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雨 《人生与伴侣》2023,(35):57-59
<正>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初中是非常重要的时期,同时也是学生学科素养培养的重要时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核心素养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在历史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学的核心任务和终极目标。本文叙述了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根据调查结果解读了初中生对于核心素养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正确认识与理解课程思政,将课程思政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推动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是近年高校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有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课程思政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通过价值观念与所学专业的融合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结合,进而实现个人全面发展,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文章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运用混合式教学手段,结合财务管理课程,从课程目标的分解、教学活动的组织与课程评价全流程对课程思政的融合进行探索,引导学生从知识扩展过渡到能力深化与品格素质渗透,最终通过深度学习实现个人核心素养的提升,以期为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与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项目化教学改革目前已在高职高专院校普遍实施,在项目化教学进课堂的过程中,越来越显现出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性。而在项目化教学改革的背景下,高职高专层面的信息素养标准还是空白。本文在我校项目化教学改革一年多的时间内对大学生的信息需求和信息素养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提出了高职高专学生信息素养标准的构成、模式及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深度学习是以知识整合为学习基础,以批判性高阶思维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提升为阶段性教学目标,强调学生学习过程体验和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以学习科学、多元评价和现代智慧教育技术为支撑的主动、灵活、愉悦学习。基于国内外关于深度学习的主要理论观点,构建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混合式教学框架,旨在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促进深度学习,着力解决知识碎片化和教学浅表化问题,适应“互联网+”时代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帮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深度学习的混合式教学设计是一项具有系统性、艺术性和挑战性的工作。高校教师在混合式教学实践中应注重目标导向、情感体验和“支架策略”三个维度,从这三个维度去设计和开展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混合式教学。其中目标导向包括思维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是促进深度学习的前提;情感体验包括过程体验、学习动机和元认知,是促进深度学习的基础;“支架策略”包括学习策略、评价策略和技术支持策略,是促进深度学习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在教育部进一步要求加快振兴本科教育,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淘汰‘水课’,打造‘金课’”的背景下,如何提升大学课堂教学质量已经成为教育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针对当前部分大学课堂教学浮于浅表,学生不能深入理解与内化知识的问题,本研究以促进大学生深度学习为目标,创新设计教学活动与评价激励机制,通过在线课程平台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供资源支持、评价与监督,构建基于主题探究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开展教学实践。结果显示,翻转课堂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投入,提升学生深度学习策略与学习结果,学生对该教学模式整体表现出较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情境化项目教学是目前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这种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有利于真正达到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本文以《运输管理实务》课程为例,通过对该课程进行情境化项目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使教学过程更加紧密地贴近实践工作,学生在项目与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在实践学习中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教学必须以课堂作为课程改革的舞台和阵地,以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为突破口,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途径,努力营建新型历史课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历史素养。  相似文献   

8.
智慧教育2.0背景下,构建深度学习共同体是促进课堂教学进程中学生的思维生成与发展的有效路径。本文聚焦高职学生学习质量与学习成果,以问卷调研数据为基础,探究了5E引领的深度学习共同体场景建构,提出了应用新型智慧教学资源,建构深度学习共同体环境,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改进课堂教学范式,促进学生的深层次学习,面向学习质量与学习成果,强化学习质量监控与过程性评价等策略建议,以促进学习共同体内部生态系统的融合与平衡,实现学习系统与外部环境系统的协调与和谐,从而以有意义、有成效的深度学习共同体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整体性提升。  相似文献   

9.
基于多元文化的幼儿园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以“予幼儿观世界以理解、以包容、以友爱”为理念,既是中国响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号召、应对21世纪人才培养之挑战的应有之义,也是帮助幼儿适应多姿之世界的必然路径。为此,建构幼儿园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应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聚焦核心素养建构三维目标,课程内容应源自幼儿生活并到生活中去,还应深挖绘本和环境中的课程资源,以理解为核心、并依托三大活动形式实施课程,同时,采用表现性评价并辅之以档案袋评价的方式开展课程评价。  相似文献   

10.
艺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要实现“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的课程总目标,必须明确“人文素养”的含义,并落实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为此,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人文素养,教学内容的处理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中的人文因素,学习方式上要强调在理解、阐释、反思、体验、感悟中提升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1.
“园林树木学”作为环境设计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实践不仅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专业技能和素养的重要构成.从建立层次化教学目标体系、强化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丰富教学内容和情境、改革考核体系等方面对实践教学的教、学、考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和实践,以期能够更好地利用实验与实习指导书、现场和网络等多种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园林树木的综合认知和创新运用能力,提升课程效益.  相似文献   

12.
创造力是当代人应具有的核心素养。创造的教育是对人发展的关怀,呼应了高等教育的时代使命,指导高校课堂教学范式的转型。学科核心概念与知识体系是创造力生成的教学“锚点”。促进学科理解与学习迁移,是创造力生成的教学“密码”。指向“创造”的高校课堂教学变革,需要内化学生的学科理解,促进学生构建“专家型认知结构”,协同事实性知识与概括性观念,重塑自主学习,并从学生静听走向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3.
项目化教学是一种基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的教学模式,将典型的岗位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作为课程的主体内容来源设计教学项目,从而使教学与职业岗位实际业务密切对接。文章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模式为例,介绍了项目化课程的开发过程、组织实施过程以及项目化教学模式的要点,为其他专业课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当前,高校通识课程改革已进入全新阶段.在核心素养视域下,高校需要把握通识课程中各门课程的结构,制定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素养导向课程标准,制定知识与认知相融合的目标体系,聚焦学习者与知识的深度交流,以此构建通识课程.高校可通过构建非良性结构的、真实的问题情境,采用基于问题解决的项目式教学方式,注重对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性评价等路径实施通识课程教育教学,以此激发学习者的高阶思维与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新课改下的高效课堂体现在课堂中全体学生达成三维目标,这需要教师自主、合作、研讨,用集体智慧创造和谐、快乐、民主的课堂,为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运用集体智慧才能一起达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6.
根据地方性普通本科院校的生源特点、电信类课程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现状,提出了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导向、以教学内容整合为核心、以教学方法改革为切入点的教学改革思路。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开展合作性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项目化的教学案例设计、产品化的实验项目设计,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7.
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包装设计》课程应在重视培育学生设计能力的同时,将实践性与创新性有效融合,并兼顾思政教育与项目实践。该课程是视觉传达专业的核心课程,涵盖多种设计元素,有利于开展新的教学模式。本文以“项目化教学”为路径,结合《包装设计》实际教学案例,构建了“产教两结合、科教两融入”的教学新模式,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社会责任感、民族文化认同感,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较强的全方位设计人才。  相似文献   

18.
英特尔 未来教育(Intel Teach to the Future)核心课程项目是英特尔公司为支持计算机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利用而设计的一个全球性的教师培训项目。该项目的目标是对一线教师进行培训,帮助他们超越课堂的藩篱,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使他们懂得如何促进合作型学习、探究型学习,拓展教师自身的创造力;并能够将计算机的使用与现有的学科课程密切结合,使受训教师和他所教的每个学生都能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和资源进行交流和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总结、学会创造,进而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研究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和改进人文素质教育,对于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文化史"作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针对不同的教育教学环境,在内容的设计上要注意系统性与灵活性相协调,注意深入与浅出相结合。在课堂教学方式方面,要尽可能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引导他们融入课堂、感受文化,同时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媒介,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推动其学习能力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课程思政评价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弥补过度强调以量化结果为导向的评价不足和弊端,将“学习体验”作为课程思政过程性评价的核心。以大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行动体验为中心,在多元化、开放性以及发展性的原则指导下,将思想、道德、政治以及法治四个思政素养体验作为评价观测点,构架起课程思政过程性评价的操作性框架。基于学习体验的高校课程思政过程性评价对于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和调整教学目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