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11月26日下午,由中国律师杂志社、北京吴栾赵阎律师事务所等单位主办的“张思之律师执业50周年暨80华诞庆祝活动”在北京翠宫饭店举行。来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全国律协的领导嘉宾以及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法学院校的著名教授、社会各界的知名人士和法制日报、南方人物周刊、中国律师杂志、律师文摘等媒体的知名记者、国内多位著名律师以及张思之律师的老同事及亲朋好友共约200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相似文献   

2.
试论香港律师制度的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港律师制度渊源于英国律师制度,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律师界存在着大律师与事务律师两个分支。同时,香港律师又有执业律师、政府律师和公司律师之分,资深大律师与普通大律师之分,公证事务律师与普通事务律师之分。此外,香港律师在法律上是高等法院的“人员”,接受法院的监督,是香港法官的候选人,却又游离于法院管理系统之外。香港律师制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反映了香港社会对法律服务需求的广泛性,同时也说明香港律师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自身不具备充分的调查取证能力。在当事人希望通过律师的“特权”实现自己的调查取证权时,却发现律师与其权利相差无几。实践中被誉为“积极探索律师调查取证新途径”的律师调查令因为制度本身存在着法理上的硬伤,所以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律师调查取证难问题。应当重新定位律师的性质,认可律师调查取证权的“准司法性”,修改民事诉讼法,取消法院的调查取证权,将其权力直接转移给律师,从立法上赋予律师“强制调查取证权”,由律师帮助当事人完成举证责任,而法官则在举证过程中保持完全中立。  相似文献   

4.
国栋约我为《律师文摘》创刊十周年写一篇文章,我才突然意识到《律师文摘》十岁了。十年来,这本以法律职业共同体为主要读者,以"促进中国律师业的成熟与进步,推动中国民主与法制化进程"为己任的读物为广大律师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是一本代表"中国知识分子良心"的杂志。十周岁生日可喜可贺。我想借这个机会,谈谈律师的社会使命。这是一个严肃的话题,也是一个基础的命题。  相似文献   

5.
《律师法》及《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中关于律师执业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不得提供虚假证据 ,隐瞒事实”、“不得违反规定会见法官”、“应坚持原则 ,维护法律与社会正义”等观点值得质疑。笔者认为 :律师执业必须以证据为根据 ;不提供虚假证据不能作为律师特有的职业规范 ,律师应当隐瞒不利于当事人的事实 ;律师违反规定会见法官 ,是因为在实践中缺乏配套制度 ;关于律师在执业中坚持原则 ,维护国家法律与社会正义的规定缺乏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现实中辩护律师与被告人关系存在“过”与“不及”两种状况。刑事诉讼辩护制度的改造可以让辩护律师与被告人走得更近,但律师职业的本质属性、律师相对独立的法律人格,应当使其在被告人的合法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之间寻求一个恰当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入世为背景,论述了中国律师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未来服务方式的新变化有:跨国服务、连锁经营、律师与其它专业人员协同服务、合资经营及资本经营等,中国律师的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应增加公司化有限责任合伙所,建立律师责任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8.
于霄 《兰州学刊》2010,(7):117-123
德国律师亚文化,在轻视个人经济成功、排斥公开;中突、推崇法律规则和严守群体归属价值观的德国社会,具有其自身的特性。因为德国律师主要出身于公务员和大学毕业人群,并受到了统一和倾向保留的教育,所以德国律师职业内具有强烈的同质性、凝聚力和归属感,但是因为职业性质与一般社会观念存在冲突,其社会贡献没有超出一般职业的范围。文章通过对德国社会价值取向、律师的社会背景、律师的教育和律师的亚文化四个问题的分析,力图贴切地描绘德国律师亚文化的总体图景,并对其成因及在参照群体中的体现作以诠释。  相似文献   

9.
肖晖 《社会科学家》2005,(3):119-121
本文以入世为背景,论述了中国律师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未来服务方式的新变化有跨国服务、连锁经营、律师与其它专业人员协同服务、合资经营及资本经营等,中国律师的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应增加公司化有限责任合伙所,建立律师责任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0.
董进  宋思宇 《学术论坛》2012,35(4):142-149
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和职业社会学的观点对美国律师职业领域的发展进行考察,可以发现美国律师职业与社会公益法律援助存在着实践矛盾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种矛盾有着不同的表现。这对于中国法律职业化发展有着借鉴作用。如何在我国法律职业化进程中实现律师职业在技术性与公益性并重应该受到目前学术界的重视,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需要通过借鉴美国律师执业在这个问题上的发展历程来规避美国曾经出现的问题,以实现律师职业的基本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李越  陈喻伟 《兰州学刊》2013,(1):208-210
律师的社会责任即律师利用其独特知识构成、法律技能,以推动法治、提高公众对律师的信任以及对于法治的信仰为指向的各种实践.随着当代中国社会再次进入不稳定时期,律师群体亟须建立起一套有中国特色的律师社会责任评价体系.而传统文化中荀子的人才思想和法律思想不仅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也为当代律师社会责任建设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2000,(1)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已于 2 0 0 0年初正式创刊。这份高水准的大型人文社科文摘刊物 ,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 ,《中国社会科学》副总编辑秦毅担纲主编的 ,暂定双月刊 ,待条件成熟时 ,将改为月刊。“本刊特别推荐”、“重要文章”、“论点摘要”、“前沿问题”、“学术争鸣”、“理论动态”等为其主要栏目。通过这些不同的窗口 ,将及时、准确地向海内外推介中国学术界的有关重大学术成果、学术精品、各学科研究状况、学术争论、学术信息。据悉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的既定办刊目标是 :第一 ,办成中国社会科学和人…  相似文献   

13.
律师角色的转换与法治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从燕 《东南学术》2003,(5):117-126
本文提出并运用诉讼代理人与对抗型法治和ADR参与人与合作型法治两对分析范畴 ,以民事司法改革为切入点 ,认为“司法危机”就是法治危机。在此基础上 ,认为本质上经由诉讼实践并实现的只能是对抗型法治 ,由此作为诉讼代理人的律师与对抗型法治语境中的“司法危机”具有内在联系 ;认为ADR有助于实践合作型法治 ,有助于缓解“司法危机” ,而作为ADR参与人的律师在实践合作型法治 ,实现法治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可以起到重要作用。最后 ,对最近我国推动ADR实践及建立律师诚信制度的具体做法做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中国律师制度是近代法律移植的结果。回顾该历程,总结其经验教训,有助于推动律师制度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充分发挥功用,促进中国律师制度的优化及现代化,实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当代社会主题。  相似文献   

15.
十年前,孙国栋希望我给他主编的《中国大律师》写个序,我给他写了篇《律师兴则国家兴》。十年后,国栋希望我为他主编的《律师文摘》创刊十周年写篇祝语,我自然而然又想到了这个题目。这个题目能不能反过来说?反过来说是否更正确?现在谈"律师兴则国家兴"是不是过分提高了律师的地位和作用?对这个问题有些人私下里表示疑惑和担心!  相似文献   

16.
法治与律师职业的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瑜青 《学术界》2005,(4):143-152
当代中国律师制度的发展,反映的是法治在中国的进步。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对律师职业理解上的变化。律师是社会法律工作者的观点是法治社会不同于其他时代对律师职业的定位。这种定位是法治文明的文化本性所要求的。由此,律师职业也就有了自身独特作用,可以说促进司法公正这一诉讼灵魂的生成与充分发育是律师职业的本质所在。但律师的职业使命与律师职业的现实状况又存在着矛盾。社会对律师职业的认同,现行法律对律师职业的支持状况及律师自身素质等直接影响着律师职业使命完成的质量。为此,本文认为律师职业作为社会或民间的法律力量,以维护私权并促进司法的公正为其职业的规定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为律师职业的发展创造各方面的条件,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加强律师工作的法治环境建设和律师自身职业建设。  相似文献   

17.
解析中国语境的律师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武俊 《学术界》2003,(4):55-63
以中国为学术语境全面阐述中国律师的角色定位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中国的律师角色应当具有边缘性、民间性、服务性、诚信性、自律性、独立性、复合性和风险性等鲜明的职业属性 ,在未来的法律职业共同体内部 ,建构具有诚信性、自律性、民间性、边缘性、服务性、独立性、复合性和风险性的律师职业共同体 ,应当是当前中国法律界尤其是律师界刻不容缓的现实使命。  相似文献   

18.
我国目前对律师的监管实行司法行政机关与律师协会的“两结合”模式,在这个模式下完善律师惩戒制度,需要对司法行政机关与律师协会进行职能定位,合理划分惩戒权限;设立律师协会惩戒机构,分设立案调查室与律师纪律庭,赋予相应的职能;完善律师惩戒的立案、调查、听证、审理、复查程序,保障当事人的程序性权利;建立司法最终救济机制,对律师惩戒进行合法和合理性的审查。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法律职业伦理共性与个性的分析,探讨中国目前法官与律师之间关系在现实中尴尬的原因。介绍日本法官与律师之间在职业伦理建设方面的成果,为中国律师自治及与法官之间良性关系的构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按照刑事法律援助全覆盖目标的实质要求,进一步实现值班律师法律援助的实效化、专业化成为重中之重。在值班律师法律援助方式方面,应积极探索“师徒型”社会公益法律援助的新模式,通过吸纳高校中已获得法律职业资格的硕士研究生这一强大专业人才储备,在“双师型”导师指导下,对在审查起诉阶段适用速裁程序的认罪认罚案件,通过免费提供“一对一”公益性法律援助的方式,对具体个案提供全程跟进的法律援助,为完善值班律师制度提供可行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