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系统性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工作是打造中华文明重要标志的重大文化工程。文章从文化主体性的视角着眼,明晰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主要原则、建设逻辑和可行路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应坚持凸显大运河的深厚文化特质、树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导向、聚焦人居生活水平的改善与提升等原则;依照推动大运河文化深入发掘、强化中国主体的话语建构以及实现建设实践向人的聚集三层逻辑;推动大运河文化符号提炼、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完善项目建设管理机制,实现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系统性建设。  相似文献   

2.
用"中国大运河"或"大运河",统称我国运河是准确的的.但"大运河"、"中国大运河"、"京杭大运河"这三个概念所包含的历史、地理、河道走向、文化研究范围,又是不同的.根据各个时期开挖的规模、航运、繁荣的程度,可以把中国大运河修建设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隋前为中国大运河体系的初步形成阶段;隋唐至北宋为中国大运河进一步完善和稳定发展阶段,也可称为中国大运河繁荣的一个阶段;元、明、清为中国大运河南北直航和再次繁荣的阶段.尽管我们今天更加注重元、明、清大运河的历史及文化研究,但它毕竟是中国大运河的一部分,而对中国大运河的全面研究更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随着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工作的逐渐深入,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提上日程。扬州作为大运河滥觞之地,有着其他运河城市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大运河扬州段除了河道、船闸等水工遗产之外,也有一些非水工类的历史文化遗存,如著名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扬州城遗址。从扬州城址变迁、扬州城址变迁与大运河的关系、扬州城址变迁与大运河联系的价值三方面进行考述,可以厘清扬州城址与大运河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4.
对隋唐大运河郑州荥泽枢纽遗址进行了考证和研究。经国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专家遴选考察推荐,其成为中国大运河申遗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填补了中国大运河申遗河南郑州段的历史空白。提出了对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具体措施,为推进中原经济文化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涉及的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河南和安徽8省市主动作为、自觉担当,各自呈现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基本态势和行动方略。基于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现状的客观描绘和差异比较,阐述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七项评估"和"八大趋势"。  相似文献   

6.
杜文娟 《淮海文汇》2013,(3):25-26,2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无形文化遗产,是最古老也是最鲜活的文化历史传统。随着2014年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日程渐进,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本文以大运河江苏段为例,从"非遗"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出发,分析其与城市旅游互动发展的条件及影响因素,提出二者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为促进大运河"非遗"保护开发与城市旅游文化产业飞跃发展的良性互动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文化遗产创业是文化创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遗产,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可行路径。大运河文化遗产创业面临着公众认知滞后、制度环境复杂、文化产业链不完整等诸多挑战。推进大运河文化遗产创业需要优化顶层设计,推动文化创新,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构建良好的创业生态。  相似文献   

8.
大运河文化带的内涵是在理论研究中和具体实践中需要阐明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不是对整个大运河文化带的内涵进行探讨,而是对北京地区的大运河文化带的内涵,从时间、空间和包含内容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从时间上看,北京地区的大运河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朝,甚至可以到战国时期;从空间上看,北京地区大运河广泛分布于通州、朝阳、东城、西城、海淀、昌平、顺义、怀柔、密云等区域;从内容上看,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应包括保护与大运河相关的各类文化遗产、涵养以大运河水系为主的生态系统、恢复并完善大运河的交通功能、适度完善以文化休闲为主要内容的民生功能.  相似文献   

9.
略论唐宋时期的运河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部大运河的历史文化,是与中华民族全部历史文化进程紧密相连的。唐宋时期,大运河是联系国家政治军事中心与经济中心的纽带,直接为"国命所系",朝廷非常重视大运河的管理。漕运的有序管理,为经济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0.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是我国的重大文化工程,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标识。中国大运河不仅是重要的水利文化遗产、线性文化遗产,也应当成为重要的文化景观遗产,承载“连通五大水系、促进区域交流、助力民族融合”等政治文化理念。当前,我国大运河相关立法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国家立法和大运河水利管理、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等地方立法。为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我国应适时制定“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法”或“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管理条例”,以弘扬大运河的“中华文化标识”价值。  相似文献   

11.
位京杭运河干线的扬镇地区,因处运河体系之关键,成为运河城市发展史的显例。近代以来,扬州、镇江不仅为运河交通枢纽,是联系运河起终的节点,并发展成为全国闻名的工商业城市。然,迄今并无专文评介运河与近代扬镇经济之关系。由此,试从商业、工业及航运业等三个方面来论证运河对扬镇经济的影响及促动,以揭端绪。  相似文献   

12.
明清通俗小说刊刻中心经历了一个由福建建阳向苏州、杭州、扬州、常州、湖州等江南运河城市转移的过程。建阳书坊业带动了明清通俗小说的初步繁荣,江南运河城市的书坊业却促成了通俗小说的全面繁荣。大运河在通俗小说刊刻中心的转移过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大运河为江南运河城市的书坊业与通俗小说的发展提供了繁荣的商品经济、壮大的市民阶层、便利的水陆运输与广阔的市场等得天独厚的条件,保证了这些城市的书坊业在市场竞争中能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3.
京杭大运河江南河段流经江南核心地区,沿线城市多建于河旁湖畔,从远古时期到晚清民国,其形成与发展变迁的驱动因素不仅包括自然地理、气候环境、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更与江南水系尤其是江南运河的交通大动脉作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在国际遗产名录话语下,大运河的遗产意义定位面临诸多难题,无论作为水利工程、交通网络、景观或者民俗文化都不足以体现中华文化独特的人文深度。从经传所载的路径文化遗产,如《诗经》的“周道”、《尚书·禹贡》的“随山浚川”、《左传》的“邗沟”,以及其他相关记载,可探寻运河遗产的本土意义。周道所承载的德政之流、王道空间观,以及古人用注疏接续和再生遗产意义的阐述方式,对于打破运河作为物质还是精神遗产的争议、确立用经义申明遗产大义、以本土话语平衡西方遗产表述都有重要启迪。大运河遗产申报应该是“以古为新”、重新发现中华遗产道统源流的创新过程。  相似文献   

15.
大运河新乡段是申遗立即列入项目卫河(永济渠)主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大运河形成时间较早、延续使用时间较长的河段之一,也是目前河南境内唯一一段可以看到的大运河河道。大运河新乡段历史悠久,始于隋永济渠,明以后改称卫河,历代均为华北平原上沟通南北的重要水道,承担着漕运、灌溉、行洪等功能,对新乡城市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研究挖掘其深厚的历史及文化底蕴,对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有重要的推进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是大运河最重要的河段之一。杭州段运河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同时也是江南水文化遗产的长廊,拥有极为丰富的水文化遗产。运河水文化遗产可以分为三类:物质形态水文化遗产、制度形态水文化遗产和精神形态水文化遗产。对其保护和开发,可以从3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起一套成系统、体系化的运河水文化遗产保护档案资料;二是依托中国大运河的申遗工程,推进杭州段运河水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三是秉承"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京、津、沪、渝现代服务业发展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京、津、沪、渝四个典型城市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主要指标的比较,可以看出四城市的现代服务业均有各自的发展潜力。对此,应尽快出台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政策,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突破口,打造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加快企业改革和重组,引导和扶持服务企业做大做强,由此提升现代服务业。  相似文献   

18.
隋唐大运河郑州荥泽枢纽是沟通黄河、连接通济渠和永济渠的中枢,也是南北运河之间的纽带和承东启西的水运通途。它历史悠久、底蕴深厚、遗产丰富、构成了较为完整的活体遗产体系,是当今中国大运河申遗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深化其遗产研究,为助推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促进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具有特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