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说《搏击俱乐部》是美国当代作家恰克.帕拉尼克的成名作。故事的主人公身患精神分裂症,生活空虚,性别身份模糊,他的生存状态具有社会代表性。《搏击俱乐部》着力描写了残暴血腥的搏击场景;而主人公的经历暗示,搏击俱乐部的壮大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小说反映了现代社会男性面临的性别气质危机问题,体现了帕拉尼克对当代社会朴素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
萨拉·朱厄特的短篇佳作《白苍鹭》除了展示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关注外,更体现其对男女气质建构问题的思考和探索。本文借助性别研究的视角,分析朱厄特在《白苍鹭》中对男女气质的重构,指出朱厄特首先通过对刻板的男女气质的否定和批判,解构了传统的男女气质,进而又在对“雌雄同体”双性气质的肯定和赞赏中,实现了其对理想的男女气质的建构。  相似文献   

3.
根据康奈尔的男性气质理论分析索尔·贝娄的代表作《洪堡的礼物》发现,从洪堡为代表的支配性男性气质和从西特林为代表的共谋性男性气质的兴衰过程中,两种气质的地位竞争与关系变化以及不同的文化条件,对男性气质具有微妙影响和作用.不同男性气质地位的变化暗示了文化的变迁,即传统的精英文化向与商品利益结合的大众文化转变.小说不仅传达出作者对男性气质危机的深刻思考,而且传达出作者对支配性男性气质和精英文化回归的期盼.  相似文献   

4.
西部牛仔因西部作品和政治力量的推动一度成为美国理想的男性气质形象。时至今日,牛仔神话仍在怀俄明州上演,以牛仔为代表的西部男性形象影响着该州甚至全美的男性气质构建。普鲁却在《近距离:怀俄明故事》中对西部男性群象进行了多角度解构,从经济驱动、女性视野及两/同性关系等多维度淋漓尽致地剖出恶劣环境中西部人善恶交织的情感与生活,挖出他们身上被隐去的恶习,解构了西部神话中善与恶的二元对立,直击怀俄明牧场上西部男性形象的虚伪与荒诞。  相似文献   

5.
《大地的成长》是挪威作家汉姆生的代表作,这部作品被称之为"大地的史诗"。其突出的艺术成就之一就是塑造了一个朴实勤劳的农夫形象。这位农夫艾萨克作为"理想的男人"而受到汉姆生的推崇和赞美。但是现代社会中,男性气质却不断遭到现代性的消解。以该作品为范本,从不同类型男性气质的竞争、女性气质的转变及男性气质的危机三个方面出发,对男性气质与现代性的关系进行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6.
《女勇士》是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的代表作品,讲述了几位具有不同背景的华人女性的故事,从女性主义角度对父权制提出了批判.基于瑞文·康奈尔的男性气质理论考察书中男性形象的男性气质,为汤亭亭对父权制的批判提供了独特视角.分析书中男性人物形象,探讨汤亭亭所批判的支配性、共谋性、多面性男性气质以及她所构想的双性同体的理想男性气质,可以揭示出汤亭亭对男性挣脱父权规约的鼓励态度,以及期待构建理想男性气质、平等和谐的两性关系的愿望.  相似文献   

7.
惠特曼作为男性诗人的性别特征十分鲜明,《草叶集》焕发着独具魅力的男性气质。硬汉精神、强者情结和野性放纵、雄奇铿锵的自由体语言雄风是惠特曼诗歌男性气质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8.
9.
《尖尖的枞树之乡》是美国著名女作家萨拉·朱厄特的代表作。随着女性主义等思潮的兴起,当前评论界更多地关注作者在作品中塑造的坚强、独立女性。事实上,朱厄特并没有忘记男性,在《尖尖的枞树之乡》中,不但有传统、刻板的男性,也有觉悟和可拯救的理想男性。正是通过对这些男性的刻画,作者不仅表达了她对男性的关注,更表达了其对男性气质建构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基于此,借助社会性别研究的视角,探讨朱厄特在《尖尖的枞树之乡》中对男性气质的重构,指出朱厄特通过对支配性男性气质的否定和批判,解构了传统的男性气质,进而又在对"雌雄同体"双性气质的肯定和赞赏中,实现了对理想男性气质的重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毛姆的小说《刀锋》的解读,分析其对性的构建的审视,得出《刀锋》中东方与西方对男性气质的不同定义和理解,指出性别的地理暗喻,提出超越性别的同性恋社会的男性气质。  相似文献   

11.
12.
20世纪之交的中国,性别与权力的传统关系被动摇,但受西方文化冲击背景关于中国男性化建构的命题较少被研究。老舍小说是其人格气质及人格理想的集中呈现,表现出对中国现代化转型期的男性气质建构及理想形象的深入思考。英语世界学者雷金庆及陈伟明从现代与传统的衔接点切入,考察传统中国男性化模型的理论基础,分析西方语境可能对中国知识分子重建这些模型造成影响,探究新的男性气质类型及其文化史意义。老舍小说《二马》及一些短篇小说成为主要研究案例。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生巨大且迅猛变迁的当代,大型国企男性工人群体的男性气质正在通过与政权、阶级、性别、单位制、代际关系等社会力量的互动,发生着变迁.大型国企工人由20世纪60-80年代荣耀的“共和国工业长子”变为90年代的遭受阶级创伤的男性工人阶级,不再享有形象、工资福利、子女就业等方面的优越.相应的,工厂子弟学校原本在工人阶级男性气质的代际传递中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化力量,变为工人子弟逃离的场所.性别等级成为抚慰男性工人创伤的有限来源,女性在工人阶级的再造中仍处于边缘位置.  相似文献   

14.
15.
16.
借用R.W.康奈尔有关男性气质的一些理论,对小说《告诉我是谁》中男主人公威尔在婚姻生活中的经历进行分析.表明身处20世纪中期美国以消费为中心的文化中主人公对其自身男性气质和男性主体身份的焦虑,揭示其男性气质危机,进而展露郊区生活的虚无。  相似文献   

17.
借用R.W.康奈尔有关男性气质的一些理论,对小说《告诉我是谁》中男主人公威尔在婚姻生活中的经历进行分析,表明身处20世纪中期美国以消费为中心的文化中主人公对其自身男性气质和男性主体身份的焦虑,揭示其男性气质危机,进而展露郊区生活的虚无。  相似文献   

18.
南北朝散文,尤其是山水散文的发展和成就也不容忽视。在文学领域中,以山水为题材的作品渐趋增多。从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和南朝梁吴均"三书"等为代表的南朝山水散文作品中考察南北文风的交融。南北方的散文在互相交流、融合的过程中逐渐趋同,为山水散文的发展和勃兴积累了可资借鉴的丰厚财富。  相似文献   

19.
作为爱尔兰移民后裔,加之生活的颠沛流离,奥尼尔对文化身份的归属和认同有着强烈的需求。游走于各种思潮之间,奥尼尔自身成为了被不同文化定义的主体,身份的多重性与分裂性与现实的焦虑产生交集,让奥尼尔能通过《诗人的气质》全方位、多维度地展现两种文化、两个族裔之间的冲突、文化身份的困惑与迷茫,展开了奥尼尔式的文化叙事与身份建构  相似文献   

20.
张鑫  王清海 《南都学坛》2002,22(5):66-69
济慈的诗歌理论的宗旨在于极力强调想象的巨大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后来的论家无不注意的“消极的才能”之说。其诗歌创作理论的要点就在于能用想象去激情拥抱世间万物,去感受体验、浮想联翩。虽然济慈“命运乖戾”,英年早逝,但他作为一位杰出的浪漫诗人,身上体现出了许多浪漫主义的突出特点。他所强调的美,不仅限于感性上,而且产生于对现实世界的痛苦的沉思中。其诗《希腊古瓮颂》是“消极的才能”的完美的注脚,反映了济慈诗论的美学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