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治理模式下网络舆论生态中网民个体的行为失范、网络群体的极化倾向、网络舆论的民意稀释等方面的问题和危害,需要从转变观念、协同应对、疏堵结合、德法并举、他山之石等五个方面来探索网络舆论的生态治理之道,最终实现我国网络舆论生态的健康、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2.
网络舆论的利远大于弊,其存在有着合理性和必然性。但网络舆论需要正确的引导,才能趋利避害:政府应以“以法治网”为根本,用有效的制度安排来容纳和规范网络舆论的表达;对网民加强公民意识的培养和教育;从技术层面对网络舆论实行有效把关;强化主流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舆论互动;在动态中掌握网络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基于网络空间的社会舆论表达成为常态,网络成为主流媒体强化正面宣传、引导舆论走向、进行舆情治理、传播主流价值的核心阵地。人工智能驱动网络舆论生态中舆论主体、客体、环境及规则的全面变革,引发了主流媒体网络舆论引导的逻辑转向,即引导理念上从“用户本位”到“场景为王”,运作机制上从内容生产到“内容+关系”的双向融合,技术路径上从协同引导到智能化治理体系的建构,效果评价上从工具理性到工具与价值理性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以唐骏“学历门”事件为例,分别从网络舆论形成的心理场、网络舆论背后的心理失衡与媒介表达、网络舆论中网民的媒介期望与心理均衡三个方面论述了网络舆论形成的心理机制。在网络舆论形成的心理场中,网民由社会事件引起心理失衡,到寻求网络媒介的舆论表达,再到心理均衡,是网络舆论形成的重要心理动因。  相似文献   

5.
基于人文关怀视角下高校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关怀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应成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切入点,以解决其存在的人文观念滞后、管理人本思想不足、应对突发事件专业机构缺位等问题,从而建立健全体现人文关怀理念的高校网络舆论引导机制,保障高校网络舆论朝着健康、理性的方向前行。  相似文献   

6.
网络舆论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十分突出。网络非理性舆论存在强烈的情绪煽动、对立的观点评论、鲜明的语言风格和潜在的行为指引等特点,易对思想行为尚在形塑期的大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干预大学生的社会认识、社会态度、价值观念和行为选择。当前,为了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推动形成良好网络舆论生态,大学生应加强自身网络主体素质培养,树立网络自律意识,提升网络媒介素养,加强负面情绪管理;同时,政府、社会、高校、家庭应构建“四位一体”的网络非理性舆论协同应对格局,形成网络非理性舆论治理合力,引导大学生成为引领网络时代风貌的先头军。  相似文献   

7.
网络舆论生态是网络舆论生成、演变的生态体系,是由舆论主体、舆论内容、舆论载体、社会背景、治理水平总和而成的系统性状态,它是社会心态最直观的反映,也是社会治理水平的体现。近年来,网络舆论生态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一些问题。网络舆论生态具备系统性、社会性,其存在的问题也并非单向的管制所能解决。改善网络舆论生态是治理共同体的共同责任,只有人人各尽其分、各适其宜,网络舆论生态才能进入良性的轨道。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人们在网络平台有了更加自由的舆论机会。网络舆论给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不少负面影响。在分析网络舆论负面影响现状的基础上,探究网络舆论负面影响形成的机理,提出了扩大正面舆论影响力量、奠定良好舆论的客观环境,掌握网络话语能力、形成与网民的有效沟通,增强公开公正的力量、消解形成负面影响的"现实基础",增强宣传引导能力、有效形成舆论共识,提高依法治网能力、缩小负面影响的"时空平台"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网络舆论环境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已成为主流媒体之一,网络舆论的作用日益凸显。但当前网络舆论环境亦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此,对如何优化网络舆论环境做了调研分析,认为:引导和优化网络舆论环境,需要健全网络法律法规,规范网络环境,增强网民法制观念;开展网络伦理教育,提高网民道德素质,促进网络服务商加强行业自律;政府及时透明地公开信息,利用“意见领袖”引导舆论,促进官民之间的理解与互动;健全网络技术,保障网络安全,建立完善的网络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0.
综合考察舆论场现实情况、政策依据、当前治理短板、学界研究现状,面向意识形态安全创新网络舆论乱象治理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舆论内含的情感、心理、认知等决定其具有被柔性治理的可能性。作为“事理+公理+情理”逻辑基础上的善治范式,柔性治理与刚性治理相适配,成为消解网络舆论乱象的重要维度。立足传播学和媒介可供性等理论,采用质性分析、深度访谈、量化实证相结合的方法,集中探索“为何意识形态安全可从舆论着手”“网络舆论乱象何以能被柔性治理”“柔性治理的对象是什么”“柔性治理的过程与影响因素”“柔性治理如何具体化”等问题。研究发现:舆论借自身的社会物质性、社会工程性等特质与意识形态发生关系。舆论治理的基本精神、刚性手段的效能隐忧等要素叠加,确证了网络舆论乱象与柔性治理联结的可能性。当前,网络舆论乱象已在内容、时间、空间、价值方面表征出新的样态,尤其是作为其相近形态的网络社会思潮已对意识形态安全造成潜在风险挑战。柔性治理通过“内刚+顺理”立场的权威嵌入、依托情感间性的人本观照与共治心理互联、根植非正式关系的全要素贯穿与深层交往、基于工具辩证性使用的媒介技术耦合,从原则、方法、要素、工具四个层面完成治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在Web2.0飞速发展的时代,以网络和手机终端为发布平台的微博,凭借其短、平、快等优势,正形成自己独特的“微博舆论场”,成为了社会公共表达的全新平台,在公民参政、民主表达、舆论监督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然而,由于网络的匿名性、网民的非理性、监管制度的缺失等原因,网络舆论暴力现象屡见不鲜。构建一套科学的网络舆论暴力治理机制,需要推行微博实名制、强化网民的社会责任感,建立科学的舆情研判与调控机制,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完善网络行为的相关立法。  相似文献   

12.
加强网络环境下党的舆论引导能力建设,对于提升党的长期执政能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提升新闻传播“四力”具有重要意义。当今,互联网为党的舆论引导提供了新场域,与此同时,网络传播视域下的扁平化传播格局、海量化网络信息、碎片化信息传播模式、非理性情绪表达对党的舆论掌控力、舆论反应力、舆论整合力和舆论公信力等构成挑战。鉴于此,应该从坚持党管网络媒体的根本原则、创新网络舆论引导的原则方法、构建科学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提升党政干部的媒介素养等方面,加强网络时代党的舆论引导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3.
以唐骏"学历门"事件为例,分别从网络舆论形成的心理场、网络舆论背后的心理失衡与媒介表达、网络舆论中网民的媒介期望与心理均衡三个方面论述了网络舆论形成的心理机制。在网络舆论形成的心理场中,网民由社会事件引起心理失衡,到寻求网络媒介的舆论表达,再到心理均衡,是网络舆论形成的重要心理动因。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普通网民参与公共事件的程度不断提高,网民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最终形成网络舆论。近几年来,很多公共事件一经报道,便会迅速在网上形成舆论热点。因此,只有正确认识网络舆论,控制和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才能有助于事件的妥善解决,稳定社会。鉴于网络舆论日益凸显的重要性,本文将从网络舆论产生的背景和形成条件出发,研究网络舆论的特点和作用,并提出如何正确对待网络舆论,促进公共事件妥善解决的几点建议,以期可以对网络舆论有进一步清晰的认识,掌握网络舆论的发生发展特征,最终达到正确认识网络舆论,积极引导网络舆论,充分利用网络舆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林双川 《今日南国》2006,(14):10-11
网络民意汇入中南海温总理看到“信心和力量”据权威部门统计,目前我国网民已达1.11亿,占世界网民总量的11%,成为世界上一个庞大的网络群体。而以即时、互动为特点的网络传播方式,更为公众表达民意、参与经济社会及政治生活,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舆论平台。网络的“舆论场”作用,日益受到中南海高层的重视和肯定。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网络舆情的复杂性、多样性、脆弱性,从社会生态学视角出发,对网络舆论生态的意义与结构进行反思与重构。研究认为,网络舆论有其自身的生态逻辑,是一个由多种生态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协调、自我演化的生态系统,个体与群体、舆论与环境、过程与结果等因素都是有机统一体,网络舆情介入与治理更应该强调各生态要素之间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7.
网络统一战线是一项新兴的以网络为平台、网络技术为手段,最大限度地团结和联合特定网络人群,正确引导网络舆论,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统战工作方式。从理论维度看,新时代中国网络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空间拓展"的应然结果,也是习近平大统战理念的重要维度和组成部分。从现实维度看,构建新时代中国网络统一战线是正确引导网络舆论、积极应对网络舆情、维护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征求和收集网民意见的客观需要。新时代中国网络统一战线的构建机理包括以统战主体、统战对象和统战平台为支柱的"三位一体"框架和完善的网络统一战线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8.
当前人类已经进入“网络化生存”时代,但是网络生态文明建设差强人意。网络生态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构建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生态已成为网络化生存时代的当务之急。网络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有网络突发事件频繁发生、网络上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日趋激烈、网络信息安全隐患与危机时时存在、网络法规和网络道德建设滞后。应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上的传播;着力构建绿色网络,增强吸引力,传递正能量;加强网络舆论引导队伍建设,不断提升舆论引导水平;坚持线上线下教育两不误,提升网民的法治意识和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19.
“网络社会的崛起”使中国的舆论生态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当前由于社会政治矛盾、文化与意识形态整合困境、政治机会环境、新媒介平台、网民群体心理等因素,我国网络批评性话语方兴未艾,给政治秩序的稳定带来了一定挑战。我们有必要正视其成因,并不断完善因应之道,以期构筑合理的公共空间与实现稳定的国家治理。  相似文献   

20.
网络舆论一旦引发舆论危机,将会把舆论对象置于巨大的压力之中,给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在综述网络舆论危机形成理论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舆情事件、网民、网络、政府和社会环境是网络舆论生成危机的最主要诱发因素,并详细讨论了各因素对网络舆论危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