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市场是商品经济运行的基础。商品经济,说到底,是一个市场问题。列宁指出:“商品经济,也就是通过市场而彼此联系起来的单独生产者的生产。”“哪里有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哪里就有‘市场’。市场量和社会分工专业化的程度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列宁的这些话,揭示了市场与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我国商品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也集中地表现在市场的变化上。市场——作为联系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连结点,其波动必然影响经济的正常运转。市场疲软使众多  相似文献   

2.
市场疲软的原因:目前众说纷纭。概括起来,主要观点是:①国家实行了保值储蓄,居民储蓄率上升;②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初见成效;③部分高档消费品提价,抑制了需求;④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减缓;⑤抢购带来的滞后影响;⑥心理因素的影响,如,居民买涨不买落;⑦现行体制的缺陷,导致了产业结构不合理;⑧宏观疏导不力等等。我们认为,这些观点都有一定道理,但是不是主要原因和直接原因,至于个别论据是不是原因都还需要研究。  相似文献   

3.
对于持续的市场疲软和工业增长率下降问题,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政府已采取了多次投放启动资金及政策倾斜等一系列措施,如去年第四季度集中投放了1250亿元资金对工商业连续注入,今年3月21日调低贷款利率,4月15日降低部分存款利率等。然而,从目前国家统计局资料表明,全国工业低速增长的僵局仍未打破,销售不畅现象仍未消除。今年一、二月份工业生产甚至出现负增长,4  相似文献   

4.
消费品有效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包括 :产品结构不合理 ,不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收入差距的扩大 ;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不协调 ;城市居民的收入增长预期不高 ,消费支出预期上升等。消费品有效需求不足 ,使中国经济增长受到国内市场需求约束 ,影响社会再生产的正常循环。所以 ,应该从多方面扩大消费需求 :加快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 ;加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开拓农村消费市场 ;扩大消费信贷政策的实施力度等。  相似文献   

5.
消费是指人们消耗生活资料(包括劳务)用以满足自身需要的行为过程,它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消费品市场则是连结生产和消费的主要纽带,是反映生产成果和消费状况的“晴雨表”。消费品市场状况直接影响到居民的日常消费生活,关系到企业生产和国民经济整体能否正常运行。消费品市场疲软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大问题,业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注意。本文拟就我国消费品市场疲软的基本成因作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消费品市场需求的疲软现象 ,已经对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 ,成为困扰政府和企业的难题。本文从消费品市场供求不平衡的市场状况出发 ,分析产生市场疲软的实质性原因及其摆脱困境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我国生产资料从总体上处于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格局,许多产品诸如能源、交通和基础原材料成为产业结构中的瓶颈产品.在这种市场势态下,企业的产品就象"皇帝女儿不愁嫁",不愁销路.生产企业只要生产出产品,物资企业只要抓到货源不怕没有销路,不怕没有利润.这样,企业的经营指导思想一直是以生产为出发点,即以产定销.而不是从用户需求出发,以销定产,以销促产的营销观念.企业在这种市场形势下进行营销活动,也很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我国生产资料从总体上处于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格局,许多产品诸如能源、交通和基础原材料成为产业结构中的瓶颈产品。在这种市场势态下,企业的产品就象“皇帝女儿不愁嫁”,不愁销路。生产企业只要生产出产品,物资企业只要抓到货源不怕没有销路,不怕没有利润。这样,企业的经营指导思想一直是以生产为出发点,即以产定销。而不是从用户需求出发,以销定产,以销促产的营销观念。企业在这种市场形势下进行营销活动,也很  相似文献   

9.
从1989年起出现的市场疲软状况已长达两年,波及范围之大,经历时间之久,这在我国实属罕见。其间,国家启动市场的某些措施虽然收到一定成效,但大都不甚明显。随着今年以来我国市场缓慢升温,市场疲软的成因似乎已无研究之必要。但是,笔者认  相似文献   

10.
论文首先分析了导致目前市场疲软的主要因素,即治理整顿中收紧银根、压缩投资、紧缩开支、产品结构不合理等八个方面。总的来说是治理整顿产生了效应。为消除疲软,论文提出强化宏观控制、调整产业结构、开拓新产品、增强产品竞争能力、拓宽流通渠道、完善市场机制等多项措施。作者认为疲软是暂时的。  相似文献   

11.
从一九八九年下半年开始的市场疲软已经持续了一年多,疲软所带来的各种矛盾全社会都感觉到了。那么,步入九一年的时候,我们面临的市场状况如何呢?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表明,九○年我国工业生产开始回升,其增长速度由年初的低速徘徊加快到第四季度的14.2%,又出现了经济再度过热增长的苗头。但是,市场并未因此而出现购销两旺的势头。如果我们回顾一下这次市场疲软的过程,似乎可以追朔到八八年第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经济环境和经济秩序,经过近几年来的治理整顿,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过热的消费需求得到初步控制;过热的投资需求增长也初步得到控制;物价在高水平基础上涨势趋缓,人心趋向稳定。然而,在治理整顿过程中所出现的市场由热变冷,即市场疲软状况也困扰着人们,尤其是流通领域。本文就市场疲软环境下的基层供销社,分析其基本状况,试述其扭转局面的可能性和经营对策. 一、市场疲软环境下基层供销社的状况去年以来,由于市场的疲软,许多基层供销社出现了商品购销和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滑坡,企业面临严重的困难境地。基层供销  相似文献   

13.
<正> 市场疲软,是近年来在我国经济生活中新出现的一个经济学概念,所谓启动市场、搞活市场等一些对策性建议正是针对这一问题而提出的。但是,市场疲软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它是怎样产生的,会产生什么后果,怎样才能克服市场疲软带来的消极影响,对于这些问题,人们的认识不尽相同。笔者试就这一问题简陈管见。一市场疲软是指市场供给大于需求,居民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小于市场商品供给量的经济现象。从表象上看,似乎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萧条阶段所呈现的现象有相似之处。但是,在有计划商品经济模式的社会主义条件下,不可能也不会产生资本主义社会那样性质的再生产的周期性,不会出现资本主义社会那样致命的危机。实际上,当前我国出现“市场疲软”,并不表现为总供给大于总需求,而仅仅是结构性的疲软,或者说仅仅是部分产品供过于求罢了。据统计,这部分产品大约只占总供给的1/4左右。应当说这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疲软”的一个特色。同时,我们还应当明确,任何社会形态的生产力发展都不可能呈直线上升的趋势,而总是波浪式和阶段性发展的。由于我们在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通过对消费品市场疲软的表现特征及诸影响因素的分析,探究市场疲软的实质,寻找导致这一经济现象的深层原因,从而探求一条摆脱目前市场困境,并从根本上消除市场动荡,经济跌宕的根本途径。一、市场疲软表现为宏观政策调整的直接结果自1988年9月治理整顿措施实施以来,社会总需求膨胀势头逐步得到控制,初步扭转了前几年市场供应紧张,流通秩序混乱,抢购风潮叠起的局面。所有这些正是治理整顿所显示的积极成效。但这种平稳的市场态势持续到89年下半年,市场销售额开始大幅度下降。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8101亿元,比上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农村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本文从吉林省农村消费品市场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农村消费品市场的主要制约因素,如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市场体系的不健全、落后的消费观念等。指出发展吉林省农村消费品市场,必须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农村市场体系,调整企业产品结构,更新农民的消费观念等。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市场疲软问题,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经济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目前,我国经济仍未摆脱市场疲软,特别是工业品的销售仍然不畅。进一步全面研究市场疲软问题,意义重大。现就市场疲软问题,简论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权威绕计报告分析认为,随着二季度起工业生产增长开始加快,国有企业生产增幅也逐渐摆脱负增长的阴影,出现回升的趋势。1—5月,全国工业生产增长19%,其中国有工业5月当月增幅已达5.6%,比一季度末和4月份多增3.4和0.6个百分点,是今年的最高水平。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产销衔接不畅,5月份工业产品产销率由上月底的94%进一步下降到92.8%,远低于正常年份96%左右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全方位、多角度剖析了我国市场疲软、需求不足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方面提出了对应之策,对当前治理通货紧缩,有效扩大需求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行政腐败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腐败是国家行政人员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 ,是权力运作过程中发生的异化和失控现象。它的滋生、蔓延 ,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威信与形象 ,危及到了党的生存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我们必须找出其滋生蔓延的原因 ,采取相应的遏制对策 ,将其铲除  相似文献   

20.
行政腐败是国家行政人员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是权力运作过程中发生的异化和失控现象。它的滋生,蔓延,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威信与形象。危及到了党的生存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我们必须找出其滋生蔓延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遏制对策。将其铲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