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命运主题的文学作品,其人物生存状态在命运的观照和伴随下,较其他主题的作品而言有显著而统一的特征,从人物塑造这一层面可以找到诸多共通点。文章从《雷雨》的具体文本出发,分析其人物塑造受命运主题影响的具体表现,讨论命运主题给该类作品带来的限制与促进作用,并采用互文性理论相关分析方法,对《雷雨》与《红字》两部作品之间的互文性关系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2.
《乐记》和《声无哀乐论》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两个最为重要的文献,代表了中国古代音乐学研究的两个高峰。长期以来,很多学者认为二者是互相对立、互相否定的,认为《声无哀乐论》是对《乐记》理论的颠覆。本文通过比较,论证二者分别揭示了音乐不同层面上的本质规律,《声无哀乐论》没有对《乐记》形成正面冲击,是对《乐记》的发展和补充,二者是并立互补的。  相似文献   

3.
宋代以来,《韩非子》在流传过程中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序跋,这些序跋对于深入认识《韩非子》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韩学史研究方面更具有特别的意义,因而是韩学文献整理与研究当中一个颇为关键的问题。以之为对象考察韩学史的发展演变,可以对很多重要问题作出新的认识。宋乾道本《韩非子序》和元代何犿的《校<韩子>序》,重新发现了韩非子的思想价值和精神价值;明代序跋从思想维度和文学视域两个方面,表现出对《韩非子》的特别关注;清代序跋直观反映了清人对宋本价值的认识,以及对《韩非子》做全面校勘的状况,而产生于清末的序跋,则流露出浓郁的经世情怀。就韩学发展的外在形态来说,文献、思想、文学、接受四个维度,在《韩非子》序跋中都已基本形成,传统韩学的转型与现代韩学的建构,就是依照这四个维度展开的。  相似文献   

4.
《金瓶梅》和《儒林外史》在审丑特质上,即审丑主体、审丑客体、对待美丑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差异性,这种审丑特质上的差异性正是《儒林外史》对《金瓶梅》反拨与拒绝的重要体现。分析前者对后者在审丑层面的反拨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准确认识小说自身的存在价值及文学史意义,有利于全面地发掘出两部作品之间的动态变迁,避免了拘囿于单向度的研究层面,从而使得研究呈现出一种双向的维度,令小说的独特存在价值得到更好的凸显。  相似文献   

5.
安大简《仲尼曰》是一篇以修身为仁、谨言慎行、亲善任贤、求为君子为主题的孔子语录文献。行文多以“君子—小人”“善—不善”“仁—不仁”等对比的方式呈现,凸显孔子对古圣时贤及弟子的评价,为凝练主题,强调文本整齐性、简洁性,该篇应对来源文献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删减。因此可以将《仲尼曰》看作是一篇围绕孔子言论进行的主题文献摘引,这也说明其成书时间不会太早。该篇内容多可与传世文献比照,对解决《论语》研究中的一些争议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根据文献计量学原理,搜集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建国后国内《嘉莉妹妹》研究论文,从年代分布、期刊分布、作者分布和主题分布四个方面进行整理归类和统计分析。并回顾了建国后《嘉莉妹妹》研究的发展历程,国内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而为《嘉莉妹妹》研究者们提供有益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7.
《活着》是中国先锋小说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该书的英文版由美国加州大学白睿文教授翻译并由兰登书屋出版,译本一经出版便引起了西方汉学家及国内翻译学者的广泛关注.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理论认为翻译是译者集中从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出发适应翻译环境的选择过程.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依据,以白睿文的译文为研究对象,分析《活着》的翻译生态环境,以此探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基于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所做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古典诗歌与现代诗歌的经典名篇,《关雎》与《再别康桥》自问世之后,一直传唱不衰。从诗歌主题、意象选择、创作风格三个方面比照两首诗作可以发现:《再别康桥》对于《关雎》的承继绝不仅仅是在用典,这两首相距两千多年的诗歌创作在艺术精神上是如此默契,《关雎》的情意、《关雎》的美穿越了时空,在现代大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有了一次完美的对接。  相似文献   

9.
周小英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10):44-46,50
以当代比较文学形象学关于异国形象构筑的理论为基础,采取细读的方法,着眼于文本的主题结构、词汇和故事情节,拟从充足与贫困、个体的觉醒与群众的麻木、浪漫情怀与怀旧情怀这三对词汇出发,对《母亲》和《生死场》中的中国形象从文本上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比较,通过分析比较,我们发现同一主题、词汇和故事情节在这两部作品中有不同的表达,赛珍珠笔下的中国具有强烈的生命力、明确的个体意识和对土地浓郁的浪漫情怀,而同一中国在萧红笔下却是枯绝的、生命意识淡薄、充满了对土地厚重的怀旧情怀。  相似文献   

10.
《亚当夏娃日记》与《伤逝》显现了马克.吐温与鲁迅生命体验的相通。二者在人物的启蒙关系维度、爱情与生存的主题维度具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二者相似的原因亦源于作者的类似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11.
论行政改革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改革的评估体系是对改革成效的测量。由于行政改革有着多重目标 ,其过程相当复杂 ,以及对评估不能完全采用定量测量等原因 ,因此需要从多层次构建评估体系。根据中国行政管理运行的特点 ,在制度和管理两个层次上确立具体的评估标准。  相似文献   

12.
从19世纪末到如今,公共行政学在一个多的世纪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对此,有学者称之为范式的转型。当然,也有学者认为,公共行政学还没有从根本上超出管理行政的范式。在我们看来,就公共行政学本身来讲,它的确还没有出现范式的根本转型。然而,同传统的行政观念或思想相比,它已是对传统行政观念或思想的一种根本转型。目前,全球行政改革运动的深入、持续发展表明,公共行政学范式的真正转型已具备了一定的现实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3.
行政管理学教学研究中的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行政管理学的教学研究只有与中国行政管理的实践相结合、与中国社会发展对行政管理学的要求相结合,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目前行政管理学教学研究中存在着“三多三少”:讲外国的多,讲中国的少;讲理论的多,讲应用的少;讲过去的多,讲现在的少。为此,在行政管理学教学研究中要努力做到:本土化、时代性、实践性、开放性。  相似文献   

14.
回顾一个多世纪的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历程,其理论方式由官僚行政理论发展为民主行政理论,最后走向服务行政理论。公共行政学的理论方式的转向不仅是其自身发展的逻辑展开,更主要的是对政府职能实现方式变化的一种理论回应。  相似文献   

15.
本文回顾了20多年来的我校公共管理专业发展所经历的三个阶段,总结了取得的成绩的三个主要经验,分析了当前专业发展存在的四个不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并从三个方面展望我校未来的公共管理专业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中国行政学学科建设: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行政学经过多年的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困境:一方面,中国行政学的建设和发展在客观上存在着不少问题、不足与误区;另一方面,中国行政学的建设和发展又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各种挑战。为了摆脱困境,提高中国行政学学科建设的水平,我们必须有面对困境的勇气,并切切实实按学科建设的规律把学科建设落到实处。只有这样,中国行政学才会有一条好的出路。  相似文献   

17.
在突发公共事件管理中,媒体理应起到信息传播、沟通和反馈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为增进公共福利而发挥最大效益。媒体不仅可以及时监视可能导致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各种潜在因素,而且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过程中作为政府和公众的代言人,完全可以沟通信息、疏导情绪,发挥积极引导的作用。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的实质是信息传播的管理,需要正确的舆论导向,离不开广泛的社会沟通。  相似文献   

18.
论现代城市建设管理的公众参与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众参与推动了城市建设管理的民主化进程 ,体现了城市建设管理中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宗旨。我国公众参与城市建设上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需要借鉴发达国家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有益经验 ,从公众参与的观念转变、社区自治开展、程序规则建设、团队意识培养等方面 ,促进我国公众参与的制度保障和创新。  相似文献   

19.
在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公共管理面临着公共问题凸显化、公共事件高危化、公共服务职业化的严峻挑战。为应对这一挑战,从公共管理教育的角度看,就是要善于更新教育理念,适时调整课程体系,强化公共管理实践教学,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适应社会需求的新型公共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20.
行政官员的恰当代理和公民的自愿委托是西方国家行政伦理关系的核心内容之一.从伦理角度来审视原来我们只是侧重其政治性而忽视其伦理性的契约,通过对社会契约的道德前提(包括对人性的解释)和社会契约中蕴含的道德原则(包括契约的道德含义和价值理想等)的阐述,即可把西方国家行政伦理关系内涵提示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