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中小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中小企业已占全国法人企业总数的95%以上,创造了近60%的国内生产总值,上缴近50%的税收,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机会。中小企业的发展.扩大了就业,繁荣了市场,活跃了经济,促进了竞争。然而与中小企业发展不相适应的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在当前国家执行稳健的财政与货币政策的背景下,中小企业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其数量已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93%。我国GDP的55.6%、工业新增产值的747%、社会销售额的58.9%、税收的462%以及出口总额的623%,均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目前,我国中小工业企业数量已经超过3000万家,其中所占比例并不高的成长型中小企业正在逐渐成为生力军。  相似文献   

3.
蒋慧 《管理科学文摘》2009,(28):107-107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总数已经超过1000万家,从数量和资本来看,我国中小企业数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中小企业缴纳的税收占全国税收总额近50%,中小企业提供了全国75%的就业岗位,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是我国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最具有经济活力且增长最快的经济组成部分。但由于产出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受传统体制和外部宏观经济影响大等因素,使得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与自身发展和市场经济均不适应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贾荧 《经营与管理》2011,(12):39-41
中小企业是现代市场经济中对市场机制反应最灵敏、最有活力的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也是解决就业需求的重要载体。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近1100万家,并提供了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从农村转移出来的约2.8亿劳动力,大多数在中小企业就业,而且中小企业创造的利润已成为县及县以下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5.
我国国民经济微观体中,占企业总体数量最多、比例最高的中小企业一直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截止2006年底,中国注册中小企业数已超过43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小企业创造了占国内生产总值58.5%的最终产品和服务,占全国68.3%的出口创汇,占全国48.2%的税收,占全国58.9%的社会销售额,提供了全国75%的城镇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已达到800万家以上,约占国内企业总数的99%.尽管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我国的中小企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发展难题,其中,融资困难已经成为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7.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可艳 《决策探索》2010,(24):40-41
国家经贸委最新统计结果表明,目前全国共有中小企业1000余万家,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总产值和利税分别占全国的60%和40%.就业人口占全国的75%,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中小企业具有数量较多,覆盖领域较广,投资相对较少,经营方式灵活,适应社会需求的一系列特点,从而决定了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增长、技术创新和创造就业机会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有293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5.5%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总数的60%和40%;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有关资料表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达4200万户(包括个体工商户),约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年均增长9.5%,而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8%左右。在县域中,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和运行质量如何,不仅关系到县域总体经济实力,而且关系到县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如何促进县域中小企业的发展,是我们的当前思考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目前,全国中小企业超过1000万户,占注册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产值占整个工业产值的60%,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是中小企业创造的。90年代以来,在工业新增产值中,中小企业占76.6%,在每年1500亿美元的出口创汇中,中小企业达到60%。中小企业就业的人数占全部企业就业人数的75%。中小企业已成为当今市场经济最为活跃的经济主体。因此,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机制,在抓好大型企业的同时,必须特别注重中小企业群体。中小企业,在规模、资金、设施、人才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而目前许多地方往往只注重…  相似文献   

11.
(一)从宏观方面来看,加强中小企业融资,加速中小企业发展是国民经济全面发展的需要。我国是中小企业众多的国家,中小企业的总数已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且大多数是在改革开放之后诞生和发展起来的,其中乡镇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迅猛。据统计,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创造的利税已占全部总量的41%,  相似文献   

12.
陈淑君 《经营管理者》2014,(15):159-161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然而,中小企业巨大的融资需求却无法从商业银行得到资金支持,融资难问题已成为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借鉴国外相关经验具有重要的意义,国际经验告诉我们:在大型银行之外,广泛设立以社区银行为代表的中小型银行,不但可以完  相似文献   

13.
刘和生 《管理与财富》2009,(2):22-22,24
中小企业是国家经济的柱石,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2007年,国际经济形势风云突变,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全球,我国的中小企业受其波及面临严重考验,面对突如其来的考验,我们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承担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超过了2000万家,占全部注册企业的99.5%,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的60%和45%,可见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凸现。但是,目前金融业为中小企业提供的信贷、理财等金融产品服务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超过4000多万家,60%的进出口总量,75%的技术创新和80%的新产品源于中小企业。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融资难、技术创新不足、企业管理水平低、市场竞争能力弱及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但中小企业存在着规模小、资金薄弱、管理水平低、技术投入低等不足,致使中小企业在营销时不能与大企业相抗衡,然而网络营销却能规避这些不足,特别是论坛营销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论坛营销在中小型企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十堰市是以汽车产业为主导,以旅游、水电、生物医药、绿色食品为新兴支柱产业的新兴城市。中小企业随着改革开放而迅速发展。目前,我市中小企业职工人数约占50%,产值和财政贡献率均超过40%,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中小企业在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活跃市场、增加财政收入、扩大社会需求等方面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我国中小企业却存在一个普遍的病症—“短寿”,企业文化建设的相对滞后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为此,本文在对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若干建议,以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软实力”,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小型企业在我国近年来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中坚力量,不容忽视。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众多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研究。本文就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20.
浅谈中小企业品牌战略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6%,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8.5%,提供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的比例占75%。为了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实施有效的企业品牌战略管理已经成为决定中小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与核心问题之一。中小企业由于受自身资源的限制,很难与大企业匹敌,更难做到与知名企业相抗衡,他们中间的很多企业都缺乏强势品牌意识,不具备较强的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的品牌战略管理最终目标就是要避开自己在资源上的劣势,通过创造强势品牌立足市场,寻求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