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一、说“诏”公元七至九世纪,在伟大祖国的西南边疆,兴起了一个雄踞一方的政权.有人把它称为“南诏国”,有人则称之为“南诏政权”.关于南诏这个称谓的由来,最早见于唐代樊绰的《蛮书》,其后,见于宋代欧阳修的《新唐书》,现把两书所载,转引于下:《蛮书》卷三说:“蒙舍,一诏也.居蒙舍川,在诸部落之南,故称南诏也.姓蒙”.(向达:《蛮书校注》中华书局出版第67页)《新唐书·南蛮传》说:“夷语王为诏……蒙舍诏在诸部南,故称南诏.”(《新唐书》中华书局校点本第20册第6267  相似文献   

2.
建于唐大历元年(766年)的云南大理县太和村的《德化碑》的作者到底是一人还是两人,说法不一。《中央民学院学报》1985年第1期刊载《南诏德化碑》一文说该碑“系南诏国王阁罗凤命清平官(宰相)郑回(汉人)撰文”。但又加“注”曰:“一说为清平官王蛮  相似文献   

3.
阁罗凤     
南诏第五代主阁罗凤,姓蒙氏,阁罗凤是他的字。乌蛮种族。阁罗凤的家世,有史籍可考者,可追溯到他的高祖父细奴罗。相传细奴罗是“哀牢夷”的后裔,唐太宗贞观年间因“避乱”始迁入蒙舍州(今巍山县),后在部族战争中取得大首领的地位,并造成了和其余五个社会集团(即五诏)相匹敌的势力,史称“蒙舍诏”。蒙舍诏居地在五诏之南,故又称为“南诏”。细奴罗是南诏的创始人。 细奴罗一传至罗盛,罗盛传盛罗皮,盛罗皮传皮罗阁,皮罗阁传阁罗凤。父名的末一个字为子名的头一个字,是乌蛮种族的习惯命名法,即所谓“父子连名制”。  相似文献   

4.
一千多年前,存在于我国西南边疆的南诏政权,从始祖细奴逻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即位,到唐昭宗天复二年(公元902)大长和国建立,历时二百五十三年,传十三世。其中,在皮逻阁兼并五诏,迁都太和城(今大理县太和村)以前的八十九年,南诏都在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境内。这段时间,南诏生产力逐渐发展,领土不断扩张。对  相似文献   

5.
《蛮书·名类第四》“施蛮”条云: “施蛮,本乌蛮种族也。铁桥西北大施赕、小施赕、剑寻赕,皆其所居之地。……男女终身并跣足披羊皮。部落主承上,皆吐蕃伪封为王。贞元十年,南诏攻城邑,虏其王寻罗并宗族置于蒙舍城,养给之。” 向达先生的《蛮书校注》对上录引文中的“承上”一辞作出案语云:  相似文献   

6.
南诏亦称蒙舍诏,本是七世纪中叶定居于现今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一带的一个少数民族部落。当时与南诏共存于洱海区域的还有蒙巂、浪穹、越析、(之登)?、施浪等五个部落,共称六诏,再加上剑川、时傍二诏,统称八诏。蒙舍在诸诏之南,故称南诏。由于南诏统治者得到唐王朝扶待,从唐开元初年始直至贞元十年,前后八十年间,先后兼并了其他七诏,统一了洱海地区。开元廿六年(738)唐封南诏首领皮逻阁为越国公、云南王。后来南诏统治者与唐王朝曾发生矛盾,一度依附于青藏高原的吐蕃地方政权,继之又附唐以抗吐蕃。  相似文献   

7.
1 从昆明至南宁的滇桂间交通至迟在唐朝已经畅通。《新唐书·南诏传》及《资治通鉴》记载,乾符五年(878年),南诏遣使至邕州(南宁)通和,岭南节度使辛谠遣徐云虔使南诏,至善阐府(昆明)而还。《唐会要》卷99载,徐云虔出使曰:“(自邕州)凡水陆四十七程至善闸府。”《新唐书·西原蛮传》又载:“邕州节度使辛谠以从事徐云虔使南诏结和,赍美货啖二洞首领。”这里的“二洞”当指居住在左右江的黄洞、侬洞。该通道曾是唐朝、南诏互派使者的交通路线,也是大中、咸通年间南诏进扰邕州的行军路线。明人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广西南宁府》载:“唐时,左右江盖南蛮(南诏)入寇之道也。”《册府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提出的由来及其实质 《思想战线》今年第3期上王叔武《<南诏德化碑>作者问题答疑》(以下简称《答疑》)一文,是对我上年发表在《云南社会科学》第4、5两期上《<南诏德化碑>碑文作者为王蛮盛质疑》(以下简称《质疑》)一文的答辩。我的《质疑》文章,是在读了王叔武发表在《思想战线》1978年第2期上《(南诏德化碑>作者考》(以下简称《作者考》)之后,就其全文论证《南诏德化碑》(以下简称《德化碑》)的作者应为王蛮盛而  相似文献   

9.
鲜于璜神道碑是一九七三年五月在天津市武清县兰城村发现的。璜于东汉安帝延光四年(公元125年)六月壬戌卒,碑以桓帝延熹八年(165年)十一月十八日立。碑圭首,高2.42米,宽0.83米。篆额阳文,二行,共计十个大字:“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碑文十六行,行三十五字,共计五百零八字。前为叙,记述璜之先世、生平事迹、卒年及刊石立碑情况。后为铭。碑阴十五行,行二十五字,共计三百十九字。前为诔,后为世系。全部碑文(包括碑阴)为隶书,阴刻,共计八百二十七字。《考古学报》于一九八二年第三期刊载了天津市文物管理处考古队《武清东汉鲜于璜墓》简报(以下称“简报”,引文不再注),并发表了该碑的照片和释文。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八二年三月,重庆市博物馆在清理位于重庆市江北区洗布塘街境內的明玉珍墓时,出土了明玉珍的《玄宫之碑》(以下简称《碑》),碑石高114、宽56、厚23公分。碑额中部有篆书“玄宫之碑”四宇,两旁刻有龙纹;碑文正  相似文献   

11.
一、概述 《龙颜碑》,刘宋大明二年(458年)九月刻立,碑旧在云南陆凉州蔡家堡君墓前,现存云南省陆良县东南二十里的贞元堡(薛官堡)小学内。碑高三米三八,宽一米四六,厚二十五公分,碑额呈半圆形,凡六行,行四字,共二十四字:“宋故龙骧将军护镇蛮校尉宁州刺史邛都县候使君之碑”,碑阳二十四行,行四十五字,共九百零四字,碑阴刻识官职各三列,上列十五行,中列十七列,下列十六行。  相似文献   

12.
1956年我在《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第3期,发表了《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校注》(以下简称《校注》),对《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以下简称《金碑》)作了初步整理。二十年后,即1976年夏,为了辅导同学参观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即武州山石窟),根据《校注》的某些推论,结合北魏当时的历史情况,编写了《云冈石窟分期》的参考材料。粉碎“四人帮”后,略作修饰以《云冈石窟分期试论》(以下简称《试论》)为题,发表于《考古学报》1978年第1期。1980年2月,日本长广敏雄先生写了一篇《驳宿白氏的云冈石窟分期论》(《宿  相似文献   

13.
历代治黎政策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在海南岛设置了儋耳珠崖二郡,开始了对海南岛的统治。这个统治一开始就表现为沉重的压迫剥削和反压迫剥削的民族斗争。请看:汉武帝后元三年(公元前87年)“珠崖太守会稽孙幸调广幅布献之,蛮不堪役,遂攻郡杀幸。幸子豹合率善人还攻破之,自领郡事,讨击余党,连年乃平。豹遗使封还印绶,上书,言状,制诏即以豹为珠崖太守。”(《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这是有记载的第一次“蛮”(黎族的先人)的反抗斗争,说明西汉对海南岛的统治一开始便遇到了困难。据《汉书·贾捐之传》:从元封元年设郡开始至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二十余年间,黎人反抗斗争有六次之多。因此,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取消儋耳郡,以其地并入珠崖郡。但是,从二郡省为一郡,黎族先人的反抗斗争并未自此缓和。再请看:  相似文献   

14.
论南诏为乌蛮蒙氏与白蛮豪族共同建立的政权韩军唐初洱海地区两个主要土著居民及其力量的消长唐代初年,今大理白族自治州所在的洱海周围地区居住着两个主要在语言文化及经济生产和生活等方面各异的人们共同体①,即“河蛮”和“六诏”。前者通称为“白蛮”,主要分布于洱...  相似文献   

15.
公元738年(唐开元二十六年)九月,在唐王朝的直接扶植下,蒙舍诏并吞五诏,在祖国西南边疆建立了以洱海地区为中心的地方政权南诏国,它逐步扩大统治地域,管辖着云南省及其附近一些地区,异牟寻是南诏第六代国王,史学家赞扬他是南诏的“名王”。异牟寻的祖父阁罗凤,系五世国王。他的父亲凤伽异,尚未立王,即逝世。“异牟寻母,  相似文献   

16.
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的维州之战,吐蕃军统帅论莽热有被唐军生擒和被南诏兵生擒的不同说法。通过对各类史料的分析对比,并参考维州之战中唐军与南诏军的部署路线,可以得知南诏当时并未进军至维州,《新唐书·吐蕃传》中“韦皋率南诏兵薄险设伏”这条记载的可信度较低,南诏兵当为西川兵的衍文,论莽热实为韦皋所部的唐军所俘。然而韦皋攻打维州的同时,作为盟友的南诏军也予以配合,在昆明城(今四川盐源)等地参与对吐蕃的作战,《新唐书·吐蕃传》修撰者因混淆了两条不同战线的情况而误载该史实。  相似文献   

17.
屈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文学家,必然有他的文学思想。但是,屈原只留下诗歌,没有文学理论著作。他的诗歌中虽然有一些涉及文学思想的诗句,诸如“受命诏以昭诗”(《惜往日》),“发愤以抒情”“重著以自明”(《惜诵》),“窃赋诗之所明”(《悲回风》),“道诗作颂”(《抽思》)等,为数也很少。同时,诗句是精炼语言,很简短,难以和盘托出自己的文学思想。单独依靠这些诗句来  相似文献   

18.
宋太祖誓碑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叶梦得《避署漫抄》、王明清《挥麈后录》、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书的记载,宋太祖即位后不久,曾立秘密“誓碑”藏之于太庙,告诫后世子孙不得杀大臣及言事之人。王曾瑜在《岳飞之死》一文中据此论证宋高宗违背“誓碑”之约,残杀岳飞。覃延欢又在《浅谈北宋的冗官》一文中,把北宋冗官的产生和“誓碑”联系起来,认为由于北宋统治者对官员采取“大度宽容”的政策,无论官员怎样为非作歹(反叛除外),极少处死或籍  相似文献   

19.
杨黼的“白文”《山花碑》是早已闻名于中外了,但是产生在同一时期的另外一块足以和它媲美而且极有研究价值的“白文”《赵坚碑》却还没有引起学术界的注意……。 一、《赵坚碑》简介及其他 杨安道作的《故善士赵公墓志铭》,简称《赵坚碑》,刻于明景泰六年(公元1456年),是作者写来追悼赵坚的十首“白文”哀词。词中那种既哀死者亦复自哀的情调,  相似文献   

20.
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欧阳修去世,其家人将《新五代史》(当时名为《五代史记》)表上,熙宁十年,诏藏于秘阁,而后盛行于世。欧阳修是《新五代史》的作者,自然无庸置疑。宋晁公武称:“《五代史记》七十五卷,皇朝欧阳修永叔,以薛居正史繁猥失实,重加修定,藏于家。永叔殁后,朝廷闻之,取以付国子监刊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