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校女教师人格塑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咏梅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9(3):33-35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高校女教师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条件 ,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要求这支特殊的队伍在提高专业素质的同时 ,还必须加强完美人格的塑造 ,而教师完美人格不仅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 ,更是女大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动力和楷模 相似文献
2.
吴春年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5):134-138
公民人格塑造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本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在塑造大学生公民人格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大学生提高公民意识,培育公民潜意识和塑造公民行为模式。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功能就必须在研究公民人格结构的基础上形成系统的灌输指导、陶冶领悟、组织参与的公民人格塑造模式。 相似文献
3.
徐丽英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4,32(4):119-120
要塑造大学生的独立性、进取性、创造性和协调性相统一的现代人格;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校园文化为导向,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意识,进行自我塑造。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法治人格的形成是学生健康人格建设的关键,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法治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案例和文献分析法,基于“三全育人”视域,以建立健全制度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以法律情感教育为载体构建全过程育人新模式、以产教研融合携手第二课堂探索法治人格塑造新路径,一方面丰富了“三全育人”和大学生法治人格塑造的理论;另一方面也对新时代高等学校如何在“三全育人”的视域下塑造大学生法治人格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性别意识教育在大学生人格塑造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文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4):88-92
高校人格教育在重视社会收益的同时,也应关注大学生的个体心理收益。从性别意识教育角度推动大学生人格塑造是新的切入点。性别意识教育中应该注意一些问题,包括教育主体的性别意识;既要无性施教,又要有性施教等。 相似文献
6.
江天健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2(5):216-218
道德教育是高校贯彻落实德育为首的方针的体现,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教育内容.本文着重从伦理学的角度,探讨了大学生的人格特点.据此,阐明了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人格理想,逐步完善大学生人格的意义、目标,以及加强人格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生态危机恶化和生态文明转向的背景下,生态人格的提出成为可能.生态人格的塑造,是解决生态危机的必然要求,是生态文明社会建成的必然要求,也是人类实现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人格议题引起人们极大关注.生态人格的主要特征表现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工具理性与自然价值的统一.塑造生态人格的途径主要有:生态责任担当、生态教育内化和生态实践锻炼. 相似文献
8.
庞跃辉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6(5)
塑造大学生良好人格涉及诸多问题,而强固诚信意识、恪守诚信原则是塑造大学生良好人格的核心问题,因为诚实守信是现代社会人们的一种良好行为,更是大学生的一种行为规范和人格体现.这一行为规范和人格体现,来源于大学生对信用、信任、信誉等属性和价值的理性认知、评价和取向.而这种理性认知、评价和取向并非自发产生,必须经过良好的人格塑造才能确立. 相似文献
9.
刘毅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5):155-160
法治理念与法律现代化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前提与路径,而法学教育又是确立和传播法治理念,推动和实现法律现代化的重要的基础。西方的经验与中国的实践均已充分说明,法学教育与法治理念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同时,两者又是法律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一国的法律现代化,既需要法学教育的发展与成熟,又需要法治理念的确立与传播,法学教育是孕育和传播法治理念的温床与载体,法治理念则是法学教育的核心与基础。因此,建设法治中国,必须高度重视法治理念与法学教育。 相似文献
10.
朱军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Z1)
在大学生中存在着较多心理方面的问题 ,如何去认识这样一些问题 ,探讨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 ,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总结 ,从而规范和指导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是当前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此 ,本文作者谈了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陈菁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14):31-33
美育是高等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形式和有效途径。从提高对艺术教育的认识入手,就高校如何加强和完善艺术教育,以及运用艺术教育塑造大学生健康和谐人格,促进人才全面发展进行了系统地探讨。 相似文献
12.
覃文进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29(6):26-27
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有效手段。本文从健全人格的内涵、体育教育的特点以及体育教学中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方法和策略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陈亚仙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2):43-46
高校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是校园文化中最具活力的一种文化,它向现代大学生传播一定的体育价值观念、体育文化规则和运动技能,对大学生人格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重视对大学体育文化的研究,建设适合提升大学生健全人格、素质的大学校园体育文化,是当前大学体育文化建设和发展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朱敏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84-86,95
21世纪对人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普通高校教育的过程中实施艺术教育,既符合教育改革方向,也切合年轻人的心理特点。本文提出艺术教育对于大学生人格的健全和完善作用是其他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与艺术活动的熏陶,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健康和谐人格的形成;能让学生体验艺术、培养自信,塑造健康和谐的人格。 相似文献
15.
骆小春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87-89
新的世纪给我国的法学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对我国社会的现实情况和法学教育传统的分析 ,认为我国高等法学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应是法律实用型人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本科法学的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和提高教师素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论大学人文精神培植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隋文慧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1):53-57
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健全人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文章通过对德、智、体、美“四育”在现代教育目的下内涵的再认识,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提出建设良好的大学人文精神,通过德育的内化,培养青年学生健全人格,建立与大学人文精神相一致的现代德育目标,探索建立与大学人文精神相一致的德育工作新方式。 相似文献
17.
略论大学语文课程中的人文精神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小红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3(1):87-89
人文精神是指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应定位在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修养与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文精神和人格上。要在尊重大学生人格的基础上进行人文教育,培养他们对生命的尊重意识、与自然的"亲和力"、高尚的人格追求。应通过改变教学方法、考试模式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8.
培育大学生健全人格是高等学校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而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是以艰苦奋斗精神为强大动力支撑的。科学把握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内涵,充分认识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对培育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意义,采取有效措施,把艰苦奋斗教育与大学生人格塑造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培育大学生健全人格,是高等学校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必须认真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培育大学生健全人格是高等学校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而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是以艰苦奋斗精神为强大动力支撑的。科学把握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内涵,充分认识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对培育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意义,采取有效措施,把艰苦奋斗教育与大学生人格塑造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培育大学生健全人格,是高等学校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必须认真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法治国家的全面进步,法治社会的整体发展,良好、完备的制度建设是必要的基础措施,然而具有法治精神的公民意识却是不可忽略的推助器。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现阶段的公民意识仍处于启蒙阶段,这对法治进程产生了不小的阻力。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公民意识以及其对法治的诸多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按照法治精神的合理内核努力塑造、推动公民意识的提高和成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