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以北京三个回族大家庭为典型个案,将辛亥革命以来近百年划分为四个时期,以这四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为背景,分别考察了各个时期北京不同职业的回族人家婚姻家庭观念的变化.从婚姻中的民族因素、婚姻形式、家庭类型、居住形式、家庭内部各种关系的变化等方面,具体反映都市回族在择偶观、婚姻习俗、家庭结构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并分析探讨了都市回族婚姻家庭发生变化的因为.从透视回族现代婚姻家庭的走向,探讨回族发展变化的轨迹,反映回族对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认同.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著作的文本分析,进一步阐述了婚姻家庭伦理关系的演变过程,提出了唯物史观是把握婚姻家庭伦理道德观的基本原则。恩格斯从婚姻是以爱情为基础,家庭中男女平等和代际关系和谐等方面提出了婚姻家庭伦理的内在诉求,对人们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解决各种婚姻难题给予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婚姻家庭深受社会变革的影响,而南方农村在婚姻家庭方面的表现,呈现出与北方和中部地区明显不同的特点。基于对广东80个村庄部分家庭的问卷调查,笔者从初婚年龄、婚姻圈、婚姻媒介、婚后居住方式以及夫妻关系和养老安排等方面,探讨了不同代际之间婚姻家庭变动情况。研究表明,不同代际间的婚姻家庭情况差异明显,在当代中国南方农村,虽然面临着社会变革的挑战,但其婚姻家庭对传统仍然有相当多的保留,其变动表现出更多的迟缓性。  相似文献   

4.
哈萨克民族传统婚姻家庭制度经历了从传统社会的习惯法到现代社会制定法逐渐变化的过程,其内容涉及婚姻和家庭的诸多方面,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宗教特点。了解哈萨克族传统婚姻家庭制度,有利于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过程中,结合少数民族婚姻家庭特点,更好地贯彻现行的婚姻家庭制度,这对于加强民族团结,创建和谐社会,稳定社会秩序,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托夫勒全面分析了影响和作用于婚恋家庭生活与两性关系的各种社会因素,并试图从纷繁复杂的无序现象中找寻到某种规律.他的核心观点是科技革命将促使工作家庭一体化,进而提高婚姻质量,改善夫妻关系.其主要缺陷是把生产力仅仅归结为科技,并且夸大科技对于转变人们工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作用,甚至认为科技可以不通过生产关系变革而直接改变婚姻家庭关系.尽管如此,托夫勒的婚恋家庭观对于尚处于现代化过程中的我国婚姻家庭关系及两性关系的健康发展,仍然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及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美婚姻伦理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两国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传统使两国的婚姻伦理存在差异。在婚姻的选择上中国家庭注重整体利益,美国家庭则注重个人情感。这体现在中美两国不同的婚姻前提条件和婚姻决定权上。婚后,夫妻关系成为婚姻伦理的主要部分,中国夫妻的关系较为密切,而美国夫妻即使关系再亲密双方也会保持一定的独立性,这与两国夫妻不同的家庭地位和相处模式密切相关。中美两国的离婚率和离婚原因反映出当婚姻出现问题时,中国家庭会本着"从一而终"的观念尽力挽回,而美国家庭则是用"顺其自然"的态度面对。  相似文献   

7.
1950年5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的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对传统的婚姻制度和观念冲击甚大,尤其是家庭关系方面,具体体现在夫妻关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以及婆媳关系等诸多方面,随着《婚姻法》广泛深入地宣传和实施,使得这些家庭关系开始重构,新型的婚姻家庭关系也随之确立。  相似文献   

8.
随着戊戌维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的展开,中国社会进入了急剧变革的时期,封建传统的婚姻观念开始裂变,同时对旧有婚姻制度带来了猛烈的冲击,西方先进的婚姻制度和思想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接受。出现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离婚自主的现象,这是中国人追求西方民主、平等、自由的一种体现,也是中国传统婚姻向现代婚姻转变的征兆。这种转变冲破了封建家庭主义的束缚,对于反封建起着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促使人们追求自由平等的生活,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促进了西方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对于人们思想的解放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广西L村36名农村外出务工青年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从对婚姻的理解、理想的婚姻年龄、对婚前性行为的看法、择偶标准、生育观、家庭性别分工等方面,论述了农村外出务工青年的婚姻家庭观念现状。结果表明,农村外出务工青年的婚姻家庭观既有传统文化特征的成分,也有现代文化特征的色彩,其现状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共同塑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戊戌维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的展开,中国社会进入了急剧变革的时期,封建传统的婚姻观念开始裂变,同时对旧有婚姻制度带来了猛烈的冲击,西方先进的婚姻制度和思想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接受。出现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离婚自主的现象,这是中国人追求西方民主、平等、自由的一种体现,也是中国传统婚姻向现代婚姻转变的征兆。这种转变冲破了封建家庭主义的束缚,对于反封建起着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促使人们追求自由平等的生活,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促进了西方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对于人们思想的解放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在改变着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结构,而且对人们的婚姻与家庭的变化产生了极大影响。本文试就现代婚姻现象所蕴含的悖论,揭示现代婚姻的本质,以引导人们更理智地认识与解决婚姻家庭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少数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婚姻习俗和婚姻家庭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各民族的婚姻习俗和婚姻家庭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仍然保留有原来的传统和习俗;另一方面又吸收了许多外民族的东西.研究和正视各民族婚姻家庭的变迁、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于民族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婚姻家庭制度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建立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民国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在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各个领域都有着明显体现。随着新思想、新观念的传播和新婚姻法律的颁布,传统的以夫权为中心的离婚制度开始向以男女平权为原则的离婚制度转变,中国传统婚姻制度由此受到猛烈冲击,并出现一些新变化。《大公报》在1927~1930年设立《妇女与家庭》专栏,比较详细地报道了当时天津女性的婚姻家庭状况,尤其在离婚问题方面给予女性更多关注。该报关于女性离婚事件的报道和讨论显示,这一时期天津女性的离婚原因、主动提出者、离婚年龄等方面均与传统婚姻不同。  相似文献   

14.
婚姻是联系人类过去、现在、未来的基本纽带和桥梁。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婚姻制度作为自身文化的一种综合反映,集中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于人自身、对于婚姻家庭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种种看法和态度。因而婚姻史的研究也就成为涉及政治、法律、历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以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对爱情、婚姻、家庭领域的道德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爱情的本质及道德基础、婚姻家庭道德的历史性、资产阶级婚姻家庭道德的虚伪性和堕落性、共产主义社会爱情婚姻家庭关系中的道德要求、婚姻的离异及其道德要求等问题上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观点,也为我们提供了正确认识爱情婚姻家庭道德的重要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6.
晚清民初时期,随着西风东渐,西方的社会生活方式及婚姻家庭观念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冲击,直接引起了该时期国人婚姻与家庭观念的变化,推动了中国由古老的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谭恩美小说《喜福会》中美国华裔家庭内部的夫妻关系和母女关系,着重探讨了中国人的婚姻观、孝爱观和教育观在美国华裔及其后代身上的传承与延续,具体表现在:中国传统婚姻下男女不平等的关系,儒家敬老爱幼的传统以及中国母亲的批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人的婚姻家庭观念悄悄地发生了变化。虽然人们对传统的婚姻和家庭仍然保持一定程度的认同,但对影响夫妻感情的因素、对待婚外情以及对待家庭内部结构的看法又与传统的观念有很大的差异,从而折射出了时代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9.
摩梭母系制婚姻家庭的和谐内涵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婚姻经历了从群婚、对偶婚到一夫一妻制的发展历史,在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一夫一妻制家庭的今天,中国的西南边陲有一个古老的民族——摩梭人则至今保持一种与传统父系制婚姻家庭迥然不同的母系制婚姻家庭模式。这种模式为习惯法所认可,具有其独有的优越之处及自我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合理价值,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体现出一种自由、平等、和谐的两性关系,而为世人所关注。本文力图通过对摩梭母系制婚姻家庭模式的法律解析,从另一角度去领悟和体味,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宏扬祖国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20.
近60年来中国的制度变革和社会转型使农村家庭一直处于形变的过程之中。在传统中国社会,传宗接代构成了中国社会运行的基本规则,它既体现了人的个体性价值,也是家庭及婚姻组织的基本原则。传统家庭重视的是父子主轴的纵向关系,强调的是子代对父代权威的遵从。在传统农业社会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