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沈约是我国南朝齐、梁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史载其为“吴兴武康”人,然其籍贯故里在现今的什么地方,各种工具书说法不一,研究者们也提出了“德清县城关镇”和“余杭县博陆镇”等多种说法。本文以《梁书》本传和沈约《宋书·自序》为依据,再根据大量的地方志资料,并通过实地考察,考明沈约的籍贯故里应是今德清县武康镇西面的筏头乡东沈村。  相似文献   

2.
沈约籍贯考     
沈约(公元441—513年),字休文,吴兴郡武康县人,活动于南朝宋、齐、梁间,著有《晋书》一百二十卷、《宋书》一百卷、《齐纪》二十卷、《梁纪》十四卷、《谥例》十卷、《宋文章志》三十卷、《文集》一百卷、《四声谱》等,是一位相当有影响的作家.他的作品大多已散佚,传世明刻本《沈隐侯集》十六卷,《沈休文集》四卷,辑沈约诗文四百余篇,《四库全书》均未著录,不失为研究沈约之重要资料,但系后人辑录,非原集面貌;现存比较完整的只有《宋书》一百卷(亦有缺佚),为史家所重视,明万历间刻印的南监本二十一史、北监本二十一史,崇祯间毛晋汲古阁刻印的十七史,清乾隆间武英殿刻印的二十四史,都包括《宋书》在内,近年中华书局二十四史点校组重新点校出版了二十四史,流传则日渐广泛.  相似文献   

3.
沈约《宋书》的定稿时间,目前多认为是在南朝齐萧鸾称帝(公元494年)以后,甚至在梁武帝即位(公元502年)以后。借助于语言学和文献学的相关考察,可以认为《宋书》的定稿时间应当早在永明六年,即公元488年。  相似文献   

4.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23(2):F0002-F0002,F0003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宋闻兵副教授撰,中华书局2009年3月出版。 该书以沈约《宋书》词语作为研究对象,在明确《宋书》词语研究意义和方法之后,首先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对书中词语的一般特点展开论述,指出新词新义的大量涌现和双音词数量的激增是《宋书》词语最主要的特征,同时对新词的判定标准、新义产生的途径和《宋书》双音词数量激增原因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得出基于专书词语实际情况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沈约《宋书》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绍侯 《南都学坛》2001,21(4):17-24
沈约出身于江东高级门阀士族,博通群籍,历仕宋、齐、梁三朝,封候拜相,文才横溢,深谙当时典章制度,为他撰写《宋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宋书》代表了沈约在文学和史学方面的主要成就,虽然继承了何承天、山谦之、孙冲之、苏宝生、徐爰等人对刘宋历史研究的成果,但多有创新。《宋书》根据时代特点,为门阀士族立的传几乎占“列传”的一半,创设了《思(?)》、《孝义》、《索虏》、《芮芮》、《(般木)(般木)》、《鲜卑吐谷浑》、《氐胡》、《蛮夷》等传,全面地反映了刘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真实情况。《宋书》的八志提供了刘宋时期天文历法、礼乐制度、官吏制度、自然地理、物产气候和州郡设置的重要资料。《宋书》是研究有宋一代门阀政治变化、阶级斗争、民族关系、国际交往和典章制度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6.
与音乐关系密切的乐府、歌诗等是沈约一生所关注的重点。沈约《宋书》在继承司马迁《史记·乐书》、班固《汉书·礼乐志》的基础上,不仅正式设立了《乐志》,让音乐从礼仪中分离出来,而且四卷的"乐志"内容很丰富。正因此,沈约现所存见的乐府诗,数量之多,在先唐诗人中几无可比。沈约之于乐府诗的收集与整理,主要表现在《宋书》的三卷《乐志》("乐二"至"乐四")之中,其虽然不属于乐府诗总集,但却是可以与乐府诗总集媲美的。因之,这三卷乐府诗所呈现出来的"整理类批评"特点,也就自然是值得重视的。而《乐志》中的一卷"乐一",则为沈约"题解类批评"的代表作。"整理类批评"与"题解类批评"对于当时的音乐文化建设、乐府诗的辑录与整理等,都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特别是对后世史学家与文学家的乐府诗批评,产生了较为直接的影响,因而在乐府诗批评史上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汉代《公莫舞》“出自方俗”。汉、魏,至唐,“陈于殿庭”,“用之宴饗”。由于《公莫舞》在表演时,舞蹈者手持头巾,所以晋、宋以后称《巾舞》。其古歌词在沈约修《宋书》时被正式著录,兹全录如下:  相似文献   

8.
沈约撰写《宋书·谢灵运传论》所秉持的古今观念与之前的史家有所不同,他受到佛家三世因缘说的影响以古今相因的思路来审视文学发展的历史,故而写出了中国第一篇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史专论。与这种古今相因的文学史观相一致,在具体的文学批评中,沈约贯彻了与其古今关系认识相一致的古今观念。在肯定后世变革的思路下沈约为当时新出的声律理论摇旗呐喊;在肯定后世的古今观念下沈约在作家批评上避免了论家厚古薄今的一贯主张,并大力“奖掖后学”;在文学创作论上他又反对过度用典,从而提出“文章三易”的说法。  相似文献   

9.
今通行本《类篇》有中华书局的姚刊三韵本影印本和上海古籍出版社据上海图书馆藏汲古阁影宋钞本影印的本子。但中华书局姚刊三韵本讹误甚多,使用前需对其进行校勘。以中华书局本(1984年12月第1版)为底本,上海古籍出版社本(1988年2月第1版)为参校本,对《类篇.石部》进行校勘,可以发现:姚刊三韵本《类篇.石部》存在释义和读音方面的一些错误,如"碑"下所引郑康成之说"官"当作"宫"、"空"作"窆","砠"所引《说文》"石戴土"当为"土戴石",《说文》"■"之释义"石也恶也"的前一个"也"字乃"地"之偏旁讹夺,等等。同时,《说文》、《集韵》也有若干失误。这些讹误主要是由形近而讹、偏旁讹夺、倒文等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说;我们想研究某一时代的文学,至少要知道作者的环境、经历和著作。沈约,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他是南朝文坛上很有影响的文史学家。但遗憾的是,对于这位文史学家的研究至今仍处于初始阶段。本文撰写的目的,试图解决两个问题:1、沈约究竟有多少著作? 2、除明辑本《沈隐侯集》 4卷及《宋书》百卷两种传世外,沈氏著作其余大都亡佚。这亡佚各在何时?有无遗文流传至今?笔者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下面逐一加以考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南北朝时著名史学家裴子野在史学史方面的贡献进行了初步的论述研究。南梁时期,沈约的《宋书》,裴子野的《宋略》,以两部不同体裁的史籍,在史学领域中并驾齐驱,保证了编年体与纪传体并称二体的地位。虽然《宋略》现已散佚,但叙事、史论方面,代表了当时史学发展的新水平,为后世树立了楷模。裴子野的著史思想引起史学界注重,对史学评断的深入,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宋书》,梁沈约撰,为现存唯一较完整记载刘宋朝历史的史籍。此书现有中华书局于1974年出版的标点本,是本广参有关文献,博采前人校勘成果,为迄今最为通行的本子。但其中某些标点、校勘仍有可以讨论之处,自出版以后,已有许多学者作过补苴,然仍未能尽善,本文试再作璧补。  相似文献   

13.
江文通文章诗赋,并美兼工,为当时文坛卓尔名家.余习读《江文通集》,尝撰成《江淹诗文系年考辨》等文,对前人误考及失考之江淹诗文进行系年探讨.今复撰此篇,以供研究江淹者参考。并就教于方家. 一、《奏记诣南徐州新安王》江淹《自序》:“为南徐州新安王从事,奉朝请。”《梁书·江淹传》:“起家南徐州从事,转奉朝请。”奏记即文通为新安王从事期间作.稽之《宋书》,刘宋时封新安王者有二:一为新安王子鸾,孝武帝第八子;一为新安王延年,建平王景素子.  相似文献   

14.
《篇海类编》收字虽不足4万,但在传抄编撰过程中由于汉字形近或音近等原因常导致讹误现象的产生。《篇海类编》讹误情况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方面承袭《玉篇》以来的字书中讹误,另一方面由于汉字形近或音近等因素导致其直接承袭《详校篇海》时发生讹误。通过《篇海类编》与《详校篇海》的对较,同时充分利用历代字书收录的信息对其进行他较,发现《篇海类编》在字头、注音、排版等方面存在讹误情况。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春秋》文、指之论发微李贤臣《史记·太史公自序》有一句深中《春秋》书法原则和特征的论断,而历代注释家均谬解其意,这就是:《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刘宋裴《集解》云:"张晏曰:'《春秋》万八千字,当言"减",而云"成数",字误也。'谓:太史公此...  相似文献   

16.
南朝正史之首的《宋书》流传至今,产生了不少异文。要尽量还原《宋书》的原始语言状态,除了关注其不同版本的异文,还要重视他书中有关的异文。而《南史》正是校勘《宋书》必不可少的参考文献。利用异文词义辨析的方法,探索两部历史文献在汉语史上的联系,有助于古籍的整理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一般说来,在研究古代文学的时候,必须留意的是,要能够好好的识别那个时代的一般观念和常识是什么.亦就是说,第五世纪的人是按照第五世纪的常识在行动的.如果用二十世纪的看法来看它,恐怕会把真实搞错的.以下举陶渊明的例子来看看吧.陶渊明在归隐后十多年即义熙末年的时候,曾经被朝廷征聘过要他当著作佐郎.沈约《宋书》记载:“义熙末,征著作佐郎,不就.”对于这件事,例如清代丁晏的《晋陶靖节年谱》(见文后资料一)评论说,靖节之所以拒绝了朝廷的征聘,是因为不赞成刘裕的废立晋  相似文献   

18.
南北朝时期,我国南北地区的汉语存在着地域差异。揭示这一时期汉语的南北差异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我们以成书于南北朝时期的《宋书》《魏书》词汇为研究对象,结合该时期的文献调查,对两组常用词"等-曹"、"矢-箭"进行了穷尽性考察,发现南北朝时期南北地区汉语词汇的地域差异具体表现在:南方地区汉语倾向于选用"等"、"矢",北方地区汉语倾向于选用"曹"、"箭"。  相似文献   

19.
中华书局1974年版《宋书·臧质鲁爽沈攸之传》虽经前人校勘,仍有脱漏之处,今以其为底本,参校三朝本、南监本、北监本、毛氏汲古阁本、武英殿本、金陵书局本、百衲本《宋书》及《南史》、《南齐书》、《魏书》、《建康实录》、《资治通鉴》、《册府元龟》等史籍资料,仔细爬梳,详加考证,得札记多条.  相似文献   

20.
《资治通鉴》(简称为《通鉴》)地理注是胡注地位和价值的重要体现.并且,胡三省《通鉴》地理注还充分揭示了文献中地名文字讹误的系列因素:因同音字而致地名讹误;增减偏旁而致地名讹误或更换;字体及字形相近所致地名讹误;行款所致地名讹误等.另外,胡氏还指出了地名中存在的通假字现象以及地名得名的字形因素等.这些都为俗体字、讹误字研究以及不同时期不同领域汉字使用度等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佐证材料.不但提升了胡注的地位,还赋予了胡注在文字学方面的价值,也印证了胡注的语言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