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翟玉娟  邓文静 《决策》2011,(12):64-66
广东积分入户制度被誉为户籍改革“破冰”之举,然而实施一年多来。改革却陷入困境,甚至被指责效果适得其反。为何“积分制”会引起如此大的争议?户籍改革新政将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2.
本文借用康芒斯的概念 ,将市场化改革理解为从“限额的交易”向“买卖的交易”的转变。这一转变虽然会带来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但因会损害部分人而遭到反对 ,最终也许不能实现。当允许在现有产权存量之外建立新的经济体系 ,并按照市场的交易规则定价时 ,就会形成一个与计划价格体系平行的市场价格体系 ,反过来又可以评价计划价格下的国有产权。再采取“买断”、“资本化”和“对冲”等对计划权利的交易方式 ,就可以在不损害任何人的情况下完成改革。  相似文献   

3.
改革是一场革命,这毫无争辩,但若冠以“非死即活”,好像就有点太过于武断。如果这种思想蔓延开来,并若赢得一点“共识”的话,恐怕会加剧改革举步维艰的程度,还可能出现停滞不前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张道刚  戴启文 《决策》2004,(2):34-36
若一项改革的成本变得越来越高,改革所要得到的预期效果将会大打折扣。那么,如何来破解“乡财县管”改革中出现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金勇兴 《决策》2009,(11):52-53
在温州此次推动的此轮改革中,党政一把手将首度实现“高配”,而行政级别的上调将会保证改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王运宝 《决策》2006,(7):40-42
在经历了8年的改革加速之后.安徽省的国企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改革的任务更加艰巨。其中,30多家省属国有大型骨干企业和一部分市属国有大型企业的改革,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改革攻坚的核心。另外,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启动主业重组,将会是两个“重头戏”。  相似文献   

7.
假话、空话、大话、套话这类“官话”成为一种衍续成习的病态 宋惠昌:改革开放30年来,人们的思想作风呈现出了崭新的面貌。比如说,“文革”期间那套恶劣的“会风”、“文风”,受到了大多数人的唾弃。但是,作为现代政治文明组成部分的“会风”、“文风”,真正的改革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旧东西不是那么迅速、那么轻易就能被扫除掉的。  相似文献   

8.
雷辉  黄利飞 《决策探索》2011,(11):54-55
从“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到“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虽然仅有两字之差,却意味着改革进程的大幅推进,党务公开今后会推向更高层面。  相似文献   

9.
齐健  周之江 《决策探索》2009,(17):48-49
从“村官”里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到更高一级的领导班子中,作为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探索,效果好就会推广。就会常态化。  相似文献   

10.
一般说来,“发展”(development)有别于“进化”(evolution),发展指称人类社会以及它的某一方面的质的演进过程,进化则指称自然界的演进过程。如果社会的演进过程长期处于阻滞状态而不能发展时,那么,“改革”(reform)或“再进化”(revolution)亦即社会改革或社会革命就会来临,从而为社会发展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11.
近来,钢铁、民航、煤炭及乳品等行业一些民营企业被困有企业兼并、收购和重组,借此而惊呼“国进民退”者众多。更有论者提出,“国进民退”会降低资源配置效率,是在国有企业改革的道路上“开倒车”。展开讨论之前,首先需要厘清的问题是,“国进民退”现象普遍存在吗?  相似文献   

12.
决策者说     
《决策》2011,(12):10-10
我觉得入世的核心就是规则和开放,所以只要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入世红利”就会继续存在下去。不能躺在“黄金十年”的包袱上,要不断进行新的改革和开放。只要我们在规则、开放问题上不断赋予新的内容,“入世红利”就会不断发生效应,因为规则和开放不会过时。  相似文献   

13.
“文革”结束20周年为反思中国改革提供了一次契机。从去年开始,理论界已陆续出现了一些带有反思性的观点,直到最近,似乎还出现了一个小小的高潮。既然是反思,看法自然会有差异。目前,中国改革正面临着前所未遇的困难,这些差异当属“题中应有”,不足为怪,而且还应欢迎。我们确信,正如改革使中国获得了生机一样,也只有改革才能克服眼下的困难。  相似文献   

14.
我们已习惯于把传统体制下存在着的平均主义称之为“大锅饭”现象,并以此为改革的对象。那么,外国存在着“大锅饭”现象吗?类似这样的比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将“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作为拟自然实验,基于全国县级面板数据,利用可有效校正选择偏差问题的 PSM-DID 方法构造“反事实”状态,估计改革对县级财力水平的平均处理效应。结果显示: 改革增加了人均本级财政收入,却减少了人均转移支付水平,且下降幅度较大,致使人均财政总收入减少,表明“省直管县”改革不但无法提升,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恶化县级财政状况。东、中部地区的平均处理效应与全国类似,上述结论具有比较好的稳健性。此外,还进行了影响机制检验,地级市与县、县与县之间的财政竞争以及省对各市、县的协调机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财政体制改革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王向前 《决策》2008,(9):38-39
改革是一个长期、复杂和艰巨的过程。那些简单的、一刀切的、试图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和做法往往是错误的,不切实际的。它不但无助于改革的顺利进展,反而会扼杀既有的改革成果,并对当地的经济.社会秩序造成震荡。“中国食品城”是河南省漯河市最大的一张城市名片。在这里,以双汇集团为代表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雄视中原,全国每10支火腿肠就有5支出自漯河,全市大小食品企业7000多家。如果说,河南省是中国的“粮仓”的话,那么,漯河就称得上是中国的“厨房”。然而,漯河名声在外的因素远不止食品产业。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进程中,“河南省唯一的内陆特区”,更让漯河成为中国中西部地区改革探索的“活标本”。  相似文献   

17.
在日常称呼中,人们一般喜欢将国务院部门简称为“国家××部(委)”,如“国家发改委”、“国家工商总局”。但如果你去看机构全称,就会发现,不同部门的准确名称,开头几个字是不同的。有的开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的开头却是“中国”,  相似文献   

18.
试点一直是中国改革方法论的重要部分。没有试点的改革是灾难性的改革。对于积极的改革探索,我们不应过于苛刻,成功的改革需要呵护。但有了部分的经验而不能正确地对待、合理地利用,成功就会成为失败的诱因,把整体“成功”地带入沟壑。  相似文献   

19.
在一个腐败成风的单位,一个人如果想洁身自好都难,因为你的洁身自好会给别人造成威胁,其结果不是这人被“同化”,就是这人被清除出去。在这种“局”已形成的情况下,只奢谈单纯的“经济改革”已失去了意义。  相似文献   

20.
百度一下“部门买断”,共找到相关结果3180000个,但没有一个可以真正解释双星集团正在试点实施的部门买断改革到底是什么。部门买断是双星的新“核弹”,它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会被人们认为是世界企业发展史上一个可以称为“伟大”的创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