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珠江三角洲农村城镇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珠江三角洲农村城镇化研究蒋森中国的城镇化具有二元格局的特征。一方面是城市化,另一方面是农村城镇化。在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城镇化以城市化为主,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城镇化的速度大大加快。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农村城镇化仍将是中国城镇化的一种...  相似文献   

2.
利用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和第五次人口普查的资料 ,分析了在“四普”至“五普”期间中国城镇化的发展状况及出现的问题 ,揭示了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地域差异。在 2 1世纪中国的城镇化仍将快速发展 ,如何克服中国城镇化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进而引导中国的城镇化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均衡城镇化:大都市与中小城市协调共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镇化是扩大内需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战略。文章分析了当前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战略背景,研究了城镇化发展面临的战略机遇和存在的失衡状况,提出稳步推进城镇化的关键是实施均衡城镇化战略,走大都市与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道路。未来不仅要发挥大都市圈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也要重视在都市圈以外地区发展中小城市和县城,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同时要引导劳动力和产业向中西部的回归与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美国西部开发中的人口迁移与城镇化及其借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美国西部开发的历史,也是一个人口不断向西迁移的历史。西部形成了大量的城市,建立了自己的特色产业,人口流动在美国西部开发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美国西部开发中的人口西进运动和城镇化值得中国西部开发借鉴。在中国西部开发中,要调整西部城镇发展的畸形结构,实施以大都市的扩展和县城的提升为核心的二元城镇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是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引擎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城镇化是扩大内需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文章分析了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的转型机遇及现阶段稳步推进城镇化的战略背景,研究了城镇化在当前及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意义,提出未来稳步推进城镇化的关键是要解决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和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镇化研究最棘手的问题是度量问题,这里依据国际经验和中国实践提出度量的合理方法。一、城镇化度量的国际经验城市化的度量问题实质是一个城镇人口的操作定义问题。根据国际经验。城镇化的定义有6种类型:(1)人口规模型。这是一种专门用人口聚集地的规模来作为划分城乡人口的标准。例  相似文献   

7.
一般而言,城镇人口区别于乡村人口的三个显著特征是空间的聚集性、经济活动的非农性以及社会组织、社会生活的多元性。城镇化就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也即乡村人口不断强化上述三个方面的特征而逐渐转变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在中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乡村地区的“隐性”城镇化表现比较突出。就现阶段而言,相对于正式统计的“显性”城镇化,存在着两种形态的隐性城镇化:一种是已基本完成城  相似文献   

8.
反思当前城镇化发展中的五种偏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镇化是关系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的重大战略问题。文章认为未来中国城镇化可持续发展须坚持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及信息化的"四化协调"原则,分析了中国城镇化过程中的五大偏向问题,提出实现中国城镇化可持续发展需要实施均衡城镇化发展模式、解决城市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问题、鼓励农民工家庭式迁移和就近转移、推进农民工与市民的平权、改变各城市在GDP上的恶性竞争局面。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口城镇化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重点分析人口城镇化的中国特色;在对人口城镇化未来发展趋势判断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战略目标、路径和举措。研究表明,人口城镇化将成为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基本国情,将对未来繁荣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产生重大影响;目前中国人口城镇化面临滞后于工业化、土地城镇化,户籍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等问题;"十二五"期间中国人口城镇化发展方向将由单纯速度向速度与质量并重转变,改革进入以推进深度人口城镇化为特征、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新阶段;需要把人口城镇化作为深化改革的主导力量,以扩大城镇就业、户籍制度改革为基本导向,大力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人口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0.
大跃进时期的城镇化高潮与衰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跃进时期中国的城镇化经历了一个高潮和衰退,大批农民一度涌入城镇,随后又被迫离开城镇。在这一波折中,经济落后地区波动强于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内陆波动强于沿海。从城市的层面上看,城镇行政等级高的城市波动低于行政等级低的城镇,人口规模大的城市波动低于人口规模小的城市。导致这次城镇化高潮和衰败的根本原因是大跃进的政策失误,但是也涉及到城乡隔离政策、粮食政策、区域发展政策、城镇发展政策的失误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口流动与城镇化的理论思考和政策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农村发展与人口流动、城镇化(包括农村城镇化)同步发展及其相互关系的视野,较系统地探讨了中国乡城、乡乡人口流动与城镇化的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提供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选择渠道、流动机制、制度创新、宏观调控、据点——网络二元城镇化及其非平衡布局、一县一市型农村城镇化发展模式等10个方面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不是低度城镇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围绕着中国城镇化的实际水平,本文综述了国内存在着的低度城镇化和非低度城镇化两种观点,并对他们的论证进行了分析.我们认为无论是改革前或改革后,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均处于低度城镇化状态.  相似文献   

13.
郭丰 《西北人口》2005,(2):33-35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了人口城镇化与非人口城镇化两种方案对贵州人口发展的影响,得出了人口城镇化方案对贵州总体人口数量、人口质量及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影响是积极的这一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贵州农村人口城镇化的几点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城镇化发展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城镇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关于城镇化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问题,历来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念:一种认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另一种认为城镇化是发展的“病症”。美国发展经济学家马尔克姆·吉利斯在其《发展经济学》一书中指出:“随着工业的发展,今天的城镇化趋势在各国比较中已十分明显了。随着人均收入从大约200美元增加到1000美元,……其城市人口从仅有总人口的20%增长到30—50%以上。虽然各国之间收入水平的差别很大,然而,经济发展与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新型城镇化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分析,建立影响新型城镇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借助SPSS、Eviews等统计软件,对影响青海省新型城镇化的各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和判断,得出了较为可靠的实证结果。研究表明,青海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和人口转移的动力不足;科技创新和基础设施的作用尚未完全凸显;第三产业发展程度低下;体制机制的不完善等因素是阻碍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人口逆淘汰与城镇化制度安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在分析人口逆淘汰和人口城镇化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加速中国人口城镇化的机制创新,探讨了人口城镇化和人口素质,特别是人口信息素质提高的相互关系。本文认为要通过城镇化来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逆淘汰,一是处理好城镇化与信息化的关系,大力提高市民的现代化素质,特别是信息素质;二是处理好体制内户籍人口与体制外非户籍人口的关系,大力提高城市“准市民”人口的工作和文化素质;三是处理好城市与农村城镇的关系,大力提高农村小城镇的发展素质。  相似文献   

17.
中国残疾老人发展趋势及残疾状况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经过20年的改革与发展,中国农业生产和农村非农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农村城镇化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在当前中国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国内需求不旺的形势下,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对于启动农村市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动乡村工业和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转变农民生活方式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本文提出了加快中国农村城镇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村城镇化的战略意义与战略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过20年的改革与发展,中国农业生产和农村非农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农村城镇化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在当前中国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国内需求不旺的形势下,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对于启动农村市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动乡村工业和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转变农民生活方式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本文提出了加快中国农村城镇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目前城乡人口流动是一次自下而上的城镇化运动,西方的一些人口流动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解释农民流动的决策,但却没有充分的解释力。本文基于对地处东部平原地区的山东省高密市农村进行的问卷调查,描述了中国农民流动决策的特点及其原因并得出以下结论:生活满意度对农民的流动决策有显著的影响;流向方面,农民有流向城市打工的愿望,却没有相同程度的定居意愿;在手段上,主要借助传统的社会关系,而不是市场因素或者官方力量;动机方面,农民的流动逐渐倾向于发展型的流动。  相似文献   

20.
宁夏生态移民与城镇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桑敏兰 《西北人口》2005,(1):37-39,43
通过生态移民来促进小城镇发展是对宁夏地区城镇化的一种有益探索。宁夏地区要提高城镇化水平,就必须统筹考虑生态移民走城镇化道路的问题,这是宁夏解决南部山区贫困问题、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人口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突破口。同时,也是生态移民开发模式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