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评《监督教笼罩下的西欧》于可,龙源西方社会文化被称为“基督教文化”.这一称谓体现了基督教与西方社会的关系,它是西方社会的灵魂。西方社会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种文化?形成于何时?它是怎样形成的?武汉大学安长春教授新著《基督教笼罩下的西欧》(中央编译出版社,...  相似文献   

2.
奥古斯丁是西方伟大的基督教思想家,而西方法治观念发展亦具深厚的基督教背景.对此,国内有关研究缺乏深入一贯的理解.本文试图通过具体案例,从奥古斯丁如何思考与解决他所遇到的问题出发,揭示由此发展出的其基督教思想体系与相应法观念的联系,以弥补相关研究的不足.同时,指出奥氏思想的深远影响及其对建设法治社会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基督教文化是西方文明发展的支柱,基督教的人性观又是基督教文化的核心观念或源头观念.不了解基督教的人性观,就无法理解和认识基督教以及千百年来在基督教文化熏陶下的西方文明.本文对基督教善恶二重的人性观进行梳理和探讨,指出平衡的人性观对西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踏入西方宪政的文化历程,追寻西方宪政的文化源头,解悟西方宪政的文化底蕴:其中,基督教的性恶论是西方宪政的文化根基;社会契约的政治化是西方宪政文化的逻辑起点;人本主义的崛起是西方宪政的文化内核;法治传统的近代转型是宪政理想的实证标志。  相似文献   

5.
论西方基督教道德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西方社会正经历着道德价值危机,对此,西方基督教神学界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理论倾向:一是表现为排斥基督教的世俗化进程;二是表现为通过对基督教世俗化进程的迎合与投入,来摆脱神学本身的信仰危机并走出现代西方社会的道德困境。本文从西方理性传统及现代西方基督教神学困境出发,评析西方基督教道德化现象,指出无论是道德化的基督教还是基督教的道德化,都不可能使现代西方社会从根本上摆脱价值危机。现代西方的道德危机和神学困境,其根本出路在二分之外。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来,基督教作为西方文化的代表,先后进入了中韩社会,开始了与传统的东方儒家文化的接触与碰撞,冲突与交融。但是,基督教在有着相似社会背景和相同文化类型的中韩两国的传播进程却有很大差异,较之中国,基督教在韩国取得了更大的成就。究其原因,两国的政治环境、文化特点以及基督教在两国进行文化本土化的程度在其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晚清以来,伴随着西方列强入侵的步伐,基督教也在中国广泛传播起来。西方异质文化基督教在与传统中国文化和社会的碰撞中摩擦不断,民教冲突是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内陆省份山西基于其特有的传统地方社会环境,民教冲突异常激烈并且特点显著,由迎神赛会所引起的民教争端频繁发生。围绕迎神赛会产生的众多激烈的民教冲突,归根到底是由于非信教平民乃至官绅阶层与教民在文化习俗、经济利益、地方社会组织管理等各方面权益的相侵和冲突。官府对民教争讼的判决结果通常利于教民,这是处于中央和外国势力压力下的官员妥协自保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欧美基督教在近现代上海的社会化,是西方基督教在上海的社会发展中比较突出的“上海现象”之一。它历史地具有上海社会、城市文化的区域特征,构成了“海派基督教”的社会性内涵。所以,欧美基督教在近现代上海的社会化问题,既指基督教的中国化意义,亦可与当今基督教学界关心的处境化问题应对。  相似文献   

9.
西方文化的一个历史奥秘──论希腊文化对基督教文化的接纳与交汇马小朝希腊神话与源自于东方的基督教《圣经》为什么会在历史的流变中奇妙地相互完成了文化接轨,并交汇在一起,共同形成西方文化的历史长流呢?换句话说,希腊文化从一开始就具有致力于探讨世界本原、万物...  相似文献   

10.
西方世界的兴起是多种历史因素的产物,文章从社会伦理学角度认为西方世界的兴起与基督教伦理息息相关。基督教伦理有在西方世界兴起的合理内核,基督教伦理在这里包括救助伦理、婚姻伦理和经济伦理。这三者在西方向资本主义转型过程中保证着社会的稳定,因此它有力地支持着近代西方世界的兴起。  相似文献   

11.
西方宪政的文化底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踏入西方宪政的文化历程 ,追寻西方宪政的文化源头 ,解悟西方宪政的文化底蕴 :其中 ,基督教的性恶论是西方宪政的文化根基 ;社会契约的政治化是西方宪政文化的逻辑起点 ;人本主义的崛起是西方宪政的文化内核 ;法治传统的近代转型是宪政理想的实证标志。  相似文献   

12.
现代法治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承继与发展,无不受到世界各国及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制约。西方基督教传统与中国儒家思想对人性认知的截然不同直接导致了人们对权力规制的不同路径,也形成了中西文化传统中对法治的不同态度。西方人从基督教的原罪论出发,推导出人性本恶,继而谋求政治制度对权力的制约与防范。中国的儒家思想则从人性本善出发,通过人的自身修炼来消解权力行使中的恶,达到对权力的制约。  相似文献   

13.
西方法治的发展是伴随着市民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只有建立在成熟的市民社会的基础上才能取得成功。针对西方法治的形成、发展并走向成熟进行分析。市民社会的发展为西方法治的发展奠定了宪政的基础、孕育了法治精神并推动了法律的形式化。  相似文献   

14.
法治要义     
法治是什么?有媒体提出这个问题。在我们全力建设法治社会的今天,弄清法治的含义,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和西方在地理位置、经济政策、社会结构以及思想基础等方面风格迥异,由此,在法律文化方面也存在差别。中国古代影响最深的治国方略是人治,而西方的则是法治观念的影响更深远。通过对中西方人治与法治的比较分析,探讨如何更好地完善我国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6.
乡土社会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中西法律文化矛盾冲突最为剧烈的地带.从乡土社会法治实践经验看,中国社会法治之路必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从根本上摒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治因素,吸收、借鉴西方先进的法治文化;另一方面,利用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有利基础,建设合乎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相似文献   

17.
法律意味着秩序,宗教意味着信仰。没有法律,人类便无法维系当下的社会;失去信仰,人类则无以面对未来的世界。在所有已知文化当中,都存在着法律价值与宗教价值的相互作用,都存在着宗教神性和法律理性的相互影响。西方宗教神性与法律理性互动先后经历了由契合到冲突再到和谐的历史轨迹:远古时代,西方宗教神性与法律理性往往是混同合一的,法律理性借助于宗教神性得以展开;到了中世纪末期,宗教神性与法律理性不断冲突,法律理性从宗教神性中分离出来;然而两者的长期分野却使西方人陷入了空前的精神危机,迫使两者重新融合,并达到全新和谐,来共同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社会正义和推动法治进程。西方宗教神性与法律理性辨证互动的历史轨迹为当代中国的法治发展提供了借鉴:中国的法治建设不仅需要进行制度上的建设,而且需要对整个政治文化、法律文化进行重构,只有二者相结合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透过政治、经济的表层,可以发现,潜在于西方文学中的一股巨大的暗流就是基督教精神。本文试图通过基督教观念在西方文学中的演变来观照西方文学,认为自中世纪以来,西方文学在其发展中走过了一条对基督教顶礼膜拜、反思与反叛、回归与超越的变迁之路。  相似文献   

19.
基督教与西方文学的联姻,一方面是它需要文学来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它的“真理”,另一方面是基督教在其发展过程中已经超出了狭隘的宗教意义,形成了一种对西方人的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伦理原则,产生巨大影响的文化现象。自中世纪以来,西方文学在其发展中走过了一条对基督教顶礼膜拜、反思与反叛、回归与超越的变迁之路  相似文献   

20.
自然法是西方法治观念重要的思想泉源。作为一种观念形态和一个价值概念 ,法治经历了从古希腊和古罗马 ,中世纪和古典时代直至现当代社会的渐次发展。西方法治观念的演进清晰地显现出了文明社会的历史潮流所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