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近年来,国际风云急剧变幻,世界上发生了东欧剧变、德国统一、海湾战争和苏联解体等牵动全局的重大事件,从根本上改革了战后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尤其是苏联的演变和解体,宣告了美苏全球对峙的两极格局正式终结,标志着“雅尔塔体制”寿终正寝,世界格局正经历着历史性的转折时期。  相似文献   

2.
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引人瞩目的变化。战后形成的美苏两霸的世界经济格局,随着美国经济的相对削弱,苏联、东欧的剧变,西欧、尤其是德国经济的复兴,日本经济的崛起,日前美、欧、日三足鼎立的世界经济格局已经形成,在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中美国仍然是最强者。直到21世纪初,三者的经济实力会有些变化,但三足鼎立的世界经济格局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3.
孙金伟 《中州学刊》2006,2(4):173-177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美苏政策经历了从亲苏反帝、亲苏拉美到拥苏联美、联苏防美再到联苏反美的演变。始终把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是中国共产党制定对美苏政策时坚持的基本原则;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实施对美苏政策的主要目标。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苏联根据《雅尔塔协定》出兵中国东北,并控制了东北,从而使东北地区的形势变得更加复杂,不仅存在着国共两党激烈争夺东北的斗争,而且也存在着美苏之间既妥协尽斗争的复杂关系。东北成为美、苏、国、共四方角逐的一个焦点,实力较量的一个舞台。本文拟就对这种三国四方关系作一探讨,以有助于深入理解战后美苏在远东的关系及中国共产党进军东北的重大意义。一在美、苏、国、共三国四方关系中,美国是世界头号的经济和军事强国,它依仗着其经济和军事的优势,在“遏制苏联”的口号下,积极向全球扩张,以建立美国在世界上的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5.
对苏租借援助对于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因而大致上实现了它的军事目的,然而它未能像罗斯福希望的那样达到为美苏战后合作奠定基础这一政治目的;由于美英方面在苏联军事状况十分危急,最需要盟国援助的时期里,未能及时和较充分地履行对苏租借援助承诺,而且仅美国政府最后以相当粗暴的方式结束了特惠援苏政策和对苏租借援助本身,就加深了苏联的怀疑和敌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冷战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1992年10月7日,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贸易部长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圣安东尼奥草签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该协定尚待三国议会批准,预定1994年1月起生效实施。北美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经济集团,它势必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重大影响,是国际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因而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一二战后,以雅尔塔体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美、苏两霸的世界经济格局,随着苏联解体、华约组织解散、东欧剧变、西欧尤其是德国经济的复兴、日本经济的崛起,已完全崩溃。现在,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经济的绝对优势地位基本丧失,美国、日本、西欧  相似文献   

7.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变,由美苏对抗的两极世界逐渐转向多极世界。现在正处于这个转变的过渡时期,当前的世界错综复杂,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特点和多种趋势,综合起来,大致有四个主要特点、五个发展趋势。 一、世界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冷战结束后,美苏为首的主要矛盾已降为次要矛盾,西西矛盾、南北矛盾、两制矛盾(社会主义制度国家与资本主义制度国家)上升为主要矛盾。 西西矛盾上升原因有二个,一是由于西方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50—60年代以后,德国、日本、欧共体的经济发展速度超过美国,它们之间的矛盾越演越烈。二是苏联解体后其共同敌人消失。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经济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对国际政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拟就世界经济的新变化与国际政治新格局的关系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纵观战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展演变的历史,可以这样认为,战后建立在雅尔塔体制基础之上的美苏两极格局,它的发展演变和解体实质上是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的结果。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因为经济是国际政治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只有经济原因,才是国际政治发展变化的最深刻根源。旧的国际政治格局运转了四十余年,时至今日方被彻底打破,原因是很  相似文献   

9.
一、冷战后美台关系的演变1989年,东欧剧变、华约解散和苏联解体后,美国依仗其“一超”地位,凭借军事、经济、科技的优势,以架构由其“领导”的“世界新秩序”为目标的全球战略,并由此来指导美台关系。从1989-1998年十年的情况来看,这一关系较之冷战时期,既保持了本质上的一致性,又具有新的变化与发展,即在保持冷战时期美台关系基本架构基础上,美国着力提高台湾“独立政治实体”的地位,以实现“以台制华”的目的;但又抑制台湾当局自我膨胀,以免影响其对华战略的实施。而台湾当局则企图借助美国“以台制华”政策,期望美国“修…  相似文献   

10.
15、怎样认识当代世界的基本格局? 当今世界正发生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世界的基本格局是以美苏为主要对手在全球范围内争夺霸权这样一个总的格局.在这个总格局中,多极化趋势在增强,世界由两极向多极化发展,但美苏两极仍在起主导作用. 第一,美苏的国际地位相对下降.美国的“相  相似文献   

11.
何媛 《理论界》2011,(2):94-95
社会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理论和一种制度。然而,20世纪末社会主义阵营随着苏联"超级大国的哄然倒趴"而黯然退出历史舞台,全球化的时代随之到来。该怎么来看待东欧剧变?本文将在马克思主义语境中解释东欧剧变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当前,新疆进一步扩大地边贸易具有极好的条件。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中亚一些国家经济失衡,处于困难时期,市场消费品匮乏,为自治区扩大边贸提供了有利机遇。但是,新疆扩大地边贸易也同时面临着挑战和亟需解决的问题。西方国家以及日本、南朝鲜、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正采取各种手段争夺中亚市场。除此之外,目前地边贸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国际战略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由于苏联的解体、东欧剧变等一系列国际事件的发生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形成的以美苏两极为中心的国际霸权体制一一冷战体制的崩溃,从而使世界进入了一个构筑后冷战时代国际新秩序的关键时期。在构筑未来国际新秩序的过程中,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为了在新秩序的构筑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主导作用,都积极地调整其国家发展战略。在世界各大国国家战略的调整过程中,日本尤为引人注目,它提出并积极推行旨在构筑国际新秩序过程中实现其成为主导国际新秩序的重要一极的“政治大国”战…  相似文献   

14.
试论东欧、独联体国家的转轨王立新自从1989年东欧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东欧、独联体国家开始了政治经济转轨。迄今为上,各国的政治经济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其特点、经验、教训值得认真总结。一东欧独联体国家的转轨主要包括经济、政治两个方面,此外还包括...  相似文献   

15.
八十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苏东剧变,两德统一,波黑战火绵延不断,世界进入剧烈变动时期,苏联解体以后,以美苏对峙为主的雅尔塔体系即两极格局被彻底打破,世界各方面力量出现了重大失衡,互有消长并进行着重新组合。现在旧的格局已经被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的转换时期。如何认识当今变动世界中的主要矛盾、主题及发展趋势呢?  相似文献   

16.
从前苏联东欧蜕变看社会主义的生命力贺瑞虎一1989─1991年,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局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执政的共产党相继丧失政权。在前苏联,随着苏共的解散,在那里飘扬了七十多年的苏维埃社会主义红旗也悄然落下。苏东剧变这股冲击波遍及世界各地。尤其对西方...  相似文献   

17.
从雅尔塔到富尔顿:对美苏冷战史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1945年雅尔塔会议上美苏达成秘密协议出卖中国主权事件作为切入点,反思二战后的美苏冷战史。通过对比罗斯福的战后世界格局的总体设计和杜鲁门—丘吉尔在战后的实际决策,可以发现:美苏冷战的起源在于美英集团偏离了雅尔塔所确立的美苏合作共同管理世界的默契,但是,雅尔塔精神,即美苏合作,共同控制和主宰后来被称作“第三世界”的广大区域,也自始至终贯穿了整个冷战年代。一般的冷战史将美苏之外的广大区域边缘化,而中国恰恰被包含在这个广大区域内。将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冷战主要解释为捍卫双方意识形态的纯洁性,这是一般的冷战史的一种欧洲中心主义倾向。然而,本文的论述努力说明:冷战期间大国之间大多数时间的“缓和”,其地缘政治对手和战略目标是指向前殖民地争取民族解放的国家。  相似文献   

18.
郭春生 《学术探索》2004,(11):80-84
在 2 0世纪的一百年中 ,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和民族主义三大潮流在东欧地区此伏彼起 ,呈绞结状态。表面看来 ,这一百年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争斗 ,实际上 ,民族主义始终是这一地区的一股巨流 ,无论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占优势的时期 ,都无法湮灭民族主义的巨大影响。东欧剧变与其说是资本主义的胜利 ,不如说民族主义的胜利。正确分析 2 0东欧的民族主义问题对我们处理社会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关系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抗战后期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是国共关系变化的晴雨表。抗战后期美国基于自身利益和战后霸权考虑 ,其对华政策的基本点是保持中国内部团结、防止分裂 ,促使国民党政府联合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 ,共同抗击日军。但在促蒋联共及对蒋介石政府支持力度上 ,摇摆不定 ,走出了一条“之”字路 ,国共谈判也因此谈谈停停 ,阴晴不一 ,最终因美国政府对华政策彻底转向助蒋压共拒苏 ,而导致战后国共关系破裂 ,内战爆发。美国对华政策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20.
任何伟大的理论都有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条件,而理论在一个国家成为指导社会实践的纲领,是因为它适应了这个国家的需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下简称邓小平理论)产生于二十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中国,并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不是偶然的,是中国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的客观需要的必然结果。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一、时代的要求 从社会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来看,20世纪可分为两个不同的时代。自世纪之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以战争与革命为主导的时代;战后至今,世界则进入到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新时代。特别是70年代以后,在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世界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人类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生活日趋国际化,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同时,由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由两极向多极化方向演变。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大战的可能性日益减小,和平与发展的趋势显著增强,尤其是发展问题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