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皇明北虏考》是明人郑晓撰著的一部当代蒙古史著作,是其所撰纪传体明代史《吾学编》中为北方蒙古所作的传记,是明人有关明代蒙古史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记事从洪武元年(1368)至嘉靖二十九年(1550),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
《皇明北虏考》是明人郑晓撰著的一部当代蒙古史著作,是其所撰纪传体明代史《吾学编》中关于北方蒙古的传记。记事始洪武元年(1368),迄嘉靖二十九年(1550),记述其间的蒙古史事及蒙古与明朝的关系,是明人有关明代蒙古史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探索《皇明北虏考》史料来源,认为正德以前资料主要取自明《实录》,...  相似文献   

3.
《皇明北虏考》一卷,是明人郑晓(1499-1566)撰著的一部当代蒙古史著作,记事从洪武元年(1368)到嘉靖二十九年(1550)。记述期间的蒙古史事及蒙古与明朝的关系,是明人有关蒙古史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本文就对该书的成书背景作一些阐述,以期对该书能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4.
《皇明北虏考》是明人郑晓撰著的一部当代蒙古史著作。记事始洪武元年(1368),至嘉靖二十九年(1550)。记事贯通明朝十二帝,按年、月记述了其间的蒙古史事和明蒙之间的往来关系,包括明蒙双方的致书、征讨、朝贡、封王及蒙古的社会状况、首领世系、汗位更替、部落驻地等,可以说是明人撰著的第一部有头有尾的当代蒙古史著作。本文评析...  相似文献   

5.
《皇明北虏考》是明人郑晓撰著的第一部有头有尾的当代蒙古史著作。成书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记事贯通明朝十二帝,按年、月记述了其间的蒙古史事和明蒙之间的往来关系,内容之丰富,记述之可靠,历来受到人们的推崇。但此著从其问世至今,学界在发掘利用其资料方面下的工夫多,对其自身情况研究的少,而其史料来源及史料价值更值得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郑晓字窒甫,浙江海盐人,明嘉靖二年(1523)进士,历官兵部职方主事、南京吏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职。他通晓经史,知识渊博,明习国家典故,有经世之志。本文仅对郑晓的生平与著作进行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明初瞿佑《归田诗话》卷下《吊白门》一则引吕布语,与元人张思廉《玉笥集》中《南飞乌》诗用吕布事,在今存文献中只见于《三国志通俗演义》,表明元明之际的瞿佑与比他更早的元人张思廉,已经读过《三国志通俗演义》,并用为说诗的根据或诗料;而《三国演义》当成书更早,大约在“元泰定三年(1326)前后”。  相似文献   

8.
沈括的《熙宁使虏图抄》原书当有图有文,共二卷,后仅著录文字,而不及其图,故只有一卷。笔者根据《熙宁使虏图抄》文中描述,结合同时期北宋其他出使契丹官员有关其行程的语录,绘制了从宋境巨马河到辽境单于庭的出使路线图,并分别对辽中京道打造馆居民、会仙馆"大川"、中京城郭和上京道崇信馆、官窑馆、毡帐馆进行了重新考释。  相似文献   

9.
南朝梁萧子显所撰《南齐书》前人多有校勘考订。近年中华书局出版的王仲荦先生校点本,综合前人成果并多有创见,诚为迄今所见之精本。然不足之处,亦时有所见。本文就其中之第五十七卷《索虏传》作些校议,以供再版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杨继礼的《皇明后纪妃嫔传》是万历年间陈于陛主持的官修“国史”活动中所取得的成果之一,现有清抄本,存于北京图书馆。由于杨继礼在史书中没有专传,在《明史》中甚至没有出现他的名字。因此,本文将有关记载他生平的零星资料经过综合,作出介绍。同时对该书的收藏过程也进行了详细考证。《皇明后纪妃嫔传》作为第一部根据原始资料而写成的明朝后妃传记集,内容丰富,具有很多的优点。不过,其中也有一些不足。但总的来说,该书不愧为成功的传记史书,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1.
《史记》是纪传体史书的开拓之作,《三国志》在断代史中别创一格。两书均属“前四史”。本文从体例、写作方式、著史思想三个方面对这两部史书作了一些初步的考辩,得出了部分历史比较学意义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不著撰人名氏"的《苏松历代财赋考》作者实乃清人周梦颜。是书的编辑源于康熙三十八年周梦颜等人的扬州请愿,它是清初"浮粮之议"大背景下的产物,也是周氏积善追求的集中体现。该书是道光九年刻本《苏松财赋考图说》的康熙刻本之一。二者相较,存在明显的增删痕迹。其原因主要是两个版本所针对的读者不同。《历代》所针对的对象是江南的地方官,而《图说》则是针对朝廷大臣甚至皇帝,作者为了避免文字之祸,对可能触犯忌讳的地方做了删节和改动。然而正是这些差异的存在,对于了解围绕减赋问题清代江南士绅与地方政府、朝廷的博弈过程,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值得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戏曲选本《缀白裘》从明末到清末六种刊本的叙考,勾勒其不断增删定型的过程。尤对易见的通行本之成书过程作了详尽考证。  相似文献   

14.
《春秋纬》的成书,并无专门考证,论者多依纬书之成书定谳。然《汉书·李寻传》所及“五经六纬”之名称,及《后汉书·张衡传》所言纬书成于“哀平之际”说,尚存诸多悬疑。考证《春秋纬》中所引新“五德终始说”,可以认定《春秋纬》当在汉平帝元始五年(5年)后为之,由刘歆与精通图谶的民间人士合著而成。  相似文献   

15.
清代讲史小说《说岳全传》的成书年代存在康熙二十三年和乾隆九年两种说法。康熙二十三年成书说的三条立论依据并不坚实,存在漏洞。从梳理《说岳金传》中引用的《兴唐传》、《北宋金枪倒马传》、《飞龙传》等评话和小说以及《飞龙金传》和《听雨轩笔记》等资料中记录的信息来看,以上作品有文字可循的确切年代都是在乾隆年间,再加上评书艺人柳敬亭的表演内容和《说岳全传》各版本传承关系等侧面证据,从而支持了《说岳全传》的乾隆九年成书说。  相似文献   

16.
徐松《登科记考》一书最早的本子是清末王先谦的南菁书院丛书刻本,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的赵守俨点校本即以南菁书院丛书刻本为底本,孟二冬补正《登科记考》一书又以中华书局点校本为底本。《登科记考补正》不仅沿袭了点校本的五十余处错误,而且增加了八十余处新的错误。  相似文献   

17.
一直以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樯橹”一词都被误刊成“强虏”。本文从此词本意、读者偏视、苏轼对曹操的态度、赤壁之战本事等层面来论证“强虏”当作“樯橹”,并交待“强虏”之说的成因。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在世界史还是在东亚史上,16世纪都是一个重要的时代。正是在这时,明朝深为北虏南倭问题所困扰。学界以往对明代北虏问题的解释框架,基本上局限于传统的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冲突史及明蒙关系史。在与其相提并论的南倭问题得到新的解释并被置于一个更广阔的海洋贸易史框架后,对北虏问题的认识变化依然不大。事实上,在长城沿线发生的、以明朝和蒙古为主角的一系列事件,同样是全球史时代变化的组成部分。这使我们认识到,内陆史视角的观察与思考应成为传统的海洋史视角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9.
《七录》著录图书六千多种,又有解题,阮孝绪不可能在普通四年这短短一年之内编撰完成。它所著录的《刘缓集》,最早编于大同二年,足以证明其直到阮孝绪去世前才最终成书,约在大同二年夏秋之间。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韵目和收字两个方面全面考察和比较了徐铉改定的《说文解字篆韵谱》和黄奭辑《黄氏逸书考》所载李舟《切韵》二书之间的异同之处,揭示了徐铉改定的《说文解字篆韵谱》和黄奭辑《黄氏逸书考》所载李舟《切韵》不仅对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而且对外体现出鲜明的独特性。这种现象表明,徐铉改定的《说文解字篆韵谱》和黄奭辑《黄氏逸书考》所载李舟《切韵》一定具有某种极为密切的关系,二书当同出一源。同时,徐铉改定的《说文解字篆韵谱》所有而黄奭辑《黄氏逸书考》所载李舟《切韵》所无的内容主要为小篆字头和古、籀、秦刻石文字体;且徐铉改定的《说文解字篆韵谱》少误而黄奭辑《黄氏逸书考》所载李舟《切韵》有误的情况在全书中比较普遍。黄奭辑《黄氏逸书考》所载李舟《切韵》乃是直接来自于徐铉改定的《说文解字篆韵谱》,并不能代表李舟《切韵》本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