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置身于繁华纷扰的十里洋场后,租界的精神气候逼迫鲁迅在创作上改弦易辙。租界文化环境给鲁迅的杂文带来了一些明显变化:一、创作内驱力由主动转为应对。二、杂文批判的视野越来越窄,思想境界不如前期广博大气。三、鲁迅前期杂文直面的是整个传统文化和制度,后期杂文指向十里洋场的恶习;前期是宏大叙事,后期是琐碎叙事;前期是反传统农业文化,后期是反现代商业文化。鲁迅《故事新编》前后期小说风格境界的差异,明显是租界文化影响的结果。同样是诙谐,前期三篇小说的诙谐出于至性深情,流露出浓厚的悲悯意识, 是悲剧的诙谐、认真的诙谐,后期五篇则有点滑稽玩世,透露出轻薄的精神优胜,是喜剧的诙谐、油滑的诙谐。《故事新编》前期三篇糅入了更多的主体性,后期五篇基本上属于“他者”故事的讲述,缺乏个体生命体验的热烈参与。  相似文献   

2.
上海是鲁迅生命最后十年的居留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是一座中西混合体的魔幻之都,置身其间的鲁迅产生了多种体验,影响了他上海十年的杂文创作。一是自由撰稿人身份给鲁迅带来了切实的市民日常生活体验,由此书写了上海弄堂市民形象;二是上海的租界化使鲁迅产生了屈辱而愤懑的租界体验,进而揭示了西崽和流氓的奴性;三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强化了鲁迅的革命体验,促进了鲁迅对革命认识的深化。正因为这些丰富而深刻的上海体验,使其后期的杂文创作内容丰富且别具特色。  相似文献   

3.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在他的光辉一生中,共写下了六百五十多篇深刻有力、犀利泼辣的杂文,计一百三十五万多字,汇编在十六个杂文集里。这些杂文,大多是他同形形色色的敌人进行战斗的“匕首”和“投枪”。特别是他的后期杂文,充满了彻底的革命精神,概括了丰富的斗争经验,是无产阶级的宝贵财富。 小学语文课本选入了一定数量的鲁迅杂文。在语文教学中,认真教好这些杂文,对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鲁迅的作品,学习鲁迅的革命精神和斗争经验,都是十分有益的。 鲁迅杂文,思想深邃,见解精辟,构思奇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杂文是在新文化运动中、在内忧外患的交织中诞生并走向丰富和成熟的。鲁迅把现代杂文称为“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鉴于鲁迅毕生致力于用杂文进行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的经国大业,留下了宝贵的理论经验和杂文作品,此文旨在梳理鲁迅对中国现代杂文的开拓性贡献,探索中国现代杂文中的鲁迅精神,及其对鲁迅杂文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鲁迅无愧于"一具有彻底的反虚伪的精神,二具有透彻的文学家的眼光"的评价.本文主要通过对<呐喊>、<彷徨>、<野草>及鲁迅后期杂文的分析,表现出鲁迅在中国现代小说、现代散文诗及现代杂文等文学体裁方面的规范与创新,借此说明融汇其间的鲁迅的美学追求<呐喊>颜色法"域外文宗",更多激愤;<彷徨>汲取中国传统"画眼睛"的写法,更趋圆熟;<野草>最早借鉴了现代主义的手法,开一代先河;后期杂文则于无意中创造了"鲁迅体"的现代杂文.鲁迅在现代文学体裁的规范、创新、更迭之中,不断实现着他的美学追求,接近着他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6.
上海时期的鲁迅脱离教授和官员的身份,成为一个自由撰稿人,同时,上海更加繁荣的报刊业以及政治上的特殊性,使鲁迅后期的杂文更具有公共性。其杂文写作表现为一个公共知识分子面对革命话语、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话语、商业化文人话语与官方知识分子权威话语时的一种"话语突围"。在这个过程中,他以"人话"的审视为起点,始终坚持"立人思想",秉持"立人话语",始终关注的是公共事务背后的知识/权力关系,其杂文写作本身就是一种话语实践。  相似文献   

7.
关于鲁迅杂文文体研究的学术论文较多,本文试从鲁迅杂文的艺术渊源角度,另辟蹊径,进行比较分析,论证鲁迅的杂文扎根于民族文化传统的沃土上;取法和借鉴外国文学的艺术经验;在现实斗争中萌发、成长与发展壮大,从而开辟了一种中国文学的特殊文体:杂文。  相似文献   

8.
鲁迅以“且介亭杂文”命名自己1934—1936年间的杂文,强调此间写作与“周围的情形”的密切关联。鲁迅用“且介亭”为题强调半租界的环境,不仅强调地理位置和文化环境上的杂糅与交叉,更强调资本市场与专制政府的合谋,尤其是其联手对革命文学进行的压制。在这样的压迫下,鲁迅的反抗也就具有了更明确的针对性和具体性。如何在“且介亭”中想方设法写出诗史般的杂文并使之与读者见面,如何“带着镣铐进军”,是鲁迅彼时最重要的任务。换句话说,“且介亭杂文”本身就是鲁迅在这一阶段反抗和突破文网的成果,它们既是“且介亭”处境的体现,也是这一处境的产物,因而独具一种特殊的历史意义与艺术特征。“且介亭杂文”一方面是“含胡”的,以迂回、智慧的斗争方式面对审查;另一方面,鲁迅在杂文和《故事新编》里都使用了借古论今的方式,取道历史而批判现实,这也成为其后期杂文的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9.
鲁迅后期为什么会专心致力于杂文的创作呢?其根本原因,并不是“非功利观点所致”,恰恰相反,正是源于无产阶级的革命功利主义。  相似文献   

10.
作为思想家的鲁迅,杂文是他最得心应手的武器,他对这种文体确实有某种程度的偏爱。他认定杂文是“和人生有关”的一项“严肃的工作”,因为有人需要,也“有人憎恶”。鲁迅的杂文具有巨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它撕去旧社会的假面,展现光怪陆离的人生百态;它总结了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提供了返观历史的一部“信史”;它还着力于对作为民族心理特征的国民性的解剖,更使鲁迅杂文具有极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鲁迅杂文中的形象──鲁迅杂文艺术本质论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杂文中的形象──鲁迅杂文艺术本质论二郭海军如同情感特征是鲁迅杂文的本质特征一样,形象特征也是鲁迅杂文不可缺少的要素。但这种形象特征并非指杂文所必须运用的某些形象性因素,如形象化的语言、手段等。因为如果只把鲁迅杂文所含有的形象性因素理解为形象特征,...  相似文献   

12.
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杂文作家,是我国现代杂文的开拓者和奠基者。鲁迅在他的一生中共创作了七百多篇杂文,这是他留给我们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按照习惯的提法,鲁迅的杂文是匕首和投枪,是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我们以为,把鲁迅的杂文说成是匕首和投枪是不够的,鲁迅的杂文是我国近代社会的百科全书,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是我们工作和学习的指南,是生活的教科书。鲁迅在他的杂文中极其深刻地总结了中国革命斗争的经验,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鲁迅的杂文存在着我们迄今尚未完全认识到的重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是中国现代文坛上最伟大的巨星之一。他的文章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尤其是杂文 ,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的斗志 ,无情地揭露了反动派的罪恶行径。杂文 ,虽古已有之 ,但作为一种文化批判、思想批判 ,像投枪、像匕首似的战斗武器 ,则是由鲁迅所创造而又由他发展成一个成熟高峰的特定文体的。鲁迅杂文是中国现代散文的集大成者和最高成就。鲁迅从 1918年开始写杂文 ,他的前期杂文 ,内容十分丰富 ,始终贯穿着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和要求科学与民主的思想。鲁迅后期的杂文最深刻有力 ,随着中国革命形势的深入发展 ,鲁…  相似文献   

14.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这是毛泽东同志对鲁迅革命的战斗的一生所作的科学概括。鲁迅之所以成为“三家”,在革命征途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因为他紧紧地掌握了唯物辩证法。鲁迅虽然没有洋洋万言的哲学专著,然而,在他七百余篇的杂文中却充分体现了唯物和辩证的哲学思想。尤其是“鲁迅的后期杂文最  相似文献   

15.
从“杂感”到“杂文”——鲁迅杂文的文体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鲁迅杂文的创作动机和现实环境影响出发,从体制、内容、表现、风格等方面分析鲁迅杂文的文体属性及特征,提出了鲁迅杂文作为新型的文学体裁的文体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一在考察鲁迅杂文艺术形式的发展时,不难看到,随着鲁迅思想的发展,鲁迅后期杂文首先在题材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正是这一变化,直接推动着鲁迅杂文艺术形式的发展。在题材与艺术创造的关系上,歌德说过一句经验之谈:“创造性的一个最好的标志,就在于选择题材之后,能把它加以充分的发挥,从而使得大家承认压根儿想不到会在这个题材里发现那么多的东西。”  相似文献   

17.
鲁迅杂文是情感的产物,由贯穿全文的情感做链条。鲁迅杂文中的理性认识内容呈跳跃性的组合方式,成为情感的直接性表达手段。由情感的推动而产生杂文,在杂文中又调动各种手段来表达情感──“释愤抒情”,是鲁迅杂文最主要的文体特色。  相似文献   

18.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鲁迅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杂文是鲁迅一生同敌人进行斗争的主要武器,特别是三十年代,鲁迅在与形形色色的枭蛇鬼怪战斗的血雨腥风中,挥笔写下了一篇篇“最深刻有力”的杂文,“匕首”般地投向他所憎恶的一切,勇敢地捍卫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为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阶级斗争经验。今天,在深入揭发批判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四人帮”反党集团的斗争中,重读鲁迅的杂文,学习他关于阶级斗争的真知灼见,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当前阶级斗争的特点,进一步识破走资派的反革命嘴脸,激励我们把反对“四人帮”的斗争进行到底! 一鲁迅的全部后期杂文贯穿着马克思主义阶级论这一条红线。鲁迅经历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两个革命阶段,耳闻目睹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民的压榨,国民党反动派对人民的枪杀,血的教训“救正”了他“只信进化论的偏颇”,“转而求医于根本的切实的社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是中国共产党最忠实可靠的朋友与同志,保卫无产阶级文学,保卫人民革命事业,保卫共产主义成了他后期杂文的主要内容;他以实际行为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他与中国共产党人建立了真诚、崇高的友谊,中国共产党把鲁迅引为自己最亲密的同志,始终坚决地捍卫了这面光辉的旗帜,党中央及其领导人对鲁迅作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20.
鲁迅杂文研究的新镜角新拓展──评《新文化先驱的文体选择──论鲁迅杂文文体精神》龙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杂文是一种发生过重大影响的创新文体。鲁迅杂文研究和鲁迅的其它门类的研究相比又是一个薄弱环节,而且很难出现出类拔萃的新拓展和新突破。李德尧先生经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