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环境这个词指的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不是指事物本身。环境必须以一个特定事物为中心,其周围的空间、条件和状态就是它的环境。生态环境与人类环境有所不同,生态学所指的环境是以生物为中心(包括一切动植物与微生物),其周围无生命的条件则为其环境。人类环境则以人为中心,其他充满着各种有生命及无生命的物质空间,都叫做人类环境。 人类环境可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类。社会环境是指人们生活的社会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的环境条件,它是人类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共同进行生产而结合起来的生产关系的总和。自然环境则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其范围包括地面以上十余公里的大气对流层的顶部,下至地球海平面以下大约十一公里的海底最深部的广阔  相似文献   

2.
人性与自由情感——兼论奥斯卡影像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情感:自由情感和必然情感。所谓自由情感指的是刺激源和这种情感对象之间没有任何直接的利害关系条件下所产生的情感。美的本质就在于自由情感。奥斯卡艺术堪称电影艺术中的经典。奥斯卡奖近百年的评奖历史证明人性是社会大众和奥斯卡奖评委共同的最好的审美趣味激发源。其中爱情、亲情、友情是奥斯卡影像中最浓墨重彩的人性主题,是自由情感的主要源泉,也是奥斯卡影像美学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如何看待“自由”?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有不同的涵义。本文拟从政治自由,即社会自由的角度谈点看法。 自由,拉丁文的原意是指人们从被束缚和虐待的禁锢中解放出来,意味着人们的最高理想和人类社会矛盾运动的最终目标。在社会生活领域中,则是反映主体同客体之间的关系,也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自由的程度,作为一定社会形态的法定制度,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4.
歌德在《浮士德》中说:“一切生死者.皆是一象征。”实为至理.君不见屈原的香草美人喻君子,郭沫若以“炉中煤”比自身的赤诚的爱,辛弃疾以“剩水残山无态度”讥讽皇帝,这生生不已的大自然与人联系何等紧密,对人的启示何等深广它成为诗人表达思想情感的客体形象,是某种思想意识的象征。但是,人类所接触的自然早已不是那无知无党、无生命的自然,而是经过人类加工改造的“人化自然.所谓人化自然是指“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历史尺度,指整个社会达到一定阶段和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质的改变.”(李泽厚《当代美学研究》)随着…  相似文献   

5.
简论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客观依据汪佐春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人类社会是由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等基本要素构成的具有复杂结构的有机整体,并把社会有机体内部的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从而揭示出社会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即是...  相似文献   

6.
在中西文化的比较中,关于两种平等观念的产生和社会效果,以及各自发展的历史过程,对人类起到的不同作用,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所谓平等,一谓经济分配上的平等,即结果均等,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平均主义;二谓政治权利上的平等,也就是机会均等。这两种平等观都曾是人类追求过的理想和目标。然而,经过长期地考察、探索及科学地研究,证明两种平等观导致的结局及历史作用,其差距  相似文献   

7.
关于国民公德建构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指出公德概念有三种:一是指社会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二是指相对于私德即个人品德之外的一切道德而言;三是每个国民应恪守不渝的道德。这第三种国民公德涵盖一切私德与公德的所有的方方面面。所谓国民公德,就是为人民服务,亦即人民群众相互服务,也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是人类历史前所未有的新道德,其实质则是平等、互助。  相似文献   

8.
上层建筑和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究竟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学术界意见纷然。笔者认为,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具体地探讨一下上层建筑对生产力的反作用问题,对于加强和改善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工作,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是有实践意义的。一、反作用的根据上层建筑为什么能够对生产力发生反作用?主要根据有三个方面。第一,上层建筑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组织者。社会是以一定的物质生产为基础,由人们多方面的社会活动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总体,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社会实践是人们的基本存在方式。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首先必须解决人和自然的矛盾,通过  相似文献   

9.
民族关系是一个国家中各民族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以及心理因素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具有社会性的联系。它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内容。它的存在和发展取决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并受到该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社会主义社会是各民族得到充分发展繁荣的历史时期,以各民族间平等、团结、互助和共同繁荣为主要内容的新型  相似文献   

10.
<正>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它的创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点就是用人类物质生产的生产力状况去说明整个人类社会,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去说明历史发展,把社会运动看成是“自然历史过程”。整个社会有机体的结构好比是一座大厦,最上面是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诸关系,底层是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而整个大厦则建立在一定的社  相似文献   

11.
生产力能否构成一个标准?搞社会主义要不要生产力标准?这一问题首先涉及到对生产力标准涵义的理解。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以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三个层次以及由此构成的两对矛盾为内在根据的自然历史过程。在这个自然历史过程中,人类利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劳动生产力是全部历史的基础。因此,考察人类社会及其历史发展,就“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能够把握社会本质的内在规定,明确社会发展的真实内容,才会有基本的历史线索。同时,由于“一个  相似文献   

12.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矛盾构成。这三对矛盾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形成了社会的基本结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它们的矛盾运动构成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生产关系状况的规律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必然适应上层建筑(主要指文化上层建筑)状况的规律。这三对矛盾和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和源泉。  相似文献   

13.
研讨历史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根据唯物史观,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辩证统一,所谓统一性,即指历史的共性,所谓多样性,即指历史的个性。由于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各个民族、各个地区、各个国家的历史就呈现出带有规律性的共同因素,由于历史发展的多层次和不平衡性,各个民族、各个地区、各个国家的历史在共同规律制约下就呈现出各自独特的个性。历史的共性总是寓于个性之中,个  相似文献   

14.
西方发展经济学分析问题不涉及生产关系。与此不同,王亚南和郭大力在解放前的论著,就侧重从生产关系及其政治上层建筑分析中国经济问题,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产生。他们论述了:历史发展阶段越低,克服自然条件的能力就越低,由不同自然条件制约的同质社会其形式就越不同,历史发展阶段越高则反是;与古典劳动奴隶制不同的东方家庭奴隶制,以及自秦开始的其特点为上地可以自由买卖、农民可以离开土地的地主封建制度,其形成与农村公社的存在和动摇有关,这种社会制度是不利于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内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人侵,又多了一个外因;中国经济改造的前提是反对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及其政治代表;中国经济建设不能走资本主义的自然道路。  相似文献   

15.
视域问题是认识自然危机的前提性、关键性问题。敬畏自然论以纯粹自然为视域,极力美化自然,贬低甚至根本否定人类及其文明。对此,我们必须推动视域的嬗变,从自然视域转向实践视域,以实践作为研究和化解自然危机的出发点,直面人与自然之间真正现实的关系。在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由于人类社会多重错综复杂的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人类实践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异化,而自然危机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实践异化的必然结果及外在表现。因此,我们可以且只能通过对人与自然的现实关系及实践异化的理性思考并通过人类实践的自我完善逐步化解自然危机。  相似文献   

16.
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发现,是马克思的最伟大的科学贡献之一。历史唯物论的创立,拨开了千百年来在社会领域笼罩着的历史唯心论的迷雾,为认识社会发展的进程和预测其未来的前景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历史唯物论认为,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因,归根结蒂,这是由生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城市万县市的形成、现状和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库区城市万县市的形成、现状和未来刘宗群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由聚落逐步形成的。它是人类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将自然条件、经济和文化发展有机结合而建造的社会生态系统,因此,不同的历史时期,城市的社会地位和规模有所不同。四川万县市...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在同一个层面上去考虑自然时空和社会时空,其实社会时空与自然时空有很大的不同。通过与自然时空的比较,可以引出社会时空的特点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而通过探讨社会时空的内涵,又可以进一步揭示社会时空的结构与社会生活质量的关系,从中得出不同社会条件下人类生存的状况和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9.
社会基本矛盾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表现为它自身中的多种社会矛盾的茅盾统一体。但是,在这个矛盾统一体中,人类社会的其它社会矛盾,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所规定,因此,一方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表现为人类社会的社会基本矛盾,另一方面,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归根到底表现为人类社会的社会基本矛盾自身的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20.
社会的辩证运动,是由有主观能动性的人类和具有铁的必然性的自然界在相互作用中生成的,也是社会主客体有规律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规定。这里,所谓主体是指能自觉从事实践、认识等社会活动的个人或社会集团,客体则是指进入主体的实践、认识等社会活动领域和主体发生关系的客观事物,是主体活动的对象。只有从社会主客体相互关系的视角来审视社会,社会生活和社会运动才会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生命力;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才不会被仅仅归结为纯客观的范畴之间的相互制约,而是自始至终贯穿着人的主体性活动,体现着人依据自身利益、愿望在社会必然性制约下的有目的的创造和选择。本文正是试图把握社会活动中主体与客体,人的历史活动的主动性与受动性的内在统一,揭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內容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