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化转型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新引擎,给全社会产业带来了革命性变化。教育数字化转型作为数字化转型的一部分,引发了全球教育思维和教育文化的深层次变革,推动了教育内容、教学方式和学习环境等一系列教育要素的内在变化,其本质是用数字技术重构学校和教育、重塑学习。与企业(组织)开展的数字化转型不同,教育数字化转型具有其自身独特的教育逻辑,因此更具艰巨性。在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下,中国主要从推进教育新基建、构建智慧学习生态、提高教育治理服务能力等三个方面开展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探索,可持续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在此基础上,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中以智慧教育为核心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
教育数字化与教育新形态有助于实现教育公平、推进高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教学改革创新。在数字化时代,教育数字化是我国数字中国战略的一部分。现阶段我国高校教育发展虽然进行了数字化转变,但是仍然存在缺乏有效的数字化教育内容和平台、教师数字素养不足、数字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基于教育数字化背景下的高校教育现状,可以建立健全数字化平台,吸纳优质教学资源;构建数字素养发展新机制,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数字技术优势,以期推动高校教育新形态的形成,助力教育数字化建设及我国教育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3.
在数字化战略转型背景下,传媒原有组织结构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实需要,建立新的适应模式,势在必行。选择什么样的组织结构必须基于传媒集团内、外部因素的分析,而不能是简单的照搬或是套用别人成功经验。组织变革应该和传媒业的发展形态相配合,和传媒战略相协调,和新闻特点、规律相适应。而究竟什么样的模式才是最合适的,目前尚无标准,文章将在对数字化战略转型背景下的传媒组织结构变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实要求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发展的内在选择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数字思政”被学界广泛关注和研究。“数字思政”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高效整合利用,在数据要素支撑和驱动下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开展与提质增效,进而实现多维度数字化融入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数字思政”能够助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构建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数字空间,有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深层次变革。  相似文献   

5.
正合并学校是在当前优化教育配置促进教育均衡的背景下产生的。几所学校的合并是新旧文化碰撞、融合的过程,在这一转型过程中,重构教师文化意义重大。教师文化是教育文化中最具活力、最具主体性的文化要素。如何实现教师文化的重构从而促进学校的优质发展呢?我们认为应从建设学习型组织入手。张连生教授在《试论学校文化的生成与变革机制》文章中将学校文化生成机制概括  相似文献   

6.
人工智能技术的结构化嵌入、变革性赋能与功能性耦合,为教育事业的数字化转型、系统化改革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契机。教育数字化转型由此成为适配人工智能技术“工具理性”与教育组织系统“价值理性”的系统性融合工程。深入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必须以厘清其目标价值导向为立足点,以明确其核心内容要素为着眼点,以优化其内部组织结构为落脚点,以强化其外部配套体系为保障点,进而强化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组织系统的全方位耦合、全过程升级、全系统优化与全领域发展。为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由理念创新走向全面建构,需突出目标导向,加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性政策供给;明确核心要素,抓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性任务内容;优化内部结构,强化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生性动力机制;夯实外部保障,完善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配套性支持体系。厘清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逻辑机理和实践策略,将助力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7.
基于跨体系数字化转型理论,从管理模式转型的视角,以字节跳动为研究对象,探讨实现数字化管理适应性变革的过程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字节跳动通过创新型文化的构建、自驱型组织的打造和协作型平台的应用,实现了从KPI到OKR的管理模式转型。由此,从管理模式转型视角提出数字化管理适应性变革的过程模型,即通过创新型企业文化、自驱型组织结构和协作型技术平台,推动企业从科层制管理模式转型为网格制管理模式,形成适应数字经济环境的管理模式。本文为跨体系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情境化的过程机制解释,为企业形成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用户需求和内部管理具有高度适应性的新型管理模式提供了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数字化战略变革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手段,其变革模式、路径及保障机制值得深入研究。基于数字技术赋能以及绿色低碳技术探索与利用两个维度,总结出低碳产品优化型、低碳流程变革型、数据资源主导型和数字生态导向型等双碳目标下国有企业数字化战略变革的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明确数字技术赋能和绿色低碳创新协同发展、推动数字技术赋能的能源行业碳减排、探索绿色低碳创新的文旅产业转型方式、建立涵盖目标企业上下游的绿色制造供应链体系等四条变革路径。建议国有企业要探索以“数字人”为主体的双碳数字化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适应新管理情境的数字化动态能力,构建以数据中台为支撑的数字化组织结构,建设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绿色数字化生态系统,以切实保障国有企业数字化战略变革的顺利实施。研究结论对国有企业在当前我国双碳目标下如何有效开展数字化战略变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化产业数字化是应用数字技术对文化产业生态系统进行更新再造的过程。从产业生态系统角度来看,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困难、数字平台运营不规范、数字文化消费鸿沟扩大、数字核心技术薄弱是我国文化产业数字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构建以数字化为导向的文化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是应对上述问题,推进文化产业数字化的响应策略。数字化主体、数字化网络、数字化驱动、数字化要素和数字化环境构成了文化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主体。围绕文化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搭建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协作体系、培育文化产业数字化消费生态体系、健全文化产业数字化要素支撑体系、完善文化产业数字化协同治理体系是推进我国文化产业数字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变革调适,是其积极回应国家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战略部署的重要途径。ChatGPT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功能发挥、技术发展、价值创造等方面具有内在的契合性。ChatGPT进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追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数字化整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素数字化转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数字化转型的目标,也应关注其带来的风险挑战。在实践中,可通过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范式、坚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边界,回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ChatGPT赋能下变革发展的迫切要求和风险挑战,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如今,我国人口结构不断老龄化,同时在居家生活、健康医疗、交通出行等各类场景数字化过程中,打造智慧服务、和谐共生的新型数字生活,构筑美好数字生活新图景。我们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和数字化转型变革双重历史环境下,要帮助“数字化弱势群体”特别是老年人群体缩小“数字鸿沟”,更好融入社会,享受数字化转型变革带来的红利。本文分析老年人应对数字化转型趋势与现实迫切性,探索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弥合老年人“数字鸿沟”的优化路径,为进一步推进数字化转型变革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创新理论和创新活动组织方式的演进,从理论层面明确国家治理、科技创新治理的内涵边界,将科技创新治理定位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科技创新治理机制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驱动、基本原则、组织架构和数据驱动的国家治理机制特征等进行分析探讨。数字化的经济社会活动,数据资源和数据处理技术、数据驱动的社会治理实践等共同推动科技创新治理机制的数字化转型。实现数据驱动的科技创新治理,须遵照数据驱动、系统重构、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统筹优化等原则,建立多方协调机制,构建数据信息交互平台,并着力完善数据信息交互的程序规则,进而实现"创新生态系统数字化赋能"。国家治理机制正加速全面数字化转型,国家治理体系的整体感知能力大幅提升,数据平台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治理方式逐步转向基于数字技术的过程治理。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这为乡村文化记忆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文化记忆价值实现的当代路径。乡村文化记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乡村文化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当前数字化时代的转型既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必由之路,也是对国家战略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高度回应。实现乡村文化记忆的数字化转型,必须厘清乡村文化记忆时空式的场景性、框架式的集体性以及身份认同式的原真性等构建逻辑。然而,乡村文化记忆的数字化转型仍面临诸多困境,主要体现在数字化面临未能准确捕捉文化记忆的隐喻性,且乡村文化存在原真性保护缺失、文化记忆的数字化参与主体失衡、数字化技术与文化记忆实践脱节等。因此,从文化记忆的文本“符号”化向“情境”化转变、特质化记忆情境重构、主体地位提升、数字化技术真正落地等角度重构数字化记忆建构进路,旨在为实现文化数字化战略视阈下的乡村文化记忆转型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数字化发展既是21世纪全球重大社会变化,又是重大的理论研究方向.但是,目前相关研究严重不足.在产业数字化的过程中,数字服务化是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所形成的生产、传播、消费规模化的个性化匹配模式,对这一全新的现象应加强基础研究.数字服务化的产生动因是技术、社会与人的变化,作用过程包括数字能力提升、组织结构变革和商业模式调整,实现路径是前后端的微型服务创新与迭代创新,影响结果包括企业绩效变化与产业链重构.  相似文献   

15.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全面实施背景下,出版业数字化转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出版业亟需在国家战略指导下解决现阶段出版数字资源开发利用待优化、高质量数字出版产品生产力不足、营销传播渠道存在路径依赖、部分数字出版产品消费体验不佳等发展问题。立足国家文化数字化的原则与任务,出版业应通过积极推动资源数据化全面接入国家文化专网、以技术赋能内容生产助力深度融合、平台化重塑突破路径依赖、线上线下联动创新消费体验等路径,促进资源-生产-传播-消费的全链条数字化,实现更高质量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数字化转型是破解"城乡分治"、消弭城乡鸿沟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受城乡二元结构、压力型体制、府际竞争和部门主义等因素影响,面临部门联结、供给内容、政策体系三大碎片化难题。整体性治理理论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有效参考,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的独特优势能够推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整体性重构。基于此,提出数字化转型下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农村公共服务整体性供给的未来图景,建议从组织整合、服务共创、机制协同三重路径出发,以强化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跨部门联结,加快形成农村数字公共服务共同体,助益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一致性运作。  相似文献   

17.
数字技术的进步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便利,也改变着企业组织。数字化所带来的结构性变革对于传统产业中的企业影响尤其巨大。以社会学中结构与行动者争论作为研究视角切入,首先讨论了数字经济背景下传统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接着从结构规制性及行动者能动性二者共生共存的张力出发,解释数字化转型的动因及潜在障碍。基于此,进一步研究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提出了组织适配的三阶段模型(EEI模型),即试点期(局部端数字化)、拓展期(平台数字化)及整合期(生态系统数字化)。这三个阶段各有其独立的特征,同时又是企业数字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决定了其转型的延续性及完整性。基于结构与行动者视角所提出的三阶段演进模型对于企业数字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杰 《宿州学院学报》2024,(1):10-13+19
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对于推进教育现代化、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和满足大学生全面发展等有重大价值。基于此,通过文献研究法,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现实困境和实践进路为主要研究内容,分析得出数字化转型面临传统理念对数字思维的束缚、数字技术对价值引领的桎梏、数字素养对教育融合的掣肘等多重困境。为此,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提质增效,应注重理念革新,增强数字化思维;强化价值引领,传播主流价值;提升数字素养,增强数字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9.
数字化转型时代,高校商科创新创业人才应是具有变革意识的创新型人才、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战略型人才,并具有学习创新能力,数据处理、收集、集成能力和重新构建企业价值链能力。面对企业数字化转型,高校商科人才培养需要通过开放共享的理念,提高与数字化企业的产学研深度合作;以数字化技能为核心,持续完善商科课程体系;以数字技术为支撑,不断推动商科创新创业人才的培育。  相似文献   

20.
行政数字化是信息社会的必然要求,目的是为了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的科技革命和剧烈的社会变革。数字化时代亟需科学高效的数字化行政。行政数字化不仅影响了公民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还表征了由整个行政系统的信息组织和决策过程的跃迁引起的行政结构总体性问题。数字化对行政现代化进程中的“人”的要素和作为行政组织法基础的管辖制度产生了巨大的挑战,对此,行政组织法亟须积极应对、合理转型。作为行政自发革新驱动模式的因应,中国行政组织秩序体系必须使其内部结构与社会技术创新的步伐保持一致,既要避免陷入“技术万能主义”的陷阱,脱逸组织法律框架的规制,又要防止故步自封,阻碍由民主合法性证成的数字化方式实现的行政组织效能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