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介绍了反讽的三种形式情景反讽,戏剧反讽和言语反讽以及他们的基本特征.探讨了言语反讽的五种标志,以帮助读者在文学阅读中有效地欣赏反讽带来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反讽是张爱玲小说现代性的标志之一。该文较为深入地分析了张爱玲小说中反讽叙事的四种类型 :言语反讽、情境反讽、结构反讽和模式反讽 ,还分析了她是如何以反讽解构爱的神话、父权神话、女性神话以及意志自由神话的 ,并由此透视她在世俗情趣与虚无底子之间的精神立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Austin言语行为理论为框架,以美国著名作家Mitchell的代表作《飘》为文本,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析小说中颇具特色的反讽言语行为的使用情况,研究反讽的产生、产生的效果及其回应现象,旨在从语用学的角度加深对反讽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喜剧中社会意义最为深刻的一部,反讽艺术的运用是其显著的艺术特色。剧中对言语反讽、情景反讽和戏剧反讽的娴熟运用使该剧具有深刻的批判性、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意蕴深远的多棱镜效果。  相似文献   

5.
现代作家鲁迅的小说,由于“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倍受研究者的重视和关注,本文从西方叙事学中反讽艺术的角度,深入探讨了鲁迅小说文本中言语反讽、结构反讽的价值,以及由此体现出的作品深刻的思想意蕴。  相似文献   

6.
反讽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和文学批评概念,它包括言语反讽、情境反讽、结构反讽等不同的形式。赵树理的小说无论在言语层面,还是在小说情境与小说结构上,都具有反讽艺术的特点。在此以赵树理具有代表性的小说为例,分析他小说里的反讽艺术,企图从这一的视角打开展示赵树理小说艺术魅力的另一个视窗。  相似文献   

7.
反讽是《德伯家的苔丝》的一种基本叙事策略,其形式有言语反讽、情境反讽、戏剧反讽和结构反讽等,贯穿小说始终,其反讽叙事具有深层内涵,即通过多方面运用悖谬性的反差,颠覆了传统的灰姑娘童话叙事模式,并以一种冷峻和超然的态度揭露了维多利亚时代乐观主义表象下的悲剧本质,表现了作家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疏离与否定.  相似文献   

8.
简·奥斯丁是一位讽刺艺术大师.在其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反讽更是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也成为小说最显著的特色和基调.本文运用奥斯丁-塞尔言语行为理论对<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进行了剖析,力图证明作者的语言及小说人物的各种形式的反讽性会话均可在言语行为的理论框架中得到诠释.  相似文献   

9.
文章论述了元代著名散曲家睢景臣在《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里如何从反讽视角刻划了刘邦这个人物形象。睢景臣一反以往作品观照历史人物的视角,改用俯视角度来看刘邦,巧妙利用言语反讽、情境反讽和戏剧反讽为读者塑造了一个悖离正史文本形象的刘邦。  相似文献   

10.
反讽话语语用功能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讽话语是语言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文从意义、语境、间接言语行为和功能语法这四个语言学理论出发,结合具体的话语,分析反讽话语的语用功能。指出它可以表示讽刺、期望和指责批评等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11.
在日常言语交际和书面文体中,人们经常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使用反语。这一语言现象引起了语言学家和认知心理学家们的关注,阐释反语的理论也层出不穷,其中有较大影响和说服力的是Sperber&Wilson(S&W)关联理论框架下的反语回应理论。本文通过对《傲慢与偏见》中的言语反讽分析来证明反语回应论对反语等传统修辞语言的强大阐释力,从而更好地理解Austen作品中独特的反讽艺术和机智幽默的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12.
言语行为理论可以移植到言语反语的研究中。运用该理论品读文学作品中言语反语这一语言手段,能较深入地感知言语行为语用意图和言语反语实质及形成机理。从言语行为的宏观和微观层面分析MargaretMitchell代表作《飘》,可知言语反语是间接言语行为的一个独特组成部分;违抗合适条件是履行言语反语行为的基础和前提;领会言语反语的言外表达效力是理解作品灵魂和反语机理的根本。  相似文献   

13.
反讽的语用功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讽作为言语行为的语用策略受到许多研究者的关注.前人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但大多注重其理解或生成.本文对反讽的语用功能进行了综述,认为反讽的宏观语用功能可以用面子论来概括,即对说话人自身和听话人面子的照顾.同时,本文还将从说话人和听话人视角探讨其微观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4.
以英国作家奥斯汀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为文本,从Kumon-Nakamura等学者的暗指伪装论(allusional pretense theory)所提出的“暗指”和“语用非真诚性”两大语用特征的角度重新考察反讽的识别过程。认为“暗指伪装论”相对于传统的语用模型和“回应论”更富有优越性,即更少依赖于反讽的真值条件,有助于鉴别说话人的话语意图和讽刺对象,为反讽识别难易度差异提供了合理的解释,舍弃了传统的反讽与非反讽二分法,涵盖了不同程度的反讽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傲慢与偏见》中言语反讽例证分析来阐述如何在关联理论框架下理解反语,证明关联理论反语观合理性、可行性以及对反语的强大阐释力。通过论证得出,关联理论框架下的反语回应论不仅对反语有强大的阐释力,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在她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通过娴熟运用各种反讽,将小说主题,即当时社会以追求金钱和地位为目的的婚姻观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将小说中的各种人物生动逼真地塑造出来。  相似文献   

17.
《珀涅罗珀记》是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智慧与“神话之光”在反讽这面多棱镜上的折射与辉映。正是借助于既具颠覆性又兼包容性的反讽,阿特伍德得以实践其“拆”岛“织”的技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