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由两个原始设备制造企业(品牌企业)、一个代工企业和一个供应商组成的多层供应链的外包模式选择问题。应用主从博弈和纳什博弈理论,当一个原始设备制造企业的外包模式给定后,通过对不同外包模型求解比较,给出了后跟进的原始设备制造企业外包模式的最优选择策略。研究发现:后跟进的原始设备制造企业最优策略应采取与前一个原始设备制造企业相同的外包策略。针对最优外包策略,还设计了使供应链达到协调的二部定价契约机制,提高了外包供应链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上游成员的机会成本和消费者在质量偏好上的异质性的考虑,本文研究中心化和由一零售商与一制造商(供应商)组成的分散化供应链在质量和数量上的最优产品策略。通过构建问题的理论模型及分析,分别获得最优解和博弈均衡解。进而利用灵敏度分析和算例讨论了消费者对质量偏好的异质性和上游成员的机会成本对供应链的产品策略、供应链的利润和消费者剩余的影响。研究发现:当边际质量成本较低时,供应链产品策略应主要考虑满足大众需求;而当边际质量成本和消费者对质量偏好的异质性程度都较高时,供应链只需考虑部分高质量敏感的消费者;当消费者对质量的平均偏好水平较低,边际质量成本较高和顾客需求趋于同质时,产品应考虑退出市场;此外,成员的权利均衡有助于完善供应链利润和社会福利,而零售商的强势帮助消费者培育和提高产品质量。最后,占据先动优势的一方在利润分配时基本上占上风。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一主导制造商(再制造商)和一"嫉妒/自豪"公平关切行为的零售商(回收商)组成的闭环供应链系统的成员动态均衡策略。利用伊藤过程,刻画了闭环供应链系统的废旧品回收率的随机演化过程。基于利润结构,给出了制造商的期望利润目标泛函。基于零售商的"嫉妒/自豪"型模式,构建了零售商的期望效用目标泛函,进而建立了闭环供应链系统的随机微分博弈模型。利用随机微分博弈理论,给出了制造商和零售商最优值函数应满足的偏微分方程组。通过求解该偏微分方程组,获得了制造商和零售商最优值函数,据此得到了制造商的动态均衡批发价格策略以及零售商的动态均衡销售价格与回收投入努力策略。为了掌握废旧品回收率的统计特征,揭示了废旧品回收率的随机演进性质。结合算例,研究了零售商公平关切程度对成员均衡策略以及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零售商公平关切程度越高,制造商的均衡批发价格越低,进而导致其最优值函数将减少。与制造商不同,零售商公平关切程度将增加其最优值函数。另外,零售商公平关切程度越高,系统回收率越低。  相似文献   

4.
以市场需求随机的视角建立Stackelberg博弈模型,研究基于碳标签制度的供应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协调策略。模型引入产品碳足迹e1作为决策变量,分别研究了在收益共享与成本共担契约下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中决策变量最优解及最优利润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碳排因素时集中决策相比于分散决策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参数满足一定条件下零售商通过与供应商共担碳减排成本,可以实现利润的增长,初步验证模型的契约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二层规划的供应链契约谈判模型与求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二层规划理论建立了一种形式化的契约谈判模型,并提供了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交互式求解算法。以批量订货和价格折扣为例,分别研究了Stackclberg对策、集中式合作和基于二层规划的谈判合作三种策略下的契约机制。通过与另外两种策略的比较,初步得到采用谈判合作策略协调效果好、可执行性高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一个制造商和一个供应商所构成的两级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应用微分博弈的方法分析了四种不同的质量管理博弈情形下,制造商和供应商的最优质量管理策略、收益和整条供应链的总收益。研究结果表明,当制造商和供应商的收益分配比满足一定条件时,从Nash非合作质量管理博弈情形,到弱激励Stackelberg博弈情形,再到强激励Stackelberg博弈情形,最后到合作质量管理博弈情形,对于制造商、供应商以及整个供应链系统来说都是一种帕累托改进。所以,合作质量管理博弈情形是供应链质量管理所追求的最理想的情形,为了有效促进该情形的实现,文章应用Nash讨价还价模型对该情形下合作双方关于供应链系统的剩余利润分配进行了分析。最后,在对一家电风扇制造商的供应链进行调查来获得仿真数据的基础上,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理论推导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着眼于企业及其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纳入时间因素分析供应链协调问题.基于供应链视角考虑顾客价值开拓,并将其本质抽象为“供应链声誉”的构建过程.针对这一供应链动态协调问题,基于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在连续时间背景下采用变分法建立了供应链各方关于供应链声誉的微分对策模型,通过求解该模型发现在拟约束方程组有解时Nash均衡存在,并求出了相应的最优微分对策.这些理论研究结论阐明了长期的、稳定的合作关系对于实现供应链协调的意义,对于实践中供应链动态协调的实现具有一定的启发与参考价值.论文最后对相关结论进行了数值分析.  相似文献   

8.
高技术产品的研制初期,主制造商受系统集成能力弱、缺少市场话语权、与供应商合作关系不稳固等因素的影响,在项目谈判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尤其在产品定价问题上常常受到供应商的牵制。针对这一问题,引入体现主制造商和供应商定价博弈中贫信息及有限理性的灰系数,构建了"主制造商-供应商"双方叫价拍卖灰博弈模型,揭示价格谈判过程中的博弈关系,并对模型的交易范围进行了讨论;针对主制造商弱势格局下的博弈问题进行了参数设定和系统仿真,分析了主制造商的最优灰报价和可获得的最大效用;最后,根据模型及其仿真结果分别从前期沟通策略、价格谈判策略和长期合作策略的角度提出了主制造商博弈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9.
将产品成本以及市场需求函数中的参数视为不确定变量,研究一个由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两级绿色供应链在不确定环境下的最优产品定价和绿色度水平决策问题。分析制造商和零售商在非合作博弈下的三种均衡模式:制造商与零售商分别占主导地位时的Stackelberg均衡,以及制造商与零售商具有同等权力时的Nash均衡,并利用不确定理论给出各均衡模式下的最优策略。最后,通过数值算例对三种模式下的最优策略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考虑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可以增加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对于制造商和零售商来说,其分别主导的Stackelberg均衡是最优的,而对于消费者而言,制造商和零售商具有同等权力时的Nash均衡策略为最优策略。此外,降低绿色产品投资系数的不确定性程度也可以提高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  相似文献   

10.
考虑战略顾客行为时的供应链性能分析与协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态定价策略的广泛应用使得越来越多的顾客具有了战略性,战略顾客会根据产品在销售期内的价格路径确定最优购买时机,零售商则根据顾客的购买行为确定订货数量和销售价格.研究了双方静态博弈时的理性预期均衡解和零售商进行数量承诺时的情形.研究表明:理性预期均衡时的最优销售价格、最优存货数量和最优期望利润分别小于标准报童模型的情形;数量承诺时的最优存货数量小于理性预期均衡时的最优存货数量;最优期望利润则大于理性预期均衡时的最优期望利润,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大于标准报童模型的最优期望利润,战略顾客行为的存在对零售商可能有利.最后分析了在分散式供应链中如何利用收入分享契约和数量折扣契约实现供应链协调.  相似文献   

11.
在市场需求信息不对称下,没有需求预测能力的制造商总是需要权衡实施“躺平”策略还是“进取”策略来获取下游零售商拥有的需求信息。本文考虑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通过构建信息对称、信息推测和信息甄别三种情形下的博弈模型,分析了制造商的最优信息获取策略、不同策略和信息禀赋优势对制造商、零售商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零售商信息禀赋优势高或低,对于制造商来说,“躺平”策略为其最优信息获取策略,且在该策略下制造商更倾向于根据零售商的零售价对需求信息进行推测。而对于零售商来说,制造商选择“进取”策略时对其最有利。若制造商选择“躺平”策略,零售商则更倾向于主动披露信息,在该情形下零售商的信息禀赋优势越低对零售商越有利,越高则对制造商越有利。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ame theory, we study the impact of price subsidy and fairness concern on the pricing strategies and benefits of members in the take-away industry. In the single-channel supply chain, we build a Stackelberg game model between the take-away platform and the restaurant for the online take-away business. By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 product pricing and revenue in the cases of no price subsidy and price subsidy, we obtain the optimal pricing strategy for both parties. In the dual-channel supply chain, we explore the benefits of supply chain members under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fairness concern and price subsidy. Under the single channel price subsidy model, we find that restaurant always raises prices, and the price increase is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the subsidy intensity. Such a proper price increase always brings more benefits to both parties. Under the dual-channel model, consumer fairness concern may curb the price increase behavior of restaurants. Regardless of the model, in the long term, the optimal subsidy of the platform will decrease with the expansion of the online take-away market.

  相似文献   

13.
供应链成员信息共享技术策略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运用博弈论分析不确定条件下供应链成员的信息共享技术策略。首先建立基于需求不确定和供应不确定两种参数的"供应商+零售商"的期望收益模型,证实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存在双方期望收益的最优解;建立三阶段博弈模型,探讨双方信息共享技术策略的博弈关系;分析四种的均衡状态:探讨初始需求不确定性、供应商的信息推测能力与零售商收益的不同关系对双方信息共享技术策略的影响,结论显示:当初始需求不确定性较大时,零售商以拒绝策略为先,进一步的策略取决于供应商的信息推测能力及其对零售商收益的影响,如果该能力较强,零售商将采取接受策略,反之则反。  相似文献   

14.
Airline strategic alliances result in a form of cooperation where firms can access the resources of others network members in order to create added value for their passengers. The shortcoming of this process is that each member of the network makes individual revenue management decisions to maximize its own income, resulting in a sub-optimal income for the network members.To deal with this problem, this paper suggests a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a transfer pricing mechanism, to cooperatively divide the revenue of a passenger between network members. The method penalizes the total time that a passenger takes for reaching the final destination. The model takes into consideration that the profit is independent of the number of available seats (with a maximum determined for each airline). The method computes the optimal transfer pricing and, at the same time, optimizes the quantity of seats (the booking limits). The solution results in a strong Nash equilibrium, which incorporate both the transfer prices and booking limits. We describe the transfer pricing process using an ergodic, finite and continuous-time Markov game model for multiple players. The revenue of each airline in the supply chain will depend on the number of flight transfers and the transit time of the passenger at the airports: the longer the time to the final destination, the lower the price. We compute a collaborative equilibrium point, useful for understanding the resulting revenue of each member of the network. For solving the game, we employ an iterative method based on a proximal approach that involves time penalization. In our final contribution, we present results from a numerical example, which validates the proposed Markov game model and measures the benefits of the transfer pricing resource allocation.  相似文献   

15.
目前,闭环供应链研究均是在正向和逆向主导企业为同一企业的条件下进行的,然而正向供应链中企业重视产品质量,逆向供应链中企业重视回收渠道,况且正向供应链中的物流策略并不一定适合逆向供应链。基于此,将供应链主导模式分为正向制造商主导和逆向销售商主导,物流策略分为正向物流策略和逆向物流策略。通过构建模型,运用博弈论理论,探讨了不同闭环供应链的定价策略、补贴机制和供应链稳定性,得到了供应链主导企业通过选择物流策略和补贴机制来实现供应链稳定性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在制造商主导和销售商主导两种权力结构下,构建了制造商与销售商两者混合回收及制造商、销售商和第三方三者混合回收的四类逆向供应链模型,运用博弈理论求解,对四类逆向供应链进行比较发现:(1)回收竞争程度较高时,制造商的最优策略为制造商主导且两者混合回收;回收竞争程度较低时,制造商的最优策略为制造商主导且三者混合回收。(2)销售商的最优决策始终为参与制造商主导且制造商和销售商混合回收的逆向供应链,最差决策始终为销售商主导且三者混合回收的逆向供应链。(3)逆向供应链系统的最优决策为制造商主导两者混合回收或三者混合回收。(4)针对最佳权力结构和混合回收方式,制造商和逆向供应链系统的最优决策基本一致,均为制造商主导的逆向供应链;制造商、销售商和逆向供应链系统的最差策略均为销售商主导的逆向供应链。  相似文献   

17.
考虑产品绿色度的绿色供应链博弈模型及收益共享契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二级绿色供应链为背景,建立了考虑产品绿色度的四种绿色供应链博弈模型:以制造商为主导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以零售商为主导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制造商和零售商的Nash均衡博弈模型以及集中控制模型。对四种博弈模型在产品绿色度、产品价格以及批发价格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进一步建立了收益共享契约下的博弈模型。通过数值仿真探讨了收益共享系数对产品绿色度、制造商利润和零售商利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两条竞争供应链(每条供应链均包含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为研究对象,基于其是否采用碳减排技术,构建了两条供应链均不采用碳减排技术(NN情景)、供应链1采用碳减排技术(AN情景),供应链2采用碳减排技术(NA情景),及两条供应链均采用碳减排技术(AA情景)的收益模型,求解出相应的最优解并探讨了竞争供应链投资碳减排技术的均衡策略。研究发现:当碳税较低时,AA情景是竞争供应链的均衡策略;当碳税适中时,生产成本较高的供应链不采用减排技术,而其竞争供应链将采用减排技术以提升竞争力;当碳税较高时,NN情景是竞争供应链的均衡策略。此外,当供应链间竞争强度较弱时,政府可适当提高碳税标准;当供应链间竞争较为激烈时,政府应降低碳税以引导企业采用碳减排技术。  相似文献   

19.
供应链涉及多个利益主体,优化供应链的全局效益需要成员企业的协调来实现。效率评估的非参数法应用广泛,但是单纯的效率优化未考虑资源的可替代性和再分配,忽视了投入(产出)结构调整释放的优化空间。对于效率分解,取折衷或单边最优的方案不完全符合企业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本文针对两级供应链的利润优化问题建立一般化的分析框架,同时考虑了技术进步和资源可替代性的影响,对成员企业的利润博弈展开讨论,探讨了合作博弈如何促成供应链实现集权模式下的最优。通过建立议价模型得出了纳什均衡基础上的成员企业最优利润组合,并给出了实现最优分配方案的中间产品均衡定价。  相似文献   

20.
本文考虑了由一个制造商和两个竞争零售商构成的闭环供应链,其中制造商是供应链Stackelberg博弈的领导者,两个零售商作为博弈的跟随者,研究政府再制造补贴下供应链的决策及合同选择问题。以集中决策为基准,分别建立零售商内部采用古诺双寡头博弈和Stackelberg博弈时的决策模型,分析了零售商的不同竞争行为、竞争强度及政府补贴对最优结果的影响,同时对零售商采用古诺双寡头博弈时成员间签订成本分担契约及收益共享契约后闭环供应链的决策及利润进行了对比,并设计出可以协调整个供应链的新契约。结果表明零售商之间的竞争行为会使其最优零售价格增大,最优废旧产品回收率及供应链最大利润降低,当零售商内部采用Stackelberg博弈时闭环供应链所获得的利润最低;竞争越激烈,三种模型下各成员的最优定价、回收率及利润都越低;政府补贴可以有效激励集中决策下的回收行为及促进该模式下供应链利润的增长;当零售商采用古诺双寡头博弈时,成本分担契约的签订可以提高闭环供应链的最优回收率,而收益共享契约能够使得供应链及制造商的最大利润有明显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