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熟人社会还是半熟人社会?——乡村人际关系变迁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国家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的推进,农民外出务工长期化、村民之间关联市场化,思想观念多元化,由此导致村民关系日渐生疏,乡村传统文化日益退潮,传统组织和权威弱化,灰恶化现象增多,乡村传统的熟人社会正在向半熟人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的面子是发生在熟人之间,建立在熟悉感、亲密感和预期基础上的,通过面子不仅能够建立高度信任和责任的自己人关系,面子本身也构成了行动的目的,包含工具与价值二重属性。中国乡村社会的区域差异性,构成了农民面子观差异的基础,也构成了区域类型建构的方法论基础。熟人社会的面子沟通了社会行动与社会结构,建立了个体农民与村庄熟人社会之间的联系,在社会局部性变化与整体社会结构变迁之间建立了关联。  相似文献   

3.
4.
工业化、城市化形塑了人口流动的方向,这使得我国东部乡村与中西部乡村的社会性质产生了巨大分化。在工业化与人口大量流入的背景下,东部地区村庄逐步成为土客杂居的工业型村庄,“类熟人社会”成为工业型村庄社会结构的新形态。学界既有概念“无主体熟人社会”揭示了作为人口流出地的中西部农业型村庄社会结构的新形态,而“类熟人社会”与其相对应,形成对转型期中国乡村社会性质的互补性解释。在东部地区工业型村庄中,通过原生型社会关系与建构型社会关系,人们的“熟悉”感开始建立,但最终却形成了“熟而不亲”的类团体格局。类熟人社会的形成,有赖于人们在流动社会里,通过“区隔化”和“聚类化”的策略,在保障生存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生计的维持。过日子的区域差异,也使得各群体之间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融合。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家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的推进,乡村传统的熟人社会正在向陌生人社会变迁,人际关系陌生化加剧而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因此,如何面对陌生人社会的来临,值得我们思考和重视。  相似文献   

6.
村落空间是村落历史的沉淀。不同于熟人社会研究的关系取向,文章引入空间生产的视角,基于南方村落的空间图式阐释熟人社会的空间秩序。“祠堂-阳宅”的平面空间图式定义了农民自然生命升华为道德生命的日常生活路径,而“庙宇-阴宅”的纵向空间图式定义了农民应对日常生活断裂的宗教生活模式。风水的空间实践镶嵌于村落空间图式,并促进了村落空间的结构化和立体化,而村落空间结构维系了村落熟人社会的公共性。可见,熟人社会的空间秩序是空间结构生产与社会秩序生产的统一。现代性力量逐渐抽离了村落空间的历史底蕴,释放了空间权利意识,导致村落空间结构破裂与熟人社会秩序紊乱。立足村庄社会的空间治理是突破村庄空间利益困局,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7.
城市离婚率的上升是时下不争的事实,加之农民工进城务工,这一比率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本文在对随机抽取的个案进行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工业化和城市化速度的加快,使得不同群体出现了不同程度和不同性质的流动;随着流动性的增强,流动者的人际关系变得日趋多元化和复杂化,并且他们与这些复杂化的人际关系变得日趋陌生化,所以,现代化即是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变的过程;陌生人社会中社会约束力明显减弱,在这种情况下,任何曾经可以成为离婚诱发因素但能够忍受的因素在陌生人社会中都有可能引发离婚.  相似文献   

8.
"熟人社会"既是传统乡土中国"差序格局"社会结构的必然产物,也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极度扩张型亲情义务观"践行的直接结果.中国转型期熟人社会的过分发育, 是对法制社会的腐蚀、市场经济的摧残、和谐社会的破坏、公民精神的瓦解.根治熟人社会的遗患是我们现在所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唯有通过现代国家建构、成熟市场发育、公民意识培养和公民社会成长的良性互动,才能够尽快地消解熟人社会.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现阶段出现的许多社会问题,诸如假“LV包”、“三聚氰胺奶粉”、“地沟油”、“毒毛血旺”、“染色馒头”等假冒伪劣产品、欺诈行为以及破坏正常市场秩序的现象,进行了经济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基于社会学视角,对湖北宜城一个地方市场发展的机理进行分析,发现农村地方市场发展与熟人社会的特性紧密相关。一方面,村庄社会关系、地方性规则、社会网络塑造地方市场秩序;另一方面,市场网络、市场规则、市场理性也在形塑地方社会关系、社会网络和社会治理共同体。在熟人社会中,社会与市场的互动呈现出从单向嵌入到双向嵌入再到动态互构的发展过程,而社会关系、社会资本和社会治理为市场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基础。熟人社会与地方市场互动机制的理论化,拓展了市场与社会关系研究的中国经验和理论命题,也能为当前乡村振兴中有效推进产业振兴提供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11.
"熟人社会"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产物,目前在我国,"熟人社会"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在社会转型时期"熟人社会"的过度膨胀,是对中国法制的侵蚀,破坏社会公平正义,摧残市场经济秩序,影响社会和谐。所以,打破"熟人社会"的潜规则对社会和谐构建,化解社会矛盾,推进我国的法制化建设,促进基层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民主政府能促进社会的和谐,而社会的和谐又需要一个民主的政府.民主政府与社会的和谐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当前,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府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作为实现该目标的重要组织者和执行者,建设民主政府,广泛调动人民大众的力量,充分尊重人民的创造性和各方利益,妥善协调人民群众的内部矛盾,这样才能保障社会和谐局面的实现.反过来,和谐社会的构建又促进政府的民主建设,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3.
接续阶层分化的研究路径,从农民互惠博弈内生视角出发,构建"人际信任-熟人社会"的分析框架,以揭示熟人社会变迁的微观动力机制。研究认为,小农经济的生产形态与农耕文明时期低社会生产力水平以致农民长期面临生存威胁之间的张力,催生了广布于乡村社会的互惠网络,农民人际信任的自我增强与经济互助及道德声誉制度的自我实施相互作用,生成并维系传统熟人社会及其发展。市场性的输入以经济分化和农民离村为着力点打破了这一继替格局。农民摆脱生存威胁后,其互惠付出意愿降低,进而影响博弈双方的行为选择。当信任的自我削弱使农民的制度化信念发生质变时,熟人社会逐步解体趋势难以逆转。流动性社会中,基于连接性社会网络建立新型农村社区,是乡村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方向,就是要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其实质或核心就是学生、学校和政府的权利关系的再整合。文章认为,在新的高等教育运行机制中,学校与政府、学校与学校、学生与学校权利关系的基本点分别是:自主办学和有限政府、自由竞争和献身科学、自由选择和契约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企业制度在单位制的束缚之下,不仅扼杀了自身成长的活力,而且也扼杀了社会发展的活力。因此在当今中国和谐社会的背景下研究企业与社会的关系定位尤为重要。其因为中国的现代企业制度仍未完全建立起来,作为企业重要发展动力的社会也未完全成熟,企业与社会的双向亲和关系未能充分发挥出来,因而制约了二者的发展,同时也制约了社会结构的转型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集体主义是促进和保障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道德原则,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原则。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学生自主阅读现状的调查,依据新课程理念和自主学习原理,对如何培养中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进行了思考和探究,并积极寻找有效的策略方法,以此推动自主阅读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十多年来,乡村社会变化巨大,传统熟人社会蜕变明显。选取巢湖流域的蒋村,通过对其农田水利纠纷演变的分析来解读当前乡村社会秩序变迁。研究发现,传统时期村落水资源紧张,农户利用身份排斥、家族联合、以理服人等策略争水,水利纠纷频发,但是乡土熟人社会和礼治秩序能够及时惩罚违规者,匡正和恢复水利秩序。进入新世纪,农民的流动性、理性化,导致水利纠纷减少,但也伴随着乡村水利治理的失序,原因在于人口持续外流,人-地联结弱化,导致乡土熟人社会退化为离土熟人社会。解决农村水利秩序问题不能仅仅着眼于增强政府治理责任,更应该紧扣离土熟人社会的背景,从农村人口流动、土地制度、社会建设等方面统筹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