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去 2 0年来 ,所谓的第三次大辩论 ,或国际关系理论朝着建构主义的转向 ,一直引起学术界极大的关注。色彩纷呈的批判理论和认识论———社会学研究途径、后现代主义、建构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研究途径和文化理论———似乎主导了主流的国际关系期刊。后现代主义 (也称为批判理论 )也许是第三次大辩论的最激进的攻击波 ,应用文本理论向世界政治中“客观”现实的观念发起挑战 ,拒绝约定俗成的社会科学观念 ,且寻求推翻国际关系领域中所谓的主流话语 ,推崇先前边缘化的团体可以发出其声音的新政治。对于已经日益专注于以元理论和认识…  相似文献   

2.
3.
在当今迅猛发展、政治急剧变革的世界上,在国际关系领域里创造国际政治的新结构是学者们的责任。这也是本书作者西约姆·布朗分析出现世界政府潜在可能性的动机。副标题“通向世界政府的理论”表明本书的目的。在书中,作者举实例说明了对这个理  相似文献   

4.
当前专业人士普遍认为 ,我国国际关系 (国际政治 )研究领域现存的主要问题是 :评论多于创新 ;热衷讨论时事而轻视研究理论 ;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等。不少学者指出 ,对研究方法的忽视和研究方法的单一 ,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一定程度上 ,研究方法的不科学和缺乏规范 ,也阻碍着中国国际关系学的专业化发展。“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一项工作的进展往往依赖工具的改进和方法的革新。对我国国际关系研究来说 ,阎学通教授的新著《国际关系研究实用方法》 ,可算是“利其器”的一本方法论工具书了。《方法》一书首先“利”在其“准…  相似文献   

5.
张宏毅教授编著的《现代国际关系发展史(1917-1993年)》一书,已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阅读这部新著,纵览全书内容,品味其中奥妙,觉得该书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一、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整体感强。该书约35万字,共7章30节,结构严谨完善,脉络分明。作者以国际关系发展过程及其演变规律为主线,用恢弘而细腻的笔调阐述了1917-1993年各国各民族间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关系,有声有色地描绘了近一个世纪复杂多变的国际风云,给人以强烈的整体感。作者把全书的重点放在战后历史阶段。具体内容上,重点…  相似文献   

6.
由L.米特洛维奇撰写、由尼什"文物"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社会学和现实》一书,是经过认真选择和归类的、作者近几年发表的社会学著作的汇总.全书共分4部分,主要探讨现代社会,分析现代社会学的迫切问题.对现代世界有影响作用的社会事件的剧  相似文献   

7.
战后以来,亚洲和拉丁美洲各国政府大都决定采用把利率压低在均衡水平以下和把信贷引向社会中最有用渠道的方法,加速其经济增长速度。现在可以利用有关数据,从持反对意见的角度,对这种战略的作用进行检验。M.弗赖在其内容广泛的新著中,正是这样做的。他令人信服地表明,这种指导信贷流向的政策,如果不能断言完全失败的话,也是越来越令人失望。对这个问题很难进行理智和冷静的评述。一方是“自由学派”,另一方是“新结构主义学派”。自由学派认为,在大多数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书的目的是试图评价国际体系中正在发生的种种变化.作者从二元(两极)体系正在"衰亡"这一假设出发,研究了新的大国——中国、日本、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印度——的出现将使国际体系发生怎样的变化.它是否会象约翰·斯特雷奇所曾经设想的那样导致一个世界政府或是实现乔治·里斯卡所设想的、有点象十九世纪的欧洲协同体那样的世界协同体呢?霍尔布莱德博士考察了美苏两国在两极时代解决它们之间冲突的方式.他集中分析了以下四个案例研究:1956年的苏伊士事件,1958年的台湾海峡问题,1962年的古巴事件和1967年  相似文献   

9.
长时期以来,有一种信念占支配地位,即中国是西方舆论不能简单地理解和分析的一个错综复杂的文化史之谜.确切地说,由于其神秘的特点,中国社会已成为20世纪理论思想的重大挑战之一.最近30年,各种不同的著作(历史编纂学的、政治学的、社会学的、政治经济学的等等)阐述了中国  相似文献   

10.
许多研究亚洲问题的学者所了解的有关马克斯·韦伯的某件事情,不幸是错误的。这就是,亚洲各社会无法实现资本主义的发展形式是由于印度教、佛教、儒教和道教等宗教文化中缺少一种类似“新教伦理”的东西这个臭名昭著的“韦伯命题”。许多人经常错误地声称这是马克斯·韦伯的观点。其实,韦伯根本就没有说过这样的事情。韦伯做了大规模的跨文化分析,《新教  相似文献   

11.
А.И.雅布隆斯基的这本书系统阐述了科学分析中运用各种数学方法和模式的现状与前景。该书是他多年来对于科学结构性规律的分析、科学发展动态和科技进步的模拟,以及科学管理的系统方法的形成所作的总结。本书的中心论题是:研究科学的建制与规律的科学学能够获得并运用有关自身客体的新知识,但必须引进数量方法,在这方面,科学学同其他科学没有丝毫区别。象其  相似文献   

12.
由纽约斯芬克斯出版有限公司于1983年出版的苏共中委书记、政治局候补委员兼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B.N.波诺马廖夫的《世界大变革中的共产主义》一书,是专门向西方、尤其是向美国读者介绍人类社会为什么以及如何必然会在世界大变革中走向共产主义的专著。全书分为三编共11章约18万字,通过概述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介绍苏联发达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内容及其意义,分析西欧和北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近几十年来面临的矛盾和危机,综述亚非拉主要发展中国家革命形势的  相似文献   

13.
因特网正在以超乎寻常的速度改变着国与国之间以及国家内部社会关系的性质。被空间和时间分割开来的不同地域正在建立一种新的、不为传统的政治版图和国家主权概念所限制的虚拟关系。然而 ,我们对所出现的这些新型的跨国交流的意义却不甚了了。在这种情况下 ,《网络帝国主义 ?:新电子前沿中的国际关系》(Cyberimperial ism ?:globalrelationsinthenewelectronicfrontier)一书于 2 0 0 1年由美国普雷格出版社 (PraegerPub lisher)出版。这本长达 2 5 1页的论文集…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学术界来讲,《人类的发展和社会》是B.朱尔杰夫这位南斯拉夫最著名的历史学理论家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的宝贵著作。朱尔杰夫致力于以科学的态度解释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致力于在历史科学和历史哲学的具体事件中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本著作共分4章。第1章《围绕唯物主义历史观开展的讨论》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什么是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哲学;什么是五种社会经济形态的交替和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人类发展观以及当代对马克思观点的若干解释。第2章《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中的历史主义》包括4个问题,朱尔杰夫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是历史中的历史主义和进化论以及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中的教条主义。第3章《历史、社会和文明》的内容最为丰富,包括:人类达到现代文明的发展过程;历史上的等级、阶级和革命;作为社会经济形态基础的城乡关系;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分期;人类的自然历史发展等。第4章《附录》包括朱尔杰夫在斯德哥尔摩、维也纳和旧金山的国际历史学家代表大会上  相似文献   

15.
标题中的每个词都命名了该书的主题。该书一开始就解释R.罗蒂所称谓的词汇、真理和一般语法。可供选择的词汇的范例(罗蒂也称之为语言游戏)有“古雅典人的政治学的词汇对杰斐逊的词汇,圣保罗的道德词汇对弗洛伊德的词汇,牛顿的术语对亚里士多德的术语,布莱克(Blake)的习语对德赖登(Dryden)的习语”。对此,罗蒂说这些词汇并不因“世界”而为真或假(第5页)。真  相似文献   

16.
阿尔伯特·西曼斯基所著的《资本主义国家和阶级政治》一书出版于1978年.美国《经济问题杂志》1979年9月号刊载了这篇评论.译介如下:卡尔·马克思教导说,经济与政治是不可分割的.因此,所有的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都试图实行一种统一的"政治经济",虽则他们在某一特定的研究中,既可能强调经济方面,也可能强调政治方面.遗憾的是,马克思仅仅在经济方面作了系统的阐述,而对  相似文献   

17.
1978年,伦敦"新左派图书出版社"出版了埃里克·奥林·赖特的《阶级、危机和国家》一书.《美国社会学杂志》1979年9月号刊载了这篇书评,着重评介这本书对发达的资本主义结构、资本主义危机的性质变化、官僚政治和国家的性质问题提出的分析方法,认为这部书里有一些好主张,但也有某些局限性.书评有助于我们了解当前国外理论界关于阶级分析问题研究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18.
社会科学的意义问题被许多从事建构科学社会理论工作的人思考过。P.罗斯声称,一旦人们揭示出作为这种思想基础的中心假设的虚假性,那么关于社会科学意义问题就可视为一个假问题,一切便迎刃而解了。两个中心(假的)假设是:(1)社会科  相似文献   

19.
匈牙利"柯树特"出版社于1979年出版了瓦罗·洛娅的长达四百页的新著《生物界和社会——生物论的批判》,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匈党中央理论刊物《社会评论》1979年第11期发表了园艺大学副教授基什·尤蒂特的这篇书评,译介如下.  相似文献   

20.
这本受欢迎的论文集使人们对A.哈里斯(1899—1964年)富有哲理性的自传有了新的认识。A.哈里斯是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最杰出、并且是最有影响的左翼黑人知识分子之一。哈里斯在弗吉尼亚大学就读时(该校是当时最出色的黑人文科学院之一)就被社会主义所吸引,更重要的是20世纪20年代初期他经常与纽约的社会主义者交往。他一生中最显赫的年代有近20年(1927—1945年),这期间他在霍华德大学。那时,该校作为黑人高等教育学府正处于巅峰时期。这时期他发表了著名的专著《黑人工人》(1931年)(该书即他1930年在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与S.斯皮罗共同撰写的博士论文)和《黑人资本家》(1936年)。在这些书中,他不但深刻地剖析了美国工人运动中所盛行的种族歧视和黑人资本主义的弱点,还严厉批评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