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身体问题在胡塞尔现象学中虽不是中心话题,但他对零点之身与作为“双面神”的身体的现象学描述,却代表了由身体所触发的一股反柏拉图主义努力的开端;海德格尔对身体问题的现象学分析,是隐含在他对以“手”为标志的各种感性生命活动的理解之中的;梅洛-庞蒂通过身体图式与肉的本体论构想,完成了与柏拉图主义的彻底决裂。有了肉身的显现,本体仍然可以在场,但却不必借助于神目之光的照耀。  相似文献   

2.
倪梁康认为,“纯粹”概念在胡塞尔现象学中有明确的定义,它不仅指纯粹数学所具有的那种纯粹性,而且还意味着纯粹反思的纯粹性。纯粹的和不纯粹的现象学,代表了目前现象学研究界的两种思考方向。刘永富则通过对“怎么才算现象学的视域”、“怎么才算现象学视域中的纯粹”以及与此相关的一些前提性问题的澄清,认为“现象学视域中的纯粹哲学”就是关于所可能知的一切归根到底只能如何的思辩的学问。陈家琪讨论了胡塞尔所坚持的“纯粹意识哲学”的信念,特别是他有关“生活世界”的论述,并在康德所区分的“通俗的道德哲学”与“道德形而上学”(以及实践理性)的基础上,强调直观与描述是否可能把哲学的“通俗概念”(非学院派)与“纯粹概念”(学院派)重新统一起来的问题。张再林以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为入径,对中国古代哲学中的身体性进行重新发现与梳理,希望有助于中国古典哲学的正本清源,并为回归一种更彻底、更根本的“不纯粹”的“生活世界”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李联华 《理论界》2009,(12):89-90
现象学是人类在20世纪思维领域中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通过对现象学视域的开启,源始性地追问“和谐”的本真意义,多维度地探讨现象学视域中的和谐等级秩序:感官和谐、生命和谐、精神和谐、神圣和谐以及各种客观因素,有益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与实践。  相似文献   

4.
王建民 《学术月刊》2023,(10):109-116
现象学社会学以“主体间性”“现象学还原”等概念或方法扩展了理解社会学的视野,对科学主义的主客二元思维也有纠偏的意义。在方法论上,儒家视域下的“将心比心”与“主体间性理解”有一定相似之处,如“悬置”既定标准或规则、以感性直观达至共识性理解。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主体间性理解由对主客二元预设的反思而来,而将心比心则基于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之内外关系的认识;主体间性理解的“主体”是个体超越性的,而将心比心的“主体”是关系扩展性的;“面对他者”的主体间性理解以彼岸式的宗教精神为根基,而将心比心则在日常生活中生发和扩展,其关键是“己心”的激发和外推。辨识“将心比心”和“主体间性理解”及其深层预设的差异,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人行动的情理逻辑。  相似文献   

5.
理想国是柏拉图的社会学核心,要正确认识其美学思想,必须抓住这个关键问题。理想国是柏拉图主观润色了的真善美相统一的审美王国;其“审美阶梯说”则是理想国的美学核心和灵魂。它使美学超越了狭隘的艺术哲学,进入了人生和社会领域,体现了美学视野的开放性和纵深性。  相似文献   

6.
论现象学方法论对社会科学研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现象学方法论对社会科学研究的影响[美]沃野研究现代西方哲学,无人怀疑作为一种哲学运动的现象学所产生的影响之深、之广;而研究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所有的学者都相信,不理解作为一种哲学流派的现象学方法所追求的“中止判断”、“悬挂”、“加括号”和“描述”,...  相似文献   

7.
柏拉图的奥秘之一是他的超出“相”(理念 )世界的至善 (最好 )境界。一系列难题围绕这一境界展开 ,比如本体论与实践哲学、存在与“是”、存在与“一”以及存在与“好”的关系等等。新柏拉图主义大师普罗提诺阐发柏拉图真谛的努力集中在对于这一奥秘的读解上 ;其读解既彰显了柏拉图的原意 ,又富于原创性 ,回应了他的时代的处境。  相似文献   

8.
靳凤林 《河北学刊》2003,23(4):92-94
本文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和胡塞尔纯粹现象学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比较 ,内容主要涉及 :(一 )两种现象学理论的核心概念“绝对精神”和“纯粹意识”的基本内涵 ;(二 )精神现象学的“中介过程”方法与纯粹现象学的“理智直观”方法的本质区别 ;(三 )黑格尔的辩证统一原则与胡塞尔的还原原则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柏拉图把“正义”作为其政治哲学的理论支柱,并将城邦正义之公共善的实现视为政治理想的出发点和归宿.就个体善而言,“正义”是其灵魂的和谐,实质是激情与欲望服从理性的指导.就公共善而言,“正义”是社会各阶层成员各安其份、各尽其责,实质是生产者与护卫者服从统治者的领导.柏拉图按照灵魂素质的不同将人划分为三个等级,这暗含个体灵魂及境遇的不可改变性.而另一方面,柏拉图又注重体育、音乐等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这说明人的灵魂的可变性及可塑性.这样,个体追求自身灵魂完善的可能性与遵从社会等级制度的固守性互相矛盾,对灵魂完善的追求与对等级制度的服从形成悖论.柏拉图用个体善推导公共善的方式建构理想的政治管理模式,这种逻辑推演的合理性有待商榷.现代管理者在吸取传统思想之精华的同时应该注意其政治管理理念存在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郑争文 《理论界》2007,(2):181-182
体验的普遍特性就是“现象学时间”,现象学时间是内在的,它属于体验本身。客观时间因其超验性而被悬置起来。现象学时间的结构表明:现在的原印象被“滞留”的边缘和“前摄”的边缘包围着。过去、现在、未来这三重意向的“瞬间”都是知觉。我们对内在时间视域进行反思,发现了先验主体的存在方式,也因此明白:对象和世界是在先验主体和内在时间意识中——也即是在“活的当下”中——自身构成的。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现象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视角———现代性现象学出发 ,批判性地运用胡塞尔和海德格尔关于现象学的理念和方法 ,对现代性现象做出了新的探索。本文认为 ,在对现代性现象的探讨中 ,胡塞尔所说的“普遍悬搁”是无法达到的 ,但“有限悬搁”是可能的 ;现代性现象构成一个总体视域 ,当人们面对它时 ,其他相关的现象也会共现出来 ,必须在这一总体视域中来界定现代性的内涵 ;现代性现象学本质上是意欲或意志现象学 ,它要求探讨者必须先行澄清自己的历史性 ,才能进入探讨现代性现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形而上学的超越就是关于存在者的本质之维和实存之维的追问;现象学以“回到事情本身”的姿态为自身开辟道路。现象学视域中的“超越”有这些取向:只有进行着的体验和其所构成者才能被视为真实的东西,由此可以回溯到原初的奠基者;“人”基于本己的有限性和可能性而作出本真的决断;就趋向于神圣物的人而言,他是超越自身和所有其他生物的存在者;其超越意味着对最高价值的仰承;人是那进行着超越活动的未知数。  相似文献   

13.
王阳明与友人“山中观花”的问答,深刻反映其“心外无物”思想,王阳明针对“心外无物”如何容纳客观自然存在物这一难题,直接予以了存在论域的解答。王阳明的思想与胡塞尔对存在信念的悬搁、现象学还原的态度有相通之处。当个体未来看花时,花与心同归于“寂”;当个体来看花时,“此花颜色”对心一时“明白”起来,王阳明这一认识可以用胡塞尔意向性理论中涉及的意识对意向对象的构造作用与对象的视域性显现来进行分析,而“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意味着花的“寂”与“明白”这两种现象都内在于个体意识。通过现象学的视角分析“山中观花”,可进一步理解王阳明对心物关系的看法,更深入认识个体意识与现象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黑格尔关于内在否定性的辩证思想,早在《精神现象学》中就作了表述。马克思指出:“黑格尔的《现象学》及其最后成果”,就是“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辩证法”。“否定性辩证法”这一命题就意味着内在否定性是黑格尔辩证法的“灵魂”,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是在内在否定性这个“母腹”内发展起来的。本文拟就黑格尔关于内在否定性思想的内容,内在否定性的辩证思维的伟大成果以及它的局限性等谈一些不成熟意见。一在古希腊罗马哲学家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猜测中,已包含着辩证否定的因素。例如,新柏拉图主义者普克洛在《柏拉图神学》中说“否定并不取消他所谓的东西(内容),而乃是根据它的对立以产生各个规  相似文献   

15.
画论向来被视为山水画创作的理论指导和经验总结,但从现象学角度出发,画论可以被当作一种特殊的观看——对画家之看的观看。在现象学的视角下,画论使静态之"画"(picture)变成动态之"画"(draw),展现了自然山水如何从画家的眼手之中生成的动态过程,作为观看之基础的时间视域、身体视域和人间视域也在此过程中被展现出来。用现象学的视域理论解读山水画论为中国传统诗学话语提供了一种现代的阐释视角,画论则使艰涩的现象学理论变得生动直观。  相似文献   

16.
“人本主义思潮”作为现当代两大哲学思潮之一 ,它统摄了唯意志派哲学、生命哲学、现象学、存在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哲学等。这是一种高度强调“个人为本”的哲学思想 ,是现当代的重要教育思潮。本文主要是立足于教育的视域 ,旨在通过对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历史轨迹及其以“个人”为主的教育思想进行必要的分析与概括并揭示其合理方面对我国当前教育发展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徐复观对庄子作了“再发现”,认为庄子的心斋之心是艺术精神的主体,也是关的观照得以成立的根据。心斋之心与现象学的纯粹意识有相通之处,表现为三个方面:心斋的“忘知”和现象学的还原,心斋的虚静之心与现象学纯粹意识的意向性结构,心斋之心的“明”、“若一志”与现象学的本质直观。通过引入胡塞尔的现象学理论,徐复观对庄子思想作了创造性的阐释,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但其对胡塞尔现象学直观的理解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莫里茨·盖格尔作为现象学美学的创始者和奠基人,在他的现象学美学理论中,通过考察审美判断确立出三种价值与三重自我,他对存在的自我与艺术的积极内容价值的论述启示我们艺术和艺术家须保持其深刻而高尚的纯粹性。  相似文献   

19.
网络刷单炒信被司法定性为非法经营,但却值得商榷。首先,非法经营罪规范保护的目的是防止国家特许经营制度被侵犯,与刷单炒信侵犯的网络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大相径庭;其次,网络刷单炒信虽违反“国家规定”,但是并不符合非法经营罪中“违反国家规定”这一构成要件,其虽然属于“违法经营”,但因为不存在相对应的合法经营而不属于“非法经营”;最后,司法定性根本原因在于网络刷单炒信社会危害性巨大,并且是在舆论压力之下无奈的司法犯罪化。因而,司法者应当有气度容忍社会不公而贯彻罪刑法定原则,是非曲直判断舆论风气而维护司法独立,坚守刑法的最后手段性并响应刑法谦抑性,当为司法应然路径。  相似文献   

20.
文章尝试从生命存在的角度分析列维纳斯对海德格尔存在论的批评。列维纳斯,法国犹太裔哲学家,早年致力于研究海德格尔的现象学,称赞海德格尔是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但对海德格尔后来倒向纳粹集权政治的立场大失所望,这也促使列维纳斯重新思考个人与他者、个人与世界的关系。列维纳斯在其代表作《从存在到存在者》中,借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的现象学方法,探讨“我-他者”的人生现象学,批判海德格尔存在论中隐秘的形而上学之恩,使海德格尔“存在”的基本范畴,从个人生存的“亲在”、“此在”、及其对于有限的生存的“‘烦恼”、“忧虑”的体验中,转向由“我-他者”共在的现实世界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