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不对称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外部原因,对商业银行而言,减轻银行与借款企业之间以及银行信贷部门内部信息不对称是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一条带有根本性的措施。解决银企信贷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核心是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机制,以实现对借款企业的有效监控;解决银行内部信贷控制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可以从信贷内控制度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以行为金融学和信息经济学的视角,分别从银行体系的主体缺陷、客体缺陷、信息不对称、金融制度、经济环境五方面分析银行信贷资产非安全性的一般生成机理。这对探寻防范和控制银行信贷资产安全措施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信贷市场上商业银行与企业的信息非对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非对称是信贷市场上银行面临的普遍问题 ,由此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会使借款人的行为异化 ,进而影响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因此 ,积极认识信息非对称及其对信贷市场银行与企业的影响对于商业银行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概念入手 ,分析了信息非对称状态下的贷款定价问题及其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 ,并提出了防范信息非对称带来的信贷风险的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4.
信贷担保可以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间接提高借款人的信用等级,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但是,在存在交易成本的情况下,如果所支付的交易成本在减少不良贷款的同时,也导致了银行总资产缩水,且后者的数量大于前者,则此时的信贷担保将让银行资产质量因此而持续恶化。由于不同信贷担保方式的交易成本不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团场担保可以显著优化银行资产质量,而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则会明显恶化银行资产质量。因此,银行在选择担保方式之际,必须考虑具体项目的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5.
浅谈高校学术档案利用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术档案对高校的教学、科研以及其他实践活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而利用频繁。在学术档案利用过程中 ,利用者和高校档案管理部门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根据信息不对称发生的时间将其分为事前的信息不对称和事后的信息不对称 ;从内容上看 ,事前的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为隐藏信息或隐藏知识 ,即利用者和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对自己方的信息十分了解 ,但对对方的情况不清楚或不完全知道 ,而事后的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为隐藏行为 ,即利用者和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对己方的事后的行为比较明确 ,但对对方的事后的行为难以知晓和监控 ;从信息不对称的后果上看 ,事前的信息不对称会产生学术档案的非法利用和利用不足 ,事后信息的不对称会产生合法不合理利用学术档案的情形 ,进而导致学术档案信息资源的流失和无形损坏。同时 ,学术档案是智力成果 ,常常涉及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和其它权益 ,因而学术档案利用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存在也会产生学术档案利用中的侵权纠纷。要避免发生以上的负面影响就应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 ,加大学术档案宣传工作和学术档案利用全过程的监控 ,注重学术档案中的权利保护 ,杜绝和减少学术档案利用中的非法利用和合法不合理利用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6.
公司资本制度改革以事后监督取代事前监督的根本原因,是事前监督的实施效率和立法效益低下,而不是事后监督必定更有助于根除市场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道德风险. 这意味着,改革之后仍应重视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消除以及股东道德风险的防范. 为此,立法在转变行政机关职能的同时,还应当对行政机关之外的其他市场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进行重新定位,同时对配套的监督方法与机制进行重新设计.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加入WTO的需要,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均需与国际接轨,我国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不佳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在系统阐述了银行信贷资产现状的基础上,从银行外部和内部挖掘了信贷风险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据此提出了防范和化解银行信贷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不对称信息与个人信用体系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银行个人信贷市场是信息不对称最为突出的场所,信息不对称的核心是信用信息不对称,随着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建立个人信用体系已刻不容缓.文章分析了信息不对称对银行信贷市场的影响以及银行防范措施的效应,比较研究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几种模式,探讨影响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因素,提出了建立个人信用体系的步骤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信息不对称是制度改进研究的重要内容。从信息不对称视角分析高校科研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事前、事后信息不对称的表现以及由此产生的逆选择、道德风险等不良影响,通过建立科研人员科研诚信选择的收益—成本微观模型,分析探寻当前科研市场各种低效率现象产生的原因,以期从重视科研市场信号机制的建立、改革科研激励制度等方面降低科研管理中信息不对称现象,提高高校科研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0.
资产价格波动与金融稳定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的研究认为资产价格波动与银行信贷的相互作用加强,进而日趋影响金融稳定;资产价格波动直接影响银行资本金和金融机构经营环境从而影响金融稳定;理论研究日益强调信息不对称以及"委托-代理"问题在资产价格波动影响金融稳定过程中的重要性。同时,大部份的实证研究都支持了资产价格波动对金融稳定具有重要影响的观点。一些学者就如何应对资产价格波动从而保持金融稳定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绿色信贷业务涉及贷款人、借款人和监管者这三种直接的利益主体。在绿色信贷业务中,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追求与商业银行环境风险管理、可持续金融及企业社会责任的目标取向存在共生共荣的关系。作为绿色信贷实行的桥梁,环境信息公开和共享情况直接影响绿色信贷的执行效果。建立“绿色银行”评价机制,鼓励银行开发针对中小企业的绿色金融产品,是完善我国绿色信贷制度有效的利益“抓手”。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金融平台上小微企业信息披露与信息需求的不匹配直接影响借款成功率。以人人贷平台的交易数据为基础,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从借款人的基本信息披露、信用信息、历史借贷信息以及借款利率四个方面,分析信息披露与借款成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信息不匹配的情况下,借款利率成为反映风险的指标和影响小微企业借贷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设置合理的借款利率,能够有效提高小微企业在互联网金融平台融资的成功率。此外,小微企业借款人完善个人申请信息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13.
微小客户尤其是其中的原生态客户期待与小微银行建立初始借贷关系,获得规范的信贷服务;小微银行具备洞察微小客户软信息的优势,同样期待向微小客户提供适宜额度的贷款,实现自身的精准定位与错位发展。基于微小贷款供求双方效用最大化,纳入微小客户人品软信息、客户经理信贷技术水平的微小客户贷款授信额度模型表明,对有真实生产经营性贷款需求的微小客户,存在适宜贷款额度。微小客户人品软信息对适宜贷款额度的确定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这种影响在经营状况一般和资产不足的微小客户中更为明显;客户经理信贷技术水平对适宜贷款额度的确定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这种影响在人品一般和原生态的微小客户中更为明显。小微银行可从信贷技术培训和软信息挖掘方面提升自身业务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困扰着地区经济良性发展的一大隐忧,具体表现为:银行资金的供给能力和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不稳定性的矛盾,银行的放贷偏好及严格的信贷管理制度与中小企业自身必要功能缺失的矛盾;"银企博弈"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产业集群具有降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可以有效解决"银企博弈"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等优势,可以很好地化解银企矛盾。为此,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势在必行,这样才能促进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助学贷款政策历经多次变革形成目前以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主的助学贷款模式,这种变革离不开政府对助学贷款市场的干预。市场机制下,助学贷款经办银行和借款学生博弈中不可置信威胁的存在导致老机制助学贷款市场失灵。政府干预的作用是将银行信贷资金供给功能与信贷决策功能分离,并将信贷管理与决策交由县级资助中心员工负责,消除了银行拒贷威胁,市场失灵得以纠正,但借款学生道德风险仍是助学贷款政策顺利运行的重要隐患。  相似文献   

16.
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在我国还没有放开,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模式已经开始推行,这在理论和实践上给商业银行的信贷方案设计带来了困难。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是一段时期以来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从西方信贷合约设计理论的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试图解释现实中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某些信贷行为。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披露与银行的信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信誉的重要性来自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强制信息披露能提高稳健型银行的信誉,并且信息披露的程度越高,稳健型银行的信誉也越高,但其对冒险型银行信誉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相似文献   

18.
信贷业务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和主要经营效益来源,但在执行过程中往往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而面临操作风险,使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遭受损失。现阶段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操作风险的原因有:激励失当、委托代理关系、信息不对称及内部监督机制存在缺陷。信贷业务操作风险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并在内部控制视角的基础上提出防范信贷业务操作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发展模式的出现,其与传统产业结合发展,一方面为传统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活力,另一方面促使新的产业产生。互联网银行的出现标志着“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银行的运行模式相结合,使互联网银行的全部业务均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对传统银行的发展提出挑战,为未来银行的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模式。针对互联网银行提供业务有限、信用数据有效性和账户安全等级低等问题,提出相应解决策略,对互联网银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