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T.S.艾略特的《四个四重奏》反映出诗人的本土意识,即美国及美国文化的烙印.虽然艾略特并没有像其他美国诗人如惠特曼那样成为真正"美国制造"的本土诗人,《四个四重奏》却不妨被贴上"美国制造"的标签--诗歌中流露出的美国哲学思想的影响,具有美国本土影像的意象清晰可辨.文章着重挖掘诗歌中体现美国文化的哲学内容和诗歌意象,从而证明本土意识在艾略特《四个四重奏》创作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四个四重奏》的主题是多元主题的对立统一,这种对立统一类似于音乐中的和谐音与不和谐音。不和谐音在《四个四重奏》中表现在诗人艾略特运用了复杂、抽象的陌生化意象和蕴涵宗教哲理冥思的悖论式语言。诗中的这种不和谐音,带给读者不确定性,增加了读者的阅读难度。  相似文献   

3.
《四个四重奏》的主题是多元主题的对立统一,这种对立统一类似于音乐中的和谐音与不和谐音。不和谐音在《四个四重奏》中表现在诗人艾略特运用了复杂、抽象的陌生化意象和蕴涵宗教哲理冥思的悖论式语言。诗中的这种不和谐音,带给读者不确定性,增加了读者的阅读难度。  相似文献   

4.
《四个四重奏》:"玫瑰园"多层意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玫瑰园"是《四个四重奏》中的主体意象,它链接四个四重奏,又把每一个四重奏的各个乐章连为一体,给《四个四重奏》构成了一个以它为中心的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框架结构和整体意象;同时又体现了T.S.艾略特精神世界的最高境界,实现了宗教信仰的圆满宿愿,构建了多元宗教文化作支柱的"伊甸园"式的"天人合一"的完美的理想社会.  相似文献   

5.
王国维体素羸弱,性复忧郁,这使得他更为敏锐地关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等问题,并以此开始他早年的哲学研究之旅。王国维由叔本华等人的哲学著作介入到宗教领域,带着对哲学、宗教的双重失望进入文学领域,并将早年的哲学、宗教观念带入到文学理论之中。他认为苦痛才是人生之真相,诗人要首先深度体验苦痛,才能更好地表现苦痛。王国维的文学观念与其哲学认知、宗教情怀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中国文学、宗教和哲学中的一些问题引起了俄罗斯诗人的浓厚兴趣。作者以象征主义诗人勃留索夫和巴尔蒙特的诗作为例,加以论证。本文又从中国的古典名著《红楼梦》、《西游记》和《水浒传》中引出大量实例,说明中国人的宗教哲学观念和欧洲人的差异。而巴尔蒙特用诗歌帮助自己的同胞体味到中国的伟大,理解到中国文学的美妙。  相似文献   

7.
《四首四重奏》是托马斯·艾略特不惑之年以后精心雕琢的巨制.组诗出版后褒贬不一,但是近年来的评价似乎趋于一致,一般评者都认为它是艾略特诗歌艺术创作的顶峰.就其内容而言,除了虔诚的基督徒外恐伯很少有人会对组诗的宗教思想发生共鸣;但是著名的加拿大文论家弗莱说得对:“批评的一个中心原则是,或者应该是:没有一位大诗人应由于他的观点而站稳或跌倒”.从历史的观点看,艾略特这组诗是他一生在信仰上摸索的自然总结,也是他在艺术上拓展创新的重要里程碑.因此如果艾略特在诗歌艺术上对我们还有借鉴意义的话,那么就大可不必因为这四首诗有明显的宗教色彩而加以忽视.  相似文献   

8.
《西游记》的多重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年来《西游记》的主题思想之所以众说纷纭争论不休,关键就在于大家都是从自己认为正确的角度去展开阐述的,而忽视了这部魔幻现实小说的文化内涵的多义性。《西游记》的文化意蕴是多重的:既有对现实生活底蕴的揭示,也有超现实的传奇化描写所造成的魔幻意趣,无论是人物还是故事给人留下的是永无止境的审美回味,其所蕴含的宗教的、哲学的或其他方面的哲理思考,又都给人以深刻而又隽永的启示。从生活、传奇、审美、哲理四个方面对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泰戈尔以他的散文诗集《吉檀迦利》,成为东方国家中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吉檀迦利》是泰戈尔对生命本体的亲证,也是他"生命哲学"与"诗人的宗教"的完美体现。泰戈尔为追求他"生命哲学"中生命的真谛,所表现出的无比激情与爱,至今仍照耀和鼓舞着整个人类的心灵。  相似文献   

10.
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是中西方思想的重要体现。这种模式不仅表现在宗教、政治、哲学上,还表现在文学创作中。艾略特的《四个四重奏》却因其对现世世界的否定和对理想世界的失望消解了这种传统的思维模式,形成了对西方现代社会的准确摹写,对文学传统的彻底反叛和对后现代文学理论发展的精准前瞻。  相似文献   

11.
从早期的《荒原》到后期的《四首四重奏》,艾略特对诗歌形式的探索经历了从多恩(统一的感受力)到乔伊斯(神话方法),再到但丁(一以贯之的哲学信仰)的变化。艾略特认为,只有重建信仰才能解决现代写作的形式危机。  相似文献   

12.
阿拉伯哲学是由阿拉伯伊斯兰宗教哲学和阿拉伯世俗哲学两部分组成的。但学术界往往把两者等同 ,且有轻视伊斯兰哲学的倾向 ,认为伊斯兰哲学没有什么思辩的内容。事实上 ,这是一种偏见。伊斯兰教的世界观在阿拉伯哲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不管是伊斯兰教哲学家还是阿拉伯世俗哲学家 ,都不能或无法绕开它 ,都会受到伊斯兰世界观或多或少的熏陶或者影响。《古兰经》主要是一部宗教经典而非哲学专著 ,但在《古兰经》中却经常涉及宗教和哲学共有的一些问题 ,如理智的认识、思维和存在、现象和本质、真理和谬误、空间和时间、创造和被造等等。伊斯兰宗教哲学的形成以《古兰经》的颁布为主要标志。在穆斯林的心目中 ,《古兰经》就是人类精神的保障 ,《古兰经》都是真主安拉所说的话 ,而且所有的话都表示存在的意义或真正的本质。《古兰经》对于善辩的阿拉伯人来说 ,不仅是宗教典籍 ,而且是差不多 3 0 0多种学问的源头 ,如法律学、语言学、历史学、文学、自然科学、天文学、哲学等。伊斯兰宗教哲学最初正是在对《古兰经》的注释中发展起来的。伊斯兰宗教哲学的派别则大多是在注释《古兰经》时 ,由于对经文的理解不同 ,而表现出了各派自己的哲学观点。  相似文献   

13.
T.S.艾略特在其作品《荒原》和《四个四重奏》中借渔王神话、轮回、禁欲等主题以及"荷花"意象、"轮子"意象、循环时间观和"四大皆空"来表达对印度教和佛教思想的尊崇。虽然《小吉丁》中,诗人倾向于将印度教和佛教视为诗歌创作的手段,但其跨越文化樊篱、穿越时空的诗创风格激发了美国60年代的"垮掉派"代表人物对东方文化的浓厚兴趣,使之沿着艾略特的思维路径继续寻找西方社会获得拯救的东方良药。  相似文献   

14.
艾略特是对20世纪文学做出巨大贡献的诗人,他的文学理论也有独特见解,对传统与创新,作家创作的非个性化,主观精神与客观对应物几个方面有深入的论述。他的早期诗作以干枯的"荒原"和情欲的"大海"为主体意象,表现对现代世界的感受和认识;后期转向宗教,以灵魂拯救为基本主题,深沉而富于哲理。他是将诗与哲理融合得天衣无缝的伟大诗人。  相似文献   

15.
一伏尔泰(1694——1778)原名弗朗索瓦·阿鲁埃,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人物,在启蒙运动中享有很高声望。他的一生,是在反对封建制度政权和教会反动势力中渡过的。伏尔泰知识渊博,著作丰富(包括哲学、历史、文学、自然科学等方面),在他的整个文学创作中,最有价值的还是他的哲理小说。这些小说之所以保持了艺术的生命力,是因为它根据启蒙思想内容的需要,找到了适合的艺术形式。它们一般都是以滑稽的笔调,通过半神话式的或传奇式的故事,影射讽刺现实,阐明某种哲理。《查第格》(1747)、《老实人》(1759)和《天真汉》(1767)是其哲理小说方面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6.
丘特切夫在国外被称为哲学诗人或思想家诗人,他的诗歌被称为哲学抒情诗或哲理抒情诗,在我国,他也被学者们认为是一位深刻的哲学家诗人,如飞白先生指出,丘特切夫"用抒情诗回答着哲学的问题[1](P804).  相似文献   

17.
《四个四重奏》集中体现了诗人在基督教文化和传统秩序的影响下,对人类苦难进行新的认识和探索的心路历程。长诗对人类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崩溃作了生动的、立体式的描绘,并进一步阐明了人类苦难的根源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8.
爱默生文学《圣经》中“自我、诗人和哲理”暗合了《圣经》中耶稣“神、神迹和神谕”三大主题。《圣经》千百年积淀的主题塑造了爱默生的文学和思想,既从无意识的层面给他烙下了《圣经》的印记,又从文化意识层面赋予他文学创作中无穷的灵感。对于常常被诟为缺乏系统性的爱默生思想,可以从《圣经》主题角度概括:“自我、诗人和哲理”是其思想体系中一个相对稳定的三元结构,是贯穿爱默生文学的“罗格斯”。  相似文献   

19.
《周易》卦爻辞的表达形式,有类于《诗》之比兴,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但在其形象之中,潜藏着抽象的阴阳观念,蕴含着带有恒定性和普遍性的哲理,从而表现出强烈的形而上的追求。这种形象性和抽象性的二重结合,是卜筮辞所特有的思维形式。它所昭示的是,《周易》卦爻辞作为中国哲学最初的文字表述,刚刚从宗教中脱胎出来的那样一种理论思维特征。  相似文献   

20.
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离骚》,是我国文学史上最长的一篇自传体抒情诗,在世界诗歌发展史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这篇千古传颂的杰作,体制博大,内容丰富,感情充沛,辞采绚丽,充满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朴素的辩证法因素,集中反映了屈原的哲学、政治、伦理和美学思想。我们可以说《离骚》是蕴藏着哲理的抒情诗,也是饱含着情感的哲理诗。前人对于《离骚》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对它的美学特色和审美价值却论述较少。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