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马苹 《理论界》2013,(6):71-73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是社会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推动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就必须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发挥党在社会管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重大作用,发挥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协调和矛盾缓冲作用,发挥公民个人在社会管理中的基础作用,发挥法治在社会管理中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2.
社会治理的最佳状态是“善治”,要求社会主体平等参与治理公共生活,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政府作为公共权力部门,是社会治理结构中最重要的责任主体.实现社会治理之善,关键取决于政府自身建设.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是在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社会建设背景下提出来的,以公共理性的视野考察其价值取向和改革目标,“良政”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都能在其中得到体现.以服务型政府建设推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是正确处理“良政”与“善治”的关系,将行政体制改革与社会体制改革有机结合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3.
论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与实现社会和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社会体制改革与社会和谐息息相关。衡量社会和谐的标准主要是五有目标的实现程度、社会公正程度和社会稳定程度。要实现社会和谐,就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的步伐,调整或重塑社会体制。一是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以实现学有所教;二是要推进劳动就业体制改革,以实现劳有所得;三是要推进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以实现老有所养;四是要推进基本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实现病有所医;五是要推进住房体制改革,以实现住有所居;六是要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以实现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4.
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与创新,是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体制改革与社会建设大体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心带动社会体制改革的市场化改革阶段,和以科学发展现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的社会建设阶段.我们以福建为例,对30年来社会体制改革与社会建设的历程和特点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并对进一步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与社会建设提出了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5.
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就是要冲破以政府为单一主体的社会管理格局,全新塑造"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模式。社会组织在促进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激发公共意识、扩大社会参与,加强政府与公众沟通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成为社会管理新格局中的多元主体之一。因此,政府要积极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加快社会组织登记制度的创新、拓宽社会组织筹资渠道,进一步推进社会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积极推动城乡和谐发展,是实现社会和谐转型的重要前提,是实现地区、阶层和谐的主要动力,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条件.近年来,我国城乡发展差距持续扩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受落后思想观念、城乡二元结构体系、农村经济落后等因素的制约.统筹城乡和谐发展,必须加快完善农村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加大农村人才培养力度,逐步形成城乡居民地位平等、城乡之间开放互通、城乡优势互补互促、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7.
社会组织现代化建设是社会组织改革的必然选择。提升社会组织能力,是加强和创新社会建设,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Z市作为最早发展社会组织的地区,在社会组织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五重困局:社会组织人才建设不足,资源缺乏、信息公开制度不完善,经费不充分、社会支持不够,内部治理不完善,自主性较低。为此应当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加快社会组织现代化改革步伐。通过加快政府购买服务和政策支持,重视人才培养,推进社会组织的内部治理创新建设,提升社会组织提供服务的能力,进一步激发社会组织的创新能力和活力。  相似文献   

8.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与加强政府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既是环境资源的管理者,又是环境资源开发的重要组织者和资源消费大户,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要求政府切实转变职能,推进发展模式的转变;创新环境资源管理方式,完善政策机制,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政府必须加强自身管理,加快行政体制改革,使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徐雪梅 《中文信息》2013,(8):140-140
近年来,大量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社会管理活动,对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形势下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应坚持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完善社会组织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完善社会组织的监管机制,改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健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社会建设,营造推进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组织的良好氛围,2013年7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在昆明海埂会堂举办了“推进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组织座谈会”。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同志和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同志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来自全国的专家、部分省市自治区民政部门的领导和部分社会组织负责人共30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上23位专家学者围绕“推进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组织”主题进行了学术交流发言,并为云南推进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组织建言献策,现从学术的角度,摘编6位专家的发言刊载。  相似文献   

12.
马俊军 《理论界》2013,(7):89-92
党的十七大首次把社会组织放到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高度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论述,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我国社会组织在立法方面存在诸多不足,立法的完善要从宪法结社权的实现和禁止权利滥用两项宪法原则出发,处理好有效培育和科学监管的平衡,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梁琳 《南方论刊》2013,(2):68-70
十八大报告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而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道德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本文通过对于市场经济道德内涵以及我国市场经济道德现状的分析,揭示出产生这些现状的原因,并提出在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加强道德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随着社会治理手段的创新,在市域社会治理中推进网格化管理已经成为实现政府治理和自我调解、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现实选择.市域基层网格化社会治理在我国不少地区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依然存在权责边界模糊、选拔考评机制不完善、网格员法治思维欠缺、多方数据平台缺少联动机制等现实问题.在公安工作中推进网格化基层治理工作,探索市域社会治理新维度,这对于深入推进基层治理规范化、法治化,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培志 《理论界》2013,(7):79-81
化解我国民生问题的结构性矛盾,需要社会事业的整体发展。通过对社会事业进行理念创新、制度创新,以此为民生问题的逐步解决提供具有整合功效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撑,这是推动我国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面对我国民生、社会事业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出问题,当前应着力加快社会事业体制改革,以实践创新的智慧与勇气探索社会事业"深水区"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创新社会治理不仅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打破了原有的社会治理模式,社会治理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显现,对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形成挑战。本文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中青海社会治理面临的问题和形势,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结构、改革和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等方面的思路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近年来,部分省市在创新社会管理领导体制机制、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等方面做了诸多探索和实践,中央也进行了体制机制调整和创新,具体表现在社会管理机构设置、职责确定、人员配备、程序设计等方面。这些改革创新举措,具体的设计较为多样,统筹协调是重点和难点,作用发挥和发展前景有待进一步观察。在今后的实践中,可以考虑以统筹协调和顶层设计实现党的领导,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动社会治理体制改革,以社会和公众参与、自我管理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从而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并使之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相似文献   

18.
实现中国社会现代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终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快政治文明建设,以政治现代化带动整个社会现代化,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这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报告勾勒了十年后小康社会的新愿景,其中“法治”是重要蓝图之一。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快法治建设的步伐就成为现实所需。对处于特殊历史时期的中国而言,要进一步推进法治建设的进程,就有必要先理清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当前中国法治建设的理论前提、物质基础、价值取向以及运作机制。毫无疑问,理清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不仅是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法治建设进程的必要前提,同时对于进一步加快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步伐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大庆社会科学》2007,(5):158-158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