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科玄论战”对中国文化哲学思潮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玄论战”作为一个极富有象征意义的文化哲学事件 ,深刻地影响着 2 0世纪中国文化哲学思潮发展的走向。“科玄论战”中玄学派、科学派、唯物史观派所论争问题及其言说方式对 2 0世纪中国保守主义、自由主义、唯物史观诸派文化哲学的影响以及“科玄论战”中三方话语的撒播带来的 2 0世纪中国文化哲学思潮发展的内在困境及其消除的理路 ,表明对“科玄论战”的历史反思仍将对 2 1世纪中国哲学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科玄论战"是现代中国文化、思想史上一个富有象征意味的文化事件,"科玄论战"的背后隐藏着科、玄两派对现代化过程中理性与价值效用认识的分歧.在论战中,科学派高扬科学的大旗,促进了科学意识的普及和科学教育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启蒙作用,但科学派将科学奉若神明.显现出"科学万能"的意愿.玄学派对于科学的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但他们对全盘西化的警醒、对科学、理性、知识应用于人生之域有限性的强调以及对人文价值的重视对当前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教育发展无疑同样具有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3.
发生于本世纪二十年代的“科玄论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派、实证主义和新儒家三方有关“中国向何处去?” 的一次思想会战.所以,它的意义远非哲学思想能涵盖,这也是今天我们重新认识它的原因之一.这场论战,名义上是主张西化的“科学派”与主张东方化的“玄学派” 之争,实际上远不限于此.尽管双方在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的因果律等问题上争论不休,其真正的核心  相似文献   

4.
科学和人文是两种不同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文化。在欧洲近代史上,两种文化的分离和争论,持续了一个多世纪,以"索卡尔事件"为甚;两种文化的冲突和摩擦因西方近代科学传入中国而引发,但却表现出不同的方式和内容——"科玄论战";可以说"索卡尔事件"正是我国"科玄论战"的续曲。是伴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科学和人文两种文化在东、西方不同历史时段的展现。  相似文献   

5.
学术界已多有讨论康德、柏格森等西方哲学家对张君劢"科玄论战"的影响,而论战期间来华讲学并与张君劢有密切交往的另一位哲学家--杜里舒其影响尚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①本文主要探讨德国生机主义哲学家杜里舒对玄学派主将张君劢进行"科玄论战"的具体影响,以更深入剖析张君劢论战的思想基础.本文认为张君劢在"科玄论战"中吸取了杜里舒的"自由意志"、进化论、形而上学等思想与经历.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现代"激进主义"的反思,林毓生区分了"五四思想""五四精神"与"五四目标":所谓"五四思想",指全盘反传统的"激进主义";所谓"五四精神",指中国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所谓"五四目标",指以"自由""民主""法治""科学"为内容的"国家强盛"。同时,对于当时学界爆发的"科玄论战",林毓生认为,无论是"科学派"还是"玄学派",他们实际上均以"科学主义"为"缺省配置",故都无法实现各自的预期目标。基于上述反思,林毓生主张超越"五四思想"和"科玄论战",对传统中国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即,重组与改造传统文化,在保持文化认同的前提下,使其实现现代化。此乃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20年代"科玄论战"的论战双方"科学派"和"玄学派"的往复辩论中,科学成就了一种玄学的态度,获得了普遍的价值认同,哲学也使用了科学方法、贯彻了科学精神。结果不仅没有导致科学与哲学的对立,而是必然地实现了科学哲学化和哲学科学化的双向互动。科学与哲学的渗透和融合存在现实的基础,有其必然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8.
从现代性视角分析科玄论战原因,即从现代性的世界普遍性与中国特殊性亦即从中国现代性的"生不逢时"尴尬境地出发,不仅可以避免把论战原因直接归结为两派知识分子学术争论的浅层次观点,更有助于透过现象直接深入事件的内在本质原因探讨,使得对科玄论战原因的认识由感性认识进入到理性认识.同时由于中国现代性历程的特殊性,使得科玄论战在本质上不仅仅是信仰的重建,更是关于中国前途、命运之争.  相似文献   

9.
陈独秀应邀为1923~1924年的科学与玄学(人生观)论战作序时,依据唯物史观的物质一元论,不但批评了玄学派所宣扬的人生观超于科学之上的"自由意志"论和"心物二元论",也批 评了科学派的"存疑唯心论"和胡适的多元论,指出人生观是在社会实践中历史地形成的,客观物质原因是社会、历史和人生观发展、变化的最后根据.由于陈独秀对科玄两派都有所批评,并引起了胡适、张君劢和梁启超的反批评,使已结束的论战再起,变成了科、玄(新儒家)、马列主义的三方论战.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1923年中国思想界科玄论战的基本情况和特殊性质,着重探讨了胡适在这场论战中的思想闻向和重要作用。作者认为,胡适实验主义哲学观和世界主义文化观决定他必然站在科学派立场上,既反对玄学派,又拒弃唯物史观派。他先后向玄学派代表人物梁漱溟、张君励、梁启超挑战,推崇科学派押阵老将吴稚晖的“新信仰的宇宙观及人生观”,提出了自己的“自然主义的人生现”,摒弃了陈独秀的经济决定论,成为中国现代思想史上唯科学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11.
对“科学传播”概念的若干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学术界关于“科学传播”概念争论中所涉及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给出了关于“科学传播”概念的基本描述。本文认为, 科学传播是“指科技知识信息通过跨越时空的扩散而在不同个体间实现知识共享的过程”, 包括专业交流、科技教育、科学普及、技术扩散等四个基本方面。  相似文献   

12.
"科技与社会"的定名是近几年的事,但就其内容而言,它原本属于科技哲学科学观的一部分,而且是最能体现马克思主义特色的部分。科技与社会的研究属于哲学性质是毫无疑义、不能动摇的。这是因为,除了科技哲学的内在要求外,这是与科学社会学和STS相区别从而保持其特点的需要,也是保障自身理论研究深度的需要。和科技观大致相同,科技与社会的研究主题是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当前,科技与社会关于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研究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澄清基本认识;(2)深化科技知识发展研究;(3)实现科技发展综合研究的突破;(4)加强中国科技发展道路及其规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论"教育资源学"创生的必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关教育资源层出不穷的问题和矛盾催生以处于游离态的教育资源为研究对象的教育资源学的问世,以全面系统地揭示教育资源的本质、分类、规划、配置、管理、评价、抑制浪费等规律及各类教育资源的性质、特点、功能、分布、开发、利用等规律。教育资源学的创生具有非常深远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明末清初,受政治背景、文化前提等因素的制约,耶稣会士采取了“科学传教”的在华传教策略。他们的“科学传教”活动历时200余年,其间经历了初始、兴盛、衰落三个阶段的起伏变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使他们的传教活动达到其前辈们所无法企及的高度,而且在客观上对中国近代科学的产生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30年代,《科学世界》和《科学时报》等报刊为实现科学的普及,提高国人的科学知识水平,对科学进行了不遗余力地宣传和推广。在科学宣传方式上,采取科学歌谣、科学小说等多种形式,积极开辟科学宣传新途径。其科学宣传活动,特别是刊载《科学救国大鼓书》,为近代中国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国人科学观念的进步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变革。  相似文献   

16.
采取《面向企事业单位科技工作者问卷》和《面向企事业单位问卷》等方式对《合肥市科技进步条例》实施十多年的效果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合肥市科技进步条例》基本实现了科技立法的目的,但仍然存在政府宣传力度不够、科技投入相对不足、产学研合作亟待加强、激励措施有待完善等缺憾。因此,给出相关建议,为今后相关法规的修订提供较为可行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适应 2 1世纪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结合土壤肥料学的教学特点 ,总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课教学和成绩考核方法等几方面的教改工作实践 ,以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从经典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分析出发 ,介绍了现代意义上的经过各社会主义国家实践的科学社会主义 ,在此基础上 ,通过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的论述 ,分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质 ,结合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 ,从科学社会主义的角度对“三个代表”思想的理论价值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认识近代社会"科学救国"这一进步思想和社会活动,论文从历史的角度对其产生、发展以及对社会的影响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探索,认为它在中国的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有效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和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20.
“社会精英的报刊”——从传播学论戊戌维新报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助现代传播学理论,梳理了戊戌时期维新派创办的报刊,对其传播的信息流作了考察,认为它们突出了政治、经济、文化和西方最新科技信息的流布,对启发民智、开通风气、形成共识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奠定的报章文体在近代报刊史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