已初步形成。随着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就业市场总体的供求关系发生急剧变动,大学生就业竞争加强、就业压力增大、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相似文献   

9.
演变、定位和类型——中国大学生就业政策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从三个角度对中国大学生就业政策进行了说明.从历史发展研究来看,大学生就业政策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包统分"、教育体制改革下的"双向选择"、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下的"自主择业"三个阶段.从现实定位研究来看,当前大学生就业政策首要的出发点应该是如何使就业市场体系真正发挥高效配置资源的作用,同时兼顾公平,好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应在效率和公平中找到一个好的均衡点.从具体类型研究来看,中国大学生就业政策包括市场规制政策、就业准入政策、招考录用政策、权利维护政策、宏观调控政策、创业扶持政策、社会保障政策、派遣接收政策、指导服务政策及其它相关政策等.  相似文献   

10.
张鹏 《现代交际》2012,(9):34-35
从1999年开始,基于解决经济和就业问题而扩大普通高校本专科院校招生人数的教育改革政策逐见成效,我国高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实现了高等教育阶段性飞跃。与此同时,每年数百万大学生就业难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遭遇就业歧视的例子屡见不鲜,而我国目前尚未出台相应的法律以保障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合法权益。针对大学生的就业歧视不仅违反了我国《劳动法》就业平等的原则性规定,而且严重损害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引起社会不稳定,对目前构建和谐社会带来危害。在当前形势下,消除对大学生就业歧视势在必行,然而消除就业歧视并非立即可以实现的,需要用人单位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大学生提升维权意识,共同来维护公平的就业环境。更为重要的是,国家通过加强立法规制,从源头上彻底消除针对大学生的就业歧视。  相似文献   

11.
陈瑶  杨波 《现代交际》2010,(8):82-82,81
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影响着大学生的实际就业水平。本文在微观经济学中信息不对称理论这一基本理论及其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针对大学生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所引发的“逆向选择”及道德风险发生等各种问题,分析和探讨可能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就业寒流下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丽 《职业时空》2012,(7):76-77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而一度曾经颇受青睐的外语专业毕业生更是遭遇前所未有的就业寒潮,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需要全社会从宏观到微观各个层面相互协调,从而实现外语高等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相对接,为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3.
刘炜 《职业时空》2009,5(8):160-161
从“局限条件下争取最大利益”这一基本的经济学假设出发,分析了目前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几个基本局限条件及在这些局限条件约束下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并根据这些局限条件的变化趋势推测未来几年大学生就业状况转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打破大学生就业的“经验歧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当前,大学生就业中的“经验歧视”相当普遍,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新的瓶颈。本文试图从认知实践、人才素质结构、大学的职能等三个角度论述“经验”的次要性,并从立法、大学生“适度”经验的培训、用工单位的岗前经验培训等方面,探讨打破大学生就业“经验歧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吉明明 《职业时空》2008,4(1):50-5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大学生就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模式。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高等学校职业指导的作用日渐重要。本文从分析高等学校职业指导的必要性、目前高等学校职业指导的现状着手,探讨新形势下推动高等学校职业指导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6.
王泽 《现代交际》2010,(9):200-201
随着金融危机对中国整体经济形势的影响,加之各大高校连年扩招,使得原本就不容乐观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更需要关注和解决;当前,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仍然会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然而,现阶段传统的就业方法已经很难满足大学生的就业要求,在就业率急剧下滑的今天,亟需一种新的方法来满足更多大学生的就业需要。本文从分析目前就业形势入手,重点介绍了现阶段大学生就业的新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王英明 《现代交际》2011,(8):203-203
我国的大学生在计划经济时期到上世纪末不存在明显的就业难问题,2005年“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开始显现,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形势持续严峻。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许多大学生排斥就业。预计毕业生在“十二五”期间供给仍将大幅增加,大学生就业在结构方面存在着巨大矛盾,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任务相当紧迫。  相似文献   

18.
促进农村生源大学生就业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存在多年,作为大学生中的相对弱势的群体——农村生源大学生就业更困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在新农村建设人才短缺和大学生就业难并存的态势下,通过转变就业观念、制度创新和人才资源的有效配置等探索,引导鼓励农村生源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到农村去就业创业,赢取人生。这既是促进就业的现实选择,也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对大学生和农村来说是双赢的。  相似文献   

19.
《职业》2009,(4):54-56
前不久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的一项抽样调查表明,多数人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在社会新增就业岗位满足不了新增大学生需求的今天,鼓励大学生通过创业实现就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紧张的就业形势。  相似文献   

20.
当前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应重点关注的三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旭平 《职业时空》2008,4(10):161-162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求“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大学招生数量的逐年增加,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步八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就业难已逐渐成为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中,贫困生、女生和“差生”这三个群体更是存在着就业压力大、就业成功率低、就业矛盾突出等现象。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大学生弱势群体顺利就业、就好业,事关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我国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