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赫哲族美育的衍生之道,揭示出了少数民族美育培养与发展的可循性规律.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赫哲族人以家族美育为契机,学校美育与社会美育为助力,在社会生产实践中运用媒介技术不断地提升审美欣赏、审美创造、审美表现的水准与品质,为本民族优秀的审美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有效途径.事实证明,实施与普及少数民族审美教育是构建少数民族美育体系的最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2.
当下,文化消费已成为大众接受审美教育的寻常路径,作为大众美育供给方的文化市场需发挥文化产品及服务的美育功能。相对于以政策发力、制度规范且已经取得重要成效的学校美育,大众美育的建设还相对滞后,以美立人、以美塑心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加强大众美育理论研究十分必要。席勒的《美育书简》给我们以启示,他在书中系统地阐述了美育概念、特性、社会功用等内容,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不同的人生阶段由于生理发育程度、社会背景的不同等因素,其审美趣味会出现阶段性的变化。由于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在这段时期会出现一种审美的高峰体验。“90后”青少年正处在我国的社会转型期.他们的审美趣味出现了与“70后”、“80后”青年时期明显的差别,主要表现为:审美趣味的网络依附性、审美趣味的中性化、审美趣味的盲目追逐性。研究青少年的审美趣味,有利于“90后”青少年形成健康的审美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感心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理素质。本文结合语文课本中许多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探讨了文学作品成为美育主要手段的心理依据,并结合青少年在美育过程中审美认知的心理过程,探讨了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素材来影响和发展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学校美育是提高审美、化育心灵的主要途径。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同时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当前学校美育仍然面临重智育轻美育、师资力量薄弱、美育形式单调等问题。重庆市渝中区作为学校美育实验区,对美育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探索了一条具有时代性、社会性、地域文化特色和实践推广价值的美育途径,即:坚持时代文化和地方文化相融合的校本美育课程理念,打造综合美育课程特色——将课程与活动及传统文化相结合;积极开展"学校型"大型艺术活动,突出综合性;注重组织"社会型"大型艺术活动,形成国内外审美互动、艺术家传帮带、生活体验与艺术审美相结合、家校融合、民族文化得以传承的良好局面;搭建跨界艺术活动平台,在实践劳作、艺术鉴赏、文艺展演中探寻"美"的创新教学模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各地中小学校要根据新时代对美育的要求和自身所在的地域环境来开设丰富多样的艺术课程,以"大美育、大课堂、大教学"理念探索创新多样化的美育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6.
针对一些学校存在着忽视美育的倾向,缺乏对学生业余文化活动积极、正确的审美导向和运用融美寓教的手段,从而影响了德育的效果,本文从美育与德育的关系入手,指出美育对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改善美育的建议,以期引起普遍重视。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趣味与伦理本位的审美价值标准在社会道德建设中作用与影响巨大。改革开放以来,趣味的通俗化、流行化是新时期审美观念变革的主要特征。时代赋予道德及其教育以明显的审美特征。因此,美育在道德建设中应当围绕如何培养青年人在道德生活中的审美品质和审美情趣展开,实现道德继承与道德发展、道德必然与道德选择、道德认识与道德实践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8.
将美育视为情感教育的传统观点,虽然注意到了美育的情感特征,但往往忽视了情感的审美规定性。本文强调,美育是一种审美情感教育,在人的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三大社会情感中,美育的焦点集中在审美情感的发展上。  相似文献   

9.
美育是大学语文最根本的教育目的,这是由文学的特点、功能和美育的目的、任务决定的。文学的社会功能决定了大学语文在大学生审美教育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大学语文应该改变目前课程性质和课程设置目的“多中心”的状况,教材选择面应更广泛,教学方法应该增加理论力度,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和多方面的审美趣味、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审美趣味在个体精神层面和社会文化层面分别显现出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特征。趣味的个体性与社会性之间存在交互式建构的关系,个体的趣味努力突破个体精神的牢笼,趋向社会性,使趣味成为审美交流的方式;趣味社会性所包含的共同范式和普遍标准,又会深刻影响个体趣味的成长和演变。趣味在个体性与社会性交互建构的过程中,伴随着社会批判和权力博弈,逐渐沉淀为相对固定的、可供传承的文化趣味。文化趣味综合了趣味的个体性与社会性,有助于我们在文化的意义上打破审美壁垒,建构既符合审美规律、又顺应社会文化发展的审美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11.
In Li Hongzhang's family instructions, the aesthetic occupies an important part in children’s education. These instructions put forward his own unique viewpoints and helpful suggestions in the field of essay and calligraphy aesthetic education, showing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family aesthetic education in the content and method.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thoughts in Li's family instructions not only play an active role in cultivating his descendants to become talented, but also have a certain effect of correcting and removing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current practice of college aesthetic education such as utilitarianism, theorization and modelling.  相似文献   

12.
高校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高等学校德、智、体、美全面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本文从高校音乐教育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审美功能,阐明了自己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高等学校加强审美教育 ,主旨在于“育人”。审美教育就其本质属性而言 ,应是一种情感教育 ,是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 ;高校审美教育具有情感性、形象性、熏陶性三大特征 ;美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按照美的规律”美化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高校应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活动加强审美教育 ,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审美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大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高校和全社会都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中华武术所蕴含的诸多审美因素,研究了在武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对中华武术的鉴赏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美育创新,要以"学会审美"作为美育价值观的核心;发挥美育造就创新型人才的多重功效系;系统推进大学美育工程;针对大学生审美特点和审美素质状况,增强美育实效性;构建大学生必备的美学基础知识体系;着力全面培养大学生审美能力和确立"美"的审美标准;加强大学生各类形态审美实践指导;引导大学生注重自身审美形象塑造等。  相似文献   

17.
美育作为师专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形式之一 ,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但时下对其本质特征的理解尚存偏颇 ,这无疑会直接影响到美育的有效实施。本文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知识 ,从多种角度阐述了用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 ,审美素质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涵养 ,促进智力水平提高和个性发展 ,以及激发创造力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 ,重视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审美素质教育 ,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在高校中加强美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审美特征,指出了进行审美教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为加强高校的美育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与高校图书馆的美育导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介绍了素质教育的意义以及如何通过图书信息、阅读环境、馆员形象的美育导向来发挥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并对如何开发美育功能 ,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