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国际战略的重要战略构想,这一构想形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国家意愿。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意愿的基本逻辑是:外交是目标,多边政治关系是核心,欧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平台,文化是民心相通的导向。围绕这一意愿,现实的策略选择是构建周边外交战略,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构建区域一体化的经济格局,推进我国和周边国家的经济贸易合作。构建全方位的开放格局,扩大向西开放,完善全方位的地缘政治合作格局。把历史性与现实性融为一体,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文化教育交流。依据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国家意愿和现实选择,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关键问题在于: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合作机制,加快西部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以丝路国家人才培养为核心促进"民心相通"战略,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资源、环境、能源、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系统建设,开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互联网时代。  相似文献   

2.
2014年全国经济工作会议,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被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新高度。在战略意义上,"海上丝绸之路"是新时期中国拓展周边国家经贸关系,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有效应对南海问题和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议题;在战略内容上,"海上丝绸之路"以经贸为主,和谐、文明对话为辅,全方位协调推进,努力营造中国与东盟的政治沟通、道路连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五通"的区域大合作格局。  相似文献   

3.
正自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以来,沿线国家和地区明确表示支持和积极参与建设。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总体来说,"一带一路"的内涵主要是"五通三同"。"五通"就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三同"就是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正确义利观是看待和处理国际交往与合作的重要理念,其核心要义就是重在求义、义利合一.民心相通是最坚实的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也是落实正确义利观的重要途径.正确义利观融入民心相通建设的各个方面和环节的意义,不仅在于突破国际交往与合作中的价值认同藩篱,消解虚伪傲慢的"价值观外交"及利益至上的"现实主义外交",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众共同认同的价值观;而且在于通过政府和民间的共同发力,促进民心相通建设效能的不断提升,更好地构建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5.
艺术是人类的共同语言。丝绸之路艺术以特殊的言说方式表达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民心相通理念,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和价值。丝绸之路艺术不仅仅是丝绸之路各门艺术的简单相加和组合,也不仅仅是沿线国家艺术现象与成果的静态呈现和归纳,更重要的是人类在丝绸之路上创造、交流、融汇、相互影响所生成的新的艺术样态和存在形态,这是人类艺术史上独一无二的重要现象。丝绸之路艺术研究的纵深拓展,有可能形成新型交叉学科——"丝绸之路艺术学"。  相似文献   

6.
共情传播与国家形象关系密切,良好的国家形象可以凝聚民心,激发民众对国家的热爱和忠诚.同时,共情传播也为破解国家形象存在的困境与障碍提供了情感支撑.但两者之间存在矛盾,共情极化、共情超限、"反共情"都会影响国家形象的传播与构建.社交媒体发展,为破解两者矛盾带来渠道和技术支持.通过共情融入国家形象传播平台建设、精准共情营造有利于国家形象的舆论环境、共情议题提升国家形象议程设置能力三个途径提升国家形象与共情传播的有机结合,塑造文明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7.
借鉴社会运动理论,可探索一种融合了政府自上而下和社会自下而上进程的“政府—社会”复合路径,以构建“健康丝绸之路”。社会运动理论的三种视角可为这种复合路径的具体实施与需要关注的环节带来重要启发:首先,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的跨国传播暴露了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存在的严重不足,凸显出构建补充型国际卫生合作模式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其次,推进“健康丝绸之路”的构建,需要政府和社会层面的协作,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资源充分调动起来,形成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与此同时,要推进健康话语体系的完善,如倡导和促进“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的传播,通过话语和心理共鸣等民心相通的途径,促使国际社会采取联合行动以共同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  相似文献   

8.
中国和欧洲各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在过去十年中取得丰硕成果,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等方面均产生了飞跃式量变,实现了对话磋商机制化、互联互通体系化、贸易投资顺畅化、金融合作多元化与人文交流共同体化的质变,为中国与欧洲各国发展治理成效的提高以及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建设注入活力、塑造样板、提振信心。但依然面临着美国霸权主义干涉、欧洲内部逆全球化潮流和全球秩序不稳定性持续增加等国际挑战。然而,双方在构建亚欧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开辟绿色丝绸之路和打造数字丝绸之路等合作领域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9.
耶律楚材是13世纪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曾出仕金朝。燕京征召后,随成吉思汗西征中亚《西游录》记载和描述草原丝绸之路走向、沿途人文景观、主要城镇和驿站、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故事,包括中亚自然地理环境和民俗风情等。草原丝路有多条走向。耶律楚材经历的前段由燕京至哈剌和林,出居庸关、经云中、武川、越阴山大漠;后段由哈剌和林至中亚,翻越阿尔泰山、过额尔齐斯河、穿越天山,经伊犁河流域进入中亚。《西游录》是草原丝绸之路的珍贵史料,承载着草原丝路文化的重要遗产。《湛然居士文集》,收录了耶律楚材西征中亚期间的大量诗文,与《西游录》所记为互补,内容更为丰富。"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西游录》和《湛然居士文集》所载内容,将成为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明互鉴、民心相通的历史见证,具有鲜活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能源合作是丝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内容。能源合作可以优化区域内能源配置效率,对保障各国能源安全,实现合作共赢有重要意义。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资源禀赋互补,能源战略目标契合,具备能源合作的现实基础,但在能源产业合作、能源通道建设、能源治理机制、金融服务水平、区域文化环境等方面也存在诸多挑战。因此,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合作,要拓宽能源合作领域,构建跨国能源产业链,推进能源通道建设,构建能源治理新机制,完善金融合作机制,打造丝路经济带区域金融中心,扩大民间交往,加强民心互通。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社会,宪法具有根本法的地位已经得到认可,但宪法是否还是公法却有诸多疑问。从其他大陆法系和地区的现行立法和理论来看,宪法仍然具有公法属性。从美国宪法的发展来看,其宪法只规范国家行为,具有实质上的公法属性。我国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宪法具有公法属性。  相似文献   

12.
<荒原>和<情人>是20世纪享誉文坛的著作,二者虽然在体截上有所区别,但在主题、雌化处理、身体叙述等方面都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3.
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劳伦斯发表于七十年代的《潜鸟》,通过对梅蒂斯女孩儿皮盖蒂的边缘生存状态的叙写,揭露了后殖民主义时代白人主流文化对土著文化的渗透和侵蚀,白人社会对土著少数民族的歧视和压迫,以及土著民族内部女性的悲惨命运,表达了作者的后殖民主义女性观。  相似文献   

14.
本文指出了电磁介质受力中的一种错误,并给出了各向同性电磁介质表面所受的电磁力和合力的普遍关系式。  相似文献   

15.
采用了毛细管柱SE-54柱,气相色普法测定氯乙醇的含量。面积归一法测定氯乙醇相对含量,标准偏差为0.33,回收率为98.6%~99.8%。为氯乙醇中控及产品检测提供了一种简捷可靠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6.
农村税费改革带来的问题是:乡村负债难以消化,″普九″发展受阻,基层政权组织的运转困难,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缺失。暴露了农业税制度缺陷。对策是:限期解决乡村负债,加大国家转移支付力度,撤消乡政府层次,初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化解″大集团″与″小集团″的利益矛盾,提高基层干部领导经济的水平,实现农民减负增收、教育发展和基层政权等公共产品的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17.
师资是教育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但体育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诸多先天性不足,师资资源的开发和优化势在必行.体育院校师资资源的开发和优化主要包括校内师资资源和校外师资资源,内容包括专业素质的提升和师资结构的调整,目的在于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专业水平过硬、运动技能精湛、具有良好的体育经营和教学管理能力的师资资源队伍.  相似文献   

18.
冠状病毒(CoV)宿主范围广泛,具有高度变异性,对冠状病毒的研究一直是难点。本文描述了冠状病毒的基本生物学特性以及引起的SARS、禽流感的冠状病毒特点,希望能为进一步这一病毒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相比于〈儒林外史〉中的男性,学界对其中女性的研究和关注远远不够.以〈儒林外史〉中的所有女性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五种类型:贤良节烈型、泼辣刻薄型、贪婪粗俗型、弱小无助型以及勇敢抗争型.这些女性与其周围的男性在道德品性上基本是相照应的,她们的存在更进一步衬托了相关男性的高风亮节或低俗卑劣.但无论是哪类女性,她们都只是附属于男性的次要群体,没有与男性同等的话语权,也鲜有自己的个性需求和欲望.  相似文献   

20.
文艺复兴运动是以反对教会神本思想的人文主义为核心的,然而,文艺复兴运动却与教会共同发展。教会的腐败和权力的削弱导致教会需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寻找新的理论思想才能继续生存,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满足了教会的条件,因此,教会与文艺复兴运动便得以相互利用和共同发展,这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教会的理论超越性与行为世俗性的矛盾和文艺复兴运动的新思想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