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从香港综合社会保障援助制度与内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管理模式、资格审核、标准设计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入手,借鉴综援的优势以分析低保的不足,思考管理人员专业化、保障公民社会救助权与隐私权、消除收入贫困与能力贫困等有关社会救助的理念与功效问题。  相似文献   

2.
吴霞 《理论界》2009,(12):216-217
在国内扩大内需和国际经济、政治全球化的今天,加快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更面临重要性与迫切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农村贫困群众温饱问题的重要举措,该制度从建立至今,虽然还存在着种种问题,但在不断总结各方面经验的基础上也渐趋走向成熟。文章旨在指出在构建其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基本点着手,使之更加完善,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3.
社会保障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保障全体公民基本生活需要和维持劳动力再生产而建立的一种制度。它是使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有安全感的一种安全保护措施。有了这种制度就能够使劳动者解除后顾之忧,专心致志地从事生产建设。社会保障是社会大生产的产物。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它既是经济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也是社会安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方针。本文从全社会角度就我国社会保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辽宁、河北两省农村低保制度研究报告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张时飞  唐钧 《东岳论丛》2007,28(1):67-79
所谓“全民低保”,并不是要给“全民”人人发一份“低保金”,而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由于受到各种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收入下降甚至中断使之陷入贫困时,由政府给予最起码的生活保障的国家制度。按国际惯例,低保制度一般被称为社会救助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不可或缺的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说,全民低保无非就是城市低保加农村低保。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要求:“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际上,截至到2006年第三季度,全国共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面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得到低保救助的贫困人口已经达到607万户,1222万人。农村低保乃至全民低保已经不是一颗还需等待其慢慢长成的青涩果子,而是一个跳一跳就能摘下来的成熟果实,现在的问题在于最后这一跳怎样跳。通过对辽宁、河北两省实施农村低保制度的实地调查,本报告如实地描述了这项制度目前发展的现状、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在与基层实际工作者及低保政策的“用户”进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和完善农村低保制度的政策建议。这些建议将对“全民低保”的“最后一跳”发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势在必行,其构建思路是: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为基本骨架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满足当地基本生活需求为标准来确定未来农民享受的养老金水平,提高医疗保险的补偿标准、调整报销比例,以城乡居民收入的比率和支出的比率计算并确定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强制推行农村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险,普遍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6.
社会救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中最低层次的措施和基本手段,是一项针对贫困现象而设计的社会保障制度。我国宪法第四十五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社会救助制度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在最低生活水平线上拉起了最后一道社会安全网。 社会救助制度的目标是克服贫困。贫困现象基本上可以分为4种类型:遭受自然灾害造成的贫困;因个人生理原因或能力问题造成的贫困;因地理条件差,交通、信息落后  相似文献   

7.
国家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目的是通过利益的再分配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缓解阶级矛盾,维持社会稳定,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安定的社会环境。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是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社会生产、保障社会安定、促进改革开放、实现共同富裕。随着社会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也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为适应社会发展而建立、完善或改革社会保障的研究就成为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社会保障是由国家和社会组织实施的 ,对公民在年老、疾病、失业、伤残、生育、死亡、遭遇灾害面临生活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 ,以保障公民个人和家庭以及遗属基本生活需要的社会制度。社会保障是一个多维的概念 ,它是国家通过法规强制推行的一种社会政策 ,反映了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特征 ,属于政治学研究的范畴 ;它是为解决特定的社会问题而实施的具体行为 ,也可属于社会学研究的范畴 ;从社会保障基金筹集到支付过程看 ,参预了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过程 ,也可属于经济学研究的范畴。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选择   (一 )影响社会保障制度选…  相似文献   

9.
建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设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志钢 《甘肃社会科学》2003,(5):110-111,95
本文针对经济转型期和入世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并结合当前城乡居民收入和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 ,指出在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得到完善的情况下 ,应大力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尤其是应加快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设 ,这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 ,国家经济的安全。提出了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为保障公民基本生活 ,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制度的总称。保障体制 ,可以称之为是一种“社会保护系统” ,是根据国家法律规定筹集保险基金 ,对劳动者在年老、患病、生育、负伤、残废、死亡和失业的时候 ,由于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 ,暂时或永久不能工作 ,给予物质帮助的一种安全稳定的制度。鉴于我国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缺陷 ,就要尽快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制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要求 :( 1 )合理界定政府对社会保障的责任。在该阶段 …  相似文献   

11.
《琼州学院学报》2016,(3):50-55
社会救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生存权的最直接保障,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底线。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经济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物质以外的精神救助、服务救助需求也逐渐被提上日程,社会救助内涵拓展成为一个新的课题,构建社会救助内涵拓展体系建设成为更好进行社会救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现代意义的社会保障,通常指的是国家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社会成员在基本经济生活发生困难时提供物质帮助,以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的正常进行,维护公民基本生存权利的一整套制度。一般而言,社会保障体系主要由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社会优抚和社会福利几部分组成。社会保障的内容、形式与水平,往往从一个侧面反映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性质和经济发展水平,显示着社会文明和社会发展程度。我国的社会保障,城市与农村的分野十分清晰,基本上是两大“板块”。建国以来,为维护和保障农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我国农村陆续形成了一些社会保…  相似文献   

13.
基本社会保障是国家依法建立的为保障公民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的社会保障服务.我国基本社会保障服务主要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由于基本社会保障有利于保证公民基本的生存权、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以及政府具有公共服务职能,政府应承担提供基本社会保障服务的责任.目前,我国地区、城乡基本社会保障服务差距较大,主要源于经济发展不均衡、户籍制度不合理、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现有土地制度不完善.这就需要完善基本社会保障资金筹集制度、完善基本社会保障服务的内容与范围、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建立适应失地农民的基本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试论社会保障与财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使社会保障体制与财政体制的运行有一个良好的基础,我们需要弄清楚一个重要问题:社会保障与财政是什么样的关系?从全世界范围看,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与财政的关系最为密切、历时最长,本文考察社会保障制度与财政的关系拟从此人手。(一)一般来说,社会保障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三个部分。社会救助是对生活在最低生活贫困线以下的公民进行救济和援助,以维持他们的最低生活水平。社会福利是政府举办的、以低费或免费的形式向社会成员提供某些福利设施。从这两类社会保障支出的性质看,多是社会成员无力负担…  相似文献   

15.
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过程中,财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财政与社会保障紧密相联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凭借政权力量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分配,以保障国家行使职能,并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形成的分配活动。它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分配环节发挥作用,并居于主导地位。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依法保障公民基本生活权利的社会安全制度。它属于分配范畴,也在社会再生产的分配环节中…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老年人经济供养的社会化运作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立新 《兰州学刊》2006,(8):179-181
社会养老是养老的最高目标。在中国农村,老年人的经济供养问题是养老的核心问题。实现农村老年人经济供养社会化是农村养老最终走向社会养老的关键环节。本文研究认为,免除各种农业税,改征社会保险税可以扩大农村社会保障基础,为农村养老社会化创造条件;把养老金投保匹配制度、以土地换低保制度、子女社会养老金制度三项彼此互补的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推进农村老年人经济供养的社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当前,作为社会保障"最后一道安全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运行中出现了"福利欺诈"问题,问题形成的深层原因,包括低保对象瞄准率不高、福利叠加的负刺激、低保欺诈成本低等。消解福利欺诈的路径应从转变社会救助制度理念和方式入手,进行理念转型和制度优化。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价值基础是公民权利的理念;社会保障制度所直接对应和满足的是公民的社会权利,但是它实际上支持着包括法律权利、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在内的整个公民权利体系,反过来,基本的法律权利、政治权利,则既确保了公民之享有社会保障具有“应享权利”意义上的正当性,也为公民主动争取更多的应享权利提供了手段意义上的可能性;包括享有社会保障在内的公民权利必须要由公民的义务来对应和平衡,但这主要是在整体意义上的对应和总体水平(而非个体水平)上的平衡。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市低保政策评析--以辽宁省的个案研究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适应“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结构转型”的形势发展需要,进入新世纪,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成为党和政府工作中的一件大事。无论从中国社会的发展脉络看,还是与国际经验相比较,低保制度都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可信赖的制度。它以明智的混合目标机制,为适应中国多变的社会环境提供了一种制度弹性。在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城市低保制度充分发挥了其“可以将有限的资金用到最需要的人身上”的特点。这表现在其一,弥补了“社会保险”和“就业与再就业”政策的不足。其二,达到了解决城市低保对象生活困难这一最直接的“民生”目标。但是,任何一项社会政策的作用都是有限度的。当社会各界对这项制度寄予的期望越来越高时,我们应该联系当前中国的社会经济大环境及这项制度本身的特点,参考国际经验,对中国的城市低保制度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分析和研究。通过调查和研究,我们认为虽然城市低保制度确实是中国所有的社会保障制度中发展得最好的,也是最与国际接轨的,但是,这项制度在发展了十余年后,可能被开发的内蕴几乎都已经被开发出来,并且在一定意义上已经接近极限。由于城市低保制度或社会救助本身“先天”的不足,要想继续向前迈进,就需要寻找一种能符合新世纪国际国内新环境的新的发展思路。上世纪末在世界流行开来的代表新思维的新概念——“可持续生计”和“资产建设”可以给我们提供新的发展动力。如果将“可持续生计”和“资产建设”这两个概念综合起来,彻底改变中国社会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思维方式,也许在中国社会能够创造出一个适应21世纪全球化和后工业化社会的崭新的社会救助制度来。  相似文献   

20.
自1997年以来,为切实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大庆市集中主要精力探索、改革了城乡社会救济制度,全面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次改革,大大提高了城市社会救助工作的水平和规范化程度,建起了城市居民基本生活保障的最后一道安全网,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化国有和地方企业改革创造了条件,在维护城市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截止到2002年6月末,全市共有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5134人,占城市人口的4.7%,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其中:市辖区低保人数为12132人,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