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张爱玲通过对"爱"的独特阐释和在故事中讲述故事的独特笔触和叙述艺术,向人们展现了深明透彻的生存样态。她以"情绪的世界"向我们传达着她对生命的体验和繁琐人生独立意识的消解,最终将走向毫无意义的宿命的哲学观念,悲凉地感叹着偶然与不安的宿命意识和焦灼的生存处境。  相似文献   

2.
3.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由于没有自主能力,只能依靠男人,依赖婚姻,她们把爱情或者婚姻看成了生命的全部。为了获得男性的爱,女性实施"色诱",而结果或许诱惑了男人的同时,也诱惑了自己的先天性缺陷;最终陷入了一种"戒惑",一种被男人或自己抛弃的"绝对"宿命。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以出众的才华、敏锐的洞察力和对生活的独有见解,深刻地揭露了旧文化背景下女性艰难的生存困境及绝望苍凉的不幸命运。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受封建礼教的洗脑与束缚,处于集体无意识的奴役状态,加上与男性地位的不平等,她们几乎没有话语权,更没有机会参与社会生活,常常面临生存困境的尴尬,更谈不上对美好生活的体验。张爱玲的作品让读者了解到了女性陷入生存困境的原因,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渴望女性能得到整个社会的理解和认同。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她的作品塑造了一群"扭曲了的女性"形象.本文探讨了这些形象产生的社会生活背景,以及造成这些女性悲剧的内在、外在的根源,同时揭示了这些形象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南都学坛》2015,(5):56-58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话剧舶来西方的唯美主义,在交融碰撞、吸收扬弃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中国话剧爱的新形态,为中国戏剧注入了现代性的新质。这些凄美柔婉、慷慨悲壮、决绝凛然、多多少少带一点东方宿命色彩的爱的故事,感召激励着特定时代、特定人群生命力的勃发和思想的解放。回溯这些当年的经典,会给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欣赏带来某些启示和感悟。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熟悉旧式家庭在现代都市的衰朽,尤其了解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处境。在《倾城之恋》中,她悲凉 地揭示出女性的生存困境和她们遭受的精神创伤,同时也指出,女性只有争取经济的独立和自主,才能摆脱这种困 境。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作为一个女性书写者 ,在 2 0世纪 4 0年代的孤岛上海 ,以老辣犀利的笔触刻画了一系列女性形象 ,揭示了她们的妻性、母性、女儿性的异化 ,带有女奴时代的烙印。张偏离了五四新文学的启蒙主义的传统 ,以独有的苍凉、绝望的人生意识观照了处于千年男权中心意识下的女性的原生态 ,冷静而又真实地反映了她们的真面目 ,有其深刻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9.
把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世界喻为"黑夜",从昏暗:金钱的枷锁;寒冷:真爱永远缺席;恐怖:情欲的焦灼与变态;阴晦:自我意识的依附性四个方面展开论述,解读出张爱玲笔下女性世界与黑夜之间相似的昏暗、寒冷、恐怖、阴晦的特质.  相似文献   

10.
冰心和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分别是“美”与“丑”的典型。冰心以审美为参照系,展示女性健康的人性,塑造了“爱”与“美”的群像;张爱玲以“审丑”为切入点,剖析女性畸变的心态。她笔下的女性终身束缚着“奴性意识”的枷锁,丢了人格甚至丧失了人性。作家的社会经历和文化背景,营造了自己独特的生活审视特征。基于各自生活阅历的差异,冰心笔下的人物纯洁、典丽;张爱玲笔下的人物凄苍,丑陋。但是,不论“贤淑”还是“丑陋”,都是时代生活的某一个方面的“真实”,都是为了人们的觉醒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与鲁迅小说《孤独者》这两部作品的主人公精神轨迹的比较解读 ,论析了中国古代和近现代的知识分子在面对相同的生存际遇时所作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精神体认。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爱尔维娜为例,对劳伦斯笔下的叛逆女性形象进行了分析.在她们身上,既体现了劳伦斯理想中的女性特征,也反映了他的男权思想,对女性问题的思考及矛盾态度.  相似文献   

13.
现代文学史中,冰心与张爱玲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是"淑女"和"俗女"的对照,虽泾渭分明,却都基于作者自身的人生体验和对世间百态的洞察。她们殊途同归,奠定了现代意义上女性写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白先勇和张爱玲作为中国台湾和大陆两位不同时代的通俗小说家,其作品在很多方面共同体现了女性的生命意识与生存体验。他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展现着女性的悲剧命运,游弋于尘世的浮萍人生,悬浮于乱世的月光爱情,迷失于莫测的命运罗盘。他们在各自的文学领域中书写着他们感悟到的女性命运,在平凡的故事中展示了女性的永恒困境。  相似文献   

15.
16.
女性的生存状况是萧红这个女作家始终关注的焦点,而其"悲剧性"的生存现状又是萧红所要着力表现和传达的社会现实.对她笔下女性的"生存悲剧"进行梳理和归纳,发现她笔下的女性无论是因"世俗的封杀"而致死,还是因"生育的痛楚"折磨而死,抑或是因"爱的缺失"抑郁而死,其悲剧命运的形成都不是偶然的,而是由于女性"人"的身份的不被确认所造成的.可以说,"人"的身份的不被确认是萧红笔下女性"生存悲剧"形成的根源,它也是古往今来、世界各地的女性的"生存悲剧"形成的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17.
通过张爱玲与胡兰成之爱,论证了爱作为一种美的标志,所具有的不同理解与价值观。最终说明,男女不同的文化影响接受和审美心理、婚恋观,是导引他们走向悲剧与孤独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经济作为民族文化整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因素,不是游离于民族文化而独立存在的。经济体系总是沉浸在文化环境的汪洋大海之中,在这种文化环境里,它们都遵守自己所属群体的规则、习俗和行为模式。经济与文化的各要素如亲属关系、宗教信仰、道德法律、传统风俗等交织成种种复杂的关系。本文通过对民族经济行为的价值判断分析,探讨民族经济过程中文化理性与生计方式选择的关系,从而阐明在传统文化中确保生存风险最小化是一个基本的文化规则。  相似文献   

19.
萧红笔下的悲剧意蕴体现为生命价值的缺席与群体愚昧;张爱玲的悲观来自其深刻领悟个体生命的微末和悲怆及荒凉的“末世感”。她们以各自的角度从生活的表层切入千百年来女性的精神创面。萧红与张爱玲都以悲剧来观照人生,在悲剧风格上既有共同点,也各具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20.
在张爱玲笔下,女性情感荒芜苍凉到了极致她对人性的深刻剖析震动了当时的文坛她的小说是关于人性的哀歌,作者母爱的失落亲情的沦丧和爱情的虚无三个方面解读张爱玲笔下女性的情感世界,进而分析张爱玲在现代文坛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