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5,(4):56-58
公共行政价值实现政治性与社会性的融合,以合乎正义的行为方式催生出全员化的社会自治模式是实现公共行政价值终极目标的合理性选择。各国政府其统治职能的日渐衰弱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因而对社会自治的呼声亦越来越高。而实现公共行政价值,最本质的要求是要实现正义制度的建设,要突出对社会公平的制度保障,突出对公平与效率之统一的追求,以实现全员化的社会自治宋保证传统价值观与正义及公平之间的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2.
宋代是开启中国近世社会变革和转型的时代。宋代"亲邻法"规则不断演进的过程,展现了社会变革带来的法的秩序价值与自由价值、效率价值、公平价值之间的冲突,以及中华"和合"文化、"情理法"一体的司法理念对法的价值之间张力的调适和整合。宋代"亲邻法"规范的变迁既推进了田宅交易自由和效率,又维系了传统社会的家族伦理秩序,表现出中华传统文化强大的聚合力。这一法律制度变迁蕴涵的法的价值理论、昭示的"世易时移、变法宜矣"的法律哲理,对变革中的当代中国具有史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经济法的基本价值取向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法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一个法律部门,其价值目标是多元化的,这其中,哪一种价值目标是经济法基本价值取向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之一.目前,几种主流学说认为.经济法的基本价值取向主要集中在公平、民主、效率和自由等方面.然而,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济法的价值取向是不同的.在我国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财富尚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的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法应发挥其自身的功能和作用,促进社会经济繁荣和协调发展,从而提高人们最大化地积累社会财富的动力.所以,在法的诸多价值目标中,经济法的基本价值取向应当是效益和公平.其中,经济法的效益价值取向应是社会整体效益价值取向;公平是以社会本位为基础,是形式公平与实质公平的统一,是可持续发展的公平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张素芳 《学习与探索》2008,1(2):124-129
市场经济中的劳资关系实质是劳动力商品平等交换的经济关系,包括劳动力商品在内的商品等价交换,是市场经济公平分配利益的客观方式.只有深化政府改革,以确立商品所有者特别是劳动力商品所有者市场主体的权利为基点,建立、健全客观的市场交换和运行秩序,才能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和市场初次分配制度,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从而有力地推进市场化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5.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对服务型政府构建的价值及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海丽 《创新》2010,4(3):30-33
秩序是政治生活基本的价值,供给秩序是服务型政府的职能定位。服务型政府是公民本位的政府,公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础。但是,惟有有序的公民政治参与才能发挥正向功能,有序的公民政治参与对服务型政府构建具有多层价值。为了充分发挥这种价值和效用,就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共同努力推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6.
物权立法的过程是一个安全(秩序)、公平和效益价值的配置过程。我国现行的物权性立法奉行的安全(秩序)价值本位,已不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的物权立法在价值配置上要突出效益价值,实现从安全(秩序)价值本位到效益价值优位的转向。《物权法(草案)》三审稿和四审稿虽然明示了促进物的利用的立法价值取向,但是在具体制度的设计上并没有很好的予以贯彻,远不及《物权法(征求意见稿)》和《物权法(草案)》一审稿和二审稿,实质上还是使物权立法又回归到了安全(秩序)价值本位。  相似文献   

7.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状况,促进经济发展和效率的提高,我国对所有制结构进行了不断的调整。从实践上看,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持续下降,而非公有制经济的平均增长率远远超过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增长率,对经济增长起到了重大的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和带来的高效率是不容置疑的,但在高效率的同时,又出现了贫富差距并逐步拉大的现象,有失社会公平。因此,要协调好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促进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目标。  相似文献   

8.
格式合同价值冲突之理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伟 《学术交流》2004,12(10):36-38
格式合同自问世以来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快捷和效率的同时,对社会公平正义价值的负面影响也日趋严重,格式合同制定方往往凭借其优势的经济地位,在合同中规定不公平条款,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导致格式合同价值冲突的内因是传统合同自由原则的缺陷。在现代合同自由理论下,格式合同的价值取向应当是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9.
《太平洋学报》2010,(2):27-27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是我国首次以立法的形式,加强对海岛的保护与管理,规范海岛开发利用秩序。《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的颁布实施,是中国海洋事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海岛工作的高度重视。该法明确了海岛的生态价值、海洋权益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明确了各级政府和部门在海岛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开创了海洋事业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生态产品表述自然生态供给与民生福祉需求的关系,反映了人与自然、生态价值与民生改善联动的生态民生思想,是当代中国生态问题民生化的重大创新。秉承生态民生观的价值取向,海洋生态产品是海洋生态系统在自然力和人类劳动共同作用下向人类提供的所有物质产品和生态服务产品。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具有保值增值性、可转换性、代际性和互斥性特征。价值实现途径设计本质在于选择政策管理手段和实施定价机制,激励经济主体和地方政府提升海洋生态产品持续供给能力和水平。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使海洋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生态功能以经济利益形式得到显现,价值实现途径包括政府主导、市场激励、政府与市场协同作用三类。为解决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存在的“核算难”“交易难”和“变现难”,建议从构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体系、制定统一规范的市场交易政策、构建提供生态产品的激励措施、健全绿色金融支撑和法律保障体系等方面建立加快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1.
碳税的效率与公平目标的协调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税是当前公共财政领域极富争论的研究主题。最优碳税即"庇古税"诠释了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最优途径,即通过征收碳税纠正化石燃料的生产或使用产生的外部效应的市场失灵。庇古税是有效率的,但是在帕累托意义上并不考虑分配问题。找出影响碳税效率与公平之间协调的因素,以及给出实现碳税效率与公平协调的概念框架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以碳税税率为主线,发现碳税的效率与公平目标之间缺乏协调性,并且指出影响这种协调的内生制度约束则是碳税的收入循环效应。  相似文献   

12.
浅析新世纪政府行为的价值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莹 《社科纵横》2004,19(6):18-19
新世纪我国政府行为价值的选择应主要体现在效率与效益 ,公平与公正 ,责任政府与服务政府等方面 ;选择的重要方面在于明晰政府的角色 ,增强政府的行政能力 ,从而最终从总体上提高政府质量。因此 ,在我国行政环境发生显著变化的情况下 ,我国政府应实现从法外行政向法理行政 ,信念行政向责任行政 ,管制行政向服务行政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基于价值评估理论与制度同构理论,以沪深A股2013—2019年火电与采矿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企业碳信息披露质量与企业价值关系,并进一步检验制度同构压力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碳信息披露质量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U型关系;强制同构压力、模仿同构压力在其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规范同构压力起到负向调节作用。因此,在异质性制度同构压力条件下,建议政府建立健全碳信息披露制度和机制,媒体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和宣传尺度,上市企业动态调整企业碳管理战略,以发挥企业碳信息披露质量提升的价值效应,实现环境价值与企业价值双赢,推进“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严强 《阅江学刊》2012,4(1):5-11
虽然社会管理的任务已经从"加强和改进"上升到"加强和创新",但是社会管理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仍然是要认真探索社会管理的领域对象、核心价值和战略地位。弄清楚这一问题乃是发展社会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基本前提。现代社会管理的领域是由民生社会、民间社会和公共事务社会所构成的,是一个处在发育中的人们生活的特定领域;当前社会管理的对象主要是民生社会、公民社会和公共事务社会中存在的问题、行为和利益。现代社会管理虽然与维持人类生活共同体的稳定和秩序密切相关,但是社会管理的核心价值取向应当是通过协调社会利益、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以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在中国特殊的国情条件下,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已成为新的工作重心,已成为与经济建设同样重要的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15.
宋朝阳  王艳 《社会》2001,(4):41-43
现状市场中介组织 ,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为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化分工越来越深化和细化的需要而逐渐产生的。它介于政府与企业、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个人与单位、个人与个人之间 ,从事服务、协调、评价等活动 ,一般是属于非官办的市场经济组织。市场中介组织最基本的特性是中介性 ,其中介业务应该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开展。其主要作用是联系各市场主体 ,对经济活动进行公证和监督 ,规范市场秩序 ,接受市场主体咨询以供决策。服务于各市场主体 ,应该是市场中介组织的主要职能。这就需要市场中介组织能够独立于市场各个主体之外…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公平与效率存在于动态的社会关系中,解决公平与效率问题,首先要研究判断公平与效率的价值标准,有了判断的价值标准,才能把握动态的社会关系。当前中国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推进改革,必须以法治为手段,才能解决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深层次是解决公民权利保障问题。只有通过法治途径解决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公民权利保障问题。法治能够以理性的态度,构架社会公平与正义价值观,法治调整下的公平与效率,符合人类社会的根本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17.
杨曼 《社科纵横》2020,35(1):99-103
地方产业政策在调整地方产业结构、促进地方产业发展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对提高地方经济竞争力有明显的效果。运用得当的地方产业政策可以实现与市场竞争友好并存,不悖公平,无损法治。法治环境下地方产业政策制定与实施应当优化。应当划定地方政府权力边界,大幅度减少地方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依法依规制定和实施地方产业政策;进行公平竞争审查;以开放市场和法治营商环境的构建吸引产业资源,逐步取代或减少直接干预政策,实现地方产业政策与地方法治的融合。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秩序保障的依赖、对制度稳定的渴求、对财产人身安全的企盼,法的诞生本身就意味着确定无疑的安排和预期.人们有理由相信,完全可以通过法律得到正义、权利和自由.然而,被誉为"经济宪法"的反垄断法却带有极强的不确定性.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可以发现,以往的研究忽视了从价值衡量的角度理解反垄断法的不确定性.以保护竞争为己任的反垄断法的特殊价值在于促进公平有序的竞争.从这一角度出发,可以发现以公平为价值依据而建构的反垄断法的确定性必然受公平原则的影响.立足于价值与规范的关系视角可见,正是由于公平原则本身的多重理解导致了反垄断法制度上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9.
高启东 《社科纵横》2006,21(8):104-104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经济法以其特有的平衡协调的本质与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以人为本的理念相契合,这决定了经济法在社会保障、维护公平的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为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必要的途径和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现有各种户籍制度改革理论大多基于对户籍制度内涵与外延的扩大化理解,把本来只具有行政法属性的户籍制度泛化为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制度,从而给户籍制度改革带来思想障碍。科学定位户籍制度改革的目标,应该从法理学层面探讨户籍立法的价值取向。平等、自由、秩序、效率,是户籍立法价值取向的多个取舍目标。如果把平等作为目标,会使户籍制度偏离其应有的功能定位。实现迁徙自由、提高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这两个价值目标,现阶段还不具备可行性。提高户籍管理的效率,维护社会秩序,应该成为现阶段户籍立法的价值追求。构建户籍制度改革的法律框架,需要我们根据国情,以秩序、效率作为户籍立法的价值取向,调整户籍制度的内部结构,理顺户籍制度的外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