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刘晓华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
民俗描写使文学作品人物形象刻画更准确、更真实、更生动,乡土作家不约而同在创作中强化了民俗描写,不仅营造了各具特色的浓郁的地方色彩,更增加了作品的文化底蕴.《凭藉》通过“长坎子”一带“拜保爷”习俗的叙事,揭示了民俗主体——下层民众悲惨命运的深层原因,表达了对启蒙运动在边缘地区的鞭长莫及和民众彻底觉醒的隐忧. 相似文献
2.
田戌春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6(5):53-57
新生态民歌《黄四姐》现已蜚声祖国广袤大地,而以民俗形式存在的原生态《黄四姐》仍然在当地艰难地生存。对原生态《黄四姐》的起源、传承与保护进行初步探讨,并提出一些相关策略以供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校影视文化课的意义与《影视赏析》课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晓宏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9(5):19-21
影视文化课的特质、素质教育以及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的需要,使得高校影视文化课的开设十分必要.作为高校公共选修课〈影视赏析〉的教学改革应明确使学生快乐学习的教学理念和以美育为中心的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改革应以开阔学生视野、启发学生思考为原则. 相似文献
4.
魏秀艳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
考察《诗经》风诗的地域和民俗 ,可以详尽地了解二千六百年前 ,春秋时代人民的生活情景、社会状况 ,进而了解整个古老的中国丰厚的民俗文化积淀和文明程度。因此本文考察了《诗经》中风诗的地域及其所反映的民俗 ,认为十五国风全部产生于黄河两岸 ,这些诗歌反映了中国古代多方面的民俗现象 ,而这对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具有重要认识意义 相似文献
5.
龚晓田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7(4):29-33
福鼎饼花是福鼎地区特有的一种用于包装中秋月饼的装饰画,福鼎饼花既是月饼促销的重要手段,也是福鼎中秋习俗的一部分。福鼎饼花在20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剪纸饼花—手绘饼花—木版饼花"三次大的发展阶段,最终完成了民俗艺术从较为初级的乡民艺术到高端文人艺术的嬗变。福鼎饼花的发展进程是市场竞争与艺术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民俗与民艺良性互动的经典范例。它不但丰富了福鼎地区中秋民俗的文化内涵,而且促进了当地中秋节俗的活态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卫华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4(3):74-76
巴西作家保罗·科埃略的幻想小说<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一直以来都被视为是一本励志的畅销书,启示人们实现梦想要经历艰难的过程,需要勇气、智慧、执著并经受考验.这部作品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所蕴涵的神秘主义美学意蕴以及透过这层意蕴要传达的对于世界和人生的终极意义的追问. 相似文献
7.
黄丽萍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33-35
郁达夫的短篇小说《沉沦》和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在表现青年人的悲剧,表现青春迷惘的母题方面都颇为相似,但两部作品又各具特色。从主题上来说,《沉沦》更偏重于性的“革命”,而《少年维特的烦恼》更偏重于“爱情”;在内容上,《沉沦》更多地发扬了抒情传统,而《少年维特的烦恼》更多“史诗”的成分;从与时代的关系来看,《沉沦》更为现代,而《少年维特的烦恼》较为传统。 相似文献
8.
韩宏韬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9-13
《诗经》属地,在河南省分布相当广泛,《诗经》文化遗产是河洛地区非常宝贵的财富,但目前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应该增强保护和利用意识,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提高生态、环保、文化、旅游和经济相结合的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建设河洛生态文化旅游圈,并与周边的生态文化旅游圈进行积极的合作。 相似文献
9.
刘秀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6):33-39
沈从文的作品构筑了湘西的民俗风情画及人性善美面所展现的乡土人情,以此而言,的确和老舍、赵树理等出身于民间的作家一样有着描绘民间文化自由自在精神的本质。这些作家都善于运用民俗承载民间充满着清新刚健的生命情趣与活力;然而民俗并非全然正面,人情也未必美善。《萧萧》一文内容述及封建社会对女性带来极大精神创伤的“童养媳”习俗及民间以私法惩罚情感出轨者的陋习。沈从文综合了风土描写、人道主义与知识分子的批判,从“山山水水和人物风俗”的美善视角书写出《萧萧》中的悖反与颠覆。因成长环境使然,他善于将民俗风土运用于创作中,再加上受到来自周作人“人学”的影响,对社会上有违人道的事件有所反映。《萧萧》在沈从文“追求美善人性”的思考下,综合了看似矛盾的陋俗与乡土中的良善人情。 相似文献
10.
张祖群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6):688-692
摘要:以《大唐芙蓉园》和《唐明皇》两部影视剧为例,讨论了华清池和芙蓉园谁是主要历史发生地,对比两者的旅游认知影响,总结了大唐芙蓉园的影视旅游模式。只有立足于发掘本地的文化基础,在先决条件、影响条件、综合管理等方面互相作用下有效运作,释放本地的文脉和感情,影视事件驱动型旅游目的地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影视与旅游的结合要把握旅游产品观光型向休闲体验型的转变,建立稳定的影视旅游产业链,注重商业与艺术的融合,增强吸引力及可进入性。 相似文献
11.
田阡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95-101
新实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总结了我国几十年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将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进到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新时期,西部地区在新时期开展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新思路,积极探索适合西部地区特色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文艺民俗批评以文艺人学观和文化民俗基因理论为基准,探讨文艺批评术语形成、批评空间构建、批评原理阐释和具体文艺批评实践等各个环节所受到的民俗沾溉.从有形物质民俗生活相、无形心意民俗生活相和行为社会民俗生活相等方面对贺拉斯<诗艺>的民俗予以梳理.可以生动展示其贵妍多姿的文艺民俗图.这些民俗意蕴的生成,取决于贺拉斯对其文艺民俗的文学批评观念表达.他不仅首次确立了"合式"、"合理"和"寓教于乐"的文学批评范式,还根据民俗承栽的民俗事理、民俗情趣与其批评观点之阊的意义关联来随"俗"赋意:采掇民俗事理以直赋其意;化撷民俗理趣以类比推演;指摘民俗"馊"弊以皈依正意;激活民俗意象以转深其意. 相似文献
13.
张仲谋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1):71-73
今天借这样一个群贤毕至、高朋满座的机会,把我们编写《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年鉴》的一些体会,向各位专家作一个汇报,以便得到更为具体的指导,把接下来的工作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14.
贺滟波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79-82
如同相声、小品、越剧、评书等传统的曲艺形式,京剧也正在面临动漫化的生存现实,这已然成为新时期以来最重要的文艺现象之一.从京剧《锁麟囊》的动漫化改编过程来看,动漫与京剧的结缘既有其历史根源,也有其现实需求.京剧文本改编为动漫形态,介于可改编与不可改编之间,故而,动漫京剧呈现出重技术而轻艺术、重模仿而轻创造的尴尬处境. 相似文献
15.
为少年心思写歌——评曹文轩的小说《细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红叶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4,24(1):66-70
曹文轩近年来所取得的文学成就,不仅在于他独树一帜的美学追求,还在于他探入了一个新的表现领域--少年情怀.<细米>格调优雅浪漫,以细腻的笔致描写了敏感多思的少年心思.<细米>有美的内容,也有美的形式,是当代文坛不可多得的美的收获之一. 相似文献
16.
刘迅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1(3):74-77
《影视鉴赏》课要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就必须有一部成熟的教材作为内容设计的依据 ,由彭吉象主编的“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影视鉴赏》可为范本。结合笔者多年来从事该门课程教学的实践活动和具体做法 ,在对《影视鉴赏》课程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方面提出了一些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虞崇胜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2):1-10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是中国人身份意识巨变的时代。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中国人的身份意识发生了质的飞跃,正在经历几千年来普遍存在的身份漠视、身份歧视到逐步实现身份自觉的根本性变革。这可能是较之于经济社会发展更为深刻也更富有文明意义的心灵深处的变革。借助这一深刻变革,中国人在主体性自觉方面大大地向前迈出了一步,这种转变无疑会体现在普通公民身上。在《人世间》中,周秉昆作为底层社会普通人的代表,是经历改革时代虽有变化但并没有大富大贵的大多数普通人中的一员。他及与他相似的人们,普遍经历了从身份自在到身份焦虑再到身份自觉的过程,记录下了改革时代普通人身份变革的丰富历程。基于《人世间》原著和电视剧的内容,通过对主要角色周秉昆从身份焦虑到身份自觉过程的全面分析,可以窥见中国变革时代主体性自觉的历史脉络和经验教训,进而为促进新时代中国人自主意识成长提供某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毛海莹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5,(6):7-13
郁达夫的《迟桂花》塑造了“莲”这一女性形象,对其潜在、隐性的“寡妇”民俗身份展开女性阅读为“莲”的反常举止提供了合理的根基,对女性人性的开拓也更为深刻。而对男性视角进行颠覆性批判的同时转而关注女性与语言、符号的关系,也是女性阅读在文中得以实践的一个重要策略。基于此,对其他现代文学江南作家笔下的女性民俗进行解读,可以更深层地探析女性民俗与女性人性开拓之关系,揭示女性民俗的内在审美本质。 相似文献
19.
罗璇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7(2)
李巨怀的长篇小说《书房沟》以关中西府贴、王两大家族的争斗兴衰为主线,不仅在现实层面叙述了一系列社会历史事件,而且通过民间生活文化的描写,形象地再现了西府民俗生活的诸多类型,深刻地反映了周秦文化的传承与变异发展,揭示出西府民俗与周秦礼制的同构关联及其重礼乐尚功利的民族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20.
每一种艺术的产生与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胡仁乌力格尔深受东蒙古地区人民的欢迎,在流传过程中,对东蒙古的社会、对蒙古族传统艺术及民风民俗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