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 ,而人类的经济活动是一个二重的过程 ,一方面是物质生产活动或人与自然的关系 ,另一方面是社会交往活动或人与人的关系 ,即通常所说的生产关系。新古典经济学放弃了古典经济学从人与人关系方面进行的分析 ,专注于人与物关系的研究 ;新制度经济学或称新政治经济学批评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片面性和失误 ,以生产关系或人与人的关系为研究对象 ;各自既取得了相当的进展 ,也存在着不足。传统经济学继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宣称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 ,但其学术实践却存在着两大悖论 ,即研究生产关系而不研究人 ,研究生产关系而不研究交换关系。本文进而探讨和揭示了悖论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社会化大生产的不断发展,劳动创造价值愈加体现在人的智力和劳动的组织程度上。价值分配与价值创造的关系是现代社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决定的,生产关系直接制约价值分配关系。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本身存在着否定价值分配与价值创造的背离现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科技进步,人的智能创造充分挖掘,价值分配将越来越真实地反映价值创造。  相似文献   

3.
简论社会主义公有制问题□郑江平什么是所有制?马克思主义认为,所有制作为表现经济关系的范畴,体现的是经济上的占有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每个社会中的生产关系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即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诸方面的经济关系体系。因此,所有制即是生...  相似文献   

4.
杨耕 《天津社会科学》2024,(3):4-29+174
考察、分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尤其是马克思对实践、社会存在、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形态等唯物主义历史观基本范畴的论述,概述、反思中国学者、苏联学者、东欧学者、西方学者对这些基本范畴的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以下观点:实践是包括目的性设定的、对象化的历史活动,而限定中的超越是实践主体与客体的本质关系;社会存在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生成的“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物”,即“社会的物”;生产力表现为“主体生产力”与“客体生产力”“物质生产力”与“精神生产力”“个人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统一;生产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它直接决定生产关系,但它本身不属于生产关系;生产方式主要是指生产要素的技术组合方式与社会组合方式的统一,体现着生产力、所有制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是“建筑学的隐喻”,社会形态范畴的提出是以社会制度的划分为依据的,因而是经济结构、政治结构、观念结构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张闻天在著名的论文《关于生产关系的两重性问题》中,首次提出生产关系有两重性:生产关系一般和生产关系特殊。根据张闻天的生产关系两重性理论,文章认为经济学范畴的分类不再停留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大类上,而分为生产力、生产关系一般和生产关系特殊三大类。生产力范畴可以不作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以生产关系一般范畴为研究对象的政治经济学可以称为分工经济学,以生产关系特殊范畴为研究对象的政治经济学可以称为所有制经济学。作为独特的生产方式的经济学都是分工经济学和所有制经济学的有机组合。  相似文献   

6.
流行的观点,是把生产关系的规定性,归结为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其实不然,生产关系作为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形式,它具有两重规定性:其一,是从劳动者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上考察所获得的一种规定性,即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以后由此决定的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和分配形式;其二,是从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关系上考察所获得的另一种规定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研究社会生产时,始终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作为两个要素,作为物的生产条件和人的生产条件,并从二者结合的方式上去分析资本主义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个环节,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我们考察社会主义也应这样,不但应该分析生产资料的所有关系,还应分析劳动力的所有关系以及两者的结合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从本质上把握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因此,对社会主义劳动力所有关系的分析研究,就成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问题。本文试就此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经济问题,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带有全局性的问题。社会主义生产采取商品生产这一社会形式,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这一特征必然地反映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分配关系和交换关系上,也规定我们以何种具体形式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因此,我们在考察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任何一个方面时,都不能离开商品关系和价值形式。当前我们正在进行着的经济体制改革,从其主要着眼点来说,是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再认识和再实践。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是表示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物的关系时,要以人为中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价值目标。以人为本既是一种发展观,又是一种价值观,体现着发展观与价值观的统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对于我们重新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物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建立和谐社会,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公有”、“私有”两极对立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产资料所有制极为重要,它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问题。这一关系中含着两种分配,一是生产条件的分配,二是消费资料的分配。前者就是所说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它决定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后一方面。这使人们从切身的物质利益上关注生产资料归谁占有有问题,而在一定历史时...  相似文献   

11.
和谐劳动关系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经济关系,其形成要以企业为载体.不同范式的企业理论,由于其方法论不同,所以,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思路也不同.新制度经济学是从"新经济人"假设为出发点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其根本缺陷是脱离具体的社会生产关系来认识问题,其对策思路难以符合中国实际;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是从历史的、现实的人为出发点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这一理论在具体的社会生产关系中研究人与人的经济关系,因此,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更具指导性.  相似文献   

12.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从不同角度体现出三种不同含义的关系。深刻揭示和认识它们之间三种不同含义的关系,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第一种含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紧密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社会生产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这是从生产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生产的社会属性来理解的。我们知道:生产力是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则是反映人们在物  相似文献   

13.
由蔡继明教授和李仁君博士撰写的《广义价值论》一书 (经济科学出版社 2 0 0 1年 9月出版 ) ,是一部价值理论研究的创新之作 ,它通过对传统价值理论的比较与综合 ,建立了一个反映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价值理论即广义价值论。在该书所取得的具有创新意义的诸多成果中 ,笔者感受最深的是该书所体现的价值理论与收入分配理论的内在统一。关于价值理论与收入分配理论的关系 ,各个学派之间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马克思虽然强调了分配关系与生产关系的内在统一 ,但主要是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这一角度来讨论生产关系与分配关系的内在联…  相似文献   

14.
资本是有史以来人类社会创造出来的最有力量的"物",它成功利用了人的主体性实现了对人的支配,把人与人的关系塑造成人无法操控的物与物的关系。资本的出现因此标志着物的问题不再是形而上学的抽象问题,而成为关乎人类社会发展的现实难题。共产主义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马克思针对资本逻辑操控下人类社会的困境而提出的救赎方案,它不仅关乎社会更加美好,而且关乎未来社会有无希望。超越以资为本的生产方式,理顺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改变人对私有财产的占有思维,推进人的需要和人的本质的丰富,是人摆脱物的资本形式统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一、所有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决定产品的交换关系和分配关系,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所有制,表面上看,是人对物的关系,而实际上,是指生产过程中围绕生产资料的归属、占有、支配、处置等问题而发生的人与人的关系。所有制所反映的这种人与人的关系,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相似文献   

16.
史六安 《理论界》2006,1(8):16-17
科学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正确的系统观点,体现为人的价值和价值关系,科学价值观核心内容就是社会价值关系的和谐。社会实践活动是实现科学价值观的主客体价值关系完美和谐的唯一途径和手段,社会生产力是决定其价值关系和谐的客观物质力量。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物的价值关系自然和谐,实现科学价值观的社会价值关系自然和谐。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关于货币批判的三个"隐喻"始终与其哲学的理论任务——揭露人在"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息息相关。如果说马克思对"吸血鬼"的批判主要针对古典经济学对资本的物化理解以揭示资本存在的历史前提的话,那么对"酵母"的批判主要针对古典经济学和黑格尔哲学对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关系的片面理解以阐明劳动二重性的重要性。但无论对"吸血鬼"的批判还是对"酵母"的批判都深深地植根于对作为"帽子"与"观念"的人自身的批判,这主要针对古典经济学和黑格尔哲学对"现实的个人"的遮蔽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物"颠倒"的现实根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因此,马克思关于货币批判的三个"隐喻"旨在通过推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消解人在"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  相似文献   

18.
当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与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将邓小平经济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规律性认识和创新性理论观点引入学科体系 ,以其基本的理论方法为指导认识和处理好学科建设的相关问题 ;研究对象的扩展 ,结合生产、流通、分配、消费过程研究生产关系 ;理论适用性的定位 ,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 ,以反映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为己任 ;处理好理论引进、借鉴与创新的关系 ,以自主创新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的原动力和立足点 ;在研究思路上提出了一个力求给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带来新面貌的“十论”架构。  相似文献   

19.
现将近年来世界经济研究中若干争论问题简介如下: 一、世界经济学研究对象问题 一种观点认为,世界经济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总的来说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没有原则的区别,伺样是研究生产关系的科学。区别仅在于,政治经济学是从历史上去研究人类社会五种不同类型生产关系的发展规律,世界经济学则着重研究当代不同社会经济制度国家的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 另一种观点认为,世界上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经济学和古典经济学通过不同方法和途径的分析与论证,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动态演变趋势方面得出了一致的结论,但马克思经济学和古典经济学的国民收入分配理论存在根本区别。古典经济学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其分配理论是按资本、劳动、土地等要素分配的,并将资本主义当作自然的、永恒的生产关系。马克思经济学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理论体系,因此,尽管马克思论证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动态的演变趋势与古典经济学一致,但是马克思创立的劳动价值论论证了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无产阶级贫困的积累造就了资产阶级的掘墓人,平均利润率下降表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局限性和历史暂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