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
马明 《回族研究》2003,(3):42-43
济南清真南大寺现存有一块于明弘治乙卯年(1495年)立的《济南府历城县礼拜寺重修记》碑。这块弘治碑是济南伊斯兰教明代碑刻中仅存的珍品,是济南伊斯兰教第一碑。据可靠资料证明,明代碑刻在全国存留为数甚少,而济南的这块弘治碑,可能是全国伊斯兰教现存的第六块碑。据说全国原有三块元碑,其中一块已毁,现存留两块。第一块是元至正八年(1348年)河北定州《重建礼拜寺记》碑,杨受益撰。第二块是元至正十年(1350年)广州《重建怀圣寺记》碑,郭嘉撰。第三块是元至正十年(1350年)泉州《清净寺碑》,吴鉴撰,已毁。明代碑刻现存留有:1.明永乐五年(…  相似文献   

2.
海南岛回民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海南岛地处南海之中,北接大陆,南邻太平洋岛屿诸国,跟大陆最近处仅18海淫,在古代海运条件下,至越南中部东海岸,顺风一日即可抵达①。海南岛海岸的商埠、港口是阿拉伯蕃船驶入中国大陆,以及我国海舶往南洋必经之停泊点,大批阿拉伯、南亚、东南亚穆斯林,以及大陆回民从西汉至明初曾先后落籍海南岛,在开发海岛中作出了贡献。海南岛回族的来源海南岛回族由三部分群体组成:(一)以波斯、阿拉伯人为主体的外籍穆斯林(俗称“蕃人”、“番人”);(二)信奉伊斯兰教的越南占城地区的土著居民——占族;(三)大陆的回族及其后裔。外籍穆斯林落籍海南岛主要有如下原因:(一)蕃舶,番人遭遇抢劫,落籍海南。  相似文献   

3.
何平 《世界民族》2006,(1):32-38
泰国南部地区居住着大约100万马来穆斯林,他们在宗教、文化、习俗等方面与泰国主体民族泰人有着明显的差异。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泰国南部的马来穆斯林同主体民族泰人及泰国中央政府之间一直存在着隔阂。近些年来,一些极端民族主义者往往利用这种隔阂及马来穆斯林对泰国中央政府政策的不满,在泰国南部不断制造事端,以致马来穆斯林问题成为泰国政府面临的一个棘手的和令世人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泰国南部国境诸府的问题与马来-穆斯林统一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国的穆斯林人口约占总人口的4%,分布于39个府,多居于南部,尤其是与马来西亚接壤的南部国境诸府,即北大年、也拉、陶公、沙敦4府。在这些国境诸府中,穆斯林人口约占总人口的60~80%。(见表1、表2)本文介绍泰国政府对国境府地区穆斯林居民统一的政策和由此而产生的诸种复杂问题,这就是所谓的南部国境诸府问题(以下简称“国境府问题”)。这些问题由来已久,而从  相似文献   

5.
近百年来,在海南岛、广州、泉州、福州、杭州、扬州、北京、宁城等地发现了大量元代中国穆斯林墓葬石刻。通过发现地点集中在中国东部地区这一现象,可以看出元代中国东部地区的穆斯林主要是迁入中国的穆斯林侨民,故较多地保留了原有的伊斯兰文化特点;数量颇为可观的元代穆斯林墓葬石刻的主要价值,在于更清晰地说明了元代中国穆斯林的汉化程度并不深。  相似文献   

6.
郭成美 《回族研究》2007,(2):119-125
唐宋时期,在当时的杭州、明州(宁波)等地,建立了有外国侨民居住的“蕃坊”。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进行,大量的中外穆斯林到浙江义乌来经商贸易,定居生活,使义乌成为新的“蕃坊”。通过对义乌穆斯林的人口变迁,义乌的清真寺、寺管会、阿洪和墓地,义乌穆斯林的职业构成,义乌穆斯林的婚姻家庭与子女就学情况,义乌穆斯林的精神生活状况等方面的论述,使人们对这一新的“蕃坊”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浙江义乌新的“蕃坊”的出现,也反映了伊斯兰文化与中华文化均重视和谐与和平的共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正> 炎陵碑刻与炎陵志,特别是新编的《炎帝陵》,是湖南酃县炎帝陵保存下来的一笔极其宝贵的档案遗产。据不完全统计:炎陵志中记载的炎陵碑刻有67块(其中宋碑3块、明碑17块、清碑47块);有关记载炎陵的志书(包括州、县志中的专章)有23种(明代2种、清代21种)。研究这些炎陵碑刻与炎陵志,特别是考察现存的四块清碑,不仅对修复炎帝陵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和凭证,而且对于促进当前档案工作的建设与研究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20 0 3年1 2月1 3日~1 5日,在广西民族研究学会的协助下,中共上林县委员会和上林县人民政府组织召开了“广西上林唐碑唐城学术研讨会”。来自区内外及日本、越南等国家的8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现将学术研讨会综述如下:一、上林唐碑唐城概况上林有两块唐碑,一为“六合坚固大宅颂”(以下简称为“大宅颂”碑) ,刻于唐高宗永淳元年( 682年) ,位于今上林县澄泰乡洋渡村剥庙山山脚的一个岩洞中。碑高95厘米,宽64厘米。碑文为楷书,竖刻,共382字。另一碑为“检校廖州刺史韦敬辨智城碑”(以下简称“智城碑”) ,刻于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 697年) …  相似文献   

9.
二战后菲律宾南部穆斯林掀起的摩洛分离运动,不仅是群体要求分立的反抗行为,更是穆斯林精英利用本群体历史上形成的凝聚力而进行的摩洛民族构建的尝试。他们选取民族象征性称号、重新谱写南部历史,试图为当时的分离运动创造合法依据。然而摩洛民族认同并没有真实反映南部地区多元文化的本质,其学理上和实践中的缺陷与矛盾使得穆斯林精英的尝试最终失败,摩洛分离运动也渐入低潮。  相似文献   

10.
彭慧 《世界民族》2007,(6):35-41
二战后兴起的菲律宾穆斯林分离运动与伊斯兰复兴运动下相关国家及组织的支持和干预密不可分。"9.11"事件后,随着恐怖主义在全世界的蔓延,菲律宾南部地区的穆斯林分离主义与恐怖主义合流,其已成为东南亚乃至世界恐怖组织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菲律宾穆斯林分离运动与伊斯兰世界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从冷战时期的相对明晰向后冷战时期的混沌状态之转化。菲律宾南部已成为世界上民族、宗教矛盾和恐怖主义汇聚的热点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1.
广东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根据宝岛特点,用科学技术,正在掀起寻“宝”、识“宝”、认“宝”的热潮。当我国的北方是风雪交加的隆冬季节时,海南岛这里却是冬季不冬,阳光灿烂,到处是一派郁郁葱葱的盛夏景象。陵水县远景乡黎族农民,1983年以来,坚持办科技业余学校。他们根据自己地势平坦,冬季不雨不霜的气候优势,1935年,收获晚稻后,在冬  相似文献   

12.
清代回族将领马进祥马兴民,马苏坤一、残存的《三代节孝墓表》碑1988年夏,笔者在固原城关镇田家洼村的果园内找到马进祥的半块碑石。碑石残高1米,宽68公分,厚18公分,碑文为楷书。我少年时代见此碑全文共三块,这是其中的下半块,共18行。现将碑文缺字参照...  相似文献   

13.
1984年冬,在布达拉宫所座落的红山东侧断崖处,新发现了七块摩崖刻铭。①这七块摩崖刻铭与现立于龙王潭(鲁康)大门里东西两侧的康熙帝《御制平定西藏碑》、乾隆帝《御制十全记》碑较集中地记载了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五次用兵的情况,而这五次用兵的前后一段时间里,正是清朝政府统治西藏地方逐步完善的过程。现就这两通碑文和七块摩崖刻铭稍作疏证,略述管见,乞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4.
文成帝《南巡碑》可进一步充实对北魏前期以幢将郎卫制度为主体的禁卫武官制度的认识。《南巡碑》所见幢将有内都幢将、三郎幢将、雅乐真幢将、内小幢将等 ,内都幢将当为负责殿中宿卫的禁卫长官。《南巡碑》所见斛洛真即胡洛真 ,意即“带仗人”(宿卫者 ) ,斛洛真军将或即宿卫军将。雅乐真、胡洛真可能就是史书中常见之羽林、虎贲 (郎 )。《南巡碑》可见大量郎官———内行内三郎、内三郎、三郎 ,内三郎多兼将军号。北魏前期亦有左右卫、武卫、四军、骁游等将军 ,似亦为禁卫武官。左卫将军所兼之南部折纥真即南部下大夫 (尚书南部侍郎 )。文成帝时禁卫武官出身于五六十个家族 ,归附拓跋鲜卑的各部族几乎都有代表人物任职于北魏禁卫武官系统 ,主要以帝室十姓、勋臣八姓及素和氏、斛律氏等约十余个家族为主。高车 (敕勒 )族的乙旃 (叔孙 )、斛律氏与北魏禁卫军权的关系极为密切。禁卫武官的出身和来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魏前期政权浓厚的民族特色及广泛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5.
泰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南部穆斯林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佛教大国———泰国有近300万人是穆斯林,占全国人口的5%。其中大部分是居住在南部边境北大年、也拉、陶公、沙敦四府的马来穆斯林,其人口约占四府总人口的70%。这一地区历史上曾建立过马来人的北大年王国,15世纪时还是东南亚的一个伊斯兰教中心。1909年...  相似文献   

16.
女士们!先生们!我叫郑云良,是郑和十八世孙,在昆明钢铁总公司铁路运输处工作,曾任昆明市第七届、第八届政协委员。现年59岁,已退休,回玉溪北城东营村居住。我们家世居昆阳州,明末清初时,马、郑家族上百余户。咸丰六年,郑和后裔参加了反清起义,起义失败后,清廷对回民实行残酷的镇压,郑和后裔把“马哈只碑”掩埋起来,逃往玉溪的东营、西营、大营村。从此,就离开了祖籍昆阳,直到清末民国初,昆阳回民在月山上筑坟,挖到了马哈只碑,把碑立在原墓地。1913年,袁嘉谷先生发现马哈只碑,发表了《卧雪堂文集》,世人才知道郑和是昆阳回族马氏,“事今…  相似文献   

17.
在一本伊斯兰先知的旧书中写道:“将出现一个和平和稳定的新时期”。但是,在伊斯兰纪元的第十五世纪(就是说穆罕默德于622年从麦加逃亡到麦地那,从此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和伊斯兰教的光辉纪元),这种在其萌芽时期所做的不够慎重的估计似乎并没有得到证实。今天,整个穆斯林世界都在沸腾。伊朗正在向阿拉伯石油世界宣传它的革命经验;在马来西亚,“安拉的军队”,一个决定恢复“真正的信仰”的传教士组织,希望把所有的异教徒扔进海洋;在菲律宾,政府未能成功地制止南部穆斯林的叛乱;在土耳其,宗派之争在一年之内  相似文献   

18.
我于1985年8月3日到广西西林县进行社会历史调究,在该县定安镇大院内厨房门口水沟上发现清朝嘉庆十八年二月立的《奉宪严禁积弊告示》碑。碑长120厘米,宽68厘米,厚11厘米。碑的内容主要反映当时桂西壮族地区士流赋税之争的情况,对研究清王朝与桂西壮族当时的土官及其后裔成员的矛盾与斗争,亦有参考价值。下为抄录的石碑全文及其对碑文的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9.
明代以前的中国文献,很少涉及穆斯林的宇宙观念。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在明代以前,尚未出现中国穆斯林在哲学和天文学理论方面的有影响的著作。这些著作,要到清初以后才开始出现,其代表人物有王岱舆、刘智和马德新等人,二是中国历代的统治者之所以注重回回天文学,是要利用回回天文学家所掌握的术数知识为其服务,他们崇奉儒教,对穆斯林的哲学观和宇宙思想并不感到兴趣,故回回天文学家在中国钦天监中工作400余年,他们的宇宙观念却没有得到传播。这个方面,只有通过伊斯兰教组织和穆斯林知识分子自身的工作来完成。这里所要讨论和介绍的就是刘智的《天方性理》。此书的作者刘智(约1660~1730年),是清初伊斯兰教学者,字介廉,晚年自号一斋,江苏上元(今南京市)人。青  相似文献   

20.
马建春 《回族研究》2006,1(4):39-44
蒙元时期,阿拉伯、波斯和中亚等地的穆斯林大批入华,因其种族繁多,语言不一,元朝文献中乃孕育出“回回”一名,以概称这时居中土的穆斯林诸族。本文试就这一时期“回回”一词的含义及居华穆斯林的族属作一浅析,认为蒙元时期除以穆斯林为主体的回回人外,西域东迁的哈剌鲁人、阿尔浑人及中土境内的部分蒙古人、畏吾儿人、汉人等,也是构成当时穆斯林族群的重要成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