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以来,评论光复会的文章虽然不少,但大多偏重于论述它的性质、地位,而对光复会为什么以绍兴为重要基地,光复会的领导骨干又为什么大都是绍兴人等问题尚未见论及。本文想从光复会出现于绍兴的经济基础,“反清”“排满”思想渊源、会党的基础以及清政府在绍兴的兵力部署四个侧  相似文献   

2.
东京的“励志会”“亡国纪念会”“青年会”“军国民教育会”,杭州的“兴浙会”“浙会”“浙学会”和上海的“中国教育会”“爱国学社”等进步团体均是光复会的来源。陶成章与龚宝铨受东京浙学会和军国民教育会的派遣,前往上海创建了光复会。光复会初建时,考虑到应由一个德高望重的人出任会长,于是有着清朝翰林头衔又倡导反清革命的蔡元培被推为首任光复会会长。光复会创建伊始,即将反清作为革命目标。  相似文献   

3.
光复会与浙江会党关系十分密切,光复会对会党的联络、吸纳远胜同期的其他革命团体,而会党对光复会的影响也远较其他革命团体大。光复会“反满复汉”的纲领是受会党影响提出来的,一批会党领袖加入光复会并进入大通学堂学习,使会党成员的革命觉悟和军事素养有所提高,也使光复会有了亲密的同盟军,为其发动反清起义,光复浙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由于会党自身的狭隘、散漫等局限性以及光复会对会党改造的不足,也对革命造成了许多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对光复会成立的具体日期、地址,迄今尚失考,史著中都仍写得比较笼统,甚至有出入,如:1979年中华书局版《中国近代史》第385页写:“1904年10月,……光复会在上海正式成立。”1980年人民出版社版《辛亥革命史》上册第486页写:“1904年冬天,江浙地区的革命小团体——光复会,也在上海建立起来了。”(《近代中国八十年》1983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版所说时间、地点与此相同)  相似文献   

5.
鲁迅早年参加光复会的问题,是寻绎、辨识伟大革命家鲁迅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思想发展线索的重大问题。鲁迅在自己的著作中,写到与光复会人物的来往很多。如在《朝花夕拾·范爱农》中,就写到他与陈子英同去横滨迎接徐锡麟、王振汉(徐妻)、陈伯平、马宗汉、范爱农等一行十余人的事,这是光复会中人称之为“捐官握兵权闹‘中央革命’”的活动,又写到王金发在光复杭州后,带兵进绍兴当了都督之事,这又  相似文献   

6.
光复会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一个著名的革命团体.国民党统治期间,把兴中会系统作“正统”,对光复会采取歧视和排斥的态度,因而造成光复会历史久暗不彰,以致资料散失,史迹湮没.对光复会历史的研究,是解放后才开始的.由于史料缺乏,许多问题,不易搞清.本文拟考察光复会的活动及其与同盟会的关系,并探讨光复会的性质.光复会的建立和初期活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有人进行详尽考证,肯定鲁迅是参加过光复会的,这里,我提供一个旁证材料。有一本题为《在光复会干部会议上的政治报告》的小册子,下署“光复会宣传委员会编”,现由浙江省档案馆收藏。这本小册子一共收录了六个材料,其中一篇裘振纲写的文章《鲁迅先生与光复会》和一个题为《光复会通令会  相似文献   

8.
一、上期学报刊載了罗耀九先生的《光复会性質探討》一文,文章中对光复会性質問題提出了个人的見解。罗先生認为“光复会是一个地主士紳領導的反滿革命組織”。在辛亥革命运动中,它曾經对革命事業作出重大的貢獻。但是与孙中山領導的同盟会的革命目的相反。光复会領導人并沒有抱着建立資産階級民主共和國理想而進行推翻清朝統治的革命斗爭,“他們站在地主階級的立場”从  相似文献   

9.
辛亥革命在江、浙的斗争,非光复会莫属。光复会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文绩彰彰武功赫赫的革命团体,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文绩武功,究其根本原因,是与“光复会事权由上海移至绍兴”分不开的。因此,剖析光复会事权转移的原因,无疑对正确评价光复会的性质、作用、功绩都有其重要意义。但是,迄今为止,史学界尚未有专文论述,这显然是一个需要弥补的缺陷,本文想对这一方面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0.
徐锡麟(1873—1907年),字伯荪,浙江绍兴东浦人,光复会主要负责人之一,资产阶级革命家。他出生于一个由地主向资产阶级转化中的家庭,秉性刚毅倔强,从小读书,聪明好学,尤善天文、数学,更重武术,……二十一岁为诸生,一九○一年受聘于绍兴府学堂为教师,热爱教育事业,一生献身于教育事业。过去,人们在评述徐锡麟历史功绩时,往往侧重于他的“排满革命”思想及其  相似文献   

11.
近代作家许啸天已被人们所淡忘。他早年在绍兴大通学堂与秋瑾共事,参加光复会和反清革命。190 7年“秋案”发生后逃亡上海,积极从事新剧(话剧)运动,作出重大贡献。中晚年,他又热衷于宫闱小说创作,成绩卓著。与另一位绍兴籍通俗演义创作大家蔡东藩一样,许啸天在中国文学史上亦应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辛亥记忆或隐或显地带有其师章太炎的印迹。光复会在民国时渐被淡化、湮没,章太炎多为其鸣不平。鲁迅也站在光复会的阵营中,通过书写陶成章、范爱农的悲剧,折射出光复会成员在民国时或被迫害、或被挤得穷极而死的遭遇,表达对由同盟会演化而来的国民党之不满。在革命设计思路上,鲁迅遵循其师以思想革命为核心的民族革命设想,强调改造国民精神的重要性,反思辛亥革命未割掉奴于异族而形成的“无形的辫子”。同时章太炎在清末提出“国愿”论,警惕投机者潜入革命中。鲁迅也据此反思由于诸多假称革命以图利的“国愿”钻入而使辛亥革命“内里蛀空”的现象。章太炎的影响,加以对辛亥革命的切实体验,使鲁迅的辛亥记忆明显异于胡适等从政治制度、历史宏观视野所塑造的辛亥想象。  相似文献   

13.
论光复会与同盟会的思想分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复会与同盟会的关系,历来是引人注目的问题,讨论两会分歧的文章很多,但对于光复会与同盟会的思想分歧,似乎还研究不够。本文就这方面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求教于史学界各位同志。 1 光复会成立于1904年,它是江浙地区资产阶线革命派的政治团体。这个团体的主要负责人陶成章、徐锡麟、蔡元培、章太炎等人,是一些爱国知识分子。组织建立后,为了扩大力量,准备武装起义,光复会吸收了浙江、江苏、安徽、福建、江西等省的一批会党分子。这两部分人中以前者为骨干和领导。  相似文献   

14.
学术界对光复会领导人,如蔡元培、章太炎、秋瑾、徐锡麟等研究较多,而对陶成章的研究却很不够。长期以来,陶成章作为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并未得到实事求是的评价,这是很不公正的。1912年蒋介石暗杀了陶成章,因此,在蒋介石统治时期,陶成章成了研究的禁区。陶成章曾与孙中山有不同意见的分歧,发起过“倒孙风潮”,在南洋重组光复会,积极倡导与孙中山在沿海起义不同的“中央革命”,被认为是“分裂”革命组织,削弱革命力量,干了“亲痛仇快”的事。新中国成立后,历史学家也未给予陶成章公允的评价。在辛亥革命的先烈陶成章遇难85周年之际,谢一彪…  相似文献   

15.
1907年,光复会领导人如徐锡麟、秋瑾等先后在安徽、浙江发动的反清起义失败后,光复会蒙受了重大的损失。不得不寻求在海外的发展,光复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变,在一系列问题上与同盟会的利益相冲突,二者之间的关系开始裂变并走向公开化。二者之间复杂多变的关系,对后来中国革命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光复会在中国辛亥革命中作出了重大贡献。光复会的大本营在越地,领导者大多为越地人士。光复会的奋斗目标、政治纲领、斗争方略和行事风格,光复会人士的人格品质都可以从几千年越文化发展史上找到传承关系。可以说光复会是越文化传统在近代社会的一次集中展示,一次全面演绎。  相似文献   

17.
在孙中山一生的革命实践中,寻求和联合同盟者(包括革命团体和党派),以打击共同的敌人,是他始终坚持的政治思想。考察孙中山政党联盟思想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团体式、“政党”式、革命政党式三种不同的合作、联盟方式。一、团体式联盟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的革命团体兴中会,和在1904年前后在国内相继建立的革命团体华兴会、光复会等,都明显地带有分散性、地域性特点,它们那种各自为战、互不相关的  相似文献   

18.
鲁迅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积极参加者,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轫者。在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他进行革命活动的地点、时间均表明鲁迅与光复会的革命活动息息相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鲁迅早年对光复会领导资产阶级革命(包括辛亥革命)的观察和思考,是他后来分析中国社会和坚持战斗的重要依据,加上鲁迅早期所创作小说的素材,大多直接或间接  相似文献   

19.
光复会曾是近代中国与兴中会和华兴会并列的三大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之一,由于光复会副会长陶成章曾被蒋介石所刺杀,导致光复会解体,因此,在蒋介石统治时期,光复会的历史遭到漠视.光复会的领导人章太炎和陶成章曾与孙中山有过不同的意见分歧,发起过"倒孙风潮",倡导与孙中山所钟情的沿海起义不同的中央革命,重组过光复会,被认为是"分裂"革命力量,干了亲痛仇快的事,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学家也未给予光复会以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1910年初,光复会重组于东京.通过论述重组的原因,叙述了光复会重组后的组织系统原则,光复会在南洋的活动和蓬勃发展情况,并论述了在辛亥武昌首义后的赫赫之功.表明光复会新旧部人都是大有功表见于天下的,光复会是我国辛亥革命期间有着辉煌历史的民主主义革命团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