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西方意象理论都关注客体形象和头脑中的形象之间的联系,以及对二者起着桥梁作用的语言。中西方文学意象都要传达特定意义,通过现存的事物来表达隐藏的含义,通过客体意象为主观情感找到出口。  相似文献   

2.
永远的幽灵:20世纪西方文学中的狼意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叛逆精神是20世纪西方文学的主题之一,这种叛逆精神植根于动荡不安的历史环境与被重新审视的人类文化。战争与科技在满足了人类膨胀的欲望的同时,又揭露了人类本性中的人性与兽性的对立。这种对立在西方文学中以一种独有的“狼意象”表现出来,人类一度“仇狼”并以战胜狼来表现人的力量与智慧,在20世纪人类面临生存危机的时候,这种思想转而让位于对“狼”的重新认识与对人类自身的反思。西方这种文学中的“狼意象”反映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界定,也表现了人类思维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翻译首先是准确地传达信息,但这并不是翻译的全部。学翻译中,信息的传达应包含语义和化这二个层次。忽略源语的化色彩,只译出语义层面上的意义,很难说是忠实的翻译。汉语译为外语时,尽可能地保留其中的汉化内涵,才能反映中国的化特色。  相似文献   

4.
文化意象在文学翻译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许多译者也积极探索文化意象传达的方法,总结出了"直译+注解"意译"文化替换"等方法解决这一问题.那么何种情况下使用何种翻译方法呢?符号学的介入使这一问题明朗化.  相似文献   

5.
在20世纪,西方文学的变异是如此的明显,从而形成了它与过去每一个时代的文学差异甚大的特性,由此,20世纪西方文学也就被打上了别具一格的时代痕迹,弥漫着浓厚的时代文化的氛围,从而呈现出20世纪西方文学极为鲜明的"文化品格".显然,探究20世纪西方文学的"文化品格"的形成原因和认识价值,不仅有助于我们从宏观的角度把握20世纪西方文学,而且更有助于我们对20世纪的西方社会和文化更全面的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6.
创作主体的价值认知体系和取向对于其小说叙事策略的选择至关重要,价值观决定了作品稳定持久、个性鲜明的叙事风格,两者有内在的统一性。以此考量贾平凹小说一贯坚守的意象叙事,我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结构和艺术创作的基本精神决定了其创作的基本艺术思维方法,即意象艺术结构和技巧,重估区域文化是他的文化意象叙事的起点,整体哲学意识决定了他意象叙事的成熟阶段为整体意象叙事,混沌世界观决定了其意象叙事的最高阶段即混沌意象叙事。从文化和叙事两个传统角度看,贾平凹小说的意象叙事既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又是传统民族叙事的合理的延伸和创新。  相似文献   

7.
谢天振教授虽然在1999年提出"文化意象"这一术语,并强调了其在翻译中的重要作用,但却并未将它和传统的意象进行对比,指出其差别,导致文化意象与传统意象的混淆,未能将"文化意象"更好的理论化。  相似文献   

8.
文化意象的产生、传承、积淀与本民族人民的生活、历史、文化紧密相关。不少文化意象在本民族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到了其他民族文化中往往就会发生淡化、消隐、变形、扭曲、遗失等各种拓变。在文学翻译中,文化意象究竟怎样拓变及为什么会发生这些拓变值得思索、探究。本文从译介学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以几种常见的文化意象为例,分析了文化意象在文学翻译中发生各种拓变的情况,并归纳总结了其原因。  相似文献   

9.
维吾尔族爱情诗传达了生命之美、爱之美、身体之美、服装之美的美学意象,不同的美的意象贯穿着统一的文化价值,诗歌中的各种物象构成一个风格独特的符号系统,表达出维吾尔族文学和民族精神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0.
意象是中国古典文艺理论固有的概念和表现手段.西方意象派诗歌虽然借鉴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表达方式,与之有诸多相通之处,但却夸张地运用中国古典文学中用来表现主观情绪的意象手段并融入西欧象征主义成分,把对意象的刻画演化为诗歌的终极目的.而中西方在自然观、哲学思想和文字系统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导致西方意象派与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意象存在着诸多不同.  相似文献   

11.
地理发现与航海冒险促进了西方人观照大海的科学与理性精神 ,而中国文学写海可分游仙驰想式与写实即兴式 ,稳定持久地在文学史中延续。海在西方渐成为自由的象征 ,而在中国古人心目中却相当疏隔。西方文学写海 ,一般作为人抗争与征服的对象 ;中国古代的怀才不遇者总是在力求同大海仙境融为一体时 ,倾诉渴望或宣泄烦恼。海与中西方宗教、人本、伦理思想也有联系。中国文学海意象更多的是优美 ,令人好奇神往 ,不像西方海的壮美形态与启悟人生、奋进不止的悲壮情绪及悲剧性实质  相似文献   

12.
湘西文化有着独特的民族性和地方性,但必须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注入新的时代精神,才能在湘西大开发中实现文化的现代转型,获得重生。  相似文献   

13.
从古今中外学者对"文化"概念的理解和文化价值批判理论出发,分析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非文化化"现象,认为当前大众文化丧失了精神价值的视野和人文精神的关怀,导致文化的内在性价值逐渐失落而工具性价值却日益高扬。因此,制定切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大众文化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好大众文化发展中经济价值和内在价值的关系以及实现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健康互动是大众文化重建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逼与西学的输入 ,开启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程 ,也启动了近代中国人文化心理步入现代型态的心路历程。面对潮涌而入的西学 ,身处民族危亡中的近代中国人 ,内心深处历经了碰撞与整合、困惑与认同、离异与回归的曲折反复。文章在描述这一心路历程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些国民心理现代化建设的思路和构想  相似文献   

15.
西部生态与西部文学的几种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当代,西部广阔、荒漠、神奇、封闭的自然生态与同样广阔、远古、多彩、罕有的精神文化生态给西部作家提供了充足的创作资源.当代最重要的一些作家的代表作品多来自西部,但是,由于作家的视野和修养问题,西部文学的创作尚处于一种临摹的状态,还缺乏高水准的艺术创作,尤其缺乏大气、恢宏、超越性的作品.西部作家在创作西部文学时处理好与西部生态之间的几种关系,才可能在创作上有所超越.  相似文献   

16.
神山崇拜在藏民族中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其中冈底斯神山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雄浑奇险的形象和千百年来积淀形成的宗教、历史意义上的整体记忆,成为藏民族重要的信仰情结。  相似文献   

17.
以经济文化一体化推动文化经济的兴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尤其是网络的兴起,文化的力量日益凸显,经济文化的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全球化进程的最终决定力量将是文化。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文化对经济已不单纯是影响作用,甚至可以说是决定作用,文化经济时代已临近家门。文章阐述了当今时代出现的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据此阐述了文化经济兴起的必然性,并对文化经济的涵义和内容作了阐释,对如何发展文化经济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18.
中国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固有其自身一脉之传统;同时,千百年来海纳百川、兼收并蓄,不断吸收外来文化,使之水乳相融,成为中华民族大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两千多年来,跨度之大、范围之广、影响之深的西洋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直至今天。本文将从西洋文化在汉、魏晋、唐、元、明、清以及近代各个历史时期的传入情况及产生的影响作一论述,从而揭示中国历史文化的多元性,进而阐释文化的吸收与交流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跨语言、跨文化是翻译文学与生俱有的特性,由于巴赫金文化诗学特别凸显了文学的民族文化性,所以借助于巴赫金的文化诗学论述了翻译文学最具本质性的一种特性——文化杂合性。文化杂合性使翻译文学既不属于外国文学也不能简单归属于民族文学,使翻译文学研究有其独特的研究内容和价值。探讨了翻译文学与外国文学、民族文学三元共存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