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对突发事件进行电视直播是信息时代人们对新闻媒体提出的要求,对突发事件的直播也最能体现媒体的新闻意识和综合实力。汶川地震是中国媒体首次全情直播灾难事件,开辟了中国电视媒体灾难直播的新时代。在突发事件的直播中要坚持及时快速、真实呈现、强化互动、巧妙引导等策略,以保证取得最佳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
善政与善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念共识。在公共新闻事业的驱策之下,媒体问政成为“公共善治”的重要代议平台,其中电视问政最具典型性、仪式性、场景性和参与性。南宁电视台《向人民承诺》是电视问政类节目的典型代表。电视问政顺应了媒介社会功能的转型:它脱胎于传统客观性新闻,内生于公共新闻,又体现了建设性新闻的诸多特点,从舆论监督功能到民主促进功能再到建设功能,既有所囊括,又有所超越。在注意力分散的智媒时代,以长视频节目形态“在场”的电视问政当前面临着观众离场、平台转场、节目融场的困境与挑战。在未来发展上,电视问政应向网络问政学习并与之融会,在新闻建设性等方面作出调整,走向更广阔的社会层面,拓展意见表达的空间;在公共生活的对话与协商中,促进公众参与,拓宽民主广度,以充分实现其作为“公共善治”代议平台、政民互动渠道、政府协商途径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善政与善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念共识。在公共新闻事业的驱策之下,媒体问政成为“公共善治”的重要代议平台,其中电视问政最具典型性、仪式性、场景性和参与性。南宁电视台《向人民承诺》是电视问政类节目的典型代表。电视问政顺应了媒介社会功能的转型:它脱胎于传统客观性新闻,内生于公共新闻,又体现了建设性新闻的诸多特点,从舆论监督功能到民主促进功能再到建设功能,既有所囊括,又有所超越。在注意力分散的智媒时代,以长视频节目形态“在场”的电视问政当前面临着观众离场、平台转场、节目融场的困境与挑战。在未来发展上,电视问政应向网络问政学习并与之融会,在新闻建设性等方面作出调整,走向更广阔的社会层面,拓展意见表达的空间;在公共生活的对话与协商中,促进公众参与,拓宽民主广度,以充分实现其作为“公共善治”代议平台、政民互动渠道、政府协商途径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以H5等新技术表达载体为支撑的“新闻游戏”,作为融合新闻报道的新型新闻产品,正逐渐成为国内纪念性活动议题报道的重要方式。在此背景下,文章探寻了新闻游戏的集体记忆建构路径,认为其在形式与内容上“新与旧”“虚与实”的融合创新形态下,通过多重符号等元素的互动组合与建构,使受众在游戏般的沉浸式体验中,形成记忆并回馈感受、参与互动。因而无论从个体、群体还是媒体角度来看,新闻游戏+纪念性议题的报道模式,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现代传媒生态下催生的必然之物。  相似文献   

5.
“社会责任理论”作为现代资本主义世界最为流行的新闻传播理论,逐渐代替了自由主义新闻理论。新闻媒体在报道中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可是当前越来越多的媒体出现了严重的失实报道,为争夺所谓的收视率、点击率而夸大事实报道,导致媒体伦理失范。尤其是网络媒体在新闻报道方面存在失态报道谣言信息“满天飞”、新闻标题瞬间“两重天”、媒体道德缺失促使大众冷漠等道德缺失现象。为重构媒体伦理,强化媒体形象建设,可从以下方面做出努力:传递真实并且符合媒体伦理的信息;尊重采访对象的隐私权;加强媒体自律;完善新闻立法等。  相似文献   

6.
在媒介融合进程中,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观念,在国际传播意识、信息公开意识及受众本体意识等方面,得到了强化;在其传播方式上,新闻解释权的竞争、直播方式及多媒体生产方式,有了新的突破;而社会化媒体,则给电视新闻节目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电视与社会化媒体的竞争与合作,促使电视新闻节目传播模式发生了新的变革。  相似文献   

7.
电视民生新闻目前正经历着由盛而衰的转变,反观电视民生新闻的兴起与发展,我们理性地发现电视民生新闻的一些演变律动,即电视民生新闻是社会转型期媒介回应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社会政治文明发展与进步的必然要求;是电视媒体“新闻立台”战略抉择的路径之一;是地方电视媒体在激烈竞争中求生存、图发展所寻找到的突破口;也是电视媒体在竞争中以内容取胜的策略性考虑与选择。  相似文献   

8.
在电视媒体的竞争中,将娱乐因素融入到节目中成为电视媒体赢得收视率的重要途径,电视新闻也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娱乐化的道路。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角度来看,新闻娱乐化一方面使得媒体在很大程度上把受众的本能欲望作为新闻价值选择的标尺;另一方面,媒体提供给受众的新闻成品又刺激了受众潜意识中的“暗影”。  相似文献   

9.
基于新浪“热门微博”榜、新闻中心新闻榜的比较发现,媒体议程与微博议程之间的“议程碰撞”挑战媒体议程设置能力.微博意见领袖的强大影响力和号召力、微博用户偏重感性的认知模式影响微博议程的形成.在微博平台上,媒体应采用人际传播模式与受众进行平等沟通,借力已有意见领袖“放大”媒体声音,注重用户的情感诉求,在“温情”媒体角色扮演中探索议程设置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民生新闻的社会构建——《直播山西》的文本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民生新闻是近年来电视新闻的“新宠”,不仅提高了地方电视台的收视率,还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直播山西》为文本,对民生新闻节目进行深度解读,从传播学的角度解析其环境预设、头条设置和人物形象,整体上总结电视民生新闻的社会构建,并对《直播山西》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