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长三角产业集群中的日本东海地区的经验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东海地区的经济以制造业为中心,它也是世界著名的汽车工业的产业集群地.东海地区产业经济的基础和发展历程与长三角现状有相似的一面.本文对长三角地区与东海地区的产业经济的状况进行比较;介绍东海地区产业集群中的经验并进行理论分析,从中找出长三角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群持续竞争力是保持产业集群持续发展、持续扩张的竞争优势,包括产业专业化、要素集约化、区域集中化、创新持续化、品牌扩张化、集群生态化等优势。在构建产业集群持续竞争力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认识上有误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内在结构"畸形"、社会化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和产业集群的风险性日益显现等问题。要构建并保持产业集群持续竞争力,必须构建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培育要素市场;优化产业结构,培育产业集群新的经济增长点;实行国际化经营战略,寻求在全球价值链中的重新定位;建立产业集群持续发展风险预警机制,防范产业集群风险;发展生态经济,提升产业集群的生态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关于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发展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长三角地区的支柱产业,制造业已成为推动经济高效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对长三角制造业的关注更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围绕着产业同构、产业竞争力以及产业分工与产业转移等三个问题,对有关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发展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回顾与梳理,在此基础上对主要的研究成果、争论与共识进行了总结和评价.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中国东部地区成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产业集群的基本情况,总结出五点发展经验。从体制环境、产业结构和对集群经济的认识上指出了西部地区非公有制经济产业集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于集聚化成长的产业集群,由于地理邻近和社会根植,其内部的物流服务业更容易形成竞争优势。遵循物流管理的理论逻辑,结合产业集群中物流体系运行的独特模式,从产业集群产品结构的系统构建、群内企业关系的社会根植、产品与经营信息的即时传导等方面入手,能够确立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相对于游离单体企业的物流配送竞争优势。当然,产业集群物流配送系统也存在着相应的限制和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与产业集群物流的发展是产业与物流联动的关键,它们之间具有协整关系.从广西的情况来看,广西产业集群虽已初具规模,但发展壮大还需经过一定的发展历程.促进广西产业集群与产业集群物流联动发展,可采取以下策略:建立以城市集群为主体的四个物流带,以产业链为龙头、产业集群为基础的十个物流圈,促进产业集群与产业集群物流的联动发展;围绕产业集群,整合物流资源,将重点物流企业作为核心以加快发展产业集群物流,等等.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群发展是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关键战略。国内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等问题,不仅制约了产业集群的发展,还会导致区域经济的衰退。创新产业生态集群是促进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减少产业集群的生态外部性,实现东北地区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东北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应走产业生态集群创新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强劲发展,不同国家间或者相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日趋广泛、深入,因此使得现代化物流产业在经济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纵观我国物流业从20世纪70年代到今天40年发展历程,不难看出其所取得的不断进步,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诸如资源浪费、人才匮乏、行业技术基础落后、产业结构低下、市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也必须正面对待。笔者认为由于中国物流起步晚,吸收和借鉴他国先进技术理念有助于实现快速发展中国物流产业的目的,而最直接有效的学习方式就是借鉴物流业的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升级中国物流产业结构、保持市场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自从中国加入WTO后,诸多行业特别是物流业持续加大对外开放幅度,而开放过程中FDI的引入一方面促进了我国物流业整体水平的提高以及结构的优化,另一方面也对传统物流业构成强有力的竞争和威胁。如何有效地吸引FDI,并将其合理应用于传统物流产业进而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是本文重点研究的问题。本文在借鉴传统物流业概念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物流产业的特点,提出了促进我国吸引物流业FDI的相关政策建议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2010年,国家批准沈阳经济区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沈阳经济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为了突显"新型工业化"的特点,实现"综合配套改革"的目标,解决沈阳经济区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缺乏配套发展规划、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产业集群发展资金短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栽能力不协调、行政管理体制不统一等问题,有必要进一步完善促进沈阳经济区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和法律.主要包括完善产业集群的规划、条例及其公开机制,建立产业结构优化与配套布局的保证机制,改善产业集群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关系,创新融资的政策法律,完善产业集群行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0.
基于动态开放网络的产业集群创新风险的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经济组织方式,成功地推动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但随着集群自身的演变和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现实中有很多产业集群逐步演化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进而逐步丧失了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所需的动态能力,陷入衰退,甚至衰亡。导致产业集群衰退的原因很多,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其无法基于集群优势实现持续创新。通过构建动态开放的产业集群网络,可以克服产业集群发展特定阶段存在的衰退风险,实现产业集群的持续创新,延续集群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安徽与长三角在经济发展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应依托比较优势,有重点地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突出产业链承接.向时,针对影响承接产业转移的因素,调整和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动园区集群化发展,强化要素支撑,改善产业支持条件和配套设施,探索科学承接产业转移的有效路径,为中西部地区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和范围经济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长三角的目标不仅是一体化,更为重要的是在一体化中获取范围经济。其推动力是由市场化和国际化推动的的体制一体化,其依托是区域内相同的产业基础条件下的产业组织和分属不同行政区域的共同市场的有效作用。范围经济产生的合力是由合作和共享产生的。合作就是要求区域内地方政府之间克服以邻为壑、过度竞争的现状,从有限领域的合作进入到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共享就是要求区域内各种经济资源和基础设施实现共享。长三角制造业的生产基地向区域外转移,在区域内发展总部经济、品牌经济,是获取更大的范围经济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3.
区域发展一体化,是指在一个主权国家的范围内,地域上较接近的省区之间、省内各地区之间、城市之间,通过合理的地域分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动态过程。从全国乃至全球范围来看,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走过的是一条从均衡走向不均衡的路径,这种不均衡正是区域先发地区向后发地区进行空间扩散的条件之一。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应从产业空间扩散基本理论框架入手。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空间扩散的理论条件给产业在区域内部扩散创造了良好的制度保障。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空间扩散的现实条件包括飞速发展的交通网络、广泛存在的劳动成本差距和不断推进的区域一体化等。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上游地区水能资源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潜力,但长期以来,由于交通不便,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同时,由于生态脆弱地区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其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要求,加快长江上游有条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论对促进长江全流域及区域协调发展,还是对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从整体区域发展格局看,长江上游经济区是成渝经济区的外延扩展,而成渝经济区是长江上游经济区的支撑,长江上游经济区区域合作的主要方向则是西南及东南亚地区。  相似文献   

15.
论长江三角洲82个工业区的空间分布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醒民 《社会科学》2007,26(6):12-26
长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有三大新特点:一是工业部门创造了1680万个就业岗位,快速的工业化成为城市化的推进力量;二是目前形成的82个工业区所具有的制造业集聚能力仍然处在扩展和提升过程中,使区域的城市群范围呈现扩大趋势;三是县级区域工业生产集聚性的日趋增强和转变为工业城市使区域生产力空间布局处于动态调整状态,而城市化的扩展使长江三角洲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城市群。  相似文献   

16.
立体交通网络建设、产业布局、生态安全保障、区域联动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要素。长江经济带11省(市)发展速度和行动步调不一。建设长江经济带,应加强顶层设计,尽快出台全国性的指导性文件;注重错位竞争,实现差异化发展;切实加强长江经济带区域间的联动。  相似文献   

17.
高峰  刘志彪 《河北学刊》2008,28(1):142-146
本文在长三角地区产业集聚与产业升级的背景下,提出了产业协同集聚促进产业集聚与产业升级这一新的理论命题。本文的结论是:只有进一步推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协同集聚和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提高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协同集聚,才能为制造业集聚及其升级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实现制造业的良性集聚和升级发展。这也是京津唐地区赶上或者超越长三角地区可能需要经历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高等职业教育给予现代产业发展重要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并能积极带动产业繁荣。结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实际,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一方面要主动适应产业转移,提供承接产业转移急需人才;另一方面要战略性地为产业进一步发展而储备人才和为迎接示范区产业集群、产业集聚做好职业教育规划,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国内国际、东中西部不同的市场需求变化趋势,坚持实事求是,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推动高等职业学院和社会发展相互兼容。  相似文献   

19.
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的成绩得益于高等教育产业化理念的形成和实践 ,高等教育以产业化为方向建立了充满活力的自我发展机制 ,推动了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要坚持发展和稳定的原则 ;坚持“优质低价”的原则 ;坚持巩固和发展后勤职工队伍的原则。高校后勤要发挥好后勤自身的优势 ,积极参与社会竞争 ,在竞争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0.
长三角都市圈目前已经跨入了从竞争转向竞合、从产业一体化走向功能一体化的区域发展新阶段.本文认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与转型创新发展,首先需要依赖于城市功能的转型,而城市功能的转型又需要城市价值导向的转型为前提.在长三角区域由“产业一体化”向“功能一体化”发展转变中,本文指出区域制度合作是实现长三角功能一体化的核心与关键,并基础制度环境、规划和政策合作、制度实施机制三个层面构建了制度合作的整体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