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艺术歌曲起源于西方18-19世纪的浪漫主义时期,是德、奥音乐的经典体裁形式之一。中国音乐家开始尝试艺术歌曲创作的时间,大约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其作品创作与德、奥艺术歌曲有着极其深厚的渊源。研究早期中国艺术歌曲与德、奥艺术歌曲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我国近现代音乐先驱所取得的伟大艺术成就,有助于我们在先人成功实践的基础上探寻一条适合中国声乐艺术发展的中西结合的道路,更有助于我们在汲取世界音乐文化精华的基础上,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后中国原创艺术歌曲的创作和表演色彩纷呈,绚丽多姿。中国原创艺术歌曲作为中国传统声乐艺术和西洋声乐技法相结合的产物在创作和演唱中呈现了很多中国化的特征。本文对中国原创艺术歌曲从教学研究的角度进行了科学的归纳和分类。并对用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艺术歌曲和用中国民歌民间音乐创作的艺术歌曲的创作和演唱风格进行了分类研究,阐述了演唱不同类型的中国艺术歌曲把握艺术风格的重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张璐 《宿州学院学报》2012,27(10):85-88
古诗词艺术歌曲强调吐字、韵律等艺术特征,教学中让学生直接接触它,学生不能把握其节奏、韵律,也不能表现歌词的形象和情感。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声乐教学中,要让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接触、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挖掘其内涵,把握其节奏、韵律;同时,还可以选用适当的作品训练学生的呼吸、咬字等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利用古诗词艺术歌曲特有的美学特征,培养学生对声乐审美趣味的理解,提高传统文化知识和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4.
通过具体的谱例分析 ,论述艺术歌曲在西洋声乐发展史上及声乐表演艺术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论宋代艺术歌曲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歌曲(lied)一词起源于德国,很久以来在民间一直保持着纯粹的通俗体裁。直到18 世纪末叶才开始列入艺术体裁行列,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诗词与曲调紧密结合,使文学与音乐艺术得以完美的体现。而这样的艺术体裁在中国北宋年间( 约公元12 世纪) 就已产生,它的发展与宋代音乐理论支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中国艺术歌曲体裁早于德国艺术歌曲600 多年。  相似文献   

6.
谈莫扎特艺术歌曲的演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莫扎特音乐创作生涯中,艺术歌曲数量虽少,而它的艺术魅力仍流芳百世,无论在不同规模的演唱会上,还是声乐教学中,均被广大师生及演唱者选唱.本文试图通过剖析莫扎特创作艺术歌曲的内涵及音乐色彩的变化,探讨如何以憾人的艺术感染力演唱好这些艺术歌曲.  相似文献   

7.
近几十年来,业界对艺术歌曲的基本概念产生了一定的误解和偏差.艺术歌曲是美声声乐艺术中最重要的核心组成部分,对其概念理解和认知的不清晰,势必会对我国声乐艺术的整体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从浪漫主义艺术歌曲的角度出发,中国艺术歌曲的概念可阐述为:基于诗乐平衡理念下,以较高文学水准的中文诗词为歌词,伴奏与人声旋律处于平等地位,在艺术表现上相辅相成的中文歌曲.  相似文献   

8.
近几十年来,业界对艺术歌曲的基本概念产生了一定的误解和偏差.艺术歌曲是美声声乐艺术中最重要的核心组成部分,对其概念理解和认知的不清晰,势必会对我国声乐艺术的整体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从浪漫主义艺术歌曲的角度出发,中国艺术歌曲的概念可阐述为:基于诗乐平衡理念下,以较高文学水准的中文诗词为歌词,伴奏与人声旋律处于平等地位,在艺术表现上相辅相成的中文歌曲.  相似文献   

9.
在莫扎特音乐创作生涯中,艺术歌曲数量虽少,而它的艺术魅力仍流芳百世,无论在不同规模的演唱会上,还是声乐教学中,均被广大师生及演唱者选唱。本文试图通过剖析莫扎特创作艺术歌曲的内涵及音乐色彩的变化.探讨如何以憾人的艺术感染力演唱好这些艺术歌曲。  相似文献   

10.
本文概要介绍了中国三四十年代艺术歌曲的产生背景及其发展脉络,各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作品,并进一步阐发了作者对中国三四十年代艺术歌曲在中国现代声乐教学中,教材选编、声音训练、艺术要求等各方面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柴科夫斯基的艺术歌曲被称之为"声乐交响诗",在他的作品中音乐被赋予了戏剧性的力量,他把交响乐的思维渗透到小小的艺术歌曲中,使艺术歌曲具有一种戏剧性的特质。  相似文献   

12.
"美声唱法"在大众的心理上普遍是与我国的"民族唱法"相对而言的。其特点是:歌唱要求的气息是深的、有弹性的、可自由控制的长的呼吸;声音位置要高,并且非常注重整体共鸣;语言上特别讲究要打开腔体把字咬到腔体里、唱在气上。用这种方法演唱,声音既得到统一又有柔和的色彩,它目前已被世界公认为最科学的方法,也成为我国高校音乐专业声乐教学的基本方法。然而,我们时常看到这种现象:一部分声乐老师和学生一味地追求"美声",不管是唱外国(主要是意大利、法、德)歌曲,还是中国歌曲,对声音过分注重,生怕美声味不够,唱的中国歌曲却让人听不出"中国味",这就陷入了美声教与学的误区。鉴与此,笔者尝试对用美声唱法演唱中国艺术歌曲提出一点拙见。  相似文献   

13.
演唱用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艺术歌曲是声乐表演艺术的一个难点。文章作者分析了造成学习困难的症结原因。从中国历史和传统美学的角度给出了穿越古今时空的路径。论述了中国古典诗词追求意境、讲究典雅、崇古尚古的美学倾向对演唱用古典诗词作曲的艺术歌曲的影响,探讨了中国古代诗歌、音乐因地域、民歌和时代风格的演变对演绎中国艺术歌曲的影响,尝试给学习者配制一把演唱这类中国艺术歌曲的钥匙。  相似文献   

14.
德国艺术歌曲是人类艺术宝库的瑰宝,是一种重要的音乐体裁.文章探讨了德国艺术歌曲的产生与发展、主要作曲家及其创作风格以及德国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以期声乐演唱者正确理解与掌握德国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  相似文献   

15.
艺术歌曲是中外高等艺术院校声乐专业课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演唱艺术歌曲是演唱者提高歌唱水平和艺术修养的必修课程。完美的艺术歌曲表演需要具备良好的文学修养、优秀的二度创作能力、丰富的声音技巧以及钢琴伴奏和歌唱的结合,以共同表现艺术歌曲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6.
舒伯特艺术歌曲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舒伯特的主要艺术成就在于开创了抒情歌曲、声乐套曲的新体裁 ,在交响乐中加入抒情性因素 ,并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艺术歌曲 ,在西方音乐史上 ,在艺术歌曲创作方面具有奠基性和经典性的成就 ,被世人誉为“歌曲之王”。  相似文献   

17.
艺术歌曲产生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出现的一种特定的声乐体裁。是为诗人的诗词谱曲,采用钢琴伴奏,注重表现意境和情感,篇幅短小、精致、结构严谨,能表达深刻思想的抒情性歌曲。本文对艺术歌曲的文学性、室内型的认识,从语言、音乐、伴奏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8.
德奥艺术术歌曲在声乐史上占有很大的地位。如何准确完美的完成对德奥艺术歌曲的演绎?首先应该对歌曲的风貌做比较深的了解,声乐的运用要和谐统一,演唱与伴奏要相互呼应,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出现新的艺术歌曲体裁——声乐套曲。这是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之一。声乐套曲实际是音乐与诗歌的结合体。舒曼为此做出卓越的贡献。本文结合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评述舒曼对发展艺术歌曲所作的贡献,以及他在作曲手法上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20.
艺术歌曲这一声乐体裁在我国的传播与发展,是20世纪中西音乐文化交流随着我国专业音乐创作队伍的形成而兴起的。我国这一历史时期的作曲家创作出的艺术歌曲,无论在创作手法还是在艺术特征等方面均取得了比较高的成就。青主所创作的《我住长江头》(宋·李之仪词),是这一时期艺术歌曲体裁的精品之一,它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文章主要对《我住长江头》作进一步的全面分析,进而解读艺术歌曲这一外来声乐艺术体裁在我国初期的发展状况,以及它们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