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徽宗年间,陈瓘曾极力弹劾新党大臣章惇、曾布、蔡卞、蔡京等人,因而受到了新党的打击,被贬谪各地,流移不定,亲朋好友也受到了牵连.在贬谪地,陈瓘两撰《尊尧集》,指斥王安石《日录》,成为攻击新学和新党的一个旗手.陈瓘在徽宗朝的诸多行为,如指责曾布"建中调和",《四明尊尧集》中对王安石的人身攻击等,恶化了当时的政治空气.北宋后期的党争,从政见分歧向意气之争和人身攻击转化,陈瓘等元祐党人实难辞其咎.南渡以后,随着元祐学术地位逐渐上升,陈瓘及其《四明尊尧集》日显隆宠,颇受推崇.  相似文献   

2.
邓肃是宋南渡时期著名谏官和爱国诗人,诗词文兼擅。其诗歌创作师承多家,而受李白、杜甫沾溉最多。南渡前邓肃以学李白诗为主,诗歌豪纵俊爽、磊落旷放;南渡以后,则以学杜甫诗为主,诗歌沉郁顿挫,雄浑劲健。他学习杜甫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实录"的诗史精神和以史笔入诗的艺术表现手法,把个人身世之叹与抒写家国之痛密切结合,诗歌充满忧患意识与感人力量,比前期追踪李白的作品更显厚实、凝重。在杜诗接受史上,邓肃的创作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3.
邓肃为宋南渡时期著名谏官和爱国诗人,有《栟榈集》25卷传世。他诗、词、文兼善,又长于书法。《论书》阐明了他对笔墨纸砚的认识与取用法则,并对唐宋几位书法大家及其书法特点进行了品评鉴赏;由其书迹题跋,可以洞见其以人论书的书学思想及尚晋崇王的书法趋尚。邓肃《论书》及其书迹题跋,皆精到语,既充分体现了他的书法造诣,也折射出宋季书学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4.
陈瓘主要活跃在宋哲宗、徽宗朝,对当时的政治和学术影响深远,但因攻击王安石及其变法,屡遭曾布、蔡京等权臣打击,一生颠沛流离,官职不显,致使今日流传的陈瓘基本史料和作品多有讹误。以《四明尊尧集》《宋陈忠肃公言行录》等基本史料为基础,得出结论:陈瓘生于嘉祐二年(1057),卒于宣和四年(1122),是陈渊之叔父,而非叔祖父。另外,关于陈瓘作品还存在讹误:《吴江作》(又作《鲈乡亭》)《垂虹亭》《送侄刚胜柔诗》三首诗分别为林肇、王禹偁、邵雍所作;《代舅曹使君知筠州谢表》《代仓部知吉州谢表》《代仓部知池州谢表》《代叔父知南安军谢表》四篇表文乃吕祖谦所作;《代贺皇太后生辰表》《代贺明堂礼毕表》二文乃秦观作品。  相似文献   

5.
在文学史研究中,陈与义诗歌分期常以靖康事变陈氏南渡为界分为两个时期.但通过对陈与义靖康以后诗歌的仔细审读,我们不难发现他在南奔逃亡时期的诗歌和他在作迭官时期的诗歌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存在着较大的不同,诗歌的题材内容与风格特色也有着明显的差别.因此,应将陈与义南渡时期的诗歌视为一个独立的部分,以区别于他三十七岁以前的"少作"与晚年诗歌创作的"式微".  相似文献   

6.
理学诗派代表了通俗化、理性化的追求,江西诗派呈现出精致化、技巧化的倾向。南渡之际,武夷理学诗人群体前期的核心人物是杨时、陈瓘,后期的核心人物是刘子翚和朱松。而李处权、张嵲等跨越两派,代表了理学诗派与江西诗派的合流。江西诗派的骨干成员吕本中、谢逸、曾几等本身就是理学家,理学诗人更是“宋人主理”的代表。在与江西诗人的互动中,武夷理学诗人摒弃了道学腐气,以自然清秀的诗风创立了理学诗派中的清雅一派。  相似文献   

7.
陈瓘是北宋后期的重要政治人物,前期推崇王安石及其学术,经过从神宗、哲宗至徽宗的政治反复及其一贬再贬的政治遭遇,陈瓘对新党打击报复元祐党人及政治衰坏的现实深为不满,由此生发出对新党的严厉批判,并渐次深化为对王安石的政治学术观念的彻底否定,其思想也由儒学转向佛教。陈瓘的转变反映了士大夫对变法失败、党争不断的政治现实的深深失望,代表了北宋士大夫群体由前期的积极进取到后期消极颓废的变化历程。  相似文献   

8.
何大圭是南宋初期词人,早著文名,与著名词人张元干、诗人吕本中等有交游唱和,与“南宋四名臣”之一的李纲关系尤为密切,靖康中李纲兵援太原,大圭为其幕官参与抗战。然生平湮没无闻,迄无考订。经检史乘笔记与类书、方志,并与时人行事、作品互证,考明了其一生大概行踪:政和八年(1118)十八岁进士及第,历任太学录、秘书省正字、枢密院干办官、浙西安抚司参议官。晚年居福州。  相似文献   

9.
宋代南渡时期唱和词在特定时代文化背景下兴盛起来,被词人们广泛运用于交际应酬,充分发挥了表达友情、交流思想、切磋词艺、逞才角技、交游娱乐、宴饮酬赠等重要功用;它向世人昭示:词亦"可以群".南渡唱和词风的盛行,发扬了"诗可以群"的创作传统,增强了词人的群体意识,深化了"以诗为词"的创作观念,推动了词体文学的更大发展,促进了南宋词创作的高度繁荣,其价值意义不容低估.  相似文献   

10.
苏苏轼尺牍<答陈履常二首>被认为是了解苏、陈交往的重要文件,但信件写作时间、用语及内容与苏、陈二人熙宁年间交游活动不符.详细考察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期的经历与交游,及苏诗<光禄庵二首>所提供的信息,尺牍<答陈履常二首>应是写与吴中士人闾丘孝终或朱长文的.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学者们更多关注的是李纲在政治、军事上的才能,对其文学成就少有涉及。直到上世纪80年代以后,学界诸多人士才开始关注李纲的文学创作,陆续有学者撰文探讨李纲的诗、词、文、赋,对李纲的文学成就予以较为客观和公正的评价。本文就近30年来对李纲的思想和生平、诗文、辞赋这三方面的研究情况作一个简单的梳理和述评。  相似文献   

12.
风雅精神,是指《诗经》表现出来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优秀传统。陈与义南渡后的诗歌,在思想内容上表现出的积极关注国运、关注现实,和积极报国的人生态度,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相对而言,其前期的诗歌这种精神就比较弱。因此,风雅精神是其南渡后诗歌思想内容上显著的特点和亮点,也是陈与义南渡后诗风转变最为突出的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13.
李纲,南宋抗金领袖。其短暂一生,却有两次闲居期,共计达12年。其时,南渡政坛和、战之争激烈,“绍兴和议”正在酝酿。与在朝相比,其闲居心态发生变化:由“舍我其谁”的自信转为谨慎得体的关注国事。心态的差异使其闲居词呈现出与在朝词不同的风格,且呈阶段性变化。他乐天知命,“任真”,词风冲淡平和,乃苏轼之后又一位成功的学陶者。  相似文献   

14.
近世时期,与广东词人有过词学交游的旗人词人至少有12位。教授后学、唱酬吟咏、为词集作序跋是他们交游的主要形式。与旗人词人的交游是近世广东词坛对外交游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近世广东词坛词体创作的繁荣兴旺。考察和讨论这些交游活动,可以为比较细致地观察以及尽可能清晰地勾勒近世广东词史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汉末以来交游之风兴盛不衰。南朝齐梁时期以竟陵八友文人集团为代表的士人交游,呈现出广泛性、开放性与复杂性等诸多特性。并且其交游大多为势交,这与当时浮竞的士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以细致深入的文本阅读为基础,结合详尽的背景史料分析,考察汉末名士蔡邕与灵帝、献帝时期以建安七子为代表的士人的交游活动。蔡邕的一生约与汉末顺、桓、灵三朝相始末,正值东汉王朝从衰败走向覆灭的时期,他才华横溢,学识渊博,又出身陈留望族,交游比较广泛。他一生中对后辈晚学多有扶携奖掖,无论是对曹操、边让,还是对王粲、阮璃、顾雍等人的真心赞扬和大力举荐,都常为后人所称道,他性格中纯真、坦诚的一面,也在这些交往中得到体现。作为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是东汉向晋魏时代过渡的代表性人物,考查他的交游活动,有助于了解汉末士林的整体风貌。  相似文献   

17.
试论南渡前后词风之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南渡前后时期分为三个阶段,分别对产生于这三个阶段的词的总体风貌进行了阐述,从而描述了南渡前后词风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初唐诗人杜审言一生经历丰富、交游广泛。本文着重从知人论世的角度,考察他与同时期的著名诗人陈子昂、沈佺期、宋之问、李峤、崔融、苏味道等七位好友交往的详细情况,以期进一步探讨杜审言的交游情况对其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苏南古镇     
锦溪 锦溪,旧名陈墓,位于昆山市西南23公里处。宋皇室南渡,孝宗的爱妃陈妃病逝后水葬于此。宋孝宗下旨在爱妃的玉殒之地——五保湖畔,建造一座莲池院,从此名声远播,商贾云集,人烟辐辏,成为昆山、青浦、长洲之间的商贸中心。  相似文献   

20.
李纲以屈原为榜样,创作了大量骚体作品来倾诉亡国之痛、思乡之情;揭露黑暗、针砭时弊,表现出了李纲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以及对现实的批判精神。李纲创作出了大量饱含深情的壮美诗篇,他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