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哲学的主题形态何以是人学?──我们的哲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学,即人的问题的哲学,是对人的现实生存及其意义的强烈关注与理论追求,它立足于现实生活世界去关注人的生存处境和生存状态,并追求一种符合人的旨趣的生存样态。这样一种人学观本身就是对当代哲学精神的基本理解,因而,对于熟悉当代思想的文化状况及其走势的人来说,把当代哲学的主题形态看作是人学,已经成为一种常识。但就目前而言,要求人们接受并理解这一常识还需一个过程,并且人学研究也亟待化解和回答许多疑难问题:把人学确定为当代哲学的主题形态,其根据何在?人学与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是怎样的关系?人学与哲学的其他…  相似文献   

2.
一近年来,国内哲学界对人的问题的研究方兴未艾,对人学性质的理解见仁见智,而对哲学与人学关系的看法,更是歧见纷呈,众说不一,但在国内哲学界有一种似乎很新潮且有一定影响的说法,即哲学就是人学。主张“哲学就是人学”的人认为,人是世界的主体,哲学应以人为本,人是哲学的出发点、中心和目的;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世界,它是通过对人的理解来理解世界的,哲学在内容上是自我认识的理论。所以,简而言之,哲学就是人学。持“哲学就是人学”观点的人还有一种说法,即哲学的当代形态是人学。因为哲学应反映时代精神和自身发展的内在…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卡西尔、怀特的文化哲学的比较和评析,提出了文化哲学人学研究应予重视的理论问题。文章认为,从文化哲学的视野研究人,首先须面对“人之文化存在”命题固有的矛盾性,如何解答这些矛盾,将决定文化哲学人学研究的基本方向。其次,文化哲学的人学研究应始终把文化与人的存在和发展这一终极问题联系起来,以突出其人学个性。文化哲学关注人与理想世界的关系,它借助文化诸形式,深刻揭示了人如何超越时间、空间局限,以展示人自身生命意义的延续进程。再次,人之文化存在的矛盾根源于人的活动与对象之间的矛盾,因此,从人——文化系统中拓展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大系统,将开辟出文化哲学人学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4.
1."人学"的确是一个充满疑窦、歧义丛生的名词。因为"人"并不是一个既定的、有限的客体,只消我们从外部研究就可以了。人是要自己把握自己,并且,人又总是生发着新的可能性。但尽管如此,我认为,"人学"还是能够成立的,这里关键在于对"人学"作何理解。我的基本看法是:一个非哲学意义上的"人学"学科是不可能的,一个与"世界"观完全外在的哲学"人学"也是难以成立的,"人学"只能作为哲学发展的一个形态而存在,下面试述理由。2.东方和西方的古代思想家们早就给人们提出了"认识自己"的任务,然而,直到今天,一个非哲学意义上的独立的"人…  相似文献   

5.
可以说,人学问题贯穿于西方哲学发展的全过程,只是在不同的时期,人学研究的侧重点和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它大致经历了理性人学(古代)——宗教人学(中世纪)——理性人学(文艺复兴至近代)这一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其后马克思主义人学则向社会性、实践性方面发展,现代西方人学则向非理性、个体性方面发展。研究中世纪人学对于探索整个西方人学思想及其规律,弄清中世纪人学对于现代西方宗教哲学、人文哲学的深刻影响,深入研究宗教这一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及其与人学的关系,从而自觉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观,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人的问题再次成为国内哲学界讨论的一大热点,关于人的哲学研究──(哲学)人学呈现出一种观点纷陈、诸家争鸣的局面。然而可喜之余也应看到,在这些对人的研究中却很少有关于人的系统性创造性探索。韩震教授的新作──《生成的存在──关于人和社会的哲学思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1月出版)正是人学研究的新的重大的创造性成果.首先,从主题的角度来看,作者把人与社会的关系作为人学理论的中心和全书探索的主历,这的确把握住了当今人类发展的时代要求,抓住了人学研究的关虹或根本.近两三年来,在人学究竟研究什么即…  相似文献   

7.
关于人学研究内在局限性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人学研究业已取得很大的进展。但是,当前的研究还依然停留在关于人学的对象、人学与哲学的关系、人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阶段、人的存在状态、人文精神等宏大问题的宏观描述上,相对缺乏理论深度和理论突破。进一步深化人学研究呼唤研究范式的变革。笔者认为,要超越传统思辨的理论哲学或意识哲学的“抽象化”误区,回归真正的实践哲学和文化哲学的研究范式,在人学问题域中,首先应当始终固守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这一人学研究的核心价值理念,其次应当把人置于具体的实践活动和生活世界中加以理解。  相似文献   

8.
人学研究的当代走向和实践人学的构想吴桂荣当代哲学对现实生活世界的不断追寻,无疑蕴含着深沉的人学动机。哲学与人学作为互相缠绕的两个问题,已经成为学术界聚讼纷纭的争论焦点。近期,学术界围绕人学与哲学的关系、人学的研究对象与如何构建人学的理论框架等问题展开...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人学视域中对马克思实践观的多元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红 《学术界》2002,(1):213-218
在当前探索和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的理论研究中 ,学术界从人学视域对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观提出了实践人学观、生存实践观、人类学实践观和交往实践观等各种不同的理解和阐述 ,本文试对这些观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出"后教科书时期"、建构当代形态的关键路径在于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基本性质。深入把握马克思哲学的基本性质,需要把"唯物主义"历史观与"人道主义"价值观相互结合的机制问题具体化对为"物"、"人"以及"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等核心概念的考察与分析,即由马克思物质观的基本特征出发,在存在论层面上理解历史观与价值观的统一。马克思的物质观是"实践人学物质观",它以实践观为首要观点,以一般性的社会存在物为基本对象,以异己物与人的对抗性矛盾及其扬弃为主要内容,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核心主题。马克思哲学以"实践人学物质观"为存在论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与人道主义价值观的统一,奠定了马克思哲学的基本性质。  相似文献   

11.
人学研究的新视角与"以人为本"人学观的新开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学术界的人学研究伴随着30年的改革开放实践,已经成长为哲学研究的一门显学和当代哲学的主题形态.在今天,我国人学研究已经形成了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新视角和核心理念,以"以人为本"为人学观的全新的人学研究.这些研究在取得巨大进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和困境,并为人学的进一步发展指出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哲学的奥秘是人,哲学以人为主题。哲学的出发点、前提和立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人”的理解。一定意义上,人学是哲学的核心。韩庆祥教授最新推出的《思想是时代的声音》(新世界出版社2005年7月版,以下简称《声音》)一书,既是作者对20几年学术历程的清理与总结,也是作者学术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更是作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人学和能力问题研究的综合性成果。正如作者在后记中写道:“从哲学到人学再到人的能力问题研究的转换,既是时代和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我学术研究的基本历程和学术思想发展的大致脉络。”由于作者在思维方式上的突…  相似文献   

13.
伴随社会实践和人自身的发展,人学研究已日益凸现出来,人们的注意力也将牵引到对人学的历史发展和重大事件的关注。人们期待着对“文化大革命”和“人道主义”大讨论从哲学层面上作出认真的诠释与反思,以便从中获取对我国人学研究的许多重要启示:人的问题的研究不可遏止;人学研究必须以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为依托,恰当而谨慎地处理理论与现实、学术与政治等诸多关系。放眼我国人学研究发展的未来,一定会在深厚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在批判继承各种人学理论的过程中,经过“文化大革命”的阵痛和“人道主义”大讨论的准备,必将在内容和方法上发生转换、在更深的学术层次上和更广的理论范围内展开。一个真正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在学科意义上的人学理论正在孕育诞生  相似文献   

14.
《终极关怀论———人的哲学之悟》是陶富源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中国的人学建设与人的发展”的结题成果,也是他继《形上智慧论》、《实践主导论》之后又一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理论专著。这部著作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着眼点,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人、人的实践角度来理解哲学、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马克思主义人学”,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关于人自身一般本性的科学”的实践人学观。全书浓缩了作者长期潜心哲学研究的思想智慧,展示了当代学者对我国人学建设的深邃洞察力,是一部体现时代精神、学术含量…  相似文献   

15.
一、20世纪后期中国人学研究的进展与成果人学是时代的声音。把世纪之交的中国人学思潮放在中国发展时代的背景中加以清理与总结,我们可以发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人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果:反映了思维、历史、哲学、科学、文化和当代人类实践发展的规律,提出了人学的一系列范畴。并自觉努力把马克思主义人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来建设;反映出世界潮流和我国改革开放20年来的时代精神。形成了一种关注人、尊重人和塑造人的人学思潮;由起初把“人”看作资产阶级思想家的专利,到我们开始把人看作是认识主体、社会历史主…  相似文献   

16.
《东岳论丛》2017,(11):58-63
马克思的视域自始至终聚焦于现实的人之存在方式与意义上,其存在论是人学存在论。通过唯物史观和实践观的引入,马克思把人的存在问题从形而上的抽象问题变为形而下的现实问题,把理论问题变成一个实践问题,他的人学存在观具有鲜明的现实人道性、感性实践性、对象性关系的特征。这一革命性变革,使其完全超越了西方近代传统的抽象本体论及人学观,为当代中国实践美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哲学基础和思维方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7.
人学与哲学:一个再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何谓“人学”?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人学若被了解为关于人的学问,显然它并不是一种处在人文学科和哲学之外,与其相并列的独立学科。其实,在一定意义。,停应当是一切人文学科的泛称。凡是探索人及其存在的学科,均属于人学范畴。就此而言,人学与人文学科是等价的。有人提出:“哲学即人学”。这一判断过于宽泛。哲学只是人学中的反思层面。作为人学的内核,哲学仅仅是以反思的方式为人的存在立法。2.人学研究现已成为一个世界性和世纪性的论题,近年来也构成我国学术界的一个热点领域。这一趋势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有其深刻的…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人学研究的兴起既有深刻的世界哲学与文化背景,也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客观吁求相契合,更是我国理论研究发展的逻辑要求。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研究,可以从广义和狭义的双重维度展开。广义理解,可以说整个马克思哲学都是马克思人学;狭义的马克思人学主要涉及人的本质问题、人的存在问题和人的发展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学研究紧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发展,取得了突出成效。我们应当继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丰富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繁荣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哲学界对人学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人学问题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哲学的研究的一个重点,取得了一批很有价值的成果。最近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胡贤鑫所著《人性及其根据》就是在人学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一项新成果。本书的一个特点是“中、西、马”的结合。在我国过去一个时期,人们讨论人性、人的本质、人道主义等问题时,人们主要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中进行研究和概括,而对中国和西方的历史上的人学思想资料则比较隔膜或者有所忽视。另一方面,从事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研究的人,多从各自的领域去谈论历史…  相似文献   

20.
人学研究之我见童世骏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6年第2期撰文认为,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来说,人学研究包含以下诸方面的历史性转折:从片面注重客体到也重视主体的转折;从片面注重群体到也注重个体的转折;从片面注重人是历史进步的工具到也重视人是历史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