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居易曾与数量众多的乐人有过密切的交往,可考者约45位,其中宫廷乐人8位.府县乐人22位。家乐13位,青楼歌妓2位。这种人生体验对于白居易诗歌的创作、传播及诗歌理论均有着密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元稹交游考     
《元氏长庆集》,为之作笺释者殊为少见,近人陈寅恪先生始有部分笺证(见《元白诗笺证稿》)。年来,笔者拟全面整理元稹诗歌。其首要工作则为考证元氏之交游动向。元稹一生经历了德、顺、宪、穆、敬、文宗六朝,位至宰相,当时重要的政治斗争和文学运动都与之有牵连,有名的政治、文学人物都与之有交往。为此,先写其交游考。这里选择五人,或与时人考证有所异同。  相似文献   

3.
文章认为元稹为人正直而清高;元稹主张继承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刺美见事”,反映现实问题,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对当时和后世的诗歌产生过较大影响;元稹的华山诗写得风华流丽,动中见静,忙中有闲,从容不迫,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4.
白居易与元稹是知交好友,二人在政治上虽有一致之处,但也有分歧,通过梳理他们的交游可反映出二者之异同.从元、白与刘禹锡的交游可以看出二人对永贞革新持同情态度;从他们与牛僧孺、李德裕的交游可以看出元稹更接近李党,而白居易则超然于党争之外;从他们与裴度的交游可以看出白居易反对宦官专权,行事洁身自爱,而元稹后来则对宦官有所倚重.  相似文献   

5.
元稹一生,经历过多次贬谪,贬谪对元稹的人生与创作影响深远,它将元稹从权力中心疏离了出来,闲散弃置的谪居生活客观上为他专注于诗歌创作提供了机会。贬谪所导致的人生陡降使元稹更真切直接地感受社会与人生的艰难,受此影响,对贬谪骚怨情感的抒发与具体谪居生活的描写,成为他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反复的贬谪迁徒,使元稹有机会感受谪居地不同的人文风物,它在开阔了元稹眼界的同时,也拓展了他诗歌创作的题材范围。  相似文献   

6.
唐代,西域与中原联系紧密,体现西域与中原文化交流的唐代文学作品不胜枚举.文章以元稹诗歌为例,将其诗歌中的西域名目分为西域动植物、西域人物、西域乐舞、西域地理4类加以探究.元稹诗歌中的西域名目是西域文化融入唐人生活的具体体现,虽然诗人对社会风俗的胡化感到忧虑,但也由衷赞美、欣赏西域文化之美.这些西域名目使其作品更贴近现实,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7.
在近代诗歌史、诗歌理论史和经学史上,林昌彝都是一位重要人物。特别是他的《射鹰楼诗话》在保留鸦片战争时期爱国诗人的诗篇方面更是意义重大。郭嵩焘更是近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他是第一位驻英大使,同时在军事、政治方面也有诸多贡献。林昌彝与郭嵩焘之间有过两年的交往,学者对此有所忽略。虽然二人交往时间不长,但对各自的研究,还是颇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8.
荀子从建构“群居和一”的交往共同体出发阐释其礼乐美学思想,礼、乐、诗作为共同体整合的文化资源而被其赋予“先王之道”的价值权威。情性的约束规范是荀子礼乐美学交往论内涵的中心话题,他倡导“情文具尽”的交往,追求礼义与情性的平衡美和礼义所建构的秩序美。荀子深入阐释乐的交往和合审美内涵,强化“乐”对君子品格美的培养。《诗》承载着礼的价值观念和信仰体系,具有深刻的交往意义。荀子礼乐美学中的交往论思想具有明显的经世致用性。  相似文献   

9.
元稹、白居易前后交往30年,诗歌唱和近千首。这些唱和强化了二人美刺比兴、讽谕时事的诗歌创作理念,有力地推动了他们的讽谕诗创作,形成了同题共作、从同立异的唱和性质。在元白的唱和实践中,彼此的诗风得到不断改进,对二人诗歌创作的风格、体裁与观念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诗歌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萧乾与云南     
萧乾是我国著名的作家、翻译家。作为抗战时期来云南的文化人,他写过反映云南人民抗战的史诗《血肉筑成的滇缅路》;作为和平时期的翻译家,他不仅与云南学人合译文学名著,还与本文作者——二位普通的高校教师多次书信交往,给予精神的鼓励和帮助其著书及出版。  相似文献   

11.
元稹是以其理论和创作开一代新风的作家。元稹高度评价杜甫正确处理继承与革新关系的艺术实践 ,他是确立杜甫“集大成”历史地位的第一人。元稹关于倡导新乐府运动的议论 ,切中时弊 ,他反对依傍古人的主张 ,具有理论创新意义 ,其新乐府诗是直接受其创新理论指导的产物。元稹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成就是多方面的 ,其悼亡诗情真意切 ,哀婉动人 ,大量的艳情诗抒写男女悲欢离合的真情实感 ,哀艳缠绵。历史地看 ,它们极大地开拓了爱情诗的题材领域和艺术天地 ,值得重视。《元稹集编年笺注》是元稹作品的第一个笺注本 ,在学术上亦达到较高水准 ,它的问世将推动元稹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2.
曾有过浪漫爱情并将其写成小说的唐代文人元稹,在其艳情诗中也直白坦露了自己的情爱心理。他对爱情不信任,却又缅怀旧情;不能认清和接纳真实的人性,而又妄发议论。现实的考虑,矫饰的身段,以及内心深处的贪恋,使元稹对情爱产生了矛盾复杂的心理。  相似文献   

13.
元稹在中唐诗坛是影响颇为广泛的诗人,与白居易齐名.但元稹身后,却渐渐招来非议,尽管往往是以"元白"并称的面目出现,但多数是"重白抑元",用白居易诗歌特征来概括元稹的诗歌特质,这已经不够准确;其次,用元稹创作的"艳诗"来对其人品进行否定,至有"卑鄙的文人与文人的卑鄙"之论,这对元稹这样一个大作家是非常不公允的.  相似文献   

14.
古往今来,中外教育家数不胜数,无不探索教育之捷径。本人也是一位教师,在数年的教学过程中经常见到过无数的教师,学生及家长为了能取得一个理想的学习效果发生过难以计数的悲与乐的场景,有些让人触目惊心。但结果有时让人大失所望。静心思虑,历历在目。究竟如何才能创建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使我们同仁,学生,家长满意呢?我的认识如下:  相似文献   

15.
唐代大诗人元稹的《遣悲怀》三首。又称《三遣悲怀》,一向被古今论者称为悼亡诗中的佼佼者。但是在具体论诗,特别是由诗及人时,又有较大分岐。有的同志认为,待中表现了元稹对妻子的“真情实感”、“比较最接近于近代意义上的真正爱情”;有的同志则认为,元稹其诗虽  相似文献   

16.
元稹是中唐文坛上成就卓著的作家,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元稹的诗歌在当时得到上至皇帝下至普通百姓的广泛喜爱,元稹在当时文坛上的地位与影响,并不亚于白居易。但是在其身后,白居易“一枝独秀”,后人对他的评价越来越走高,而元稹则成了“明日黄花”,风光不再。对元稹评价的走低,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对元稹人品的认定,但文学研究不是道德审判,更何况以前“控方”提供的证据本身多少还存在一些问题呢!元稹不被看好,对他的研究也就比较萧条冷落,截止到上个世纪末,大陆元稹研究的最重要成果只有一部卞孝萱先生的《元稹年谱》与一部…  相似文献   

17.
<正> 《莺莺传》是小说,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作者元稹在写作它的时候,当然是有事实根据的。但他所根据的事实是什么呢?千馀年来一直到最近仍然争论不休。唐代人似乎比较通达。尽管作者元稹名气很大,传奇在中唐又很盛行,有的应进士科的举子甚至用传奇作敲门砖的“行卷”,作者的朋友象李绅、杨巨源还都为小说写过诗歌。但很奇怪,对小说的素材来源却几乎无人说及,这无形中给后世的聚讼纷纭埋下了伏线。  相似文献   

18.
画家贺寿     
相传有一个书画家和一位作家同住一个院里,两人交往很深。一天,作家过60大寿,书画家送他一幅精致的条幅,作家高兴地打开一看,条幅上除了题首  相似文献   

19.
论王维的乐府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维现存乐府诗共103首,主要由旧题乐府与新题乐府两大类构成,而在这两大类乐府诗中,又有古体乐府与近体乐府之别。王维的古体乐府,以五古、骚体与七言歌行最具代表;其近体乐府的体式之多与数量之众,连“诗圣”杜甫也难以与之并论。从新题乐府的角度而言,王维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创作新题乐府的诗人,并对杜甫、元结、元稹、白居易等人产生着较为直接的影响。王维乐府诗的另一个特点是其大都属于“乐章”的范畴,即能入乐歌唱而成为歌诗。  相似文献   

20.
元稹是与白居易齐名的中唐一位重要诗人,随着他元和五年被贬江陵,元和十年被贬通州,诗歌创作出现新格局,重要表现之一即是农村题材大为增加,对民生疾苦尤为关注。元稹以农村为背景,以农民的生产活动、生存状态、风俗习惯等为表现对象的农事诗创作,是元白早期提倡新乐府写作精神的继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