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楹联是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本文通过对楹联的历史进行探源以及楹联发展和分类进行概述,将楹联的大致情况呈现出来,并且浅析了楹联这一民族文化特色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流坑古村有楹联近百副,文化底蕴深厚,时代特征明显,乡土气息浓郁,融人文、书法、艺术为一体。成为流坑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现择取部分古楹联,分为缅怀先辈崇贤敬师、仁义道德修身养性、励志功名光宗耀祖、喜庆吉祥祈福求安等四类,从人文意蕴、艺术魅力、审美价值等方面进行解读,以窥流坑古楹联之神韵。  相似文献   

3.
楹联,作为园林景观的要素之一,与体现园林文化的关系甚为密切。楹联高度的文学性和多彩的修辞手法,饱含着汉文化的丰厚底蕴,使园林景观主题突出,意境再现,内涵丰富,意趣盎然。“以园林胜”著称的扬州,无论是湖上园林,还是城市园林,数量众多的楹联,其表达内容和表达艺术都洋溢着浓厚的扬州地方文化气息,包蕴着丰富的扬州地方文化内涵,是扬州历史文化宝贵遗产的一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扬州园林楹联多角度、全方位体现出我们民族的文化、民族的精神,我们民族的精神文明。这便是我们从楹联修辞角度审视扬州园林文化深层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4.
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古建筑群,是一座匾额楹联艺术宝库,其匾额楹联按照内容主要可分为褒扬类、评议类、抒情类、题名类等。这些匾额楹联,不仅对武侯祠古建筑起到了重要的装饰美化作用,丰富扩大了武侯祠的文化内涵,而且展示了丰富多彩的书法艺术,极大地提升了南阳国家级楹联文化城市的魅力,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清真寺楹联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儒家文化有机结合的产物,有着独特的穆斯林民族风格,是中国古代楹联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国清真寺楹联高度概括地反映了中国穆斯林特有的心理习俗、价值标准及审美情趣.它有着内容广博、种类齐全、形式多样等诸多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6.
《老友》2003,(8)
楹联是我国独特的文学形式,但它也流传到国外,成为各国人民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个艺术窗口。中外文化交流的时间很长,尤其是相邻的诸国,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国家,对于楹联有很强的接受能力。朝鲜平壤市大同江上的名胜练  相似文献   

7.
新文学受西方文化与文学的影响很深,因而长期以来研究者习惯于从"西方"资源中探索新文学的文化渊源,而《楹联传统与中国新文学》则跳出这种研究模式的束缚,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发现了楹联与新文学之间的潜在关联:楹联传统不仅影响了新文学作家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而且对新文学的主题意蕴阐释、艺术表达及叙述结构的建构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学界对于楹联文化的认识偏见,重构了楹联的文学史形象,拓展了对于新文学文化渊源的认识,对于今后的楹联与新文学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楹联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学形式。书院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审美的综合载体,是具有典型中国传统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的艺术。文章从楹联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中国古代书院的建筑审美取向。通过选址、空间布局、艺术特色和修饰手法四个方面,分析了书院建筑的审美特点:个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秩序与和顺的相辅相承、兼容与坚守的两相兼顾以及教育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系统思维理论,分别从"节省"和"协同作用"等两个方面,对中国楹联中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从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两个类型进行了形、音、义的例析,得出的结论是:楹联艺术中系统思维方式的普遍存在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一介行政官员跻身联坛,已属不易;成为全国知名楹联艺术家,更难乎其难。这位做过垣曲县县长、从运城市建材局局长位子上退休的干部,撰联作对,钻研楹联理论,发展楹联文化事业,在中国楹联界颇有名气,他就是中国楹联学会理事、山西省楹联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运城l市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马长泰。  相似文献   

11.
沙元伟先生,南京财经大学教授,著名的诗词楹联作家,中华诗词学会和中华楹联学会发起人。本刊今年第2、3期曾刊发沙老“新金陵48景”。沙老提出南京要成为“楹联之都”,为宣传南京的楹联文化,我们特邀其学生刘志梅女士对沙老的几副楹联作些评析。  相似文献   

12.
楹联是世界上独特的汉语文化遗产,作为文化景观的楹联写景状物、叙事记史,是极具旅游价值和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可以成为旅游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楹联融文字、语言、书法、文化、神话传说、历史典故、人物故事于一体,凝练的文字背后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信息,其文化景观叙事特性鲜明而深刻,具有广告宣介和导游讲解的叙事功能。楹联是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的象征符号和人类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遗产旅游"依托的文化资本。楹联的旅游开发是一种复兴传统文化的"认同性经济"行为,是对文化遗产进行生产性保护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13.
厕联是一种独特的楹联,古代社会就有书写厕联的传统,发展到现代社会,厕联以城市公厕为载体,成为公厕重要的文化景观。临汾市公厕景观叙事主要包括外观叙事、雕塑叙事与楹联叙事三种,其中楹联叙事是彰显公厕文化的重要内容。厕联承载着楹联文化传统,叙说着卫生文明观念、民生需求与人文关怀、地域文化特色及城市文明建设等内容。厕联既为城市建设增添了文化元素,构建了民众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为楹联非遗活力的唤醒、楹联文化的展示、楹联习俗的传承提供了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4.
走近刘仲邦先生的“六茅斋”,展现在眼前的是两副颇有气势的对联。一副是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江苏省楹联研究会副会长张杰先生书赠的条幅,上写:春云夏雨秋夜月,唐诗晋字汉文章。另一副是著名书法家尉天池先生手书赠送于刘老的对联:竹报一阳转,花开四化新。展眼望去,刘仲邦先生的书橱里尽是有关对联的藏书、资料。谈起对联艺术,身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理事,江苏省楹联研究会副秘书长的刘仲邦更是滔滔不绝。 对联,又叫楹联、春联、对子,是中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古往今来,众多文人墨客耕耘于斯。如今,全国已有240多个对联组织,古老的对联文化得到了普及。刘仲邦钟情对联艺术,醉心其中,默默  相似文献   

15.
楹联在我国源远流长,从萌芽雏形发展到格律定型,有其漫长的历程。这一传统文化被回族接受后,融入伊斯兰文化色彩并得到广泛应用。清真寺中的楹联凝聚着中国伊斯兰文化与华夏古老文化精髓,即所谓“以儒释伊”,融中阿文化为一体,是弥足珍贵的文化精品。本文较详细地论证了中国伊斯兰文化方面的楹联的背景、承传、内容及艺术水平等。历代记载或论述楹联的专书和集锦不胜枚举,但有关伊斯兰教文化领域的楹联汇编却始终空缺。李传明先生广征博采,将全国各地古往今来清真寺的楹联加以搜集、整理,写就《中国清真寺楹联》一书,填补了这块历史空白,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楹联这一汉民族独创的文化形态所体现的汉民族的个性品格和文化特色,阐述了构成这种特色的物质素材、艺术母体、心理条件、载体渊源以及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中国一些武侯祠的楹联进行介绍,并同关帝庙楹联等相比较,指出武侯祠楹联的用典及思想内容不约而同地符合传统文论"切"的标准。各祠楹联所述之语一般切合历史上诸葛亮在当地经历的某些事件,表达了人们对诸葛亮的崇敬。楹联之所以体现出"切",是由诸葛亮原始形象、楹联作者的身份学识这两方面决定的。文末还论述了当今一些武侯祠因互相翻刻楹联,而造成同一联在新地方不能表现出"切"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8.
楹联是一种被大家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晋祠楹联自明清以来,已产生了不下百余副,且不说那些名人大家之作,单看其中的佚名楹联,也颇为脍炙人口、值得咀嚼。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古代楹联广告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楹联广告是以文学、语言艺术为基础的楹联艺术与招牌、店堂广告相结合的产物。楹联广告分布在店铺、酒肆、茶楼、书院、寺庙 ,反映经营特点、突出行业特征、渲染文化氛围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20.
江津楹联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唐代,清代的钟云舫,当代的张述寅、王钟璘等都是楹联习俗在民间层面上的有效传承人。江津楹联学会、中山古镇、江津中学、中山镇初中等在江津楹联的传承方面成效显著,已成为江津楹联教育传承的主要阵地。为更好地传承江津楹联这一文化品牌,当前应重点作好拓展楹联发展空间、倡行楹联习俗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